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男潘安、宋玉、韦杰、勇士兰陵都是才貌双全最后发生了什么?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韦杰、勇士兰陵都是才貌双全最后发生了什么?,第1张

潘安、宋宇、韦杰和兰陵都很帅。他们是怎么结束的?下面是这篇文章的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石、王昭君、丢丢和的故事。流传至今的还有“四大美女”:潘安、宋玉、韦杰和勇士兰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四大美男”。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是“像宋玉一样漂亮,像潘安一样”。宋玉和潘安是中国历史上身价最高的两个人。潘安,号称“天下第一帅哥”,曾被唐代诗人韦庄誉为“万人迷”。他的美貌也被记录在《世说新语》:美貌与美貌兼备。年轻时被迫离开洛阳路。遇到女人,我会情不自禁的在手上游走。被誉为“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宋玉,以《登徒子颂》闻名于世。

韦杰,以杜甫《华帝》闻名,大概是磐安县,配得上韦杰的车。西晋时,他是一等一的美男子,也是有名的空谈家和玄学学者。人们曾说,与韦杰一起旅行就像旁边闪闪发光的珠子。

世界名曲《兰陵战士从军》中的主人公——兰陵大侠是很多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这首歌是写给蓝长弓,一个23岁的年轻英俊的“战神”战士。

平心而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并不逊色于“四大美女”。他们既有才华又漂亮。他们要么是文学兼专业,要么是武功兼气质。但是,他们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谁的命运最好?谁站错队了?谁被“看死”了?谁喝了鸽子自杀了?

宋玉,生前去世。

宋玉,战国时期宋国的儿子,公元前298年生于湖北襄樊翼城。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8岁时加入颜家继承屈原。17岁时,他被辞赋作家推荐为楚国的文学臣子。从此,他开始了惨淡的职业生涯。21岁时,由于积极参加叛乱,他被提升为政治博士。46岁时,因得到沈骏黄歇的特殊宠爱,受到楚王高烈的冷落。四年后,他被解除了所有职务。之后,他过着隐居的生活。76岁死于楚。

宋玉和他的老师屈原被称为“屈屈”。他们与荆轲、唐勒等辞赋作家齐名。李白曾说“曲终无词”。传世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好色弟子颂》,《女神颂》等。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都是宋玉的典故。据《问楚王》年的记载,宋玉在杜英回答楚襄王的问题时,介绍了一场音乐表演:在钟郢演唱的嘉宾是下里巴人和几百个属于国家,与国家和睦相处的人。然后是春雪,那里只有不到10人属于和平。包括商土娇,他都不会听歌。这个国家只有不到三个人属于和平。音乐很高,但和平很低。

后人称赞宋玉夺的诗。杜甫在《咏怀碑》年写道:“衰亡”: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对宋玉的悲怆、浪漫和庸俗,宋玉也是我的老师。晚唐诗人李商隐也说:景泰百万人何事,惟教宋玉甚才。《赠邻女》他评论说,既然能见到宋玉,就不应该恨王昌。宋代诗人秦观在《南翔子》年感叹,人们怀疑他在过去的岁月里瞥见了宋玉,而他在东方的邻居是无情可恨。

三个民族被杀的磐安。

潘安,公元247年出生,河南中牟人。这位集才情、美貌、爱情、政恶于一身的西晋文学家、政治家,鲜为人知。他和鲁被称为“盘江鲁海”,意思是“菜如江海”。然而,他晚年的悲惨经历却让人深感痛心。

潘因其高颜值赢得了好名声。“扔水果买车”的故事,讲述了他因为受到女性的青睐而获得特别荣誉的故事。因为他的文采,他在文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与石崇、左思、陆机并称“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的“金谷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这个党和石崇的《金谷诗序》其实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和《兰亭序》的影子。他的《西征赋》,《闲居赋》,《故国赋》,《海赋》,《秋兴赋》,《荷赋》等。都是流传至今的著名赋。他也深爱着他的妻子杨。他的《悼亡诗》真实真挚,成为千古佳话。后人曾评价“潘阳的仁慈”。

出身儒家潘安,三十多岁担任合阳县令。当了政府官员后,他没有很好地站起来。先是阿谀权臣贾充,后又追随恩师杨俊,浮躁,常利天下。他讨厌单涛,然后是大臣,然后他不喜欢狡猾的孙秀。孙秀当了宰相,得势以后,就说潘安、石崇等人要造反,要控告罗志。潘安就这样被三个家族消灭了。他今年53岁。

