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尼采、叔本华、席德、萨特的简介

三毛、尼采、叔本华、席德、萨特的简介,第1张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尼采:英文名Friedrieh Nietzsche (1884—1900)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他谴责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他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甚至谴责医生拯救病人是一种犯罪。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就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

但尼采也确乎提出过新的思想。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许多西方作者也极受其影响。尼采的学说预示了西方社会进入了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时代,因此,可以说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

让·保罗·萨特

1980年4月15日,法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巴黎去世,终年74岁。

萨特首先是以哲学家而闻名于世的。20世纪40年代初,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它的确立正值饱受德国法西斯蹂躏的欧洲解放在望的时刻,它适应了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抽象自由的渴求,因而风靡一时;在战后10年间,其影响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知识阶层。

萨特又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才能是多面的。以1945年为分界,前期的作品大都旨在阐发其存在主义哲学,后期的作品则偏重于发表其社会政治见解。后期,他的主要建树在于戏剧,其中除《脏手》流露出某种偏见外,其他剧本的思想倾向都相当积极可取:《死无葬身之地》暴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希卖国 对抵抗运动战士的残酷迫害;《特洛亚妇女》谴责了非正义战争,特别是殖民战争;《可尊敬的 》抨击了泛滥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中国广大**观众都熟悉并喜爱根据萨特的剧作《可尊敬的 》改编拍摄的同名影片,不难想见他的作品锋芒之尖锐、说理之雄辩和艺术之感人。1964年,有关机关为表彰萨特的“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曾决定授予他以诺贝尔文学奖金。尽管萨特谢绝了这一荣誉,但其文学成就毕竟已为举世所公认。

萨特不是那种幽居“象牙之塔”的书生。他与社会政治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国内国际重大事件总是明确地“选择”自己的立场,确定自己的“义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他就 入伍,走上前线。他被俘后侥幸生还,又立即投身地下抵抗运动。祖国解放后,他热情支持人民争取民 利的斗争,人们经常可以在 和 中看到他的身影。50年代初,他曾谴责美帝发动侵朝战争。他声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1968年苏联侵捷后,正在罗马休养的萨特愤怒地向全世界宣告:“我认为这是十足的侵略,就是国际法条款中定为‘战争罪行’的那类侵略。”历史一再表明,萨特作为社会活动家,经常都是站在正义事业一边,他是进步人类的当之无愧的朋友。

1955年秋天,他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之行。在一个半月的参观访问中,萨特为中国大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叹,更为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精神所激励。这位思想锐敏、言词坦率的客人在为《人民日报》撰写的《我对中国的观感》一文中道出了他此行的最深切的感受:“在中国,社会主义化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国必须或者灭亡,或者走向社会主义;它必须或者灭亡,或者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然而,只要看一看你们如此欢乐的青年和儿童,就会理会出这个国家一定不会灭亡。”他回国后又写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中国人民的成就,增进了法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

阿图尔·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1789-1860

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了。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了一生的荣誉。

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已再版了18次。

缺:席德。

      结婚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种族相爱,双方还以为这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其实不然。既然结婚,真正的目的在于生育,那么,就算当事人对此情景无知,也无甚要紧。双方在生育的目的下结合,在日后尽量取和谐。但迷惘是激情的本质,当迷惘消失,夫妻间本就存在相异的本质,清晰可见。所以,通过恋爱结婚者结局不幸,正如西班牙谚语所说:“恋爱结婚生活必是悲哀的。”因为婚姻原本就是为了种族的延续,一旦目的达到,那么世界也就不再顾及双方今后如何。有双方家长约定的婚姻,也许更加幸福,因为这种婚姻在各方面都考虑的更周详些,这些都是与生活相关,具体而实际的条件不会轻易消失。而且这种婚姻着眼的是双方的幸福,不过这对后代不利。但是,如果男人的选择标准只是金钱而非自己的激情,不是为新个体,而是为意志生存,则有悖于自然规律,他会受到社会的蔑视。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赞颂那些为爱情不顾父母反对而结婚的女士,因为她在自己父母自私的忠告与造化精神中选择了后者。由此看来,结婚很难兼顾爱情与现实生存,同时,大多数人的感情和肉体都不完美,结婚本就不容易,爱情或纯粹选择为基础,要么顾虑生活的外在,要么是偶然的结合。不过,父母包办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实力与爱情兼顾及所谓与种族守护神妥协。

