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简介_段祺瑞和曹锟_段祺瑞简介后人

段祺瑞简介_段祺瑞和曹锟_段祺瑞简介后人,第1张

更新时间:2018-08-31 14:46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 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 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 ,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中文名:段祺瑞

外文名:Duan Qirui

别名:段启瑞、段芝泉、正道老人、北洋之虎

国籍:中国(民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六安

出生日期:1865年3月6日

逝世日期:1936年11月2日

毕业院校:北洋武备学堂段祺瑞简介,柏林军校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三造共和”,“北洋三杰”之一

学历:天津武备学堂炮科卒业

职务: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皖系军阀首领

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

光绪十三年(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请荫昌推荐人才,次年初,段祺瑞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旋兼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9日,以北洋新建陆军创设随营武备学堂期满告成,清廷给于炮队学堂监督段祺瑞等升叙加衔。12月新建陆军编为武卫右军,段祺瑞仍统领炮队,并赴日本观操。

光绪二十五年(18

民国六年至民国七年间段祺瑞 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民国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以中国权利为抵押品,向日本大量借款。1917-1918年,段祺瑞共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 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

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抵押给日本,但是抵押只是形式上的,而西原借款给中国的条件离苛刻很远。

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 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其实,段祺瑞“三造共和”的

黄征在《段祺瑞与皖系军阀》中认为:“段祺瑞在我国近代陆军教育史上,特别是军事院校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单宝在《安徽史学》中认为:“辛亥革命中段祺瑞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思想确实有了转变,赞成共和,并以实际行动加快了形势发展的进程,不能笼而统之称他是袁世凯篡夺政权的“帮凶”。”丁贤俊认为:“袁世凯称帝中段祺瑞的共和观只不过是既不要皇帝又反对革命党,但他能冲破20年与袁世凯结下的长僚关系和亲密私交,弃官冒死维护共和,毅然反对洪宪帝制,对于一个在忠孝节义封建道德薰陶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来说确实难能可贵。”近年来有一种新观点:“五、四”时期颇似春秋战国时期,段祺瑞没有绝对权威,致力于武力统一。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客观上放松了思想钳制,新文化运动得以蓬勃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得以生存发展。

吴佩孚:“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段祺瑞简介,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

1936年11月5日,大殓,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等国府要员亲临吊唁,当天国民 明令以国葬说。本来蒋介石拨款20万元在黄山购置墓地,北京也成立了由原北洋 官僚李思浩负责的段祺瑞治丧筹备组。但其长子段宏业以种种理由不同意其父葬于黄山,并将20万元巨款花掉了,而将段祺瑞的灵柩运回北平。后经宋哲元将军的协助,筹款2000元,暂停放在西山卧佛寺新搭建房屋内。这期间,段家派人也探寻风水宝地,以修建坟茔。不料“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修建坟茔之事被迫搁置下来,谁知这一搁置就是28载。

直到1964年,段祺瑞的生前好友、老部下章士钊出面,协助段家,将段祺瑞的灵柩移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段祺瑞与夫人张佩衡的合葬墓位于香山万安公墓西部水字区,汉白玉石墓碑上是章士钊先生题写碑文:段公芝泉、母张佩衡之墓,男宏业、宏范及诸孙敬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坟茔,墓碑不大,墓地窄小,四周也没有护栏。

