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荆州跟楚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荆州楚文化节有周深、张译、易烊千玺、陈都灵、黄晓明、佟丽娅、张婧仪、于文文、王宝强等近百位**人、音乐人等明星参加。
近百位**人、音乐人齐聚美丽的荆州,首届楚文化节隆重开幕,备受关注。首届楚文化节节期间,有楚史展览、楚艺大观、楚戏汇演、楚肆赶集、楚地寻游等5板块系列子活动。
包括:文物展、荆楚非遗秀、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大学生“九歌”诗会、地方戏曲优秀剧目调演暨“文化周”等。
更让人惊喜的是,首届楚文化节节期间,可以和周深、张译、易烊千玺、佟丽娅、王宝强、陈都灵、曾黎等众多明星一起,和中国**一起,奔赴这个春天的第一场**盛会。
荆州楚文化节的意义:
荆州作为荆楚文化根脉所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先民以荆州为中心,创造了内可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相辉映、外可与同时期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楚文化是荆州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最有价值、最有时代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
举办首届楚文化节,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荆楚文化的重要行动;是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擦亮“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名片的重要举措。
是集中展示荆州形象,促进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将更好地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赋能添彩。
荆州有什么旅游景点?
1、荆州博物馆;2、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3、洪湖悦兮半岛温泉旅游区;4、楚王车马阵景区;5、_水旅游风景区;6、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7、九老仙都景区;8、张居正故居;9、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10、南岳山森林公园。
荆州市区有哪些旅游景点
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荆州古城、楚王车马阵景区、荆州博物馆等。
⒈荆州古城: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张居正街2号,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我国三国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有30多处三国遗踪和文化景点。
⒉楚王车马阵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距荆州市区约35公里。景区占地面积731亩,现有车马阵遗址,楚王陵、王后陵复原展示区、殉葬墓展示区,园林及生态农业等景观。2014年12月,楚王车马阵景区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旅游报社评为“全国最具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
⒊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路134号,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
荆州的名胜古迹
如下:
1、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
2、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地区和监利县周老嘴地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九老仙都景区:
九老仙都景区位于荆州古城内,是千年古都荆州迄今为止大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吃、游、购、娱、休闲等全方位服务。主旨在于打造5A级景点,景区内设有松甲山、八仙园、湘东苑、玄妙观、长生街等。整个景区以荆楚三国文化为核心,集皇家园林文化,名观文化,古城文化,非物质文化,名俗文化于一体。
4、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中路166号,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始建于1958年,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多平方米。
5、楚王车马阵景区:
楚王车马阵景区距荆州城区35公里,占地面积731亩,现有楚王陵、王后陵复原展示区、殉葬墓展示区、车马阵遗址展示大厅、园林及生态农业景观等四大功能分区构成。
荆州旅游必去景点
导语:荆州是传说中的三国古城,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和憧。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荆州旅游必去景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九老仙都景区
九老仙都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古城内,北依荆州古城墙,沿古城新北门内环至小北门范围,全长13公里,占地340多亩,大小景点共有十余处,是一处以展示荆楚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主要景点和展示的文化内容有:“松甲山”——荆楚三国文化、“湘东苑”——南北朝园林文化、“玄妙观”——千年古观文化、“荆楚非遗园”——荆楚非物质文化、“长生古街”——荆楚民俗文化、“古城墙博物馆”——古城墙文化,还有桃花岛、百花岛等诸多景点,每一个景点均以它独有的文化和特性,共同构成了堪比古希腊文明而内容又丰富多彩的九老仙都景区。
九老仙都景区不仅有内容丰富的实物景点,景区还根据每一处景点的'不同文化和历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点编导了不同的演绎节目,主要表演有“关羽巡城”、“梁元帝游园”、“元顺帝册封”、楚乐表演、荆楚民俗表演等节目内容。这些节目将与景区有关的人文历史和故事,以表演的形式予以展示,让每一位游客在景区游玩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梦回远古,穿越千年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真正了解到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九老仙都景区绝对是您了解荆州,了解荆楚文化的必到之处。景区也正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恭迎您的到来!