        因为结婚为的是将来的新个体,而非恋爱的双方,所以幸福的婚姻不多。但如果在性爱上加上“爱情的一致”,也许可以造就一段美好的婚姻。它以世界上最温和的感情为基础,互相劝慰也是必然的。然而,这样的结合是在性欲得到满足以后才出现。性爱总是以新个体为着眼点,以肉体、道德、智慧互为补充,若想要获得幸福婚姻,则还需要双方精神特性相协调。

是叔本华。

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诞生于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

叔本华的母亲约翰·特罗西娜·叔本华,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嫁给了比她年长得多的巨商叔本华的父亲。根据当时人们的形容,叔本华的父亲“有着肌肉扎实的体形,四方宽阔的脸盘,嘴巴宽大,下巴则明显突出”。当初,这场婚姻是约翰·特罗西娜的亲友极力撮合,也招来“不少人的艳羡”(叔本华母亲语)。但这场婚姻对于约翰·特罗西娜本人似乎并不很幸福。不过,就像叔本华所说的:“幸福的婚姻是稀有的……在缔结婚姻时,要么我们的个体(如果我们考虑的只是爱情),要么种属后代的利益(如果我们只考虑金钱物质利益),这两者之一肯定会受到损害……因为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狂热的爱情结合一道是至为罕有的好运。”

叔本华的母亲很有文艺天赋。当时的不少德国文化名人,包括写作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施莱格尔兄弟、歌德都是叔本华母亲举办的沙龙的座上宾。音乐家舒伯特还 曾为约翰·特罗西娜·叔本华写的一首诗谱上曲子。约翰·特罗西娜·叔本华本人写作了不少浪漫的爱情小说。在她的大部分小说里,那些女主人公在年轻时都狂热地恋爱过,但却都不幸地有情人不成眷属。她们只得把对心上人的思念深埋在心里,一边服从理智的召唤,嫁给了理智上更合乎他们要求的男人。这些小说充满着哀怨的情绪。约翰·特罗西娜·叔本华当时享有一定的文名。甚至在叔本华写作了巨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以后的一段不短的时间里,人们提起叔本华时,也会不时地说“那是约翰·特罗西娜·叔本华的儿子”。

叔本华与母亲之间还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多年以后,叔本华把这段对话告诉了他的好朋友威廉·格温纳:

母亲:(捡起儿子的哲学著作《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这肯定只是给药剂师作包装用。

儿子:甚至在破烂收藏室里也找不到一部你写的那些书时,仍然会有人读这些著作。

母亲:你的那些书,印出来以后也将堆放在仓库里。

母亲和儿子的预言事后都证实非常准确

一一摘自(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近日经友人推荐,入手了这本书,原以为会像其他西方文学那样,踌躇难行,何况他还是一本哲学著作。但读着读着发现很符合我这个悲情主义者的调性。全书,从人的自身、人的所有、人的地位、思辨与箴言等六个方面,分别讨论。全书好像每一句话你都值得去回味,都是名言警句,摘录几句来充一下字数吧。

1这空虚就是烦闷的真正来源,它总是渴望外界的刺激,希冀使心灵获得借口有所排遣。因此,在刺激的选择这方面,并不挑剔,他们社交和谈话的性质,还有他们在门口闲谈和在窗口张望,处处都可以证明。

2一个人的内心愈为充实,他对其他人的需要就愈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高度的智慧会使人不合群。

3我们不应该对别人期待太多,或是一般不对外在的世界寄予太多厚望。从外界获得的快乐,都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任凭机会的。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情就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尽量从自身寻找欢乐的源头。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置之于自身之外,如寄托在财产,地位,配偶合孩子,朋友,社团等等,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根基就毁了。他们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所变动时,他们的重心便会变动。

