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及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⑵,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⑻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对景写生中国画家也有,但不是创作,只是收集些素材罢了
(一)表现手法
1造型手段 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
2造型特点 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
承载中国千古文化内涵的中国当代花鸟油画,更符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更关注当代社会中人性的焦虑和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思考,花鸟仅仅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不再仅仅是情绪的象征,其中隐藏着理性的观念,而且是当代人可以接受和感悟的。
中国油画的当代性首先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世界,来表现对自然生命本真的彻悟,一切表现手段和形式都可以借鉴,但灵魂必须是自己的。当代性的表现应该是在带有东方审美特点的一种内敛的智慧性的表达,是隐匿的,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思想。在战争、死亡、暴力、贫穷和贫富差距、性以及人性分裂、文化冲突面前,当代人更需要精神的抚慰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以冷漠、机械,毫无感情甚至主题荒诞的表现形式远离了艺术给予人的美的感受。
花鸟画创作是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来表达画家的思想与情感。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还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才能创造出意境深远的,并且具有时代精神的花鸟画来。随着中国中国写竹和芭蕉,他的写竹社会的不断前进,在继承中华传统基势磅礴,趣韵无穷,结合。据说吕纪在画作础上,更应该以求突破。
花鸟写生的概念
导语: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才能高水平地画花呢?跟着我学习吧!
一朵花,一片叶,虽细小微观,然大千世界自然之美尽现。宋人花鸟的“简约、宁静和纯真典雅”,让我们重拾对经典的感怀,无论岁月如何流转,经典的瞬间将永远被定格。柔美之笔迹,意境之清空悠远,形态之生动逼真,似一曲生命律动的诗篇,穿梭千年之轮苍,跃然绢素之上。向我们诉说着那遥远的记忆。这心灵之感动,精妙之笔墨,典雅之图象,无不让我们对宋人观察自然的能力倍增崇敬之情。这些生动形象的表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真情感悟。源于在自然之中的写生之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写生则是“源于生活”的重要途径。
写生是泛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中国民族绘画传统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人物——写神,山水——写意,花鸟——写生。对花鸟写生的概念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
其一是指对花鸟写照,面对实物直接描绘。
其二是指写花之生意、生机,是指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
古人讲“师造化”,即以造化为师,也就是以自然为老师,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客观描绘自然。“缘物寄情”,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传达人的情感精神与追求,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史之中,师造化的绘画高手不胜枚举。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并通过写生来表达精神追求的艺术传统,古代画家都面向生活,从广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加工创作。宋代宋伯仁撰写的'《梅花喜神谱》序中说:“余于花放之时,不厌细徘徊于竹笼苑屋边,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可见古人是如何观察写生的。北宋花鸟画家赵昌,更是对花写照,史书上记载他不但当场画形象,而且做色彩记录。善画花果、折枝花开,“极有生意”,用色鲜活。常于晨露之下对花写生,自号“写生赵昌”。曾云巢画草虫。“取虫草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前笔之际,不知我为虫草、草虫之为我耶”。这种追求已经进入了写生的更高层次,不仅要描绘物体的形状,而且要传神、达意、抒情。从以上事例可见古人对写生的重视程度。
中国工笔花鸟画之所以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熟,就在于历代花鸟画家们在学习,继承与发扬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技法,概括地表现了既真实而又能传情达意的艺术形象。而这些技法与创作构想都源于写生,因此重视生活,注重写生已成为花鸟画发展的重要特征。 ;
花鸟具有传神写照和情感寄托的深邃意境。
花鸟画具有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具有深邃的意境。下面将从花鸟画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文化内涵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融入到画作当中。如人们所知道的八仙过海图、红楼梦花鸟图等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情感丰富。
2艺术造诣
花鸟画注重表现形态的生动和逼真,追求“似与不似”的手法。它要求画家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传统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笔触的运用,精细的描绘花鸟等。
3审美价值
花鸟画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生命力。它要求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受,以笔为媒介向人们展示世界的美好。其间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爱之情、感悟人生的哲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4精神内涵
花鸟画倡导回归自然,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它强调通过凝聚自然的物质形态,表现自然中的精神或思想境界,通过自然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总结
花鸟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以花、鸟、虫等植物和动物为描绘对象的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它体现了对自然生命的喜爱和对人类情感价值的关注,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深入到中国的文化体系当中,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应对时代变迁的智慧和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