天津段祺瑞旧

皖系军阀首脑段祺瑞是袁世凯心腹大将,在前清即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 ”北洋三杰”。民国以后特别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北京政坛纵横捭阖十余年,呼风化雨,1920年代中期息影津门。九一八事变后,段祺瑞突然南下定居沪上,直至1936年去世。段氏虽然是合肥人,但一生事业均在北方,为什么晚年却南下上海?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呢? 南方来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一批原北洋下野军阀、失意政客被日本人利用,纷纷组织亲日组织。但这些北洋政客军人大都是总长、督军一类人物,其中还缺乏一流有号召性的领袖人选。这时,原北京 国务总理、临时执政段祺瑞进入日本人视野。为避免段氏被日本人利用,蒋介石遂派心腹、江浙财阀钱新之前往天津劝其南下。 段祺瑞 钱新之留日出身,北洋时期曾长期任职交通银行,与原北京 交通总长曹汝霖是好友。而曹汝霖又是段祺瑞的心腹,当时与段皆寓居津门,时常往来。因为这些渊源,所以钱新之决定先去曹家拜访,请曹汝霖代为引见。 钱新之从上海到天津后,马上拜会曹汝霖。钱氏突然造访,曹汝霖颇为惊异,认为他一定有要事相商。握手道故后,钱新之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蒋先生欲请段公往南方一游,借此请教,不知段公是否有意?君可代禀合肥(指段祺瑞)。我也想拜谒段公,还望先生引见。” 段祺瑞曾兼任保定军校校长,蒋介石也是保定出身,故两人有师生之谊。蒋介石此番也是以学生身份邀请老师南下的,这此时段祺瑞正住在其部下和姻亲吴光新家里,距离曹家不远。曹汝霖于是和钱新之一起来到吴宅,先和吴光新说明来意,吴光新非常赞同,于是一起去拜见段祺瑞。 钱新之很会说话,他怕引起段祺瑞误会,于是将蒋介石邀其南下之意说得非常婉转,轻描淡写,不着痕迹。段祺瑞久居政坛高层,对官场上的这些闪转腾挪之术非常熟悉,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钱新之说完后想听一下段祺瑞意见,孰料老段是个爽快人,直接对钱说:「 ”我很久没有去南方了,你们给我预备飞机票(乘飞机一说出自曹汝霖回忆录,曹与段关系密切,所言应该不虚),我没有什么行李,明天即可动身。” 钱新之没想到段祺瑞这么痛快,忙说不必如此匆忙。段祺瑞说要走就快走,明天不行就后天吧。确定行程后,钱新之等人告辞。 段祺瑞在京津一带的老部下知道他要南下的消息,很多人不同意,都赶来天津劝阻。段祺瑞对他们说:「 ”我已答应钱新之,并且也买了机票,约定后天动身,岂可失信于人!”众人知道段祺瑞脾气,一向是说一不二,只好听之任之。 段祺瑞南下 段祺瑞到南京后,蒋介石亲自到机场迎接,口称「 ”志清(蒋介石原名蒋志清)”,执弟子礼甚恭,段祺瑞非常满意。 在段氏下榻之处,蒋介石说了自己的意见,已在南京准备好公馆,请老师在此常驻。但段祺瑞不同意,他说南京是国民 驻地,蒋介石政务繁忙,自己居此颇为不便,不如到上海租界居住,并以部下和学生陈调元的一处房子作为寓所。陈调元的这处住宅是西式建筑,院中草木葳蕤,颇为幽静。蒋介石非常满意,于是同意了段祺瑞的意见。 在此插一句不算题外的话,段祺瑞虽然当过多年国务总理和临时执政,却是个标准的穷人,连房子也没有。不论是天津的公馆,还是晚年在上海的寓所,都是别人提供给他住的。曾任北洋 总理的外交家颜惠庆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段执政相对较穷——事实上,他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他忠诚的追随者之一提供的一所住宅里。他用一部分时间研究佛教,也喜欢打轻松的麻将。” 段祺瑞执 旧址 段祺瑞在南京还对新闻界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 ”当此共赴国难之际, 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祺瑞虽衰,亦勉从国人之后。” 段祺瑞南下后,国民 给了他一个国府委员的名义,除了一切用度外,每月另付特别费20000元。段祺瑞生活简朴,称用不了这么多钱,蒋介石说若不需此数,可以分赠旧日部下袍泽,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段祺瑞这才接受,自己只留下数千元作为日常开支,其他的均分给旧日部下。 关于段祺瑞南下的方式,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乘飞机。此说出自曹汝霖回忆录,曹氏是段祺瑞心腹,又是南下一事的参与者,他的说法比较可信;另一种说法是坐火车到浦口,然后又乘轮船到南京。此说出自文史作家李洁的《文武北洋》一书。 沪上的平静岁月 段祺瑞在上海的寓所位于法租界,原是清末大官僚盛宣怀的私邸,后来又成为陈调元公馆。段祺瑞去世后,盛宣怀后人将其卖给沪上巨商荣德生,几十年来,在此宅出入的都是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据《上海建筑志》介绍,这座住宅坐北朝南,大体上呈长方形,宅前是花园和草坪,遍植树木花卉,花园里还有喷水池,池中塑有希腊神像。住宅主楼3层,楼下是门厅、餐厅和客厅,楼上是起居室、卧室和卫生间,装饰豪华,生活便利。1949年后,这座花园建筑被征作 办公用房,中日建交后又成为日本驻沪领事馆和总领事住宅,不知如今还在否? 晚年段祺瑞 老段到沪上居住后,生活清静,北方部下如曹汝霖等人常来探望,据文史作家李洁在《文武北洋》中透露,蒋介石也曾亲去探视。段祺瑞每日在院内散步,在佛堂诵经,然后便在院内草坪上读书看报。晚上与家人朋友打几圈麻将,有时还与人下下围棋,围棋天才吴清源常来段府对弈,据说段祺瑞经常赢他半子。 段祺瑞吃素,平常吃饭只一菜一汤,有时只有一碟咸菜,这与蒋介石生活倒是颇为相似。有一次曹汝霖来访,恰逢段祺瑞进餐,遂邀曹汝霖一起吃饭,因为菜少,还专门为曹加了两个菜。饭后闲谈,段祺瑞问及华北局势及日本人动态,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北洋旧事,曹汝霖还以为是老人闲居无聊,谁知不久段祺瑞就患病去世,两人此次见面竟成永诀。 1936年11月,段祺瑞因长期吃素,引发胃病及营养不良,逝于沪上,享年72岁。临终前,段祺瑞留下一份遗嘱,他自己称作「 ”将死之鸣”,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国虽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这「 ”八勿”是段祺瑞皈依佛门后不断反省悟出的道理,也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

