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佳昕老师几期的精彩分享,对舞蹈一知半解的我,收获了很多舞蹈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下面就三个流派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神韵派舞蹈是与西域豪迈奔放风格揉和于一体的舞蹈,刚柔并济,神韵相生。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坐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三圆路线相结合,加上“形、神、劲、律”基本动作要素的表现形式,使它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美感……
汉唐派舞蹈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魏晋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和明清戏曲舞蹈为支点,并坚持自主创新,以创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舞蹈文化为目的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敦煌派舞蹈源自敦煌壁画,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凸显中原与河西一带的舞蹈素材,恰当地融入西域特色风格,形神兼备,具有“西域、中原、地方”三结合的特点,以古西凉乐风格为主要旋律,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舞蹈流派……
敦煌派舞蹈是我最喜欢的舞蹈流派。
敦煌舞大概分为“大S”“三道弯”“四道弯”等形式,凸显女性形体的柔美,还原唐代美女的美态。曼妙的舞姿,华丽的服饰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最喜欢的是代表作品《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是聋哑演员们用“心”表演的舞蹈。它的最大特征是选材的典型性,构思的形象性、独特性,表演的情感性、真实性。舞者以圣洁灵动的舞姿演绎了“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华美而又祥和的氛围,天光人舞呈现的祥瑞美好的景象,不由让人击节赞叹,观赏愉悦的同时,带给人心灵深层的情感激荡,精妙绝伦,感动亿万观众,它是人们爱和创造力的象征,美哉,《千手观音》……
在中国古典舞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流派不同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和独具异彩的审美特征,不同流派发挥各自所长,中华大地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谈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2.古典舞身韵及其审美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 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 “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人们长期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感到神秘,虽然一个“圆”字是早被人们公认的,但它究竟是怎样的运动规律,身体及手臂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了这是从事古典舞的人们长期困惑的问题。身韵创建者提出了“三圆运动”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过程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这就是立圆、横圆、8字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扰人已久的问题竟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破译了。而且又是如此准确而简明。它立刻让人想到拉班的“球体运动”理论。它们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释了各自的规律。原来真理是很单纯的。科学都是经历了“由浅入深”到“深入浅出”的过程。单纯的真理是艰苦探寻的结果,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4、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3.古典舞身韵课程的特点
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对古典舞神韵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教学中还没能摆正它的位置,更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身韵”的教学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加以正确对待。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因此,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假若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由此发展到更深层次,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 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达到“壳”与“核”的完美统一。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那么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和身韵的训练标准是什么是统一于一体的两个阶段,还是将所要达到的目的自始至终地溶为一体完成整体训练的目的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就是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4.如何做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学
1、做好素质训练
中国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质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达到训练的效果。比如“前旁搬腿”要完成180o,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绝对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控制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这说明在素质训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发展。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
2、牢固把握身韵的元素
