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愿望的时间需要多长丨2018第一周总结

实现愿望的时间需要多长丨2018第一周总结,第1张

2018年的第一周,暴雪与火热并存。

在一本本子的推荐中,推荐了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去搜索了微信读书,才发现早就在书架里了,书中推荐了这一首马克·吐温的诗,用以解释兴趣与恐惧。

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摘录书其中几个模型。

面对新生事物,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变化的节奏,是否打算换个  人生节拍?

这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

把自己的个人写到10万字?这是黑龙江拜泉县兴农中学李桂娟老师在2017年的年末许下的新年第一个愿望。

两个月前,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异想天开”,考验毅力,难以完成。

一年365天,平摊到每一天,每天写100个字才是三万六千字,也就是说每天需要写近300个字才能达成目标,更何况是写成能展示自己思想的文章呢?这也许是大多数人,不能到达的远方。

可是,在2018年第一周还没结束的时候,她已经完成了这个“小目标”(接下来可以向百万近发了!)当然,在许下目标的去年12月份,她的也已经写了几万字了。

但我们知道,她在2017年的11月初,才开始接触,写下第一篇教育随笔,她也不是一位语文老师。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她用10万字为2018年开了一个最好的头。

一个人的潜能有多大?

每个人,都能是下一个超越愿望的人。

这一周,恭喜&感谢李桂娟老师,在2018年的第一周就为我/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这是一个甘肃金塔青椒计划学员牛晓霞老师分享给我们的故事,作者是河南陕县徐学亮老师;

这是《走过2017,开启我的行动历》一帖中8000楼回帖中的一位老师的回复;

这是万名青椒教师参加培训以来故事的记录和写照,也是一位老师特别的自己的故事:

这一周,考量到多方面因素,特邀了8位优秀的青椒计划老师作为评委,一起评选出《走过2017,开启你的行动历》一帖中的优秀分享帖,让每一个用心、认真的回帖都能被看到。

感谢几位助教老师,(灵宝)雷书红老师、(渑池)王莉莉老师、(拜泉)李桂娟老师、(莒县)李秀琴老师、(金塔)牛晓霞老师、巩原宏老师、(土左旗)韩瑞桃老师、(大名)吴敬娟,不求任何回报,秉承着想为同行的青椒老师们多做一些的心,全力履行着“使命”,在短短两天内,一起爬完了8000楼的回帖,一起看完了8000楼2017一年的故事,这是一个艰苦&艰巨的任务。 李桂娟老师:行动历超级青椒助教——幕后的你才是最优秀的一篇行动历

点击进入: 行动历优秀分享专栏

在过去四个月的青椒计划培训中,踊跃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椒老师,他们积极参与、积极分享,在培训的过程中给自己、给学校学生、给周围的青椒学员带来极大的美好的影响和改变,也期待在接下来,有越来越多的美丽花开。

如山东莒县峤山中心小学的李秀琴老师,她也是本次行动历助教之一,在每一次的课程及课程分享中,都为大家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也许她的一篇5000字长文我们很快读完,但是也许花了她三天的时间来构思,才有了这样的后续长尾效应。在去年12月的全市的新教育现场会上,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老师,李老师就在全市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老师面前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青椒学习故事,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莒县教育局迅速建立起本地区青椒教师分享专题,这是莒县青椒教师自己的成长记录集,也是反馈乡村教育发展的一线教师记录集。而如今李秀琴老师作为“青椒计划”-莒县地区优秀文章专题管理员,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在帮助着更多的伙伴成长!

这一周,“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年度小明星和年度最佳学校的评选火热进行。已经被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小明星”现场报道连续一周5天刷屏——为什么是五天,因为这一周还有两天没过完……

这还有冷场之星!创意满满!