4若有一笔足以自给的钱财,我们应该把它看做对抗祸害和不幸的屏障,不应该把它看作能让我们在这世界寻欢作乐的凭证,或是认为有钱就应该那么花。很多凭借才智赚钱的人,认为其才智是永久的资本,所赚的钱不过是凭本金得来的利润,于是赚多少花多少,艺术界往往如此。但商界不同,商人的钱是赚钱的工具。

5每个人的真实生存是在自己的皮肤之内,不在他人的看法上,将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幸福。

6人的能力只有在社群中才可能发挥充分作用,当我们的意识发育不久,就会发觉心中兴起这要被他人看作是社会有用分子的欲望,那就是能尽到做人的职责,而且能取得社会的权益。但不久就会发现,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有用,并非根据自己的意见,而是需要取决他人的看法,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的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把他人的好感看的价值重大。

7优秀的人并不代表某某小部分,而是指整体,他本身就是完全的。一个普通的社会就好像由管号组成的乐队所奏出7的音乐。每一只管号只有一个音符,每个音符在适当时候出现就会奏出音乐来。由单一管号所奏出的单调声音中,你能看出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容纳别的什么。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烦闷无聊,为啥喜欢社交,为啥人类是群居的。是个人自己性格的单调,让人们觉得独处是无法忍受的。让很多人聚在一起,我们才得出一点结果,有我们的单音管所奏出来的一些音乐。而明智人是独奏一件乐器。

8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不断地动的所在。如果我们要明智的生存,就得不断地使自己有所作为,不管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实际的或内心的活动。

9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大多数人各自演一个小角色,然后下台,而天才过着复式的生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10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你、不能拿任何人做榜样,因为没有两个实例的处境和情况是一样的,个性的不同,也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带有特殊和个别的意味。人一旦仔细考虑过做什么,他就应该按照他的个性去做。

。。。。。

好词好句还有很多,这本书可以系统的帮你梳理你的价值观、人生观、财富观、幸福观、虽然若干观点从一些心灵类丛书中有所猎读,但总觉得由于对叔本华哲人的推崇,会更加坚信他所说的每一个观念,从而去指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别看微信推送里的那些鸡汤了,因为你今天看了,明天就会忘记的。对于哲学的思考,也要橡对于一门实用技能一样去深挖和反复操练,禁得起岁月考验的才是真理,每个年龄段都能悟出不一样的感受的才是好文学。

今天太晚了,不说了,改天重新再研读一下,写一份真感悟。

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因为普通人的婚姻是一种惯性,他们没有考虑自己为什么需要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占有,是一种害怕失去,害怕孤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自信而寄托于下一代,基本上普通人的婚姻是一种包含着恐惧或者还有很多的虚浮的东西,如性,面子,觊觎财产什么的。然而哲学家通过思考会发现爱实际上比婚姻更加的重要,有爱没有婚姻也可以在一起,没有爱的婚姻无疑是一种枷锁让人没有自由。所以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而哲学家的婚姻并不是必需的

           

1

在观看完《素媛》、《熔炉》、《韩公主》一系列真实故事改编的社会黑暗面现实主义**后,面对残酷的生活,人总是会产生些绝望和颓废情绪,于是我决定看看《美丽人生》-----这部被朋友推荐过N次的激励人心的老**。

基度,一个从乡村里来到小镇的农村青年,他的愿望就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因为他的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屡遭到阻挠。为了生存,他先在一家饭店当了服务生。

基度在小镇对女教师多拉一见钟情。当时的多拉已经有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男友。用现在中国人的话来说,一位公务员,一位人民教师,门当户对。可是服务生基度却用自己的真诚、纯朴、热情和乐观打动了多拉,战胜了看似强大的情敌。

结婚后,他们有了乖巧可爱的儿子叔本华,基度也终于开了自己的书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在儿子叔本华5岁生日的时候,纳粹分子抓走了基度和叔本华,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

妻子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基度、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

基度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战争恐怖的阴影,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1000分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的儿子信以为真。

基度用满满的父爱和自己的智慧让儿子叔本华成为了在那个犹太人集中营里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

《美丽人生》1997年上映,一部20年前的老**,起初观影的时候,我并没有对影片抱有多少期待,我没想到最后我竟然会看得潸然泪下。

观影后,基度这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有句话说:“有些事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我深以为然,乐观的人才会相信,相信的人才会看到。