所谓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点、线等诸多核心因素,在教学当中,要基于“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这样的教学方法,以“云肩转腰”、“风火轮”、“燕子穿林”为例,它们的素材并不是很多,然而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云肩转腰”既是元素又是韵律,元素中有韵律,韵律又通过元素展现。“风火轮”在基本功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在其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加以繁衍,既有训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派生出其他动作。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
3 体现身韵的表现性
对于舞台上的人物塑造似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多,但任何动作都应充分展现出它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古典舞的训练中,应注意动作的性格化、气质上的感染力,在音乐、组合上的处理应注重训练“刚武气质”型、“柔韧舒展”型,以及灵巧敏捷、龙飞凤舞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和要求。
4、体现身韵的时代性
与舞蹈艺术中其它门类相同,身韵也有其派生、渲变和发展的时代特性,如何把握身韵的时代性,是身韵训练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训练中应充分体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从而达到身韵与时代精神相统一。
;最火的十大古风舞蹈有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舞、盘鼓舞、清商乐舞、惊鸿舞、长袖舞、巴渝舞、浑脱舞、十六天魔舞。
1、霓裳羽衣舞。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由唐玄宗作曲。该舞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2、胡旋舞。唐代盛行的舞蹈之一,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旋转性民间舞。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舞。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
3、剑舞。唐宋时期的汉族舞蹈,因执剑器而舞。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 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4、盘鼓舞。一种踏在盘子或鼓上表演的中国传统舞蹈,起源于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5、清商乐舞。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清商乐作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传统音乐。
6、惊鸿舞。始于唐代的宫廷舞蹈,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
7、长袖舞。一种古典舞种,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以手袖为威仪,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8、巴渝舞。来源于古代巴地渝水流域地区的一种具有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渝舞是古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
9、浑脱舞。源出于大秦国习俗,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又传到内地。这种活动类似于仍流行于傣族地区的泼水节。
10、十六天魔舞。元代在宫中做佛事时表演的女子群舞。其服饰化妆戴象牙佛冠,身披璎珞,大红绡金长短裙,金丝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
一缎丝语舞蹈诉尽了江南女子的似水柔情。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参评作品《一缎丝语》,手执轻扇,身着素娟,红尘陌上,细数流年,如梦似幻的悲欢岁月,情牵梦萦的丝丝低语,诉尽了江南女子的似水柔情。
2019年荣获第二届“浙江风格江南舞韵”舞蹈作品展演十佳作品(综合最高奖》。2020年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大赛终评独舞作品。
经典的古典舞剧目
1、《踏歌》
踏歌,汉民族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2、《相和歌》
《相和歌》选自《铜雀伎》的片段,此为盘鼓舞,于汉代最为流行。
3、《谢公屐》
谢公屐(南朝)男子群舞。这个节目是女踏歌的姊妹篇,也可称之为男踏歌。当前男性舞蹈日渐武术化,风格取向较为单一,这个节目则着眼于表现“礼仪之邦”男性的温文潇洒和典雅气度。
4、《桃夭》
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妙龄少女们嬉戏玩闹着,少女的清脆笑声伴着桃花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舞姿如同枝头桃花般在这美丽的世界怒放。
很多人在评说
这一篇贴合
一个意境的“活现”
赏析独舞《爱莲说》
作者:佚名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点题鲜明突出,紧接着的一个形象使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荷花仙子的出现,由地面慢慢站起,一只手半掩着自己的脸,似乎让我明白了一个少女的羞涩,一个转身接着一个半脚尖的立,又让我感受到了莲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联想到了一个成长中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这朵荷花已不在是单纯意义上的荷花了,它更拟人化的表现出的是一个女子在这片绿色的荷叶上翩翩起舞,初见世面,难免有些害羞,而又想把自己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展现给周围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处于一种想表现与不敢表现的矛盾心里当中,好多动作出现了头和身体的顺势扭动,小幅度的一些动作也正是表现出了内心的矛盾,经过挣扎之后,动作的舒展流畅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中国古典女子身上那种韵味。
在《爱莲说》这个舞蹈作品当中,更突出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圆”的特点:即通过云手、圆场等动作来体现,这些动作都是遵循了圆弧形运动路线的规律特点,这个特点也正与表现荷花的形象相吻合。而在刚柔相济方面,讲究“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跌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
一会儿荷花的绽放,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在荷叶上舞动她窈窕的身姿,时而蹲下,时而站立,时而平躺,时而欢快,时而羞涩,时而飘逸,把荷的美丽与女子的不凡的气质互相融合在了一起,使我们一会儿进入仙境,一会儿又回到了现实,一会儿又回到了仙境当中,仿佛我们都陶醉于其中,这样美好的意境怎么会不回味呢?
