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通过思考自身的计算方式,研究是否能由外部机器模拟,代替我们实现计算的过程,从而诞生了计算工具,并且在不断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中发明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还产生了人工智能,用外部机器模仿和实现我们人类的智能活动。随着计算机的日益“强大”,它在很多应用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智能也日益突出,成为人脑的延伸。与此同时,人类所制造出的计算机在不断强大和普及的过程中,反过来对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这一点对于身处当下的人类而言都深有体会。早在1972年,图灵奖得主Edsger Diikstra就曾说:“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这就是著名的“工具影响思维”的论点。计算思维就是相关学者在审视计算机科学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时被挖掘出来的,成为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肩的3种科学思维之一。计算思维是计算时代的产物,应当成为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由此可见,在介绍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时,自然地提及计算思维的基本思想,进而再较为详细地介绍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和内涵,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在后续学习中主动而有意识地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3 计算思维要素的自然体现
算法和数论中很多内容涉及计算与计算思维,如递归就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思维。递归的案例很多,可以从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说起,用一张图(如图1)就能很好地说明什么是德罗斯特效应,然后解释德罗斯特效应与递归的关系,因为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递归,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对递归有一个认识。再如**盗梦空间,从现实走入一层又一层有意构建的梦境,而后又克服重重困难走出层层梦境回归现实,这部**充斥着典型的递归思想,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或者采用当前热门的话题来介绍递归概念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下面我们通过与计算相关的案例进一步介绍递归,例如汉诺塔问题(Tower of Hanoi),这是目前在介绍递归的书中用的非常多的一个案例,它不仅是一个递归问题,而且通过计算我们不难发现,移动金片的次数,f(n)与宝石针上的金片个数n之间的关系是为:
f(n)=2n-1
因此当n=64时,f(n)的值将高达18,446,744,073,709,551,615,按移动一次花费1s计算,需要约5 845亿年才能完成,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但我们可以借用计算机的超高速,在计算机中模拟实现。由此可见,借助现代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有效地利用计算思维,就能解决之前人类望而却步的很多大规模计算问题。
相对于汉诺塔问题,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是更为简单、典型且易于接受的递归问题。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即后一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直接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
f(0)=0
f(1)=1
f(n)=f(n-1)+f(n-2)(n>=2,n∈N) 这个级数与大自然植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几乎所有花朵的花瓣数都来自这个级数中的一项数字。例如,菠萝表皮方块形鳞苞形成两组旋向相反的螺线,他们的条数必须是这个级数中紧邻的两个数字(如左旋8行,右旋13行),又如向日葵花盘(见图2)。它形成了一种自然规律,现在人们也将其应用于股票、期货技术分析中,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也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0年代起出版了Fibonacci Sequence季刊,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趣的是,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0618 033 988 7,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在取石子的博弈游戏中按此规律必能获胜。利用这种规律,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模拟自然、创建人机对战的博弈游戏,以及对金融走势的分析等。
此外,计算机中文件夹的复制也是一个递归问题,因为文件夹是多层次性的,需要读取每一层子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复制。扫雷游戏中也有递归问题,当鼠标单击到四周没有雷的点时往往会打开一片区域,因为在打开没有雷的四周区域时,如果其中打开的某一点其四周也没有雷,那么它的四周也会被打开,以此类推,就能打开一片区域。这些问题用递归方法实现既清晰易懂,还能通过较为简单的程序代码实现。
计算思维的要素还有很多,以上我们以递归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学生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案例将递归的概念、思维方法显现出来,并应用于各种现实的应用和问题解决中。根据计算思维的要素构造案例时,最好能够构造出3种不同层次的案例(见图3),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并领会计算思维。这3个层次包括简单的计算问题案例、与
通过案例的驱动、问题的解析,在强化计算思维要素的同时,也经由3种不同层次案例的递进关系逐步深化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4 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也可以体现在程序设计中,如经典的证比求易算法――“国王的婚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酷爱数学的年轻国王向邻国一位聪明美丽的公主求婚,公主出了这样一道题:求出48,770,428,433,377,171的一个真因子。若国王能在一天之内求出答案,公主便接受他的求婚。国王回去后立即开始逐个数地进行计算,他从早到晚共算了3万多个数,最终还是没有结果。国王向公主求情,公主告知223,092,827是其中的一个真因子,并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还求不出将来,你只好做我的证婚人了。国王立即回国并向时任宰相的大数学家求教,大数学家在仔细地思考后认为,这个数为17位则最小的一个真因子不会超过9位。于是他给国王出了一个主意,按自然数的顺序给全国的老百姓每人编一个号发下去,等公主给出数目后立即将它们通报全国,让每个老百姓用自己的编号去除这个数,除尽了立即上报赏金万两。最后国王用这个办法求婚成功。实际上这是一个求大数真因子的问题,由于数字很大,国王一个人采用顺序算法求解,其时间消耗非常大。当然,如果国王生活在拥有超高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的现在,这个问题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而在当时,国王只有通过将可能的数字分发给百姓,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取结果。该方法增加了空间复杂度,但大大降低了时间的消耗,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分治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而治之,这也是我们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时经常会采用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作为并行的思想看待,而这种思想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如现在CPU的发展就是如此。