老师们用心地评选出每一颗特别的心,将给予孩子们多少大能量呢! 美丽乡村学校展示专题

这一周,我们一起见证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又一起开启了停课不停学。下雪天,快乐地温度反而升高了——

这一周,见证了南北的气温差异,互联网链接南北,我们一起晒晒今天的日常,感受彼此的温度。

这一周,大家都用一种超强能量开启了2018年,坚持21天做一件事情也是火热进行中,相比于老师们的高难度操作,我选择先坚持跟着时老师的彩虹花晨读念诗打卡。

王莉莉老师在凌晨坚持记录下打卡:宝贝儿,感谢你们的相伴温暖了我的世界!——互+青椒计划21天行动历(第三天)

这一周,收到了来自山东临朐李季小学寄来的锦旗和广西梧州大同小学岑丽霞老师寄来的黏土小人,很感动。

这一周,互+计划获得了中央网信办“2017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大奖,成为唯一的互联网教育获奖项目。

这一周,互+计划与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签约,参与碧桂园集团帮扶英德市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共同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这一周,甘肃定西安定区共享“阳光课堂”联盟在被央视报道后,又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部官网教育报道,传递中国乡村教育变化之声!

这一周,甘肃省教育厅王海燕厅长考察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共享“阳关课堂”联盟,高度评价共享“阳光课堂”联盟模式,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村小学校因为“阳光课堂”模式而受益! 共享课堂开启新希望

这一周,青椒计划“暖冬会议”在京召开,截至目前,青椒计划已经有专家授课30节,报名参与人数超过63个区县教育局2万3千人。

这一周周三,照常进行青椒专业课,本周由北师大郭华教授带来分享《教学及其方法》,周六还有师德课程——

这一周,除了青椒计划课程,还有村小教师成长计划、南京教育装备技术直通车、六和大咖讲堂余耀老师年度分享……等各类教师成长课程。

这一周,河南三门峡义马、灵宝、渑池多个学校,湖北大悟思源实验学校等等一起在大雪天为孩子们迅速开启了直播课,停课不停学。

……

每周四,会写一个帖子分享给大家,这一周,收到很多大雪天的回复,也很开心^_^ 一朵雪花的思念有多长……

(以上内容还待进一步整理)

2018年的第一周,是大雪纷飞的玩耍的快乐;也有雪天一个温暖提示的暖心;是一份付出得到回报,也是为一份荣誉/使命开始付出。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份微不足道的开始,每一份特别常在。

其它

其它,读了《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带来很多乐趣和思考,佛系青年成为新的标签。佛系生活——清心寡欲,对此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

佛系生活实际上是“丧文化”的翻版。丧文化是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的前身,其实就是曾经的‘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如果说‘小确幸’讲述的是人生的一种‘小获得’,‘丧文化’则是在‘小确幸’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生的‘大失去’。

信奉“丧文化”群体面对无力的现实会更加消极,长期下去,拥有优势资源的群体更易积累财富和资本,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个体幸福感就会越来越低,社会发展进程会更加缓慢,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一种难言的感觉,一方面我觉得90后是进取的一代,另一方面确实是很有“佛性”,两者也许并不冲突。后续再记。

作为一名已到适婚年龄的老阿姨,最近的烦恼大概被爸妈催着买房了。在“深圳房价降6元,势头还是较猛”的笑料下,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大家的负担。

有人说,买房才有安全感。可是,安全感最大的来源难道是房子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早早地背上沉重的房贷是扼杀其人生的可能性吗?

在买房还是租房的选择题上,我想,看完这5个过来人的故事,你会有新的思考。

今年你买房了吗?房贷每月还多少?

当同龄人开始勒紧裤腰带给银行还钱的时候,北漂朋友Black还纠结着是否要离开北京,退回二三线城市买房。

Black是某公司的内容主管,到手月薪12K,每天除了不停地训斥猪队友的下属,就是在被总监破头大骂的夹缝中生存。

我惊讶地问他:“你不是一直想在北京扎根吗?”

“太难了。本想攒够首付就在通州买房,结果现在北京政府机关搬过去,要腾飞,高攀不起了。难道要去燕郊?虽然只隔了一河,可那儿就不是北京了啊!”

我沉默许久。

曾有人花了1050万买了个地下室,因为它靠近的小学可以直升全国最顶尖的中学——北京四中。感叹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不易之余,我想起一个问题:

“用20~30年还房贷,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吗?”