2、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战国丝绸;四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着《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群工接待、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五八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荆州博物馆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累计投资近亿元,目前,馆舍占地面积4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7万平方米。荆州博物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累计发掘了七千余座古墓葬和五十余处古遗址,其中江陵马山战国丝绸、江陵张家山汉简及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均为当年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是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3多万件。其中楚国和秦汉时期的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楚和秦汉简牍数量在全国居第一,战国丝织品更以其时代早、品种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中外,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珍贵的西汉古尸。
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荆州博物馆先后推出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传世文物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七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专题文物陈列展览。
荆州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一百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学术水平较高的文博专业队伍,并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先后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马山一号楚墓》、《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楚漆器研究》、《楚国丝织品研究》、《楚系简帛文字编》、《肖家屋脊》、《荆州高台秦汉墓》、《枣林岗与堆金台》等专着及三百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等专着还分别获得全国夏鼐考古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一九九三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地县级十佳优秀博物馆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一九九九年《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获得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二○○○年,荆州博物馆荣获国家旅游局4-旅游单位称号。二○○三年,我馆“马山一号墓战国楚墓丝织物的保护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荆州十大旅游景点大全 荆州有哪些景点值得一游
荆州古称“江陵”,属于湖北省的地级市,乃长江中游城市的重要成员之一。荆州在历史上曾是楚国的故都,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有很有名的典故“刘备借荆州”就发生在这里。那么荆州有哪些景点是值得一游的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荆州十大旅游景点大全,一起来看看。
10_水旅游风景区
_水旅游风景区总面积286平方公里,这里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融山、水、林、泉、洞、坝于一体,属于山水型风景区,环境十分优美。
9南岳山森林公园
南岳山森林公园始建于1992年6月,其横跨笔架山、马鞍山、南岳山“三山”,森林覆盖率95%,现有各类树木200多种,人文历史景点20多处,是一处很值得一游的景点。
8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交通区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优势,借势“中国农谷”建设机遇,把太子山定位为“中国农谷”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国农谷生态旅游产业的核心区和服务接待中心。
7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坐落在荆州沙市区西南荆江大堤象鼻矶上,此塔始建于公元1548年,是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尊奉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此塔为楼阁式塔,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40余米,下设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顶施葫芦形铜鎏金塔刹,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
6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
