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拍又远又贵,其实国内的城市完全可以拍出现在最流行最经典的一些婚纱照风格,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在杭州这座江南城市中,你可以去哪些地方拍出日式、欧式、韩式等等各种风格的婚纱照?
一、白塔公园:日式婚纱照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老复兴街
白塔公园是108年前杭城第一条铁路的始发站所在,园内最有看点的就是废弃的绿皮火车和铁轨了,对于喜欢日式小清新风格的新人来说,这里是最佳的婚纱照取景地。并且在杭州这座无时无刻不都挤满了游客的城市来说,白塔公园还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景点,所以不用担心背景杂乱。
二、杭州天都公园:欧式婚纱照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东港路星桥街道欢西路1号
天都公园是天都城旗下的一个公园,整体建筑为巴黎风格,如果说在杭州要找一处拍欧式婚纱照的地方,除了天都公园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它们连Eiffel Tower都可以1:1复制建造过来!
三、西湖:韩式婚纱照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西湖风景名胜区
杭州最不缺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地方就是西湖了,基本上任何时候去都能遇上几对穿白纱的新人。西湖坐拥江南一年四季的如画风光,日出时的烟雾缭绕,日暮时分的雷峰夕照,春季的柳岸闻莺,冬季里的断桥残雪,任何时候来西湖拍摄婚纱照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惊喜。
四、龙井村:森系婚纱照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97号
井村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在每年清民节前后,整座村子青翠通透,新人可以在茶园里拍摄清爽阳光的森系婚纱照。
五、清河坊:复古婚纱照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御街与西湖大道交叉口西南50米
清河坊是杭州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也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河坊街,已经成为杭州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对于想要追寻大宋历史记忆的新人来说,穿上一套红绿色的宋朝婚服在这条街上拍一组宋朝复古婚纱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既然来了杭州拍婚纱照,那这座人间天堂般美好的城市,当然要多逗留几日啊,点击获取:杭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拍完婚纱照我们接着在杭州浪起来~
在东北各族中,以契丹与女真最具代表性,两者的婚姻制度与习俗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一)契丹
辽朝建立前,契丹实行群婚与外婚(注:参看向南、杨若薇《论契丹族的婚姻制度》,载《历史研究》,1980(1); 程妮娜《契丹婚制婚俗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1)。)。《隋书》卷84 《北狄传》称:契丹“其俗*”。所谓“*”,换言之,即群婚。契丹“婚嫁不拘地里”(注: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并有此一说:“同姓可结交,异姓可结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 》。)婚姻对象是否在本部落不受限制,但应在本氏族外。《东斋记事》卷5 载,“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从而形成契丹八部落。传说中的这对契丹始祖,其住地相距甚远,不仅不同氏族,而且不同部落,可见契丹早已实行外婚制。辽朝建立后,辽太祖及其后继者就婚姻问题颁布过一系列法令。《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对这些法令有简要概括:“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其主要内容有三:
(1)实行王族、后族两姓世婚制,并且不计辈分, 以致表亲联姻、辈分混乱的现象较普遍。如太祖淳钦皇后之弟萧室鲁娶淳钦皇后之女为妻,系舅舅与外甥女结为夫妻;世宗是太祖淳钦皇后之孙,其怀节皇后竟是淳钦皇后胞弟阿古只之女,系外甥与姨姨成为配偶。
(2)王族、后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由皇帝决定,不一概禁止。 圣宗在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规定王族显贵“不得与卑小帐族为婚,凡嫁娶,必奏而后行”(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辽朝推行和亲政策,和亲高丽、大食、回鹘各1起、吐蕃2起。西夏更是其主要和亲对象,多达3起。
(3)对于民间族际通婚,朝廷一般不干预。余靖《武溪集》卷 18《契丹官仪》称:“四姓杂居,旧不通婚。谋臣韩绍芳献议,乃许婚焉。”所谓“四姓”,专指契丹、奚、汉、渤海四族,泛指辽朝辖区各族。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太宗“诏契丹授汉官者从汉仪, 听与汉人婚姻”(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其实并不限于授汉官者。道宗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六月,下令“禁边民与蕃部为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 道宗纪五》。)。 时值辽朝末年,禁令难以执行。
辽朝建立后,虽实行聘娶婚,但仍有群婚制残留,以下两种现象即是其例证。
(1)叔接嫂。哥哥死后,弟弟有权利和义务接续其嫂子为妻, 又称收继或转房。《辽史》卷65《公主表》载,道宗第二女乣里丈夫死后,夫弟讹都斡依照习俗,将收继乣里为妻。讹都斡不久因犯法被处死,此事未遂。圣宗定要耶律宗政收继其继母秦晋国王妃,宗政“辞以违卜,不即奉诏”(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 卷9。)。秦晋国王妃死时,仍以夫妻名义,与宗政合葬。
(2)妹续姊。群婚时代,兄弟共妻,姊妹亦共夫。 辽朝建立之初,演变为“姊亡妹续之法”,即丈夫在妻子死后必须娶妻子的未婚姊妹。《辽史》卷4《太宗本纪下》载,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十一月,太宗“除姊亡妹续之法”。然而这一习俗并未消亡。由《萧仅墓志铭》(注:《阜新发现辽代萧仅墓志铭》,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7 (2)。)可知,他的两位夫人系亲姊妹。《萧裕鲁墓志铭》(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卷9。)载,他在其第二位夫人死后,娶夫人之妹为妻。当时有姊妹共夫利于生子之说,道宗将萧思坦立为皇后,又把其妹妹斡特懒纳入宫中。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与元妃萧贵哥也是亲姊妹。
(二)女真