2

我的闺蜜冷冷漂亮温柔,能歌善舞。

2010年,冷冷和相恋8年的大学男友结婚,结婚后因为冷冷宫寒的原因,他们一直没能有自己的宝宝,后来他们选择去北京协和医院一次次做试管婴儿,从成都往返北京一年多,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后他们有了可爱的儿子京京。

在成都往返北京的这一年里,冷冷总是和我QQ聊天,她和我说她很庆幸和她老公结婚,因为她身体的原因没法要宝宝,他却从不给她任何压力,来自公公婆婆的压力也全部被老公在无形中化解,老公对她说没有孩子也没有关系,他会一直爱着她,他会一直呵护她,一辈子。

冷冷在北京产子后的第一时间发孩子的照片给我,看着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我真的很为冷冷开心。冷冷不用再去做各种折磨人的检查,不用再去接触那些冰冷的设备仪器,不用再去做痛苦的取卵手术,她终于可以结束就医生涯。我以为冷冷从此以后就可以过上童话里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是两年后,冷冷的老公劈腿一个离异并带着7岁女儿的中年妇女,他守护在那对母女身边,半年多都不回自己的家了。冷冷在老公的种种谎言掩盖下,还是查清了他不回家的原因,什么加班什么出差,全都是假的。冷冷不敢相信,十几年的恋人怎么就会转瞬即逝,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自己的爱人,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

冷冷选择了离婚,她带着儿子京京离开了成都。两个月时间,冷冷暴瘦了20斤,我在老家见到她的时候,我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了。

一年以后,冷冷赶了一把时髦,她网恋了,和一个英俊帅气的国家公职人员。他们三观一致,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天如果不能见面,煲电话粥至少2个小时,你侬我侬,让人羡慕。

冷冷经常像个小女孩一样傻傻地在听筒的这头给那个男人唱歌听,那首《隐形的翅膀》,唱得就像是冷冷自己,“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我以为冷冷这一次终于找到幸福。可是在他们认识三个月后,在第一次床第之欢过后,那个男人消失了,原来他只是在网上猎艳而已。

冷冷失恋的时候,我在外地出差,她在电话那头哭得伤心欲绝,我在电话这端默默流泪,我知道冷冷是动了真感情。

后来冷冷将儿子京京托付给母亲,一个人去了丽江,她和我也很少联系了,每次我问她:“你还好吗?”她都回答说:“我很好。”

我知道她真的很好,因为她是那个乐观的冷冷,她是那个越挫越勇的冷冷,一直都是。

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来的冷冷约我见面。在星巴克里,她优雅地啜着咖啡,微笑地和我说着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她在丽江的酒吧里驻唱,她拿了驾照,她考取了三级心里咨询师证书,她邂逅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清华理科男。

冷冷就快结婚了。婚纱照上冷冷依偎着理科男,理科男深情地看着冷冷,他们眼角眉梢都是掩不住的幸福,那组照片让人过目难忘。

冷冷每次都习惯说,人生虽不完美,却是美丽的。

给我推荐过N次《美丽人生》的朋友就是冷冷。

3

在基度骑着被标注了犹太马的白马带走多拉的时候,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在多拉走进花房,基度跟着走进去,之后镜头一转,花房里跑出了他们可爱的儿子叔本华的时候,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在儿子问基度:“为什么那些店铺的牌子上写着犹太人和狗不能入内?”

基度回答说:“别人不喜欢啊,就像前面的商店不喜欢中国人和马,而再前面的商店不喜欢印度人一样,别人不喜欢,你有什么办法。你不喜欢什么?”

儿子说:“蜘蛛!”