韦杰英年早逝。

韦杰出生于286年。他的名字叫包书。他的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大臣。他的祖父是太平天国的魏官。他的父亲是恒。他是山西夏县的印度人。他喜欢谈论玄理。有时候有人说,“韦杰一说话,王成就崩溃了。”据说他从小就勇敢无畏,被称为“玉人”。但是他身体很虚弱,妈妈经常阻止他多说话。据说如果他说得太多,他会生病。

韦杰过去常供奉葡萄酒。因其精妙的时间理论,受到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妻子死后,郑南将军把女儿许配给他。谢鲲和历史悠久的宰相王导也非常重视他,认为韦杰是一个真正的名人。只有国王在他之下。由于韦杰的名气和威望,人们争相观看他的表演。

据说有一次韦杰去南京做生意,出来见他的人都被围得像堵墙一样。他因健康不佳而筋疲力尽,最终病得很重。他27岁就去世了。这就是“看着韦杰死去”的历史故事。据说当时的人们看到了韦杰的死亡。另一种说法是,韦杰27岁时曾拜访过王敦将军,并与谢幼玉交谈过。他对感恩情有独钟,整夜暴饮暴食,最终疲惫而死。不管怎样,很遗憾韦杰晚年去世了。

唐代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给韦杰留下了更多的印记。元稹在《射雉赋》年感叹:“魏之孙,惜尤凤之幼。”许浑在《赠颜同子》中提到“镜中影淡去,剑外花归韦杰。”李端在他的《西蜀送段爵之婚》里也说过,他想把它比作寒冷天气里的树叶。

将文学和武术与旋律相结合的战士兰陵。

高长恭,勇士兰陵,原名关,公元541年生于河北景县。他是汉武帝高欢的儿子,也是文祥的儿子。

战士兰陵因为是北齐宗室,19岁就被封爵。他也是北齐的将军和传奇英雄。由于他的勇敢和战争成就,他成为了著名的战神和勇敢的指挥官。他先后担任过知府、尚书、经师、知府、太保,死后被封为元帅。

清三年,北周士兵在洛阳犯事。23岁的士兵兰陵带领蒙面的500骑兵冲入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把北周的士兵杀得头破血流。最后弃营而逃,成功解决洛阳之围。

勇士兰陵和高长恭也因此而闻名,留下了两部《经典》。一个是士兵兰陵上战场必须戴口罩。第二个原因是战士兰陵很擅长旋律,声音也很好听。基于此,他的名曲《长安情致鲁论》诞生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这首歌被一个戴着面具攻击荆棘的人锁定为独舞。描绘了“莽山胜利”的英雄场景。旋律悲壮,古朴雄壮,抒发了强烈的感情。这是影视作品《兰陵战将》中特别转载的。这首歌传入日本时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正统的高雅音乐。在节日和比赛中赢得比赛时,如赛马、赛马、射箭等。是反复播放的。今天,日本奈良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兰陵士兵参军”仍然是第一次古典音乐和舞蹈表演。

可惜的是,兰陵大侠高长恭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高镇之主”,受到了后来北齐国主高伟的怀疑。长弓大侠兰也因为一句话埋下了被杀的隐患。据说邙山一战后,高伟问高长恭:“如果不小心闯入敌阵会怎么样?”高长恭没有多想,直接答道:“国家大事是我们家的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一点。”魏对的这个回答不满意。后来兵唱《战士兰陵》,引起了高伟的嫉妒。公元573年,帕特给他带来了毒酒。兰陵公主让武士兰陵向皇帝解释。武士兰陵叹道:“皇上赐我毒酒。你怎么能看见我?”他喝了鸽子,32岁自杀。

以上史料表明,宋玉是四大美男子中的佼佼者。虽然仕途惨淡,一生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但也过着自己的生活。最悲伤的是被“高拱镇主人”杀死的士兵兰陵高长恭。潘安因为站错队被打死,家人受伤。最不幸和最悲惨的是韦杰,他在27岁时被“杀死”。

古典主义:

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 "熙德"(即将军之意,有头等首领的含义)的称号。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拉辛的代表作是《昂朵马格》,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安德洛玛刻》和《特洛亚妇女》,体现了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原则,按"三一律"表达,集中简练,世称它是最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拉辛共写了十一部悲剧,一部喜剧,擅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政治之黑暗与思想之解放是这一时期的两个突出特征。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里曾说:“汉末以后,中国政治混乱,国家衰颓,但思想则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们逃避苦难之要求。故混乱衰颓实与自由解放具因果之关系。”

唯其如此,后世才有了“魏晋风流”之说。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具体表现为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由注重传统儒家教化下的道德风范,开始向崇尚人物外貌、精神气质的生命情态转变。