这个作品出现3次“
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这样的主题动作,而形成了一个独特意象的视觉动态图画形象。我认为3次出现的形象相似,但不相同,故,表现的意义也不同。3次主题动作的出现是一种藕断丝连的情感变化。
这个古典舞作品不同以前那种叙事、抒情的古典舞作品,它更有一种哲理在其中,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让观众也有一种身居仙境一般,舞者和我们共同沉浸在这个无比美妙的境界当中,共同去体味,共同去陶醉。。。。。。
总的来说作品不是将诗词外化成动作,而是根据诗中对荷花形态与气质的描述,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刻画成具有中国传统美的女性形态。
古典舞十大名舞如下:
1、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菱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2、胡旋舞。胡旋舞是由西域传来的民间舞,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游牧民族。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
3、剑舞。剑舞又称剑器舞,是唐宋时期的民间舞蹈。因执剑器而舞,故名。作为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
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4、盘鼓舞。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中国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1鼓,所以又称七盘舞。
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内容丰富,且舞姿生动形象,优美矫健。
5、清商乐舞。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它经过了汉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断吸取民间乐舞的营养,代有新作,被认为是华夏正声。
汉魏西晋时代的清商乐舞是女乐歌舞,其间尤以曹魏时期最为鼎盛,西晋武帝也是个酷爱清商乐舞的皇帝,他保留了曹操时期的清商署。
清商乐舞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内容愈来愈多,既包括中原旧曲、汉魏杂舞,又包括了江南新声,直至唐武则天时期逐渐式微。
6、惊鸿舞。惊鸿舞属于唐代宫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现今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
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惊鸿舞曾在著名电视剧《甄嫖传》的第13集出现过,它是甄与允礼爱情的开端,亦成为了本剧的一大亮点。
7、长袖舞。属于中国古典舞中的一种,在秦代之前便已存在。它曾是战国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人继承楚人艺术,长袖舞更为盛行。
长袖舞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以手袖为威仪,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舞女多是长袖细腰,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后蜷成环状。
长袖舞还分为婉约和奔放两种风格,两者各有各的特色,但皆美妙殆不可言,属于中国古典舞中之翘楚。
8、巴渝舞。巴渝舞是西汉初年从西南地区资人(板盾蛮)那里传来的舞蹈,它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表演时,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卖人古老战歌,乐舞交作,边歌边舞,舞者有36人,是群舞。
其伴奏乐器以铜鼓为主,配合击磬、摇露、抚琴,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等4篇。巴渝舞发展到魏晋,则已完全变成庙堂祭祀性质的舞蹈。
9、浑脱舞。浑脱舞原名《泼寒胡戏》,又名《苏幕遮》,就是波斯语中“披巾”的意思。它是五代十国北周以及初唐舞蹈,起源于伊朗,由龟兹传入中原。
史料记载,北周大象元年腊月在正武殿上使胡人作此舞,以水互浇身子,谓之乞寒。唐代武则天、中宗时期浑脱舞达到鼎盛、不但都市相率为之,宫廷中亦舞《浑脱》。后来《浑脱》和《剑器》二舞同演,甚至一度糅杂在一起。
10、十六天魔舞。十六天魔舞是元代宫廷乐舞,是在宫中做佛事时表演的女子群舞。此舞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这种舞的具体表演方式,据《元史》记载,是十六个宫女,身着妖艳致极,性感的服饰。
每人手执法器,其中一个执铃杵领舞,另外的宫女着白色透明丝衣,头上系着白色丝带,做出各种性感的动作作为伴舞。宫中一有佛事,或顺帝寂寞了,就让他们载歌载舞,祝兴欢乐。
问题一:什么是古典舞啊? 古典舞蹈
classical dance
是各地区、国家、民族中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经历代艺术家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其主要特征是:规范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具有各地区、国家和民族舞蹈艺术的代表性、传统性和典范性。
古典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许多舞蹈因素,如民间舞蹈、手语、武术杂技以及保存在古代器皿、壁画、雕塑和诗歌小说中的舞蹈动作的痕迹或文字描述。此外,还受到本地区、国家、民族传统的文化风俗、礼仪道德、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甚至政治哲学的深刻影响。古典舞蹈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现实和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如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罗多舞、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里、奥迪西、库吉普迪6大传统舞系组成,其特征之一是具有丰富的、特定意义的手语。欧洲古典舞蹈一般指芭蕾,具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和高度凝练的舞蹈技巧。