基度说:“我不喜欢野蛮人,明天我们在我们的书店写上蜘蛛和野蛮人不得入内!”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在基度告诉儿子,在犹太人集中营生活就是一场1000分的游戏的时候,在天真的孩子信以为真的时候,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在儿子透过铁箱子的缝隙看到即将赴死却仍然开心的父亲,他给儿子挤了一下眼睛,夸张地迈着正步逗乐儿子,那一刻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在一辆真正的坦克开向儿子叔本华的时候,在那个美国大兵开口说:“hi  boy!”的时候,我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4

冷冷,我希望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乐观,我希望我们可以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世界的美好。

冷冷,豆瓣上有个《美丽人生》的短评很特别,分享给你:“人生,就是喜剧,就是一场1000分的游戏。千万别哭,不然那个迈着正步去赴死的犹太人会笑话你的。”

冷冷,我们都要好好的。

阿瑟·叔本华是一位极为悲观的哲学家。《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可以说是一部痛苦的巨著。

叔本华出生于但泽,其父亲是一个商人,以能干,暴躁,独立而出名。虽然叔本华很快放弃了父亲希望他从事的商业,但父亲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他粗鲁,务实,精明。他的母亲很有才华,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叔本华父亲死后,母亲出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移居他地,而且要再婚。叔本华极力反对,因此和母亲关系变得非常糟糕。母亲把儿子赶出家门,叔本华从此再也没有看过他的母亲。这也许是叔本华悲观的来源之一:一个没有体验过母爱的人,或者更糟的是,被母亲恨过的人,没有理由喜欢这个世界。

这时候,叔本华已完成大学学业。在爱情和处世方面,他曾十分放纵,这对他的性格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变得抑郁,多疑和愤世嫉俗。他经常受到恐怖幻想的困扰,无法忍受噪音。由于得不到广泛认同,他十分偏执,既然没有功名,他就转向内心,和自己的灵魂较劲。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自信自己已经解决了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但是,这本书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出版十年后,他得知书籍大部分已经被当成废纸卖了。自尊心受损的叔本华说:“一个人越是属于后世---换句话说,属于人类总体---他就越不为同时代人理解,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只是人类总体的一部分,而他的著作并不是为这一部分人写的,并不像迎合这些趣味低下的人”。 这部书囊括了叔本华的全部学说,以至于他后来的著作都只是该书的注释。1882年,叔本华获得了一个大学讲师职位。他故意把自己授课时间安排的和黑格尔相同。他以为学生们会用以后世人的眼光看待他和黑格尔,但是学生们的目光似乎有些短浅,他不得不经常面对空旷的教室。他很快辞去这个职务,并大肆抨击黑格尔作为报复。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过着小康的生活。在他生命的后三十年,除了一条狗,没有人作伴。不过慢慢地,成功来了。1848年的欧洲已近绝望,科学猛烈冲击着神学,社会主义控诉贫穷和战争,生物学引起的生存竞争的流行,这些因素终于让叔本华声名大振。1858年,他七十岁寿辰时,他收到了成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贺信。虽然这一切来的有点晚,两年之后,在一次平静的早餐,这位哲学家离开了人世。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风格是条理分明,论述都围绕着中心议题:世界就是意志,因而也是斗争和苦难。这本书的第一句话非常自傲,他写到:“世界即我的表象”。 意思很简单,世界是通过感觉和表象被我们认识的。这和康德的观点相同。第一部分的基本内容是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既然只能通过心灵去认识事物,又怎能把心灵解释成物质呢 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物质,实际上我们思考的是能够认识物质的主体,是看物质的眼睛,摸物质的手,认识物质的悟性。他写到,在十九世纪中期,浅陋的唯物主义出于无知的幻想而自以为有所创新。在愚蠢地否认生命力之后,企图以武力,化学的力来解释生命现象,并认为物理,化学的力来自物质的机械作用。但是,我绝不相信能够做出这样的解释。 他继续阐述,先考察物质,再考察思维,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一玄奥的难题,也不可能发现事物隐秘的本质。我们先深切地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能探索到心灵的本质,也许就能找到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叔本华认为,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思维与意识当作心灵的本质。人士知性和理性的动物,这是个错误。意识仅仅是心灵的外表。在有意识的理智下面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意志,奋斗的冲动,一种自发的活动和迫切欲望的意志。有时候理智好像引导意志,但它仅仅是向导而已。我们并不是因为找到了需求的理由采取需求,而是因为有需求才去寻找需求的理由。我们用哲学或神学来掩饰自己的欲望。比如,想要说服一个人,逻辑是无用的,必须考虑迎合这个人的利益,欲望和意志。智慧是为了应对危险而产生的,或者因为需要。它似乎永远是欲望的工具。人类为事物,配偶和子女的争斗,来自生存的意志。人自以为是被自己察觉到的东西指引着,但实际上,他们是被自己的本能所推动的。性格取决于意志,不是理智。甚至肉体也是意志的产物。认识的意志形成了大脑,抓取的意志形成了手,进食的意志形成了消化系统。身体运动是客观化的意志活动。所以,意志就是人的本质。对于整个世界,意志就是尽最大努力延续生命的愿望。