同样,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介绍各个知识点时,往往也是由简人难、不断深入的,随着问题复杂度的逐步提升,需要让学生掌握如何采用抽象和分解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大复杂系统设计的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是一通百通的,也是如今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真正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介绍这些经典的算法后,需要通过一种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了解如何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后由计算机实现的过程,并从程序的执行效率中让学生感性地判断出算法的好坏,从而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分析,体现出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需要进行折衷的思维方法。当计算机基础教育界在热议计算思维的同时,“Machine Thinking”在管理学界也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他们认为编程特别是其思想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一项基本技能,对新时代的知识工作者而言,编程早已不是程序员的必修课,而是营销人员、业务人员甚至CEO的必修课,一些必要的编程知识成为更好地理解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第3只眼睛。因此,对于各种专业的学生,无论文理,都应当学习一些基本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虽然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很少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构建这样直接应用计算科学的实践,但是在其接触到的信息技术中,计算科学的应用和计算思维的体现无处不在,而且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不同的逻辑层次进行定制与开发,这也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对于理工科学生可以学习C、Visual Basic、Visual C++、Java、c≠}、Fortran、Python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而对于文科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也很多,例如可以选择文科专业需要掌握的某项技能软件之上的二次开发,例如在EXCEL、WORD中的宏编程(Visual Basic Application),或者网页开发中的脚本语言VB Script或JavaScript等。而且随着程序语言向自然语言编程方向的不断发展,还可以选用起点很低的完全可视化编程语言,如RAPTOR(the Rapid AlgorithmicPrototyping Tool for Ordered Reasoning)、MIT开发的Scratch、Google开发的Blockly等,这些可视化编程语言和环境可通过简单直观的图谱结构实现编程,通过它们设计的程序和算法亦可直接转换成为c++、c#、Java等高级程序语言,为程序和算法设计的基础课程提供教学实验环境。程序设计课程应当从复杂的语法规则中解放出来,将内容重点转移到问题的抽象,算法的构造,程序的实现和评价等知识上,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一门算法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他们对相关软件实现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计算科学的本质――抽象和自动化。
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生活中的计算,包括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
把12个钢镚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3个钢镚,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分,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表示。这种除法就是包含除法。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1、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使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现实。当然,有“围墙”的学校并没有因此而消亡,传统的学校集体教育的形式仍然是必需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
借助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对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教育产生强而有力的影响,并且,无论你是否愿意,这种影响已经产生,而且将不断扩大和增强。
2、计算机在家庭中的应用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可以通过计算机听音乐,使我们能够陶醉在音乐之中;可以看**,把**院搬到了自己家中;可以看新闻,看股票,看一些自己关心的东西;如此种种,无不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3、计算机在工业,农业和商业上的应用
如机械工程师在计算机上绘制的产品设计图,在屏幕上进行3D的仿真演示;另外机械组装,金属焊接,汽车喷漆,拆除爆炸物及不明化学药品的侦测等工作,都可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臂来完成。
在农业上,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技术正在蓬勃的发展着,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商业上,以企业为例,销售,财务,会计,文书,人事,工资等信息管理,运用“办公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能协助企业快速的达成企业的工作目标。再配合企业的内部网络,将各个部门资源共享,掌握正确的信息,可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成本,资源共享即提高效率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视频会议,这大大降低了出差的成本,以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扩展资料:
计算机发展趋势
1、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人性化、功能综合化等。
2、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微处理器速度提升;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外设高性能、网络化和集成化且易携带;输入技术智能化、人性化等。
3、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对象化、系统构件化、产品领域化、开发过程化、生产规模化、竞争国际化、平台网络化等。
你程序的输出不可能是你给的结果
输出在第二个for循环里的,而第二个for循环是在 i 能被5整除的时候才输出
两个for 循环很好理解
第一个 for 循环计算数列每一项
第二个 for 循环是打印数列项
两个循环彼此没有联系
如今《最强大脑》已经走过八个季度,很快将迎来第九季。
以往参加过这个节目的那些“脑王”们很多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这么六位。
他们中有的人娶了自己的粉丝,一家人生活幸福,也有的人毁誉参半,遭受事业家庭双重打击,他们都是谁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动动您发财的小手指点赞关注,好运常伴您!