我是第一批90后,前两年硕士毕业,在某民企上班,月薪6000多。女朋友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在外面租房子,每月交房租、吃饭、生活、还花呗,所剩的寥寥无几。工作后的最大变化是,身边朋友讨论的话题总是避不开房子。

“房价又涨了”

“XX又买了第二套房子,离我们公司不远”

“兄弟你赶紧买吧,再不买还要涨,以后都买不起了”

“听说好多人来西安落户了,这房价肯定越来越贵”

讲真,听完总是忐忑不安,谁都知道房价肯定越来越贵,可我就是买不起啊!

我俩谈了4年恋爱,感情稳定,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而且未来丈母娘明确表示没房不让女友嫁给我,买房问题提上日程。

我的家庭很普通,爸妈经营一家餐馆,积蓄并不多,倾尽双方父母家底外加向各种亲疏亲戚借了十多万,在二环外买了一套70平米的二手毛坯房(2008年的楼盘),首付给了27万,外加中介费与税收等一共30多万。

这几年,为了还钱还房贷,我俩拼命赚钱。正职工作力求升职加薪,还开了淘宝店赚点外快。我爸妈看着我俩心疼,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想尽最大能力帮我减轻负担。哎,想想都挺对不起他们的。

1月的时候,爷爷一直拉肚子,当时只是单纯地觉得吃错东西。探望他的时候,他说已经好多了,我们也没太在意。

后来,奶奶打电话说要带爷爷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癌症晚期,可他做了几次化疗就回家了,也不怎么吃药,一直熬到3月。

然而,就在爷爷去世前10天,我爸被查出胃癌晚期,所幸没有扩散,整个胃部被切除。医生非常不解,这种病肯定早有征兆,为什么会拖到切除的地步?

我爸说,3个多月前胃就不舒服,好几次吐出小硬块,想想家里还要还房贷,就去药店买了点止痛药顶着。

我爸手术后一周就出院了,爷爷被病痛折磨得闭上了眼。

丧礼过后,奶奶抹着眼泪说,爷爷知道我们家为了买房吃尽苦头,反正活了大半辈子也够了,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拉了1个月肚子都不肯去医院,几次化疗后也是嚷着回家,谁也拗不过他。

有时候我在想,一套房子,赔了一条人命、一个胃,真是讽刺啊。还了房贷后,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

买房是为了解决不安全感,后来却发现最重要的是房子里的人。

话说,大家对土著的印象是这样的:要么有房,要么有钱,父母在上海总归有房吧,搞不好还有好几套,银行账户里还躺着巨额拆迁款。

于是乎,有人说:

“土著买房还哭穷?这是在刺激人啊!”

“外地人买房是刚需,土著买房是凑热闹”

“外地人买房很难,土著买房很轻松”

“外地人买房是励志,土著买房是啃老”

每次听见这些话,我内心是崩溃的,所以当编辑找到我的时候,我拒绝了,万一被人肉怎么办?后来,他们说匿名出镜,捧着为土著正名的使命,我就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是一名上海土著,从小和父母生活在徐汇老破小,小区很偏,要地铁没地铁,公交到地铁站都不方便。90年代政府拆迁,说土地是国家的,一分没赔,家里的瓦房赔了一套外环小公房。

当时我压根儿就没想到,2018年的上海房价居然要5万多一平,深深地错过了4000多一平米的大好时机。我结婚时间比较晚,婚后老婆(不是土著)搬过来和我一起住。

两年后,老婆怀孕了,我们一边憧憬未来,一边苦恼着,房子太小了,即使把书房割爱挪作儿童房,孩子活动的地方有限,一家5口(算上父母)仍然太过局促。

于是,我俩就琢磨着买房搬出去住。由于预算有限,打算在300万以内解决。

我从宝山路地铁站开始看起,但那里普遍脏乱差,一路沿3号线看房发现都不合心意。我看了某小区142平的大三房,总价700万,因为朝向、光线、环境都非常好,所以当时在犹豫着要不要把心一横,去银行贷款,把这套买下来。