意志就是永生的愿望,死亡是它永远的敌人。通过生殖过程中的牺牲和一定的策略,意志可以战胜死亡。为了后代的生存,人类不惜自己累的筋疲力尽。生殖是每个有机体的终极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是战胜死亡的方式。性器官是生命的源头,意志的焦点。它虽然被蒙上一层面纱,但确实所有行为的中心。配偶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双方的生殖适应性决定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配偶。爱情的实质不是相互爱慕,而是相互占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最不幸的结合,因为婚姻的目标是为了人种的延续,而不是个人幸福。个人是种族的繁衍工具,这表现在个人生命力对生殖细胞状态的依赖上。个人的最终目的就是生殖,这个目的达成后,个人的生命就会逐渐消亡。同时新的个人保证了种族的延续。个人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物自体。从整体上看,意志是自由的,因为除了它以外,没有别的意志能够限制它,但普遍意志的组成部分都要受到总体的制约。每个人起先都以为自己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经验说明了他并不自由,而且必须服从必然性。尽管反复考虑,痛下决心,他依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他必须扮演他自己诅咒的那个角色,直到剧终。

如果世界是意志,那么它就是一个痛苦的世界。原因之一是,意志本身就意味着欲望,而欲望总是大禹能力。一个欲望满足后,随之而来的是十个未能满足的欲望。欲望是无穷的,满足却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充满了意志,只要我们还受欲望的摆布,并体验由此产生的希望和恐惧,那么,我们就永远享受不到持久的幸福和安宁。每个人承受他必须承受的痛苦的限度取决于他的本性。 第二个原因是痛苦是人生的基本刺激和实体。快乐不过是痛苦的消极中断。幸福是消极的,它们靠抑制痛苦来消极地满足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我们才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第三个原因是,欲望和痛苦一旦给人以喘息的机会,疲倦就会立刻光临,使他不得不另寻更多的痛苦。无聊比痛苦还令人难以忍受。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摆动。人生不幸还在于,生物等级越高,痛苦就越大,知识的增长也于事无补。因为意识的现象越全面,痛苦就越明显。一个人增加知识就是增加痛苦和不幸,甚至记忆也增加了人类的痛苦。痛苦本身是短暂的,对死亡的恐惧远比死亡本身带来的痛苦更多。人生不幸还是因为人生就是斗争。意志和自身的冲突暴露了人生的痛苦。人之所以能苟活下去,是因为对生活的认识还不够。一个人每天工作,只是为了延续可怜的生命。有什么事是值得我们去奋斗和争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虚幻,人生就是一笔赔本买卖。想要快乐,就要以欲望和奋斗为乐,忽视欲望那令人厌恶,永不满足的真相以及无视成功的虚幻和失败的必然。人生变得像一场喜剧,由真正的演员开场,然后由穿着他们衣服的木偶继续演,直到剧终。

叔本华说明了物欲的荒唐性。而愚蠢的人们以为只要他们能得到财富,他们的意志就能彻底实现。这是无法避免的天性。因为金钱随时能变化成各种欲望的对象,是一切欲望的抽象满足。但是,一辈子只想着发财是无用的,除非我们知道怎么使钱转化为乐趣。富有阶级的痛苦在于他们不知道怎么度过闲暇,只会贪婪地寻找新的感官刺激,最后成为无聊的牺牲品。 人生最根本的出路是智慧而不是财富。知识虽然是意志的产物,但它能控制意志。虽然知识能帮助我们做选择,但别人思想的不断涌进势必会限制和抑制我们自己的思想,最后确实会使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陷于瘫痪。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是“原文先于注解”。我们的幸福不靠我们的钱袋中有什么而靠我们的脑袋中有什么。甚至名声也是愚蠢的。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并没有多大关系;每一个人最终都是孤立无援的。我们从自身得到的幸福比从周围环境得到的幸福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幸福就是自足。 要摆脱无穷欲求的痛苦就要对生活进行聪明的筹划。大多数人从未超然地不把万物看作欲望的对象,所以他们痛苦。把万物纯粹看作理解力的对象就到达自由的境界了。

