佛门孝亲故事:方丈逼迫行乞老母,念佛一声换一粒米

佛门孝亲故事:方丈逼迫行乞老母,念佛一声换一粒米,第1张

   方丈逼迫行乞老母,念佛一声换一粒米。

  解放前,有一个师父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那时候他三四岁,由母亲带,过去妇女干活不行,没有力量,没有办法就带着孩子去讨饭。后来住到一个农村,邻居是杀猪的,这个孩子每天在那里看,他看过了回去就学,看杀猪怎么个杀法,有一天他弄了一块泥巴,做成一个小猪,拿了一根小木棒当作刀,放在板凳上去杀这个猪的头。母亲一看:“哎呀!你这是跟谁学的?”他说:“我看邻居家每天这么干,就学会了。我长大了,也去杀猪!”母亲一听,这可不得了了!一个家庭里的儿女,成器不成器、上不上正道,与父母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负责的好母亲,见孩子干这种事情,马上就学会了,才三四岁,心想:假如我们这次要是与土匪作邻居,看到土匪去抢人他长大了也会学。这杀生害命不是一件好事,干脆搬家!搬到什么地方能使孩子学好?一想,干脆搬到寺院附近去住,寺庙是修善的,又有好师父,他见到师父修善肯定要学,学修善将来就有出息了。这样,她就把孩子带到一个寺庙旁住下。

  这个寺庙里师父只有三两个,庙也不大,每天早晚上殿。这个小孩习惯了,也天天跟着学,每天也学打坐,后来就帮忙烧香、换供水、打扫殿堂,很是勤快,一干就是二三年。这期间跟着师父们念经,也学了不少东西,打坐也像回事。母亲见孩子从善,很是高兴。有一天,这个小孩跟师父说:“师父,我想跟您老人家出家,在这里当个小和尚来伺候您,您看行不行?”老和尚一听很高兴,说:“行,但你得跟你母亲说一下,你母亲如果同意了,我没意见,愿意收你。”小孩说:“行,我和母亲说。”这小孩跟他母亲一提这个要求,母亲哭着说:“你父亲去世早,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你要是出家了,谁继承我们这家门,再说我这养老的事情怎么办,不能出家,无论如何我不同意。”他一听这完了,母亲不愿意让出家。

  老和尚知道了这事,说:“这样吧,你母亲不愿意让你出家,你就当个居士修行也成。”小孩说:“不行,我一定要当个师父修行。”结果这小孩子跑到伙房里,拿一把菜刀站到母亲面前,说:“你要答应我在这里出家就不死,你要不答应我就一刀把自己砍死。”他母亲一看心想,这孩子不过是吓唬我罢了,他才几岁:“那不行,你就是死了,我也不答应你。”这个小孩真厉害,一刀就砍到自己头顶上去了,血冒得到处都是。母亲慌了,急忙去找师父:“师父您赶快救命,说您把他救好,就让他出家给您做个小徒弟。”老师父很慈悲,上前把刀取下,抓把香灰往头上一按就不冒血了,就这样小孩出家了。他母亲就不能在这里住,自己讨饭去了。

   从此,这个小和尚跟老和尚在庙里修行,确实勇猛精进。有时候因为小庙里生活不太富裕,给人家念念佛、做做法事,搞一些生活门路,也可以很好地弘扬佛法。有一次做法事,把法器丢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师父回来才想起来:“哎呀,明天还有一堂佛事,这法器取不回,明天如何去做?”一个师叔,一个师兄,两个人在那里商量。小和尚在一边听了,跟师父说:“师父您不是要取法器吗,我有办法,决定不耽误明天做法事,但是有一件事情您得答应我。”他师叔一听,小孩子顽皮啊:“你有什么办法,跟我说说,有什么事情我答应你。”小和尚说:“你看我现在连个长衫也没有,上殿拜佛,好像对佛也不恭敬。我没有别的要求,只给我做个大褂就行了。”他的师父就说:“你能把法器取回来,我就答应你。”小和尚说:“师父,空口无凭。”后来老和尚取了一锭银子交给他师叔:“你给做保管,他能取回来,就拿这个钱给他做大褂。”