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曾经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至今仍完好的保留着39处革命旧址遗迹。景区是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着自然纯朴的原始生态美。
5悦兮半岛温泉
悦兮半岛温泉有着稀世珍贵的偏硅酸温泉和冷泉双泉,景区内不仅有着温泉SPA,还有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四季百花盛开的主题园林,这里林木参天、水鸟嬉戏,犹如天然氧吧,成为中国最浪漫、最具特色的温泉度假胜地。
4章华寺
章华寺位于荆州沙市区,始建于公元1325年左右,其为荆楚名刹,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章华寺内的章华古梅、沉香古井、银杏古树、石碑古刻被称为“四古之绝”。
3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旅游区附近,原故居毁于战乱,现在的故居是按照当年的布局重建的,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等。
2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虽是一家地方性博物馆,但其馆藏不可谓不丰富,并且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荆州博物馆中能够观赏到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饰,有质数堪称国内之最的战国丝绸,还有寒光闪烁、成色如新的越王剑、吴王夫差矛等等。而镇馆之宝是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
1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清时代建筑而成,砖城逶迤挺拔、完整坚固,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之一。
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节日文化异彩纷呈。唐朝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它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唐代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是关系到国民长久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制度,也是关于民生的大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珍惜与保护,不仅是对民众情感要求的尊重和对民众精神利益的维护,而且有助于达成民众情感的和谐,也必将产生强大的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关键词]岁时节令;唐代;长江中上游岁时节令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家族生活、闲暇娱乐、民间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所体现出的民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时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岁时节令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值得关注和研究。一、元旦节“元旦”即每年的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非常隆重,持续数日之久。新岁之首,万物复生,人们认为此时是“人道报本返始之始”,对祖先祭祀十分看重,或行家祭,或行墓祭。拜祭祖先的过程,这就是家族人伦关系维系强化的过程,元旦在当时的长江流域民间备受重视,人们燃放爆竹驱邪恶。荆楚地区元旦大致有以下较有特色的活动。一是爆竹驱邪和门神逐鬼。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相传“山臊”是一种四角怪兽,每隔365天就跑出来伤害人畜,但它怕光亮、红色和爆炸声,所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争相燃放爆竹,来吓退山臊和恶鬼。为了祈求平安,人们在门户贴门神或插桃符来驱逐鬼怪。《荆楚岁时记》又云:“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Ⅲ(第26页)后世之“桃符”驱鬼的民俗当由此而来。二是祈求吉祥。元旦通常是从除夕之夜子时算起的,方志记载人们在元旦开始活动的时间,一般写作“晨起”、“五鼓初”、“早起”、“鸡鸣起”、“夙兴”、“五鼓后”等,多是五更起来,然后准备一系列的活动。三是互相祝贺新年。《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拜年,是元旦的一项重要事项。人们拜祭祖先后,全家长幼依次拜长辈,此今也如此。四是饮椒柏酒,喝桃汤。《荆楚岁时记》又载:(正月一日)进椒泊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据此,当时荆楚一带已形成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饮食习俗,主要为饮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据说“屠苏”是一种药剂,《天中记》卷4“屠苏条”引《岁华记丽》云:屠苏乃草庵之名。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夕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有得其方,而不识其名,但名屠苏而已。显然,最早的屠苏酒是预防瘟疫的一种中药配剂,在元旦取浸过屠苏药剂的井水饮用,含有新水崇拜的意味。晋人葛洪曾用细辛、干姜等泡制屠苏酒,还演化为用一些中药来泡制酒,以起治病、防病的作用。