中国古典舞蹈的概念,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创造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技巧,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制定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础教材。在其后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又大量吸收了武术、石窟壁画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尤其是对敦煌壁画、彩塑和楚墓乐器纹饰的研究与复原再现,从而更加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以及“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的高度统一的风格。在中国古典舞蹈的优秀作品中,舞蹈动作和姿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造型美,能形象地描绘出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30多年来,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优秀舞剧和舞蹈作品,如《宝莲灯》、《小刀会》、《金山战鼓》、《丝路花雨》等。
问题二:古典舞的特点是什么? 很具有特色,音乐优长,舞蹈动作也很柔美,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问题三:古典舞的含义是什么 古典舞的含义主要可以分成2部分来说:1古典;2舞蹈。古典是古韵典雅,因此韵味最为重要。它所追求的是古代的美,唐代以胖为美,所以具有风韵的古典舞是美丽的!至于舞蹈则是动作,眼神,音乐,服装等等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问题四:什么是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五千年庞大中华文化基奠中,艺术体系里面的一支肢体表演形式。一、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1 中国古典舞有丰富的舞蹈动作,能表现人的各种情感,无论是高兴、悲伤、喜、怒、哀、乐、忧欢离合、疯、癫、痴、病、醉意、庄严、卑贱、伟岸、文戏、武戏等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 2中国古典舞是以意带动肢体,也就是由内心的情绪带动肢体才能充份展现的舞蹈。3中国古典舞使用的是人体自然能力,不需要人为的单独的训练出所需的肌肉,也就是说人在走、跑、跳、上楼 、骑单车等自然形成的肌肉能力,上肢也是使用工作劳作中自然形成的肌肉能力,训练中会自然增强这些自然形成的肌肉能力。 4中国古典舞有四部份训练项目: ① 身法训练(舞蹈组合与把杆基础练习)② 身韵训练(这是使内在特定的情感通过身法外放的手法)③ 舞蹈的技巧训练(也就是难度大的舞蹈动作训练)④ 毯子功训练(主要是各种翻腾与基础训练)5中国古典舞在舞剧表演中还有舞蹈表演部份。舞蹈表演不同于**、话剧、歌剧、戏曲与美国百老汇的歌舞的表演,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是表情与肢体动作配合并用的夸大表现方式。 二、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与流传过程几千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武术。当时 很多肢体表演艺术都受到了武术动作、技巧与翻腾的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很多动作原型与武术是雷同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要求不同。中国古典舞后来在五千年中 国文化的基奠中不断的丰富,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流传过程中形成的风格。在这种民族风韵的形态上所展现的肢体动作特点,自然带有中华 民族的动作韵味。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发现其它族裔通过身韵与身法的训练也能学会这种韵味。 中国古典舞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多种 方式,戏剧是主要部份,历代宫廷舞蹈都有不同的技术特点。民间流传的多以互相学习模仿的方式流传,杂艺中多以武术技巧为主。秦汉以前就有用武术套路表演的 艺人。杂技艺人多以翻腾为主。唐宋时期的很多舞蹈与杂艺都带有中国古典舞的早期基本形态与技术技巧,特别是翻腾部份,几乎所有的杂艺都在采用,这也是中华 大文化圈中不同艺术技巧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朝代与其它古代民族的王国概念是不同的。朝代的更替形式改换著不同的朝代文化特点,一朝天子一朝新人、一朝文化,中国古典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基奠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教学这种方 式,戏剧中是以老一代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徒弟从少年时代就拜师学艺,通常叫作科班出身。宫廷中的舞蹈是以姐妹互相传带学艺;很多杂艺是家传为主;武术 部份是以祖传、师传;宗教中是弟子出家后佛道两家师父传授。进入系统化现代教学方式是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的。 三、中国古典舞与现代新武术的区别现代武打**电视剧出现后,很多人将武术动作美化成花拳绣腿的花架子,表现在影视剧的情节中,看上去很像舞蹈,其实它与中国古典舞是完全不同的。根本上讲:1 中国古典舞是以展现肢体动作为第一性的, 而武术是以快猛的动作完成为第一性的。武术越快越能达到目地。2 中国古典舞的肢体动作是与内在的身韵相结合的。3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肢体语言,为了充份表达表现人物与剧情,需要肢体最大限度的拉长充份伸展,所以在招考舞蹈学生时要求腿长为最基本条件。这种拉长在武术对打中是危险的。 4 武术也不可能像中国舞那样刻画剧情,刻画不同的人物与不同情绪情感。5 武术没有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身韵。四、中国古典舞对其它舞种与肢体技能的影响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与翻腾随著 所谓的改革开放突然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特别是技巧与翻腾部份对全世界的舞蹈界震动很大。芭蕾舞因此也采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舞>>
