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1张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很难学,但只要你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 高二数学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1

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 面相 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2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3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 方法 :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总结全

★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总结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

★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 高二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大纲

★ 高二数学知识点小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我们在学习当中认真预习好新的课程,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放学回来要认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并且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好好温习一遍;这样才能把学过的内容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数学 必修五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_

三、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_,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2

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baa/b=1a/ba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a

(3)可加性:aa+cb+c,ab,ca+c

(4)可乘性:ab,cacb0,c0bd;

(5)可乘方:a0bn(nN,n

(6)可开方:a0

(nN,n2)

注意:

一个技巧

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一种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3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

4、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 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 abc,sin,sinC; 2R2R2R

abcabc③a:b:csin:sin:sinC;④ sinsinsinCsinsinsinC②化边为角:sin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 222222c2a2b22abcosC

b2c2a2a2c2b2a2b2c2

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②已知三边求角)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

的对边,则:

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

③若abc,则C90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学霸提分秘籍: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5全部公式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

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我整理的 高二数学 选修的必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直线方程:

1点斜式:y-y0=k(x-x0)

(x0,y0)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x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x+b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此斜截式类似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如果x1=x2,y1=y2,那么两点就重合了,相当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这样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如果x1=x2,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x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如果x1x2,但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y=y1,也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对x的截距就是y=0时,x的值,对y的截距就是x=0时,y的值。x截距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导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带入得x/a+y/b=x/(-b/k)+y/b=-kx/b+y/b=(b-y)/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将ax+by+c=0变换可得y=-x/b-c/b(b不为零),其中-x/b=k(斜率),c/b=‘b’(截距)。ax+by+c=0在解析几何中更常用,用方程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2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焦半径:

焦半径: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x0,y0)到焦点Fè÷

p2,0的距离|PF|=x0+p2

求抛物线方程的 方法 :

(1)定义法:根据条件确定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从而确定p的值,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条件设出标准方程,再确定参数p的值,这里要注意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从简单化角度出发,焦点在x轴的,设为y2=ax(a≠0),焦点在y轴的,设为x2=by(b≠0)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3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

★ 高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选修2至3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复习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大纲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最多且难度相对较高的阶段,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a>0时, 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 与a的方向相反;当 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2 若 = ,b= 则 ‖b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线上段 上时, >0;当点P线上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座标公式:若 = ; 的座标分别为 , , ;则 ≠-1, 中点座标公式: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式、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 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汇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式、指数函式和对数函式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gx与fx< p="">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a2/2,S=ch/2=c2/4(其中a为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面积公式

 若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分别为a,b,底为c,则可得其面积:

 S=ab/2。

 且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底边c上的高h=c/2,则三角面积可表示为:

 S=ch/2=c2/4。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一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

2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3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_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4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复合函数定义域

 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是D={x|x∈A,且g(x)∈B}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

 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

 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

 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

 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

 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

 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⑽三角函数中的切割函数要注意对角变量的限制。

 复合函数常见题型

 (ⅰ)已知f(x)定义域为A,求f[g(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g(x)的范围为A,以此求出x的范围。

 (ⅱ)已知f[g(x)]定义域为B,求f(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B,以此求出g(x)的范围。

 (ⅲ)已知f[g(x)]定义域为C,求f[h(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C,以此先求出g(x)的范围(即f(x)的定义域);然后将其作为h(x)的范围,以此再求出x的范围。

5高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b=(x',y')则a-b=(x-x',y-y')

 3、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0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