  小和尚很欢喜,跑到了佛堂里,点了蜡,上了香,搬了一个蒲团,一个人把门一关就打坐了。就这么一打坐,一枝香才着了一半,几种法器自动就回来了。师父一看,徒弟这不是一般的人了,已经是超凡入圣了,就恭恭敬敬地把这个住持的位子让给他,因为他这是开了大智慧,有神通,别看人小,他担当得起。这一当住持,经常开坛讲经,招来十方信众,小庙很快就发扬光大,师父居士就住得很多了。

  几年以后,母亲年纪大了,讨饭也走不了路了。在很远的地方,她就知道儿子现在当了庙里的方丈,这个庙也很有钱,自己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回去找儿子吧,他是慈悲的。老太太这就回来了,一看这庙和以前不一样,庙也大了,庙门开着,却有师父把门,想进去,这个师父就问,“老施主您从哪里来?做什么事?”老太太说:“找我儿子,他就在里面当方丈。”并叫他儿子的乳名,这把门的小师父也不知方丈过去的小名叫什么,和老太太说:“您稍等,我去请示一下方丈。”小师父给方丈一顶礼,把经过一说,方丈一听赶紧叫了进来。老太太一进门就叫他的乳名:“儿子,你现在很好了,可你的母亲现在没饭吃,我实在是没办法了,讨饭连路也走不了。我来这里也没别的要求,你每天能给我一口饭吃,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方丈一听就说:“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的母亲,这是实实在在的。你知道,现在我住的这个地方是寺院,是十方大众修行的道场。我现在吃的饭不是我自己的,我也不种地也不做买卖,这饭是大众的供养。这供养我能吃,为什么我能吃?我每天念经念佛给一切众生消灾祈福,为弘扬佛法来普度众生,做这些工作才可以吃众生这碗饭。你说你在这里吃住,不会念佛,不会弘扬佛法,又不会念经给人家消灾。我可不敢留你,这可是错因果的事!”

  老太太一听这儿子太绝情了,太不像话,这庙这么大住几百号人,哪天的剩饭我也吃不了,怎么说这种话,莫名其秒,生气地说:“不管怎么样,我生你一场,也扶养到你好几岁,在以前讨饭的时候,你走不动路我背着你抱着你,好饭尽让你吃。你现在出息了,当了方丈,我现在讨饭不行了,跟你要一口饭吃你都不愿意!”老太太骂一阵,生一阵气。方丈如如不动,还是如此:“母亲,你不知道,儿子不是不孝,而是怕你造业。实在没有办法,你这一生贫穷,是你前生没有修福,所以讨了一生的饭。这个因果丝毫不差,希望母亲谅解。”母亲一看儿子一直是这样说,她对因果关系不是十分明了。世间老百姓只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不懂这细节上的道理,哪里有儿子不给母亲吃饭的事情。

  后来母亲又跟儿子慢慢商量:“那你说怎么办,我都走不动路,总不能让我冻死、饿死、累死吧!你总得给我想个办法呀!”母亲这么一说,儿子就开话了:“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只有那么一线小路,我怕你不同意,如果你同意了,就能办成,不同意就不行。”母亲就说:“你说,只要能给一口饭吃,只要我能办到,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儿子就说:“你决定能办到,就看你办不办,你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这就行了。你念一句阿弥陀佛,我给你一粒米,你一天只念这一句,就吃这一粒米。你念一万句给你一万粒,你同意不?”他母亲一听叫念佛,这行,念一句给一粒,念一天说不定够吃,就答应了。

  结果方丈派一个小和尚在那发米,监督母亲。母亲念一句给一粒,刚开始不习惯,因为没有这个信心,累得不行,没过几天,瘦得皮包骨头。几天一过,风声传遍寺院,老少的师父、居士都骂大和尚:这个方丈太不像话,一点人情味也没有,怎么能这样对母亲,这是害她!是让她死得快一些!这样不等她解脱就死了!监督老太太念佛的小和尚也觉得大和尚不像话,一点善心、慈悲心也没有。心想,这我不能不管,我还得照顾老太太。小和尚偷偷抓了一把米,放在老太太的碗里。这刚刚放下去,好了,那边大和尚派了侍者来叫这个小和尚。“你刚才做了什么?”“师父,我什么也没做。”“你有没有抓一把米放在老太太的碗里?”他一看瞒不住,老实交待:“是的,我看老太太太可怜,就抓了一把米偷偷放到碗里,希望大和尚慈悲!”“好!我不慈悲,你现在就离开这个寺院!”小和尚被迁单,“你不能守我的清规,我指派给你的工作不去完成,结果来一个假慈悲,坏了我的道法。”