第一位陈冉冉,198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被誉为“珠心算女神”。
她从小就学习珠算,练就了一身的“神算”技能,平时十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她在短短五秒内就能够算出正确答案。
15岁时成为世界珠心算比赛个人全能冠军,16岁创造了四项全国纪录。
19岁时,在央视的《正大综艺》节目上,她又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一分钟内算对了八道加减题。
此后她就在中国政法大学专心学业,大学毕业后她就成为了一名律师。
受心算队的推荐,2016年她登上了《最强大脑》第三季的舞台。
在她的带领下,中国队成功打败在第二季获胜的日本选手。
不过随后她就退出节目录制,理由就是工作太忙,为了向观众表示歉意,她还专门录制过一段道歉的视频。
因为她的低调,网友们还将她称为“最低调的女脑王”。
第二位王峰,他身上的头衔有很多,“武汉大学珞珈十大风云才子”、“记忆天才”、“世界记忆大师”、“趣记忆”创始人等等。
199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大学毕业于武汉大学。
在参加《最强大脑》之前,他就已经声名鹊起,自大学开始,属于他的传奇就开始书写。
在成为世界记忆大师之后的两年里,他先后在两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荣获总冠军,总共打破七项世界纪录,是第一位在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获得个人总冠军的亚洲人。
随后,他就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冠军教你记单词》。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他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
第一季对战德国队成功获胜,从第二季开始,他先后好几次担任队长,八秒之内就能够记住两副麻将和二百七十二张扑克牌。
伴随着节目的热播,王峰的名气也随之暴涨,事业顺风顺水的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妻子李璐就是他的粉丝,后来也参加了《最强大脑》,还夺得了“脑力大师”的称号,二人可谓是珠联璧合。
如今二人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非常幸福,李璐也会经常分享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日常和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
王峰也将自己的记忆方法总结成了课程,专门开设了相关的培训班。
有时候他也会经常去学校举办讲座。
第三位李威,198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
和王峰一样,他也毕业于武汉大学,也是“世界记忆大师”,曾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团体冠军。
随后,就受聘加入了上海交大的“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并在上海交大等名校参与科学实验。
他是从《最强大脑》第二季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他身上最大的亮点就是自创了一套高效的记忆体系。
在多项国际大赛中,他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后来就成功担任了队长。
最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就是,他在八秒之内记住了一百二十张脸谱,就连顺序都没有记混。
后来,他又先后参加了央视的《极客出发》、《美丽中国城》等节目,被誉为“记忆天才”。
随后,他还出版了自己的书籍《最强大脑:超级记忆力养成计划》等。
现在他也已经结婚生女,并总结了自己多年学习的超级记忆等知识,发明了“多维思维训练体系”,专门用来培养女儿。
第四位贾立平,从中科院读完硕士以后,他做过两年的工程师,后来就喜欢上了玩魔方。
为了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还专门考了中科院的博士。
在参加《最强大脑》第一季时,他已经三十一岁。
尽管已过而立之年,但他的表现却惊艳了所有人。
他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在水里成功两个完全被打乱的魔方,一举创下世界纪录。
盲拧
自此以后,贾立平这个名字就和魔方不可分割,只要看到魔方,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贾立平。
参加节目的第二年,他就携手妻子步入了结婚的殿堂,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求婚仪式上,照片墙都是一幅巨型的魔方。
不过在《最强大脑》第四季时,他和林恺俊进行“听音盲拧”比赛,最终获胜,遭到了林恺俊的公开质疑,被诟病比赛作弊。
这件事在当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此事,贾立平的信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事业低迷的他,和妻子的婚姻也只维系了一年多就以离婚收场,让人唏嘘不已。
第五位鲍橒,198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围棋天赋,先后荣获过很多个围棋方面的奖项,是著名的围棋教练。
他最出名的就是围棋盲棋,他曾在广州进行过以一对五的围棋盲棋,并一举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
2015年,在《最强大脑》第二季的舞台上,他是唯一一位圆满挑战蜂巢迷宫并成功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蜂巢迷宫分挑战难度高达十分。
经此一战,鲍橒的名声彻底打响。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他直接手撕节目组,质疑节目组有黑幕。
当时就连导师戚薇都参与到了这场互撕大战中。
因为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最强大脑》也遭遇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随后就黑料不断。
不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因为和节目组闹掰,此后,鲍橒再也没有参加过《最强大脑》。
不过,后来,鲍橒经常现身各大围棋比赛,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
第六位周玮,199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小山村,童年命运多舛。
出生半年被诊断为“佝偻病”,两岁时又确诊为智力发育低下,多年寻医都没有任何结果。
不过,让人称奇的是,在他九岁那年,无意间父母就发现了他在算数方面的天赋。
