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的基本打法(出安塞腰鼓)

腰鼓的基本打法(出安塞腰鼓),第1张

安塞腰鼓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飘逸等特点。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构成要素。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动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安塞腰鼓是与舞蹈、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有机结合的多维性艺术。也是一种独特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限制,可以在行进中、广场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唢呐长号伴奏下的安塞腰鼓更是有庄重、浑厚和悠远的情感震撼。

安塞腰鼓从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文鼓以扭为主,以打为辅,重在抒情,通过动作和表情将内心喜悦心情表现出来;武鼓以打、踢、跨、跺等为主,动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量大,具有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武鼓中,队形务求整齐一致,快收猛放、变化神速。动作务求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充分体现安塞腰鼓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美观。

从黄土高原上打出来的安塞腰鼓充分展示了安塞人坚忍不拨,顽强拼搏,威武不屈的强烈意志和对生活豁达乐观、质朴向上的品格风貌。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 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摘要: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那么,腰鼓有哪些演奏手法呢?腰鼓简介

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腰鼓的奏法

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鼓点与动作结合的技法则有“凤凰三点头”、“老虎大洗脸”、“雷神鼓”、“蝴蝶飞”、“鸡啄米”、“马步大缠腰”等。民间腰鼓队在喜庆节日里表演腰鼓舞,可多达数百人,往往分成两个队,具有竞赛性质,以增加欢腾热烈的气氛。

打腰鼓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方队集体表演的。表演时,演员腰间斜挂小鼓,双手持鼓槌,随锣鼓、唢呐的伴奏声挥臂击鼓。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

其队形,时为长龙,时为方阵,变幻有序,步伐齐整。特别是年轻演员,在表演中极其投入,龙腾虎跃,充溢着阳刚之气,往往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之声。

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称“打腰鼓”,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间舞蹈,多在年节喜庆时演出,有时也插入秧歌队伍中,随着秧歌队边敲边舞。解放后几乎遍及全国。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省内各地,为集体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数人或数十人,男女各半,并配有双镲和军鼓军号数人。腰鼓手男者头上带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绿色对襟褂,下身穿彩裤,腰扎带,面画简妆,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顶头巾,身着彩衣。所用腰鼓长约1尺左右,直径5寸,表演时,腰鼓系于鼓手腰上。鼓手手执鼓槌,左右开弓,时而击边,时而击面,同时变换各种队形,并表演跑、跳、蹦、丢单叉、丢双叉等技巧。

  新婚祝福 恭喜你找到好的归宿!

新婚祝福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新婚祝福 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新婚祝福 合家欢乐,双燕齐飞。

新婚祝福 花烛笑迎比翼鸟 洞房喜开并头梅

新婚祝福 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家人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寿偕老!

新婚祝福 金屋笙歌偕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

0次

新婚祝福 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新婚祝福 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新婚祝福 轮到你请吃饭啦

新婚祝福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新婚祝福 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新婚祝福 你们是天生的一对,如今终于共偕连理,祝福你们白头到老,永浴爱河!

新婚祝福 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新婚祝福 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新婚祝福 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祝你们永远幸福恩爱。

新婚祝福 人生三大喜,亲爱的朋友,在你新婚的日子,让我诚挚地祝你新婚快乐!

新婚祝福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祝你俩幸福美满,共谐连理。

新婚祝福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无数个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镌刻的结果呢?用真心呵护这份缘吧,真爱的你们。

新婚祝福 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新婚祝福 喂!老兄。这么快就“婚”了。我有事不能来了。不过我还是要衷心祝福你新婚快乐!多句嘴,要小心身体哦!

新婚祝福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新婚祝福 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新婚祝福 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丰收安稳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阳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新婚祝福 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新婚祝福 用满怀真挚的友谊 给你祝福千万千的贺礼!

新婚祝福 由相知而相爱,由相爱而更加相知。人们常说的神仙眷侣就是你们了!祝相爱年年岁岁,相知岁岁年年!

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新婚祝福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新婚祝福 愿你俩用爱去缠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新婚祝福 愿意你们能永远拥抱着爱情的甜蜜。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前生注定,喜结良缘。新婚大喜!百年好合!

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把腰鼓斜挂在腰部,左右两个手上分别拿一根鼓棒,边击鼓,边舞蹈,有的还在鼓棒上系两根红绸带,鲜红的绸带随着鼓点的节奏像两朵红云上下飞舞。

  在陕西、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流行的腰鼓舞,跳舞的时候,男子穿上武士的衣服,显得十分精神,边舞边走,节奏粗犷,动作雄壮,具有一种野性的气息;女子不敲鼓,而是拿着小锣为腰鼓队伴奏,动作优美,体态轻盈,充满一种柔美的风韵。

  腰鼓舞表演一般都有规定的拍子,大家在表演前把节奏和拍子牢牢记住后,有一人双手拿着大钹打节奏指挥敲的时候就能够整齐如一。跳腰鼓舞时的音乐主要是民歌中的小调,如“绣荷包”,“走西口”、“放风筝”等。一边还有人吹着唢呐,敲锣打鼓,为舞蹈者伴奏。

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

腰鼓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诞生于西北高原,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一、历史溯源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载入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1951年,安塞腰鼓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由安塞冯家营村的艾秀山等民间艺人向中国青年文工团传授了腰鼓技艺,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后,荣获特等奖,从而使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二、艺术特色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良乐观的性格。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人员多少制约。大路上、广场里、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单打者腾跃旋跨,时如晴蜓点水,时如春燕衔泥,时如烈马奔腾,时如猛虎显威;群打时则能变幻出多种美妙的图案,如野马兔越野。 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 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 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 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

希望你采纳!

初学腰鼓要掌握简单的九字口诀,练习各种身姿步法,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要熟悉腰鼓打法的各个部分。

初学者要将九字口诀熟记于心,根据鼓点在心里形成节奏。

第一节:咚叭 咚叭 咚咚叭(三遍);

第二节:咚叭咚叭 哒哒(三遍);

第三节:咚叭咚叭咚咚叭 咚叭咚叭咚 咚咚咚(三遍);

第四节:咚叭咚叭 咚咚 咚叭咚叭咚(三遍);

第五节:咚叭咚叭 哒哒哒(三遍);

第六节:咚叭咚叭 哒(三遍);

第七节:咚叭咚叭咚咚 哒哒(三遍);

第八节:咚叭咚叭哒哒 咚叭咚叭咚(三遍);

收尾:咚叭咚叭咚。

除此之外,腰鼓具有刚劲激昂,威猛有力,舞姿飘逸等特点,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

初学者还要掌握腰鼓的扭,这个最基本的动作,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腰鼓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等,具体要根据鼓点与节奏来进行练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09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