  大和尚把小和尚一迁单,全寺人就公开骂大和尚。大和尚也知道,但他是悟道的人啊!他又派一个小和尚监督他的母亲。每天就这么念,时间长了,也就顺了,这一念就过了三年。一天,老太太和监督她的小和尚说:“小师父,你去叫大和尚来,我有话要和他说。”这时她也不叫儿子的小名了。小师父一看老太太今天精神饱满,和往常不一样,跑到大和尚那一顶礼:“师父,老太太有话和您说。”大和尚一听就过去,老太太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感谢大和尚度了我,感谢法师慈悲,彻底地度了我,我今天是跟大和尚辞行,阿弥陀佛已通知我,今天就走,要去西方!”大和尚面带笑容说:“我知道了。”这么一说一答,小和尚还在床边直发愣,老太太把腿一盘、掌一合,念了两声阿弥陀佛,就往生了。

  老太太这一走,全寺的人就传开了,好多人跑到大和尚这里来求忏悔:“我们这几年一直在骂您,说您不是个方丈,不是个人。这一下我们才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方丈是大慈悲,不是一般的小慈悲,是真正的慈悲。”方丈微微一笑:“这也难怪,只要你们以后能精进修行就行了,我怎么会计较,只要你们能认真地修行,在这一生定能解脱。”在解放前,这个和尚不知去向,不知道去了哪。

  这个公案一直流传至今,这告诫我们学佛人:

  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按照佛法去修,都能解脱。就像这位大和尚的母亲,一个从来不信佛教的人,专心念佛,只告诉她一个信向,信就是信阿弥陀佛,向就是去西方,专心去念,这最后就成了。所以,大家要以真正的慈悲心弘扬佛法、对待佛法,要依照佛法去修行!

1:***员是不允许信佛教的。2:信佛可不可以结婚,要看你信佛的程度。信佛也轻信分和深信,因此不同的修行程度,守不同的戒律,如果你放不下家中的俗物,在家修行,首先你要寺院里去受三皈依,领五戒。这个五戒是基本戒,你不能违反,如果违反了,你不守五戒,就是不信佛的表现。这个五戒的内容,大家都明白,是“杀,盗,*,妄,酒”。这个“*”戒,在出家人和在家人看来,内容是不同的,出家人要守“*邪戒”。别说不能结婚,就是正眼看女的,心理想女的,都不行,都犯戒。而在家人,守的是“邪*”戒,这个“邪*”,指的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和不恰当的男女关系,就是说,你不能和你妻子以外的女人*乱,或者在不恰当的场合和时间和你的妻子*乱,这都是犯戒的。所以说,在家修行的人,是可以结婚的。而出家人不能结婚。3:关于结婚能不能成佛的问题,关于结婚的人死后的果报问题。我可以回答你,结婚的人是不能成佛的,因为你要知道,结婚,这个*行,是人的根本罪,它是轮回的根源,你如果结婚,犯这个*行,你就会轮回,世界上婚姻不断,*不能断,轮回就不能断。所以说,带婚姻的修行,只是浅修行,只是表面的修行,不彻底的修行。那佛祖为什么又允许在家人结婚呢?因为世人对佛法正法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说,众生本迷,真正要开悟不是马上就能开悟的,允许在家人结婚修行,是辅助他们建立对佛法的正信,逐渐引导他们离开婚姻,从而离开轮回。

