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有什么主要特点

宋代山水画有什么主要特点,第1张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

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

北宋中后期受到李成作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出现了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

北宋时期的诸画家对“皴法”有所创造,其中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成就最大。

“三家山水”以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当时李成的山水画是“当朝第一”。李成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董源创立了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

扩展资料

宋代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理学是宋朝王权在寻找稳固政治过程中的产物,并最终发展成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经典文化。理学探索人精神的价值取向,在自然山水观的理性认识上不是形而下的。

“外师造化”是宋代中国山水画家体悟大自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画家从自然山水中写出性灵,写出风格,以此来建构新的中国山水画。

画家在关怀山水的自然形态中,其自然精神的价值取向从“物理”的层面引伸到精神的层面,从而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体精神表现的统一。画家在描绘大自然的山水中,山水画是可视可读的,是形而下的实在之物,其气息、气韵是形而上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宋代山水画家在作画上重理法,这和理学上重理是一致的。理学家重视“格物致理”、“观物察己” 、“穷理尽性”,强调要对自然山水画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从而提高物象表现的真实性与深刻性,这是山水画家创造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体验并探本求源的原因。

在探索人的心智精神的表现上和技法的原创状态中,宋代山水画家也比前人有所开拓。例如从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引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中国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可贵之处,它的思辩性不是艺术家感受自然景观,而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

像宋代山水画家这样把时代文化意义上理学的人文价值取向,用于体察自然物象的精神实体中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山水画

宋代是我国古代宫廷画繁荣发展的时期,这种围绕着封建帝王将相生活、朝政而进行的绘画,在北宋时达到鼎盛,此时的宫廷花鸟画从绘画技巧、绘画题材、语图关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花鸟画源自新石器时代,在历史长河中逐步脱离其他画种,成为独立画科。唐至五代之后,花鸟画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由单一的图画表现形式逐步转换为语图结合的表现形式,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

五代末至北宋初,工笔花鸟画开始走向成熟,绘画中的语图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北宋之前,绘画更加注重对宗教的传播宣传,北宋的文人画和宫廷花鸟画兴起之后,绘画创作从叙事层面转向写生层面,诗词介入画作的文人画和叙事题材的写意画逐渐兴起。

以文治天下是宋朝的国策,这个国策大大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伴随着这种文化的转型与繁荣,宋代绘画美学的新思想、新领域都得到开创与繁荣发展。

北宋的花鸟画,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流派。黄派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派则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徐、黄两派也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写意和工笔。

宋徽宗时期,宫廷画院机制已经完全成熟,宫廷花鸟画在当时已经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北宋宫廷花鸟画语图合体的形式主要有诗与画的合体,最常见的是诗与画的合体,包括题画诗、诗意诗等。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构图开阔,以略带俯视的角度,用石青石绿的色彩渲染了高山和江河,展现了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画中的村、桥、亭等建筑巧妙地与山川河流结合在一起,形成视觉重点,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出当时宫廷山水画的主流风格。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的工笔画画面以方或圆为形状,从小处入手,以小博大,用熟练的构图手法、各种各样的画作对象以及简单写实的线条勾勒来蕴含广阔的意境,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宋徽宗的《竹禽图》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布局方式一般分为折枝花鸟画和折枝全景花鸟画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折枝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绘画对象的一部分,比较微观写实,而折枝全景花鸟除了主要对象外还有着一定的自然背景,如花草、树木等,比较贴近自然。

宋徽宗的《竹禽图》,简单勾勒的山石间伸出两枝翠竹,枝叶稀疏,布局上一上一下分割了画面。两只小鸟停留在翠竹上,右下方那只鸟仰头注视上方的小鸟,上方小鸟头像右下方侧视,腹部正对观众。两只鸟视线相对,呈现出对角线式的布局形式,又呈现出 S 型律动式的布局形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上色手法上,一般先使用淡墨勾勒出线条,然后上色或者用墨色晕染,色彩分为淡彩和重彩。在色彩运用上沿用了传统的“随类赋彩”,根据事物的实际色彩进行创作,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等技法,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品类在宋代大都已确立下来。北宋初年,宫廷设立了规模庞大的“翰林图画院”,加之历代皇帝的积极提倡,给这一时期绘画的创作与繁荣带来了极好的氛围。

山水画在北宋初期是绘画艺术的主流,最有代表性的北派山水画家有李成和范宽等。北宋中期,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郭熙,还有以“界画”擅长的郭忠恕,创造“米家云山”的米芾、米友仁父子,以及发展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等等。

南宋的山水画改变了北宋山水画注重于画全景式的大山大水视角,专注于画山川奇秀的一角,善于从广阔的大自然中概括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动人形象。促成者是南宋的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

和山水画相比,宋代的花鸟画也毫不逊色。北宋初年,“黄派”画法成为当时皇家“画院”取舍的标准。北宋的著名花鸟画家还有画梅名家杨补之,以及擅画墨竹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苏轼等。特别是以苏轼等为代表的这些集诗人、画家及书家于一身的文人画家,认为诗、书、画都是文人寄意的媒介,因此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作画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写意,为中国的画坛史开创了崭新的画风,影响深远。

宋代还产生了很多有名的风俗画家,如反映宋代市民阶层生活的伟大诗篇《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泽端,擅长描写孩童生活的苏汉臣和描写社会风俗和农村生活的李嵩等。

宋代书法

宋代书法的鼎盛繁荣期出现在北宋最后的五十年间,沈辽、薛绍彭、蔡京、宋徽宗赵佶等都是当时的名家,而后世公认的代表人物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即“宋四家”。北宋初期,太宗赵匡义好书法,曾命他的侍书王著摹刻一部《法帖》,收刻官私所藏的历代法书,刻于枣木版上,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官刻法帖《淳化阁帖》。刻帖之举对于传播名家书迹、振兴翰墨书艺,以及收藏古代书迹的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南宋的书风尤存北宋余烈。苏、黄书风最受欢迎,米芾也有一批追随者。

就宋代名家的书迹而言,优势集中在楷书、草书、行书,其中又以行书成就最高。后人评价其水平不让唐贤,后代书家好以苏、黄、米的行书为楷模。

宋代书家虽宗法晋、唐,但在实践中各有主张。如苏轼好标举“意”,黄庭坚讲究“韵”,米芾则以“独有四面”的笔法自诩。明清书家就用“尚意”一词来概括宋代的书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9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