吃五辛盘也是为了健身,魏晋时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称为五辛,在元旦时,人们将这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明代朱义《普济方》卷151引唐人孙思邈《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避疠气。”按现代科学观点,元旦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瘟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吃五辛盘反映了长江流域的先民把新年健康的追求,寄托在元旦这一天。五辛盘是后世春盘、春饼的雏形,唐时,人们对五辛盘做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号为春盘,取其生发迎春之义,在元旦至立春期间食之。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卷8“荐生菜”条引唐《四时宝鉴》中言:“立春日荐春饼生菜,号春盘。”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盘、春饼、春卷的名称相继更新,其制作也越来越精美了。元旦中还有一些固定的食物,也多寓吉祥之意,以表达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饺子、年糕等。据《酉阳杂俎前集》载有所谓“汤中牢丸”。这里所说的“牢丸”恐即当时人们吃的“水饺”之类。二、上元节所谓“上元”即正月十五。古代称夜为“宵”,故此日之夜称之“元宵”。我们知道,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春季、冬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又有“三元”之称。即所谓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为上元,有张灯结彩之俗,故又名之为“灯节”。《册府元龟》卷53《帝王部·尚黄老一》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月敕:道家三元诚有科诫。……自今以后,两京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断(宰杀渔猎)。另据《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会昌四年(844年)正月敕:“仍准开元二十二年敕,三元日各断三日,余日不禁。”知唐尊道家“三元日”已成惯例,有“断屠”之举。就“上元”节即元宵节而言,隋唐间人们的庆贺活动实已超过了宗教的范围。元宵节的节俗活动首先是观灯。《隋书》卷15《音乐下》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条下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同卷下文又云,此种为庆贺节日的“百戏”,规模惊人,所谓“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各类演奏乐工达18000人,“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这是有关元宵节或以“百戏”歌舞,或以“炬火”等大加庆贺的较早记载,所说当然是京师一带,但在各地似同样存在。唐长江流域民间亦有上元日张灯以贺的习俗。据《全唐诗》段成式《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序称:(襄阳)上元日,百姓请事山灯……亦天下一绝也。又《全唐诗》熊孺登《正月十五日江陵过夜》诗曰“楚郭明灯几处张”。李郢诗中也提到上元日“恋别山灯忆水灯,山光水焰百千层”。所写均为元宵灯节盛况。其次,元宵节的节俗活动之一为迎“紫姑”。《荆楚岁时记》载:“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事,并占众事。”)紫姑,何许人也,荆楚民众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日晚迎紫姑神,这里似语焉不详。但据隋人杜公赡为该书所作之注可知一二。公赡在为《荆楚岁时记》作注时曾援引刘敬叔《异苑》中有关紫姑的佚闻: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平昌孟氏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尔,着以败衣,益为此也。据此,知“紫姑”原是一个受虐待而早逝的劳苦妇女,人们视之为“厕神”,在其亡日“迎之”,这一方面是给不幸者的亡灵以慰藉,另一方面是借此机会就年成、婚姻大事卜问神灵,以祈平安和丰年。《荆楚岁时记》又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知元宵节以豆粥祭门户和迎紫姑都是为了祝愿桑蚕丰收。宗懔记述荆楚民众迎紫姑神、占卜农桑的风俗,既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广大民众对年成和富裕生活的祈望,也反映出农妇们对紫姑的敬仰和笃信。有关唐代上元日的食俗记载不甚明确。似乎当时尚无元宵节吃“汤圆”之俗。我们知道,六朝时荆楚之地的人们习于此日喝一种豆制品。上揭《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所谓“豆糜”或即豆粥之类。而在当时的巴蜀一带,人们喜食一种粉果和焦健,焦健似是一种油炸的带馅的面点。据《太平广记》卷234"尚食令”条引《卢氏杂说》载一尚食局之造健子能手曾表演过此类制作方法,称此油炸之面点“其味脆美,不可名状”。知此期长江上、中游之间在元宵节的饮食民俗上也是不尽相同的。三、寒食与清明节寒食与清明是农历三月的两个节日。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庆祝活动也颇近似,此将二者合并起来加以讨论。寒食节禁火,相传始于先秦时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至迟在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已盛行寒食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知寒食禁火在六朝时乃至以前已成风俗。至唐,长江流域更广泛存在此俗。《全唐诗》孟云卿《寒食》云:“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从此诗看,江南贫民“往往无烟火”,似乎并非是因寒食禁火之故。有资料表明,唐代长江流域清明节与寒食节已融为一体,体现出综合性的节日特征,其主要的习俗约有以下数端。