结果第二天就被人撬走了,据说加价10万拿下。对于这,我是服气的。眼看着老婆肚子越来越大,我越来越着急,甚至连下班和周末的时间都用上。

有一天,我发现闸北区中心医院附近有一套2005年的电梯房。

我开始频繁出入该小区,错失好几套后,我被市场教育,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疯狂添加中介微信,约定第二天就去看房。房子看过后确实还不错,楼层高无噪音,婚房装修,家电全留,飘窗无遮挡,最后终于买了下来。

你以为这样就高枕无忧了?开玩笑!

去年,老婆说爸妈留在老家怪可怜的,想让岳父岳母搬来上海。父母的房子已归我名下,现在的房子也有我一份,但是上海早就在2011年限购了。昨天我们商量着,要不离婚买房?

朋友说,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条鄙视链:

有钱的本地人 ☞ 有钱的外地人 ☞ 没钱的外地人 ☞ 没钱的本地人。

房价面前人人平等,管你是土著还是外地人。你问我在第几层?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这是我来北京的第5年,据不完全统计,搬家次数高达12次。

初到北京,被中介坑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跟我说里面算我一共3个人,结果搬进去发现不止5个人。次卧住着3个女生,其中两个和主卧的男生关系非常暧昧。住了不到两个月,实在受不了这诡异的氛围,搬走了。

第二次住在师姐的研究生宿舍,刚好那天下大雨,我冒着雨一箱箱地搬,特别狼狈。师姐毕业后,我搬到了附近的小区。

那是两室一厅,隔壁住着一对夫妻。因为女生没工作,男生压力太大,俩人天天吵架,声音之大楼道外都听得很清楚。

2013年换了工作,找了一套离公司近的复式房子,四五间屋子住满了人,也是最颠覆我三观的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女生可以邋遢到脸盆里发现带血的姨妈巾,第一次知道水费要按房间交,而不是按人数,打扫卫生值日也是,不到两个月,我被安排了4次。

住了不到一年,二房东说业主家孩子要结婚,被赶出来了。

细数这几年,我买过三张床,两张桌子,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和无数小物件。每次搬家,自己拉着拉杆箱,在城市道路上,拥挤的地铁里,一次次往返,像离巢的蚂蚁。

搬了12次房,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下定决心要买房。

4号线坐到底,9号线坐到底,昌平线坐到底。北京西南某楼盘,只有45平米和27平米两种,我心里盘算着,45平米的跃层实际有90平米,这算是北京最小的公寓,加起来要500多万。

朋友建议我去香河看看,香河在北京和天津之间,隶属河北。楼盘在淑阳镇,从八通线的最后一个站出来,坐810公交,20多个站就可到达,理想的话,通勤时间1小时,这在北京极其正常。问题是,香河实在太偏远,想要最大的66平米loft已经卖完。

我很迷茫,在北京买房到底值不值得?

某天,北京正好迎来PM25已破百的雾霾,我被人流挤进地铁,下午接到尖酸刻薄的房东说下个月起涨租1000,当下决定回家买房。

反正早已厌倦北京的快节奏,过几年还是想回成都发展,也方便照顾父母。

我妈知道我要在成都买房后高兴地不得了,经常流窜各种楼盘,还像小学生一样做好笔记。半年过后,得知某楼盘正在清盘销售,只剩两个户型,89平米和101平米,前者折后9000多一平。

二老到售楼部看过后,发现房子视野开阔,站在窗前可以望见对面高档小区的花园式景观,说甚是喜欢。看到他们发来的照片,我觉得还是得现场看过才拍板。趁着探亲假期,我飞回成都。现场一看确实不错,一家人商量后决定买下来。

享受85折优惠后,首付23万,向银行贷款52万,为期20年,每月还款3500。终于有自己的家了啊,那种既踏实又倍感压力的感觉很复杂。我可以买一堆花架子和花,装饰卧室的每一个角落,不用再搬家了。

对于我来说,买房这件事实在太“奢侈”。

2014年,我大学毕业,充满一脸期待“杀”到深圳。想要在这里奋斗出自己的事业,努力扎根,所以我雄心万丈攒首付。

周围的同事一脸懵逼地看着我说:“单身女孩买房太难,让未来老公买单。”

我笑了笑:“万一以后和老公闹矛盾,婆婆说这房子是我儿子买的,非得赶我走怎么办?”