“美容之风”。这是说魏晋时期对于男性美的欣赏,作者从“看杀卫玠”的故事入手,追溯到战国时期宋玉、邹忌的故事,梳理出历史上对男性美欣赏的生理标准:即皮肤白、身材高;又从王戎、裴楷、潘岳等人物事迹,论述眼亮、仪态反映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在作者笔下,魏晋美容之风极大促进了中国美学发展。

“服药之风”。这主要讲的是毒品“五石散”。以“王蓝田食鸡子”为例,说明魏晋士人性情狂躁背后与服食“五石散”有很大关系。通过桓玄、裴秀、王恭、王羲之等人服食的故事,探析了五石散所引发的“生理并发症”和“文化后遗症”。魏晋名士的服药之风既是魏晋士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也值得人们反思。

“饮酒之风”。分别从东方朔、钟氏兄弟的故事,概括出古代社会酒的解忧、成礼的功能,,并通过阮籍饮酒的故事,交代魏晋饮酒之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饮酒逐渐从群体性仪式的“成礼”道具,演变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张扬的“越礼”媒介。并从“刘伶病酒”、“人猪共饮”等魏晋酒徒的事迹,剖析魏晋名士傲岸不羁的人格精神下真实的内心世界。

“任诞之风”。“任诞”是任达、放诞之意,也就是言行“出格”,表现“另类”,其文化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王粲有“好驴鸣”这一癖好,曹丕为其“驴鸣送葬”这一荒诞无礼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一种超越礼教束缚的真性情。书中引述了东晋名士王羲之“东床快婿”、王子猷“雪夜访戴”等故事,展现了魏晋名士潇洒倜傥的风度。

“隐逸之风”。以“管宁割席”的故事开篇,认为导致管宁割席断交的深层原因不是华歆有缺点、有毛病,而是管宁通过两件小事,发现他与华歆志不同,道不合—管宁的志向与汉末魏晋流行的隐逸文化息息相关。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传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如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严子陵等这些古代著名隐士,都是“有志之人”。这里其实揭示的是古代隐士和隐逸文化的精神实质。

“品鉴之风”。这是汉末魏晋品评人物、鉴别人才、预测发展的风气。曹操便是通过汉末名臣桥玄的引荐,以及评论家许劭给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而暴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峰。而郭泰、裴潜的识人故事也折射出识鉴风气的深厚文化背景。识鉴人物另一个内容就是品第人物,即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优劣、雅俗、高下。其中以王子猷与王子敬、祖约与阮孚、谢安与王坦之的“雅量pk”最为惊心动魄。

“清议之风”。这指的是一种清正的政治风气,它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汉末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处于维护儒家道统和王朝命脉的需要,联合三万太学生,参政议政、鞭挞腐败,发起了对宦官集团的口诛笔伐。参与清议运动的名士被称作“清流”,他们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士。李膺和孔融即汉末清议之风的两个重要人物。书中评述了汉末清议之士与宦官集团做斗争,最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故事。

“清谈之风”。魏晋清谈是魏晋时代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与宇宙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汉末的清议之风被两次“党锢之祸”所打压,知识分子不敢再议论政治,于是名士之中就兴起了谈玄说理、坐而论道的“清谈之风”。尤其是在何晏、王弼、阮修、乐广等清谈家身上体现了求真、自由、平等、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思辨哲学的进步,为中国思想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奢侈之风”。在魏晋时代,“奢侈之风”盛行于上层贵族。《世说·汰侈》篇就记载了不少“暴发户”和“败家子”。这股奢侈之风最早从魏明帝曹叡开始,特别是西晋一朝,从皇帝、朝中大臣到其他权贵,奢侈之风日盛。豪门大族富可敌国,开始争豪斗富,炫财摆阔。暴发户石崇、王济就是其中的代表。奢侈之风正是人性弱点的总爆发,它给后世人们带来的思考是复杂的。

“艺术之风”。艺术之风贯穿着整个魏晋南北朝,尤其是魏晋的两百多年,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筑雕塑、书法绘画、诗歌文赋、音乐舞蹈,大师辈出,星光灿烂,琴有嵇康、王子猷,棋有王导、谢安,书有韦诞、王羲之,画有戴逵、顾恺之……魏晋艺术之风一直影响到今天。

以上十种风气,前人或多有论述,有些广为人知。但其所体现出当事人的精神和境界,今人恐远没有完全理解。那时候没有聚光灯,没有商业炒作,有的只是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高贵气质的欣赏,以及对卓越才华的仰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3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