问题五:有哪些较为经典的古典舞? 古典舞首推《扇舞丹青》,虽然有点老,但一直有舞蹈家不断改编、优化。扇舞一直很优雅,《扇舞丹青》舞得又像扇又像剑,把古典文化和书法文化等结合在一起,舞蹈中又体现出舞、乐、书、画的意象。舞蹈《扇舞丹青》没有情节,不存在戏剧冲突,最重要的是这个舞蹈打破了传统女子舞蹈阴柔的风格,翻转腾挪都体现出刚性。
舞蹈的风格刚柔并济,真的让观众有时而高山坠石,时而千里阴云的感觉,既有人为造设的美,又有不施脂粉的自然美。
较为经典的还有《踏歌》,踏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兴起了,到唐朝更加流行,而现代新编的舞蹈继承了传统踏歌里面绮丽优雅的部分,新加入的衔接与新的服饰、编排等,让舞蹈更加行云流水。
踏歌里面有“翘袖”、“抛袖”、“打袖”、“搭袖”,尽显少女的婀娜姿态,舞蹈整体上不拘一格,古拙典雅,同时又很活络,有现代舞的美感,即使是外国人也能看懂,并且喜爱。
问题六:学习古典舞的要求有哪些? 古典舞是民族舞的一种 对基本功的要求一样很高 其他的方面没什么特殊要求
问题七:古典舞的基本功有哪些? 一开始肯定以芭蕾的课程来训练基本功,空翻是需要的,但那属于技巧,基本上要学习很常以段时间老是才会开。那是古典舞的另一门课。上到一段时间后,才会转成古典舞的动作。
问题八:古典舞《汉唐古典舞》简介 汉唐古典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魏晋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和明、清戏曲舞蹈为支点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全面研究、继承古代具有经典性舞蹈文化,并以马科斯主义文艺观,哲学观喝社会科学理论做为理论基础,坚持自主创新。以创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舞蹈文化为目的,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本学派的创始人孙颖教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和准备,先后发表了《试论中国古典舞》、《再论中国古典舞》和《三论中国古典舞》以及探讨创建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的多篇文章,在中国舞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问题九:中国舞和中国古典舞的区别 中国舞包括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啊 他们统称中国舞
问题十:什么古典舞好看? 1雀之灵:中国民间 子独舞
奖项: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不断有人模仿,但永远超越不了她。从86年获奖至今,我所知道的共有3套音乐:第一套是张平生先生作曲;第二套是出自《神秘园》;第三套大概是她创办《云南映象》时的音乐,记得那时在家里看《云南映象》的售票广告时,就是这首曲子。音乐以及舞蹈,完美而空灵。
杨丽萍
中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真是舞蹈界的常青树。
还要提一提的是陈爱莲,大概比杨丽萍年龄更大了。难忘是她在《春江花月夜》中的探海翻身转和下腰,做的又稳又到位,难怪上了《中国百科全书》,还创办了北京爱莲舞蹈学校。
2扇舞丹青:中国古典 子独舞
奖项: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
也有把它当作古典舞的,不是具少数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我觉得,当古典舞更好。
现在一直在批判古典舞的路子越走越窄,总拿怨妇痴女做题材。而这个舞就远远的跳出了这个圈子,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清雅蕴藉,是古典舞中的极品。
王亚彬
王亚彬在舞蹈演员里是很有名的,但不接触舞蹈人一般不知道她是谁。她是《十面埋伏》中章子怡跳袖舞的替身,现在正在北京**学院表演系读硕士研究生,以前跟章子怡还是中学同学,而据说章子怡在桃李杯中也获过奖。
月光:中国民间 子独舞
奖项:CCTV舞蹈大赛一等奖
汇集了杨丽萍的经典舞蹈动作,比如《版纳三色》《梅》《岁寒三友・竹》中,都有些相同的动作,动作不难,但难在她那种韵味。
胡茄十八拍:中国古典舞少年组女子独舞
奖项:第六届桃李杯中国古典舞少年女组一等奖;教学剧目创作一等奖。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 ”
最难忘那末了的回望――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和她漠然惆怅的眼神――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
万盛
流年:中国古典 子独舞
奖项:第七届桃李杯中国古典舞少年组剧目三等奖。
很耐看,曲子也很好听,决不比王菲的《流年》差。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个舞非常着迷。音乐中有潺潺的流水声,以及演员柔软轻巧的表演,像是水中的倒影,仿佛时光正逝如流水。还有最后从梳妆镜中穿过的样子,很悲凄。
孙秋月 中国古典舞少年女子组表演二等奖
嫁灵:中国古典 子独舞
出自第七届桃李杯,是讲一个被祭祀神灵的少女的恐惧和无助,中间还穿插着她一些美好的幻想,特别是她红白两色的诡异的嫁衣。
花开花落:中国古典 子群舞
奖项:某比赛评委会特别奖
领舞的花仙子长得很漂亮
琴情合舞:中国古典 子独舞
出自第七届桃李杯,演员的白衣在灯光下闪闪发光,钢琴的独奏清新雅致。舞蹈没有什么新颖的动作,几乎全是古典舞技巧的堆砌,但乍看来是很好看的,在钢琴上的跳跃很灵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