女真群婚时代的情形,现存文献缺乏记载。《金史》卷1 《世纪》载,函普来自高丽,留居完颜部。完颜部“两族交恶,哄斗不能解”。函普应邀“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因而“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 (注:“六十之妇”, 《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苗耀《神麓记》作“室女年四十余”,比较接近事实。)函普“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此后生下二男一女,遂为完颜部人,并被尊为始祖。可见当时妻从夫居,世系及财产继承均以父系计算,一夫一妻制已确立。夫妻之间有固定称谓:“夫谓妻为萨萨,妻谓夫为爱根。”(注:《金志·婚姻》。)女真实行氏族外婚制,本氏族外,同姓也可婚配。金朝建立后,才加以禁止。天辅元年(公元1117年)五月,太祖“诏自收宁江州以后,同姓为婚者,杖而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四月, 太宗诏“合苏馆诸部与新附人民,其在降附之后,同姓为婚者,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所谓“合苏馆诸部”,即熟女真。 这两道诏令表明此前同姓为婚相当普遍。下面四种女真婚俗,系群婚制残留,但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烙印。(注:参看宋德金《金代的生活、婚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1)收继婚。《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金志·婚姻》说:“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如颇刺淑在胞弟劾者死后,娶弟媳加古氏为妻;熙宗在胞弟常胜死后,将弟媳撒卯纳入宫中,并准备立为皇后;睿宗死后,贞懿皇后李氏不肯听人收继,只得削发为尼。收继婚的盛行是造成一夫多妻较普遍的因素之一。范成大《揽辔录》称:“虏宫内多宠,其最贵者有元德淑丽温恭慧明等十妃。臣下亦娶数妻,多少视官品,以先后聘为序。民惟得一妻。”这一婚俗影响到包括汉族在内的金朝辖区各族,世宗在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正月规定:“汉人、渤海兄弟之妻,以礼续婚者,听。”(注:《金史》卷2 《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放偷日。《虏廷事实·放偷》载, 女真把每年正月十六日定为放偷日,“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那天夜里,既偷财物,又劫闺女。“室女随其家出游,或家在僻静处,为男子劫去。”一月后,男子“方告其父母,以财礼聘之”。往往并不是劫,而是自由结合,早已私订终身。《松漠记闻》卷上称:“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这虽属群婚制的遗存,但“是日人皆严备”,人们对私有财产如此重视,表明个体家庭已形成。
(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
(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
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
(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
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
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
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
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
(一)党项
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
(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
(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
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
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
(二)吐蕃
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
(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
(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
(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
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
(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
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
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
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
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
(一)党项
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
(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
(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
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
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
(二)吐蕃
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
(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
如何用ps制作古典简约海报背景
用ps制作古典简约海报背景的方法是:
1、新建白色背景文件,创建新图层;
2、用“矩形选框工具”画矩形,填充“图案”、“颜色”,模糊;
3、打开“中国结”,否则图层,用“魔术橡皮擦工具”擦除白色背景,把改为100140像素透明背景后,"编辑--定义画笔",退出;
4、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直线路径,设置“画笔”,打开“路径面板”,右键用“画笔”面板路径,删除路径;
5、复制图层,链接图层,ctrl+t调整图层大小、位置,选择背景图层,调低透明度,完成。
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常见主题种类介绍婚礼现场布置的时候,拍摄的好看的婚纱照海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千万不能疏忽呀。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这张海报,就是给所有参加你们婚礼的宾客,呈现出你们两人最美好的样子,肯定会是全场焦点的!