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为结婚之事烦恼。有的怕结婚了会被生活所累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怕影响自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结婚生育后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缘。 结婚我们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婚姻有好的因缘有坏的因缘,不是互相报恩的就是互相讨债抱怨的,总之无论是何种因缘我们都要学会在环境中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能够在任何因缘中“忍辱”,以此功夫化解任何因缘。结婚也是了断我们的一些业力,结婚也是我们渡众生的好事,因为结婚了我们就有家庭,我们可学做一个佛化的家庭,带动周围的人们,给在家学佛的和不学佛的做一个好榜样。无论是恩爱的夫妻还是吵闹的夫妻,我们都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家庭,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一定要有恒心毅力。 自己好好念佛求生净土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邻里做个好样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有一定的耐性,如果是恶性的婚姻在改变不了的同时,就得逆来顺受,了断此恶缘,为自己往生做好准备,同时也不可放弃化解这份婚姻,以佛学的观点清静平等对之,争取佛力加持让家庭改变,逐渐变好,如有可能还能改变成一个佛化的家庭。这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念佛。所以在家学佛无论结不结婚都要做个好样子,不结婚就要专一修行,不然就要结婚。因为必竟是在家修行,如果不结婚人们的闲言碎语很多,会给周围的人带去不好的印象,认为学佛学的都不结婚了,会有很多人对佛教有误解。 所以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都要善巧方便的为大众着想,在任何环境中做个好样子。所以结婚也不是坏事,只要你内心坚定,愿力很强,一心求生净土就好。至于自己的婚姻是好是坏都不要去管他,都是了断一场因缘,自己在家庭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份。尽力带动家庭一起学佛,一起觉悟,将来同证菩提,同往西方。如果不能就自己好好念佛,在家庭中做好父亲和母亲,对儿女也要负责。虽然都是不同的因缘聚合到一起,我们都要用平等欢喜心对待。好缘也好,坏缘也罢,你都要学会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给人们带去慈悲和快乐,内心一定要平静。所以结婚也是修行,各行各业,各种因缘环境都是我们的修行之处,所以只管好好念佛,其他的一切随缘,该来的一定会来,一定要平和处之。(海涛法师开示)

念佛:心中不出声想念,或出声称念。佛这里特指佛的名字。佛教有很多法门,念佛就是其中的一个,也叫念佛法门。

虽然在佛教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根据《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段经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明确了念佛的定义,念佛的定义是指持念佛的名字。

念佛的意义:阿弥陀佛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有四十八个心愿,其中有一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白话的意思:假设有一天我得到成佛,十方世界各种生命,真实相信喜爱,向往到我修建的世界,即使少到十次这样想念,如果不能转生到我的世界,我绝不成佛。

扩展资料

吃斋:

吃斋不同于吃素,吃素是不吃荤腥,吃斋,不仅不吃荤腥,五辛也不能吃,即:葱,洋葱,蒜,大蒜,韭,而且吃斋,要过午不食,即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饭了。

吃斋的好处:

抱有虔诚的态度去吃斋,会自发而生一种圣神的感觉。

-念佛

以和尚身份还结婚生子的就是坏乱佛法!就是令佛法断灭!

摩诃摩耶经卷下

阿难垂泪而便答言:“我于往昔,曾闻世尊说于当来法灭之后事云:佛涅槃后,摩诃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我亦应当而得果证,次第随后入般涅槃。当以正法付优波掬多,善说法要,如富楼那,广度之众。又复劝化阿输迦王,令于佛法得固正信,以佛舍利广起八万四千诸塔。二百岁已,尸罗难陀比丘善说法要,于阎浮提度十二亿人。三百岁已,青莲华眼比丘善说法要,度半亿人。四百岁已,牛口比丘善说法要,度十万人。五百岁已,宝天比丘善说法要,度二万人,八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八百岁后,诸比丘等,乐好衣服,纵逸嬉戏。百千人中,或有一、两得道果者。九百岁已,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一千岁已,诸比丘等,闻不净观、阿那波那,瞋恚不欲。无量比丘,若一、若两思惟正受。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于大众中毁谤毗尼。千二百岁已,是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为比丘,女为比丘尼。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千四百岁已,时诸四众,犹如猎师,好乐杀生,卖三宝物。千五百岁,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又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徒众五百。于十五日布萨之时,罗汉比丘升于高座,说清净法云:‘此所应作,此不应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罗汉云:‘汝今身口自不清净,云何而反说是粗言?’罗汉答言:‘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患。’三藏弟子闻此语已,倍更恚忿,即于座上杀彼罗汉。时罗汉弟子而作是言:‘我师所说,合于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尚!’即以利刀,杀彼三藏。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而灭尽也。”

这里的“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于大众中毁谤毗尼。千二百岁已,是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为比丘,女为比丘尼。”就告诉你了!

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就是说本来比丘和比丘尼都不参与世俗人的嫁娶行媒的,现在就参与了,而且还给保媒!于大众中毁谤毗尼就是说比丘和比丘尼自己毁谤戒律可以不守!非梵行就是*欲的行为。若有子息,就是说有的不但犯戒*欲而且都有孩子了!这个就已经说明了!这个时候就是佛法衰微败坏之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297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