首先为扫墓。寒食扫墓历史悠久,但唐玄宗以前似一度禁止,可能是制止民间上墓时纵乐的行为。《唐会要》卷23《寒食拜扫》录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敕有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朝廷允许“寒食上墓”,但不得“作乐”,想必此后寒食扫墓得成为“例程”。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3会昌二年(842年)二月条记:“寒食节。前后一日,都三日暇,家家拜墓。”又《大唐六典》卷6都官郎中员外郎条:“宦户、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知唐代寒食日不仅官民有假,而且官户、奴婢等官贱民也有假日。寒食之俗王建《寒食行》诗说得十分具体,诗称: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牧童骑牛下冢来,畏有家人来洒扫……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当时长江流域乡村民间寒食的节日情况如何呢?《全唐诗》徐凝《嘉兴寒食》诗云: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嘉兴唐时属苏州,地处长江下游。但“家家拜扫”、为逝去的亲人送纸钱之俗当不仅限于此地。《全唐诗》所录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张说《襄阳路逢寒食》、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杜甫《寒食》、《清明二首》、刘禹锡《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卷361)、于鹄《襄阳寒食》以及王建《江陵使至汝州》等均言及长江上中游一带的寒食或清明节。如上揭刘禹锡诗云“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张说《襄阳路逢寒食》诗言“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云“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知寒食、清明节日在广大的长江上中游地区普遍存在。其次为“踏青”。清明正值春光明媚,是踏青的好时节。长江流域各地多有此举。《全唐诗》来鹄《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诗曰:几宿春山逐陆耶,清明时节好风光……醉踏残花屐齿香。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万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来鹄,为晚唐著名诗人,曾长期游历于长江流域诸州郡,留下不少有关荆楚风俗的诗篇,如《鄂渚除夜书怀》、《鄂渚清明日与乡友登头陀山》、《洞庭隐》等。前述其《清明日》诗未言作于何地,从其游历所及和诗中所提到的“岭云”、“万塘”等判断,应在江南。知在当时,江南一带民间在清明节前后踏青之俗与北方并无大别。其三为文体活动。唐代寒食、清明节盛行各种文体活动,甚至出现了“五人为火’,的戏班子。据《酉阳杂俎续集》卷3载:“(满川等)五人为火……监军院宴,满川等为戏,以求衣粮,少师李相怒,各杖十五,递出界。”这种演艺活动当即民间艺人利用此节日以谋生即所谓“以求衣粮”的一种手段。此外,本区的巴蜀一带还有一种称之为“蹙融”的棋类游戏。据《资暇集》卷中载:“今有弈局,取一道人行五棋,谓之蹙融。”又据《酉阳杂俎续集》卷4载:“小戏中,于奕局为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当然,这两种棋类,今已失传,其棋盘及着法已不可考。此外,唐荆楚地区在寒食、清明节还流行斗鸡、打秋千和施钩等游戏。具见《荆楚岁时记》,。角抵这一节日体育运动在荆楚地区也可看到。据《酉阳杂俎续集》卷4载:“荆州百姓郝惟谅,性粗率,勇于私斗。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不知这种“蹴鞠、角力”在本区是否已成风俗。当时寒食节之食俗似主要有饧大麦粥。前引《荆楚岁时记》云:“(寒食节)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从其制法看,可能是将大麦熬成麦浆,煮熟后再将捣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食时浇上糖稀,如《玉烛宝典》卷2云:“今世悉作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别者一锡(疑为“饧”字)沃之也。”此或许即后世所说之“麦糕”,其中的原料大麦改以粳米代替。四、端午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五、端阳、重午、天中节。端午是长江流域荆楚地区除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历史上的荆楚文化区一直是介于北方诸文化区和南方吴越、(历史论文 )巴蜀等文化区之间的一个中间型文化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兼收并蓄多种文化因素包括风俗习尚,并通过为历史传说人物立祠奉享,或围绕一个传统的小型节会活动聚会多种习俗因子等途径,渲染、升华和组合出一个又一个大规模的节庆来。端午节的形成途径便是这样。我们认为,端午节的由来,大体是荆楚之地的人们将中原民族以祈雨拜龙为主要内容的夏至节和南方水居民族传承已久的龙舟竞渡风俗,以及先秦楚人口角黍类熟食投獬豸神兽的习俗,纳为五月五日(或五月十五日)吊享屈原的节日活动内容,并赋予竞渡活动以拯救屈原和为屈原招魂的新的涵义。端午的节俗很多,各地也不尽一致,以荆楚地区而言,则主要有几种习俗。一是所谓“龙舟竞渡”。《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下之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隋书·地理志下》也说:“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竟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隋唐嘉话》卷下也说“俗五月五日为竞渡戏,自襄州已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意急而争前。