月薪4k的时候,深圳房价25万一平,当时刚毕业,没啥积蓄,父母也只是在老家的商场里打工,帮不上什么忙。我想,攒个两三年首付就出来了。自打有这个念头开始,我有一份正职之余,周末还去做兼职,几乎天天简单下面条。

一年后,房价涨得远比工资要快。我月薪5K时,深圳楼市刚好是暴涨得最恐怖的一年,房价轻松“破三闯四”,均价35万一平,有人戏谑“去年不买房,白干20年”。我月薪8K时,房价破5万一平。现在,宝安某小区的二手房已经是7万一平。

无论我怎么攒钱,我想房子已经不再是工薪阶层可以购买的了。那段时间,我心情很不好,gap了一年(即间隔年),去了坦桑尼亚、斯里兰卡、印度,一直在漂泊。

朋友说我逃避现实,我承认当初是有这样的心理。直到在印度绿皮火车上翘着二郎腿睡觉,在海底拍沙丁鱼群,去到斯里兰卡做义工。

我开始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反正都买不起,那就努力一点,挣多一点钱就挣多一点自由的空间。

我并不是所谓的文艺青年,若能平稳安定,谁又想颠沛流离。我只是个刚毕业几年的普通人,在应该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时刻,我们却无时无刻被房子操控着,承担着并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重压。

目前我打算把钱花在投资自己身上,每年报一个短期课程,例如摄影、调制咖啡……明年回国,考虑到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所以应该会选择一个三四线宜居小城,租个复式房子生活。

倘若限购之前问我买不买房,我一定回答不买。

倘若数年前问我买不买房,我一定回答要买。

但现在若问我买不买房,我已经给不出答案了。

朋友问:“你这么一直漂着,不会想家吗?”

我笑了笑:“我自己就是家”。

我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游戏、一场旅行,随缘而遇,随遇而安。

疯了疯了。

如果说北京房价贵,那你一定没见过香港的房价有多恐怖。去年,某权威报告指出,全球房价最昂贵的五大城市里,香港第一,北京第三。

香港基尼系数一直在05以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将近80%的住宅都是70平米以下,36平米都要盖出两室一厅,卧室里分分钟摊不开一个30寸行李箱,这还是大多数工薪阶层想要买的户型。

90平米就是四室两厅了,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100平米比较宽敞的三室两厅,内地二三线城市小康之家的标配在香港是豪宅,动辄2000多万。再和北京对比,是不是贵超多?

我和男票坐标东涌,月租13000,房价550万,买的话要交190多万的首期和各种费用,再月供16000,供25年。想到这,我就没兴趣攒钱买房了。

一直没买房的人分两种:买得起不想买和买不起,我和男票就属于两种情况相混合。我俩都属于极度渴望自由的人,也是个极度害怕被束缚的人。

我无法想象,倘若有一天成了房奴,看着银行短信提醒本月要交房贷XXXX元的时候,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的经济能力不太高,勉强凑合付得起36平米的首付。但我比较看重自己的生活感受。

首付的钱,就是我对老板说“老娘不干了”的底气,我想走就走,想玩就玩,我只关注活着的样子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不需要我长时间吃泡面,穿旧衣,受老板气为代价换来银行卡数字。

我俩的工作算还不错,昨晚还在唠叨着,再过几年,我们用几十万的积蓄,到国外留学,积累各种能力,学多一种外语,扩大朋友圈子。至于户口和孩子,没想那么长远,说不定会丁克。

我内心一直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比起有没有房子,我更看重的是,万一明天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