  段祺瑞宅位于仓南胡同(原名吉兆胡同)。此宅原为 清代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北洋政府时期,该府被 段祺瑞所得。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为北洋 军阀皖系首领,曾任陆军总长、署理国务总理、参谋总长 等职。1924年出伍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镇压学生 游行,造成三一八惨案,被迫下野,1936年病死于天津。 位于万安公墓。宅院占地22642平方米,段居此时,对原 府进行改建。中轴线上保存有大殿,为筒瓦顶,面阔9间, 两卷勾连搭式。殿前环绕院子的水池,池上有3座小石 桥,殿后方形院落,内东、西、北建有小楼,东、西侧各带一 小四合院。大殿西侧有一座大厦,面积500多平方米。宅 内大殿、方形院、洋楼等建筑还基本保持原状。为东城区 重点保护文物。

  段祺瑞宅

  ——仓南胡同5号

  王之鸿

  仓南胡同属东城区东四地区,按照现在的路牌所示,是朝阳门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三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北小街与朝阳门北大街,长约600米,因地处“南门仓胡同”以南而得名。胡同中段稍有曲折,东段与豆瓣胡同相交;南侧与“福夹道” 相通,有支巷通“烧酒胡同”;北侧自西向东与“仓南北巷”、“罗家大院”相通。

  被称为“全面系统记述古代至民国前期北京城区变迁最详尽的著作”《燕都丛考》却对“仓南胡同” 没有记载。是作者疏漏了吗?似乎又不像。因为:其一,书中对“仓南胡同”周边情况记录得非常详细,怎么可能单单落掉一个“仓南胡同”呢?书中记载:“自朝阳门大街南北直达之街曰北小街。在北小街以东,朝阳门大街以北,曰烧酒胡同,曰弓箭营(《顺天府志》作弓匠营),曰吉兆胡同(《顺天府志》作鸡爪胡同),段执政府在是。曰宝玉胡同,曰新开路,曰前井,曰后井。又东为五爷府,为空府大院。府之东曰罗家大院,曰府夹道,曰煤铺胡同,曰花园。又东曰豆瓣胡同。其南曰后石道,曰钓鱼台。又东曰南豆芽菜胡同。”其二,书中明确指出:“吉兆胡同,段执政府在是。”而“段祺瑞宅”就是在“空府大院”基础上建成的。据此分析,“仓南胡同”原为“吉兆胡同”的一部分。

  “吉兆胡同”亦称“鸡爪(zhao)胡同”。当年的走向是:西起“朝阳门北小街”,往东直行通 “弓箭营(工匠营)”;胡同北侧有两条支巷,第一条支巷往北直行通“宝玉胡同”,中间东拐与第二条支巷汇合东行通“新开路”;经“新开路”继续东行通“豆瓣胡同”,北侧自西向东有一条支巷和“罗家大院”通“南门仓”。胡同枝枝岔岔由西南折向东北,恰似由“新开路”连接的两个“鸡爪子”。因此,胡同应是因形得名,又以谐音弃俗就雅,称“吉兆胡同”。如此说来,“新开路”原来也应该是“吉兆胡同”的一部分,而且是起着连接作用的中间部分;极有可能由于狭窄,成为“瓶颈”,为方便交通予以拓宽,遂称“新开路”。