后因为此戏”。我们注意到,唐代长江流域赛龙舟一般是由水乡人民自发进行的。元稹的《竞舟》诗描写了民间竞渡风俗和竞渡之前的准备工作。诗中写道: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年年四五月,蚕实麦小秋。积水堰堤坏,拔秧蒲稗稠。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仇。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复忧。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画蠲来四合,大竞长江流。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一时欢呼罢,三月农事休。这首诗虽然是以讽喻的手法,告诫人们不要为竞渡而妨农害时,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很珍贵的江南水乡竞渡的民俗史料。端午节的食品之一是精制“角黍”。这是荆楚地区普遍盛行的一种风俗,其意在祭奠屈原。对此,梁吴均《续齐谐记》言之甚明,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吴均这里讲述了筒粽改楝叶粽的由来和投粽于水的目的。那么,粽子为什么又称作“角黍”呢”,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1“裹黏米”条引《岁时杂记》说:“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日角黍相遗,俗作粽。或加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粟、胡桃、姜桂、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古词云:‘角黍包金,香蒲切玉’。”这种粽子的由来或称谓可参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5《谷部四·粽》(第78页),无须详说。有资料表明,荆楚地区端午精制的粽子除了投入水中以祭奠屈原外,还有其它用途,诸如节日自食,馈赠亲朋,祭祀祖先,小儿佩戴避邪和送斋僧道等。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又证实民间信仰的多功能的特色。端午时期的又一民俗活动是采药、悬艾和饮菖蒲、雄黄酒。悬艾之习在荆楚地区较为普遍,《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又云:“以五彩丝系臂,名日辟兵,令人不病瘟。”有资料表明,这种习俗以后仍存在。唐代虽缺乏此类记载,但结合以后的事例,可以判断其是早有渊源的。我们认为,端午节俗体现了唐人的民俗观念及对时间的理解。端午的节俗很多,无论是悬艾、佩彩丝、食粽,还是竞渡、采药,都脱离不了其避灾除祸的原始意义。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各半之时,故称“中秋”。中古时期民间逐渐形成一以赏月、拜月以及后世吃月饼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唐代诗人欧阳詹《玩月诗序》日: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盖不流,大空悠悠,婵娟裴回,桂华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关月亮的记述甚多,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著名。月亮神话传说在民间演变为中秋赏月之俗。不过这种风俗在唐以后南北地域内均普遍存在,这里可略而不论。六、重阳节“重阳节”即夏历的九月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民间于是日久有庆贺之俗。主要活动有登高、佩插茱萸、赏菊、食糕等。登高之俗始于西汉。佩插茱萸作为重阳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也早见于汉代,知六朝江南多处有此俗。至唐代,此风更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脍炙人口,所说正是重阳登高、插茱萸事。而唐代帝王们在重阳节既要登高游宴,又要赏菊赋诗,还想射箭游猎,很显然一天时间是不够用的。因此重阳节不是一天,而是两天或三天。重九后一日宴赏,号“小重阳”。李白居湖北安陆时作《九月十日即事》诗曰:“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正谓此。《御定佩文斋广群方谱》卷5“登高条”引孙思邈《千金方·月令》,视重阳登高为一项重要活动,称: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归。参据王维《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王缙《九日作》、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皇甫冉《重阳酬李观》诗可知唐代重阳前后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之风是十分普遍的。如王维《九日作》云:“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均可见唐人几乎是无菊无酒不重阳。七、除夕节除夕作为一岁的最后一日,也是新年的前一日,是世俗间相沿已久的重要节日,除旧迎新是除夕节的主旨。除夕有一系列的节俗活动。可简述如下。首先除夕要更换桃符、春联、门神,并有一些其它门饰。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称有神仙兄弟二人,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居于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下,他们把祸害人间的恶鬼都用苇索捆起来让虎吃掉。这个传说恐在当时广泛流行于民间。因此为防止恶鬼进家,削桃木梗制成神荼、郁垒两人形象,立于门上。于是便产生了中国门神的雏形。至魏晋南北朝,时人认为刻木为人形太麻烦,于是削成一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人的名字。把这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称之为“仙本”或“桃符”。