关于买房和租房的这笔账,每个人都有不用的算法。

我见过太多因为结婚买房吵架的情侣,无论多甜蜜多恩爱,一到结婚谈钱的时候发现各怀鬼胎;也见过不少夫妻每个月为省吃俭用,把日子过成了解放前;还有下班就吐槽老板变态至极,上班低声下气,因为还房贷想辞不敢辞,却有个房子感觉很踏实的同龄人。

那些租房子的人呢?真的过得不好吗?也不全是。

我闺蜜至今觉得世界不同角落里,有很多人在用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这才是世界有趣的地方,并不是只有一面。

而不买房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收入不够,可能只是觉得现在的价格不值得。

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归根到底,我们不愿“漂”着,因为“漂”意味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过,人的基本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和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安全需要即安全感,它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而房子作为人类的栖身之所,被大众认为“有房就有安全感”。

至少,我不用再看房东坐地起价时的脸色:“反正你不租还是有很多人来”,也不必担心哪天说不租了就被迫滚蛋;我不再忍受经常堵塞的厕所、生锈的洗手池;当丈夫说要离婚的时候,我可以回到自己的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诚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子可以让人获得在城市生活的安全感,但这对于很多没有充裕资金买一个理想的房子的人来讲,其他方面的安全感或许更加重要:

“某次跳槽,有家我很想进的外企,无奈卡在英语上,我想报个英语班,日后和老外交流无障碍。比起二三环的房子,更好的工作机会让我更心动,也更安心。”

“与其把钱砸在房贷上,我更想把它用来理财和投资,银行账户的钱是我的安全感”

“就一句话,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我不想在他们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却没有钱用更好的药去医治他们”

“我还年轻,不想被房子碍着我闯荡的脚步,那和中年人有啥区别?”

无论你选择买房还是租房,这些别人经历过的故事,或许是你以后的生活写照,也能给你一点经验与深思。

即使买不起房,也不必气馁,我们不也还有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么?总比一味因循地生活,身心疲惫,别无所得要好。

papi酱宣布生子,我对她说的那句“大家好,我卸货了,母子平安。”印象最深,我觉得这句话既能够体现出她的幽默风趣,又能够向关注她的人报平安,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我认为她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有着犀利的嘴皮子,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着她,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跟她老公也很恩爱,两个人精神高度一致,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希望papi酱能够在三人小家庭中幸幸福福快快乐乐,越来越美好

      怎么样才可以防脱发

  之前有篇文章叫《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刷爆朋友圈,吓得大家赶紧去照镜子,你还不好好护理头发吗很大一批80后90后00后开始掉发是由于压力过大。比如工作压力、考试压力等等,精神压力大、容易紧张、每天焦虑不安等状态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

  第一、合理的饮食

  多醣类、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或矿物质等,都是头发生长的必需物质,尤其是牛奶、海带等食物对头发的生长更具有特殊帮助。鱼、家禽、瘦猪肉含丰富的蛋白质,但不宜过量食用,因为它们属酸性物质,会妨碍皮肤和头发的健康。口碑最好的防脱洗发水

  第二、重视每天的洗发程序

  首先应该用温水将头发彻底打湿,然后将适量洗发香波挤于手掌心,搓打出丰富泡沫后再抹在头发上,避免直接往头皮上倒,那样洗发水容易残留在头皮上,不容易冲洗干净。接着以指腹按摩的方式让泡沫轻松带走发丝和毛囊上的污垢,让发丝更清爽毛囊更加通畅,按摩头皮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第三、保持适当的运动

  经常保持适量的运动是加快新陈代谢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头皮健康也是大有裨益。不过也要注意,如果你喜欢水下运动或户外运动,要注意头发的保湿和防晒,运动之前适量使用护肤膜将有助保持发丝的防护能力。

  建议:尽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于6个小时,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学习紧张,用脑过度,易喜易悲,这些常常会引起脱发。人用脑过度,或者经常心事重重,烦闷,或者遇到了什么事儿,精神过于紧张,使脑子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头发营养的供应和生长。

        百度搜索“植司泉”了解更多防脱育发经验!什么牌子的洗发水防脱发比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60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