  当年,北平市内三区境内有两条“新开路”,另一条在“雍和宫大街”路东,即今“北新胡同”。为避免重名,解放前就将雍和宫大街的“新开路”改称“北新开路”;将“吉兆胡同”中间的“新开路”改称“南新开路”。“南新开路”西端的“吉兆胡同”名称照旧;东端的“吉兆胡同”东西向的干线改称“仓南胡同”,南北向的支巷改称“仓南西夹道”。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南新开路”、“仓南西夹道”并入“仓南胡同”,形成“T”字型。东西向的一横,西起“南弓匠营胡同”,东止“豆瓣胡同”;南北向的一竖,南起“仓南胡同”一横,北止“南门仓胡同”。

  如今,从“南门仓胡同”往南至“朝阳门内大街”,从“朝阳门北小街”往东至“朝阳门北大街”建成了楼房居民区,称“仓南小区”。小区内有新建的“史家胡同小学”新校园和“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用句《沙家浜》中的台词——“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

  “仓南胡同”东西的一横已经贯通了“朝阳门北小街”与“朝阳门北大街”,南北向的一竖,路牌上赫然标明:“仓南北巷”。

  仓南胡同5号在胡同中段北侧,占地面积为22600多平方米,四周环以围墙,墙体皆为城砖,俨然一座城堡。南墙在“仓南胡同”,北墙在“南门仓胡同”,东墙在“罗家大院”,西墙在“仓南北巷”。整座建筑虽然是坐北朝南的格局,但街门却面西,是一座两侧砌有砖垛子的随墙大门,可以进出载重汽车;街门虽然建在“仓南北巷”,但门牌依然是“仓南胡同5号”。

  仓南胡同5号现为单位宿舍,目前,院内正在施工。

  1986年6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段祺瑞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宅原为清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的底邸。允祜于雍正八年(1730年)封贝子,雍正十年晋贝勒,乾隆八年(1743年)卒,谥曰“恭勤”。故该府又称“恭勤贝勒府”。允祜的长子弘昽于乾隆九年袭贝子,乾隆四十九年卒;其长子永芝同年袭镇国公,但第二年便被革退。遂该府又被称为“空府大院”。

  北洋政府时期,段祺瑞购得“空府大院”,大兴土木,进行了大规模改建。

  段祺瑞居此之时,街门应该面南,但面阔三间的府门被改为西式大铁门;门内有一个大地球仪造型,一只雄鹰傲踞其上,“文革”中被拆除。原府内中轴线上的建筑,仅存大殿,亦被扩建为面阔九间,前有新式走廊的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院内有曲水环绕,上有前 (南)三后(北)两共五座石桥。大殿后院东、西、北面建有一组西式屋宇,北为二层楼房,是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房(一层),有走廊连接,廊柱为瓜棱水泥柱。大殿东侧建有一座两层西式楼房,据说是段母的居所;大殿西侧建有一座两层窗户、实为一层的舞厅。据说段祺瑞执政时曾在此召开过国务会议。

  仓南胡同5号曾是段祺瑞的住宅,故被称为“老段府”。

  “老段府”大概不能作“老段的底邸”解。因为,段祺瑞在今东城区交道口地区的“府学胡同”也有房产。《燕都丛考》载:“府学胡同,文文山祠在其西,段合肥任总理时曾居于其东。”所以,“老段府”具有识别的功能,是“段祺瑞本宅”之谓也。

  段祺瑞(1865-1936),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后,段祺瑞在北洋政府任过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掌控了北京政府的实权。在任国务总理期间,与黎元洪发生了“府院之争”,之后,引出“张勋复辟”、“马厂誓师”,段祺瑞大获全胜,强化了他在北京政府的实权。1920年,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兵败下野,但他依靠手中的皖系军队,在军阀角逐中仍有重要影响。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被冯玉祥联络张作霖推为临时政府执政。期间,段祺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会后,群众结队到位于铁狮子胡同的执政府门前请愿。面对手无寸铁、且毫无思想准备的请愿队伍,段祺瑞悍然命令卫队开枪镇压,当场死40多人,伤100多人。