此已见前引《荆楚岁时记》。宋人王安石《元旦》诗所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辟鬼祛邪的“桃符”。与此相关联的是举行驱鬼除瘟疫的仪式——逐傩。关于逐傩,前文已述。此再略加补充。《太平御览》卷17引《荆楚岁时记》云:“卒岁大傩,殴除辟厉……桃弧棘矢,所发无臬,飞碟雨散,则瘴必毙。”据《酉阳杂俎续集》卷4《贬误》载“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渐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疟疠也。予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沧耳、虎等,渐为合沧耳也。”前为六朝时事,后者为唐代。宋代及以后亦然。其次是所谓“守岁”。除日象征着一年即将过完,新岁快要来临,人们甚至通宵不寐,坐而守岁,至少在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即出现此俗。据《荆楚岁时记》载:“岁暮(除夕之夜)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此类事例又见《玉台新咏》卷8徐君倩《守岁》诗。唐诗中也屡见此类记述,如《全唐诗》卷509庐仝《守岁》诗、《全唐诗》卷659罗隐《除夜》诗等。宿岁也是当时民间除夕习俗之一。《荆楚岁时记》前条接云:“岁暮……留宿岁饭,到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这种“宿岁饭”大体是表示家庭富足和希望来年丰收之意。又有吃团年饭之俗。中守岁条注中《风土记》云:“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与上引《荆楚岁时记》云“岁暮……相聚酣饮”,记述大体一致,是说在除夕之夜祭这与流行至今的春节习俗已是非常地接近。
荆州方特是湖北省为荆楚文化量身打造的主题公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值得一去。公园里有很多游乐项目,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与艺术的激情碰撞,一幕一幕,给人全新的体验。
概况
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是华强方特集团在湖北投资建立的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是湖北首家方特主题公园。公园位于荆州济南生态文化旅游区,以传承中华历史文明为主题,融合荆楚文化特色,综合运用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真人秀等表现手法,通过参与、体验、互动,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和荆楚文化的魅力,让游客感受到无尽的神奇和震撼。
园区内设有“穿越古今”、“熊的狂欢”、“荆楚大地”、“华夏盛世”、“混沌初开”等五大主题区域,包括展现荆楚文化魅力的大型实景表演项目《楚乐》、《赤壁之火》、讲述三国故事的无轨车项目《补天女神》、以循轨互动**为亮点的轨道车项目、以合家欢为主的4D环境剧场项目《熊出没剧场》。有11个大型室内主题项目,27个室外互动游乐项目,3个无动力体验区,200多个休闲景观项目,如以惊险刺激著称的悬挂过山车“马戏嘉年华”,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踏上旅程
高铁:方特东方绘画园位于荆州市济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距高铁站“荆州火车站”仅78公里。可以从车站直接打车,费用只要20元。
公交:如果选择公交出行,22路(荆州火车站-方特)公交堪称专线,沿途只有四站,2元。线路运行时间为7:30-18:00,频率间隔估计为10-15分钟。市内也有一些公交线路,35路,42路,也可以到达。
自驾:如果是自驾,直接跟着导航走。公园里有停车场,30分钟免费,全天停车30分钟到24小时只收20元。
路线推荐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规划不同的线路,官方推荐的线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的极限狂欢游、爷爷奶奶青睐的历史文化游、魅力传奇游、家庭旅行的温馨亲子游。可以登陆官网参考。
荆州方特包含大大小小40多个主题赛事,不可能一天玩完。所以我的路线是本着能打卡最多场次的原则,尽量不走弯路,合理分配场次有限的游玩场次。超级适合朋友闺蜜出游,良心推荐给大家:
和你一起飞-牛郎织女-星际-飞越熊岭-九州风韵-节庆广场-楚乐-屈原-旋转木马-马戏嘉年华-旋转飞椅-大禹治水-女神补天-永恒的优雅-文化小镇
项目推荐
和你一起飞。
这个项目一直占据着方特公园第一人气项目的位置。这次在荆州枫丹白露的“和你一起飞”项目,被带进了荆州的万寿塔等很多地标建筑,体验就像找小彩蛋一样,充满了惊喜。和你一起飞的是一个带飞球屏幕的剧场,有五层楼高,座位是悬空的,所以排队进去后,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才能上楼。
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
这是整个园林中又一个少有的外表摩登的主题项目,但实际上讲述的是我们熟悉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中的经典故事。
穿过一片星海,进入排练厅的“星空阁”,仿佛置身于浩瀚的银河中央,还有舒适的躺椅供你躺下。在排练厅等待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个球幕讲述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的故事,大概是为牛郎织女做铺垫。
穿越银河与大禹治水
两者都是水上运动,类似于漂流,带着激流勇进。《穿越银河》是十几个人一起上船,爬上20多米高的轨道潜下去,溅起几米高的水花,肯定会淋湿,需要穿雨衣的故事。
雄楚谷
如果你带着一个婴儿旅行,“熊出没的山谷”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地方。有熊闹鬼剧场,飞越熊岭,考基跑车,海贼,旋转花杯等等。而且有很多和熊出没有关的纪念品,可以买回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