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中式古典
如果我们举行的是中式风格的婚礼,就可以选择古典浪漫的海报风格。新郎和新娘分别穿上具有中式特色的礼服,海报的主色调和婚礼的主色调相一致。大家在摆造型时,可以不用拘束,用一些影视剧里的常见角色动作也是可以的,比如男生的抱拳礼,女生的屈膝礼,都是可以参考的手势动作。拍摄古典风格的海报时,最忌讳的就是大家的姿势过于庄重僵硬,这样最后呈现出来的海报效果也不会太好。
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现代时尚
现代时尚风格的婚礼海报,迎合了现在年轻人的普遍审美口味,一直以来也是很受欢迎的。这就比较适合普遍的小型西式或者中西结合式的婚礼主题。新人的海报主色调,以现代建筑风格的主色调为主,一般都是黑白灰或者棕色之类。我们在拍摄时,可以以现代化的建筑为背景,手上拿一些白玫瑰之类的鲜花花束。拍摄姿势也不用太过正式死板,大家大可将自己想像成时尚大片的模特,怎么性感漂亮怎么来!当然,肯定要以两人的互动动作为主。
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波西米亚
在平常生活中,波西米亚风格的衣着打扮也是很多人的心头之好。我们的婚礼是海滩婚礼的主题的话,就可以选择波西米亚风格的婚纱照海报。大量的花朵簇拥这新郎和新娘,阳光热情而美好,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非常唯美浪漫的海报风格。在拍摄这一类海报时,大家尽量放松自己的身体姿态,海边沙滩加上芬芳的花朵,肯定是最自然的最好看啦!波西米亚风格的婚纱照海报拍摄效果好的话,最后看上去会有些慵懒,还有少女式爱情的大胆和热烈,是冲击感不错的海报风格,肯定会让宾客们眼前一亮。
婚纱照海报有哪些风格:庄重教堂
很多正宗的西式婚礼,都是在教堂举行的。我们在选择婚纱照海报时,就可以选择一张比较庄重正式的教堂背景海报。以教堂为背景,新郎新娘只要并肩站立,姿态得体优雅就好。不需要很多的手势动作。我们在后期的修图上,还可以尝试将海报修成油画风格,这样更加符合教堂婚礼的主题。
海报的发展海报又称招贴或宣传画,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宣传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多用于**、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海报是海报的分支,作为**艺术的宣传品,往往浓缩了一部**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让观众得到除了**本身以外的另一种平面艺术的享受。一幅优秀的**海报,往往具有很高的设计水准,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运用相得益彰,提升视觉表现力的同时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海报设计中,除了对画面、色彩的表现之外,以**名称为主体的字体设计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经过艺术化设计以后,可使文字形象变得情境化、视觉化,强化了语言效果,对提升海报设计品质和视觉表现力发挥了极大作用。优秀**海报的字体设计,对我们在品牌设计或页面设计时面对字体的处理,有着很好借鉴与参考意义。下面就针对**海报中的字体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优秀的字体设计如何在海报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
既然是关于字体设计,那么就得从文字的历史说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中国的官方文字。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而后来出现的金文指浇铸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秦统一后,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了新的文字标准,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是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逐渐流行起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隶书是连接古文字时代于今文字时代的桥梁。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点、撇、捺、挑、勾等笔划,这样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了许多。到了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的书写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与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构简约、气势连贯、字体奔放。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于辩认,被广泛采用。到了宋朝,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更适于印版镌刻的字体——宋体出现了。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等多种新的字体。