小小年纪的周玮不仅能自推导等差数列,对于自然数的高次幂运算也游刃有余。
就连高位数的各种复杂运算,他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答案,就连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和他对战,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副教授
2014年,周玮登上了《最强大脑》第一季的舞台,并以一百五十分的满分成绩成功晋级。
伴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中国雨人”的称号也落到了他的头上,很多家长常常将他作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之一,很多年轻人也都将他视为励志对象。
在参加完节目以后,周玮曾接受了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两所名校的专家测试。
最终专家认为,周玮的心算能力不算顶级,但也远超常人。
随后他就受聘成为了上海交大“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的一员,每个月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
不知道大家对这六位《最强大脑》选手的生活现状有什么看法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点赞关注吧,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一 我要用朴实办一个手抄报,要找一个关于朴实的小故事,大约50字左右
有一个复人作了一个梦,制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兴
二 雷锋的小故事,字少点,我要做手抄报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内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容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三 手抄报并写一段小故事再画一幅画
《英雄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四 短小的数学故事 趣味故事 简单的手抄报版面 一年级用的 谢谢
当高斯9岁时候,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回当时,班上大答多数人都是呆着的,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1+1=2,2+2=4这道题,老师也是乱出的,他一出完,高斯就算完了。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但是据更为精细的数学史书记载,高斯所解的并不止1加到100那么简单,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的一个等差数列。
五 简短的数学小故事和小游戏(要写在手抄报上)。
说起泊松亮斑还真是有第点儿意思。在经典物理学时期,关于光的本性有两种观点,版即波权动论和粒子论(当然现在已经知道其实是波粒二象性了)。而数学家泊松是坚定的粒子论者,他对光的波动说很不屑。我们知道,波是可以产生衍射的,于是泊松为了推翻光的波动说就用很严谨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假如光是一种波,那么光在照到一个尺寸适当的圆盘时,其后面的阴影中心会出现一个亮斑”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可笑的结论,影子的中心应该是最暗的,如果光是波动的反而成了最亮的地方了。泊松自认为这个结论完全可以推翻光的波动说,然而物理学家菲涅尔的试验却使泊松大跌眼镜——事实的确如此,在阴影的中心就是有一个亮斑。
泊松本来想推翻光的波动说,结果反而又一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由于圆盘衍射中的那个亮斑是由泊松最早证明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做“泊松亮斑
六 手抄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小故事3、《名人童年故事》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小故事4、《名人童年故事》 居里夫人的一个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小女儿正在玩枚奖章,忙问:“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她说:“我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小故事5、《名人童年故事》 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的照料他,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定溜走。可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学点头时,萧伯纳昏了过去。 小故事6、《名人童年故事》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小故事7、《名人童年故事》 怀素是杰出书法家,草书称为“狂草”,他自幼聪明好学因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因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又在寺院附近的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但远不及他写的快,后干脆不分黑白和天气在鲜芭蕉叶上写,终成大家。 小故事8、《名人童年故事》 南宋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宋灭亡他被捕,至死不投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七 关于古诗的小故事的手抄报
在纪晓岚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八 关于热爱和平的小故事短点,手抄报的急求不要王小二的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专庆市)关建乡的属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 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个可以吗,求采纳
九 我想要不超过100字的数学家小故事!(手抄报要用)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版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权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