天才是非意志认识的最高形态。生命的最低形态完全由意志构成,没有认识。一般人意志多于认识,天才是认识多于意志。天才在于认识功能的发展远远领先于意志的需求,他的理性和敏锐性对生殖力量的非同寻常的支配。正是拜托了意志的束缚,理性就能真切地观察事物,排除主观偏见,揭示事物的本质。天才在这个固执,务实和自私的世界中感到难以适应,但美带来的快乐,艺术给予的安慰,足以使他忘却生活的细枝末节,并且补偿他由于清醒而增加的痛苦,以及在人群中所受的冷遇。

艺术的作用就是把认识从意志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忘掉自我和物质利益,使心灵上升到对真理的无意志思考的高度。科学的对象是包括特殊的普遍,而艺术的对象是包括共性的特殊。一件艺术作品越成功,它越能解释所描绘物体的共性。艺术通过表现永恒于普遍来减轻人生的痛苦。

叔本华的艺术理论也是宗教理论。晚年的他开始认识到某些宗教实践和教义具有深刻的意义。超自然主义者和唯理性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就在于他们看不到宗教的寓言性。基督教是一种深奥的悲观主义哲学。原罪(对意志的强调)和获救(对意志的否定)是构成基督教实质的伟大真理。它认为我们罪孽深重,不能自救。而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却是乐观的,他们把宗教视为对神的贿赂,以此祈求尘世欲望的实现。而佛教更加悲观,它把消灭意志作为宗教的全部内涵,并且宣扬涅槃是人类发展的归宿。

涅槃虽然可以解救个人,但生命任然嘲笑着个人的死亡。对于整个种族来说,有没有解救的法门呢?显然,对意志最根本的征服只能是堵住生命的源泉---生殖意志。生殖冲动的满足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最有力地肯定了求生的欲望。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被欲望支配的人是多么贫困和痛苦,人们在竭力满足欲望的无底洞,但是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勉强维持生命而已。在叔本华看来,女人是生殖意志的体现。所以男人应该管理女人,并且尽可能少花精力在女人身上。理性的发展会削弱生殖意志,最终达到人类的灭绝。

评论:悲观主义的一大部分是利己主义。世界对我们并不友善,我们就在哲学上鄙视它。但斯宾诺莎告诉我们,道义上的褒贬只是人类自己的判断,当应用于整个宇宙时,则根本毫无轻重。实际上,我们对生活的厌恶只是对厌恶自己的掩饰。世界既不是我8 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而只是我们手中的原料。叔本华悲观失望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他们浪漫态度和期望。当浪漫主义者发现理想中的幸福在实际上成了不幸时,他并不归咎于自己的理想,而是认为这个世界与他这种精美的生物不相称。就算欲望满足之后只能引起新的欲望,又会怎么呢?也许我们还是永不满足为好。幸福是创造而不是占有或满足。一个健康人虽然幸福,但他更愿意得到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知识增加痛苦也增加快乐。我们希望的是敏锐,深刻地体验生活,为此,我们不介意付出痛苦的代价。智慧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快乐。快乐不全是消极的。生命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的每一个正常功能都具有一定的乐趣。叔本华的不幸在于他拒绝了正常的生活---放弃了女人,婚姻和孩子。他只看到了爱情是个人对人种的牺牲,而忽略了本能补偿牺牲时带来的乐趣。

但叔本华哲学真实之处在于他迫使哲学去面对赤裸裸的丑恶现实,把减轻人类痛苦当成他的思想的根本任务。从卢梭到叔本华,理性主义死亡了。哲学在思想背后发现了欲望,在理性背后发现了本能。叔本华说明了,欲望是一切哲学中无可置疑的公理,思想并不是人格无关的事件,而是行动和欲望的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71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