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然字体变得越来越简洁,更利于书写与印刷,但是这些古老的字体仍然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并以当代的书法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品、艺术品、平面媒体和环境艺术当中,彰显着我们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字本就是一种平面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设计感与艺术表现力,在海报设计中被经常采用,在**海报设计中则更是如此,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或是有较为浓重情感诉求的**往往会选择书法字来表现,既能给**海报提升视觉表现,也能增加文化内涵,渲染**气质。
各种书法字体因为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气质感受。比如篆体与隶书会比楷书与行书显得更古朴,更有历史文化感。在其他风格特性表现方面,不同的书法字体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细腻个性。优秀的**海报在这点上的把握肯定是准确吻合的,并对**风格属性起着烘托作用。
书法字原型:大篆
张艺谋**《英雄》的一款算是非正式概念性海报,故事背景是在战国末期,当时正是以大篆为主要字体。海报以一个篆体“剑”字为主体,这个字是无名向残剑所求的字,当无名十步于秦王时却未出手刺秦,秦王背过身去看着后面那幅巨大的“剑”字时,忽然明白了残剑在也领悟到的东西,海报中篆体“剑”字,行笔圆转,气韵通畅,意境深远,也传达了**精神。
书法字原型:小篆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充满智慧的军事谋略更是被后人传颂。在这张《赤壁》海报中,也采用了篆体为原形的字形,容易识别而又不失古典韵味,历史氛围浓郁,而篆体字内敛沉稳,庄严秀美的气质,也揭示着**要展现的并非战争的凌厉与杀伤,而是战争下人物的智慧、谋略、情操等,而篆体正好把这个诉求拿捏得十分到位,让人久久品味。
书法字原型:隶书
《投名状》海报用的是隶书原型的标题,以阴刻印章形式,更显得庄重古朴,沉稳内敛,而这种凝重的气质,正符合**剧情发展所表现出的人物关系的矛盾纠葛,人道、诚信、爱情、权势、抱负、兄弟情谊,这些价值观念同时出现,彼此冲突,此消彼长,共同构成了这样一部有些悲情色彩的历史大戏,同时也把观众带进了深层次价值思考。隶书所特有的庄严凝重气质将这些渲染得恰到好处。
书法字原型:楷书
李安导演的《色戒》标题字用的是以楷书为原型,同时又融入了拓印的痕迹。加上梅红色的颜色应用,饱含情欲色彩而又不失文艺气质,采用古文字的从右至左的排列,再加上英文与小印章的排版组合,显得更为精致与国际范。
书法字原型:草书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海报,气氛营造得十分有范,不愧是玩弄意境的高手。雨夜中叶问独战群敌,制敌后摆出临战姿势,以静驭动,张弛有度,似进如退,沉静犀利。身后的中文草书作背景,潇洒灵动,笔法错落,气势磅礴,独具特色,配合海报整体的苍茫浑厚气氛,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书法字原型:行书
《梅兰芳》**海报标题字写的是行书,笔触婉转流畅,落落大方,飘逸秀美,用以表现以国粹京剧为背景的梅兰芳先生的故事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一则表达中国元素,二则映衬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艺术和他的气节情操,飘逸大方的行书气质正是贴切。
关于海报中字体的解析,更多的是得先从**本身出发,知道**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它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先了解了这些,自然就会对画面和文字有了准确的把握与认知。因而,关于字体的运用,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字体感觉,对各类字形足够敏感,了解各种字形的特性风格,应用时才能映衬主题对字体的气质特性把握得恰到好处。这点我觉得应该是优先于设计方法之上的。关于字体设计的具体方法,其实无外乎多积累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之类。要想更快速、功利的办法,那就是借鉴与效仿,借其精髓,为我所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模仿是创造的开始。
字体设计是设计中的一门大学科。文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设计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文字进行设计,增加设计美感,赋予它独特的个性而更易于传播。在品牌设计或网页设计中,都会遇到这个设计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究与学习。本文只是以**海报的角度切入,对其在文字设计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旨在与大家更多的交流与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