  “三一八惨案”震惊了全国。鲁迅愤然写下“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发表了《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申讨檄文;冯玉祥命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缉拿段祺瑞。段祺瑞逃往天津,后迁居上海。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死于上海霞飞路寓所。11月5日,国民政府发表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命令。本来段氏死后,蒋介石拨款20万在黄山购置了墓地。然其子段宏业认为乃父创业发迹,一世功名均在“京师”,遂决定扶柩北上,在平郊另卜风水宝地。 12月11日,段祺瑞灵榇运至北平,公祭三天,暂厝卧佛寺,等待安葬。岂料,这一等便是28年。

  原因是:段祺瑞遗榇暂厝卧佛寺未及一年,北平沦陷了,日伪当局当然不会承认国民政府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决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忙于内战,实在是无暇顾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也不会为一个已故军阀举行国葬。

  1964年,段祺瑞的老部下、老朋友章士钊等人出面,将段祺瑞遗榇悄悄地葬于万安公墓水字区,章士钊还在汉白玉的墓碑正面题写了铭文:“段公芝泉男宏业、宏范及诸孙敬立”。

  章士钊不忘故交,知恩图报,才使段祺瑞死后28年入土为安。

武汉国民政府是由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伪政府领导

北京政府还有,就是北京政府段祺瑞领导的,张作霖攻下了北京,打败了段祺瑞所以变为张作霖了

南京政府是由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领导的

段祺瑞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三次立国,支持清朝皇帝退位。

可以说,段祺瑞的一生是辉煌的。袁世凯非常重视段祺瑞,他是第一个爱家的人,当荀子复辟王位时,他派兵远征。

可以说他支持共和,反对君主制。因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娼、不贪、不占位,被称为“六不宰相”

16岁那年,段祺瑞跟着袁世凯在一个小车站训练。

从一个小兵到后来的北洋军阀大佬,历经30年风雨,段祺瑞要求他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武昌起义,各省独立。他率领北洋军打败了革命军,又与将领联手,迫使清帝退位。

最后,隆裕太后退位。后来,袁世凯宣布他是皇帝。袁世凯死后,他推荐李元洪为总统,稳定了南北局势。

后来,张勋复辟后,派兵抗击叛乱,彻底打败了张勋,可以说,他对共和国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他对共和国的三大贡献。

然而,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许多学生和市民来到段祺瑞政府办公室,反对“八国通牒”。

因为这件事已经严重伤害了很多人的心,他们希望亲日的段祺瑞能够破解八国通牒。

那天,段祺瑞不在官邸,也没有下令军队镇压。最后,军队仍开枪打死47人,打伤200多人,著名***李大钊受伤后被捕。此时,并非段祺瑞下令,但他不得不承担责任,最终迫使故宫下台。

虽然段祺瑞最终下台,但他仍然保持着民族完整,拒绝被日本所吸引。之后,蒋介石邀请他南下,最后死在上海。

在他死前,唐启瑞向中华民国政府提出。

这八条主要不包括“不要因为我的意见而轻举妄动,不要空谈而忽视实践。

不要为了无所事事而浪费金钱在人民财富上的极端言行撼动全国。谈外交的不忘巩固国防;

管教育的不忘保存中华文化的精髓;操持家庭的不应抛弃国家的礼节;求学者的不应注重时尚的多样性。

可以说,他的所有思想都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

可以说,段祺瑞大半辈子都是褒贬不一的。面对危险,他一直兢兢业业,无所畏惧。

他虽然做了一些损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但总的说来,他管的事情不多。

他只能说自己做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事,因为他一生的功过只能说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

没有。。

1931年918后日本先生占领东三省,进而占领察哈尔,热河,逼近平津,并大力扶植汉奸,阴谋搞华北五省自治,鉴于段祺瑞以前巨大的影响力,日本人对其极力拉拢,希望出来为其做事,段祺瑞认定不做汉奸,但又怕遭日本人暗算,也就与前来谈判的日本人虚与委蛇,打起了太极拳。而蒋介石也深知段祺瑞的影响力,便派人劝段南下,段祺瑞欣然同意。

在度过了三年之后的1936年,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段祺瑞不禁感慨时局艰难:“余年已七十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话虽如此,但段祺瑞对中国的未来仍有信心,并在生命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著名的“八勿”: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中国人一生讲究立功立德立言,前两个暂且不说,这最后的立言读来至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18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