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别是什么?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别是什么?,第1张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别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参考资料:

-四大名著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考点

一:世纪末出现的三个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 

1.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19世纪下半叶至20 世纪初在法国兴起,。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唯美主义: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3.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

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 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 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二: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特点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1798— 1857)的实证主义。实证一词即“实在”、“确定”、“精确”的意思。自然主义的产生存在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它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演变。 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是:第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以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他们认为“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这是对福楼拜详细占有材料和客观地对待描写对象的发展。

第二,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卢贡·马卡尔 家族》描写了第二帝国(1851—1870)从建立到崩溃的整个过程。但是,左拉不去发掘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源,这就束缚他去探索社会历史原因,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不如前期现实主义。

第三,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左拉认为“应当像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非生物及生理学家研究生物那样,去研究性格、感情、人类和社会现象”,实验小说是“以生理学为根据,去研究最复杂、最微妙的器官,处理的是作为人和社会成员的人的最高级行为”。

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是:第一、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第二、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

第三、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龚古尔兄弟的小说已经“没有波折,没有情节”,这是为了“改变读者的文学趣味”。 自然主义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2.前期象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丑为美,丑中见美。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美丑对照,而象征派则集中描写丑;浪漫派笔下的丑具有美的内涵,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具有心灵美,而象征派笔下的丑是实在的丑,它只作为艺术形象才具有美感。

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它注意到语言的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魏伦提出“音乐是诗歌的首要原则”,他的诗歌注重迭韵、音步、诗行字数、音节和谐、韵律多变,尽量发掘诗歌的内在节奏美。他的诗还注意与绘画的结合。 

三:左拉和《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法国作家左拉的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庞大作品。这部巨著以女主人公阿·福格为中心,从她两次结婚所生的后代来证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它的题材非常广泛, 涉及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出场人物有1200多个。虽 然自然主义的理论影响了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但作者还是成功地描写了19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这部巨著在于描写“第二帝国的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描绘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一部编年史似的历史画卷。

从自然史的角度看,描写了一系列遗传性的疾病。 社会史是这套小说的实际内容。第二帝国的存在时间是从1851年至1870年,即从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起,至色当战役全军覆没、第二帝国崩溃为止,左拉以一个家族为线索,它的盛衰与历史紧密 相连。是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另一法语小说大系,20部长篇小说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约1200个人物跃然其中,血缘关系是联系主要人物的纽带。这部小说以卢贡 -马卡尔家族前后五代人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宛然一套第二帝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题材之广泛,几乎涉及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大量法国上流社会、工商金融界的黑暗与腐败。 20部小说在艺术成就上是参差不齐的。左拉把文学创作和科学实验等同起来,不免忽略了文学创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左拉第一次将自然科学和医学引入文学表现领域,极大的拓展了文学的内涵和技巧的丰富性。其中重要的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巴斯卡医师》。 

四: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 

1.小说题材分类:  

(1)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米隆老爹》和《两个朋友》等。 

(2)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遗产》。 

(3)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 

(4)怪诞的故事:《剥皮的手》、《划船 》和《恐惧》等。 

(5)爱情婚姻家庭生活。 

2.艺术特色:

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 (1)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一深刻意义的主题。 (2)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3)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4)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

五:波德莱尔《恶之花》

一、艺术观。  

1.以丑为美,化丑为美. 

2.提出“通感”理论 

3.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现通感 

4.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关注散文诗这种形式,他认为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能将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与小说的反映真实的自由结合起来,兼有两者之长。

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分析:

《恶之花》是一部“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 1.诗歌结构:由六部分组成:(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2.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日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 3.内容: (1)诗人第一次将大都市的生活带进了诗歌王国。 (2)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剧命运。 4.艺术特色: (1)通感手法小运用。 (2)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 (3)语言精粹。

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父亲伊萨克·卢梭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苏萨娜·贝纳尔是牧师之女,聪明、端庄、贤淑。卢梭的祖先是法国血统,16世纪因信奉加尔文教,为逃避宗教迫害移居日内瓦,卢梭毕生以“日内瓦公民”为荣。卢梭出生时,母亲因难产而永离人世。卢梭由姑母抚育成人,姑母温柔美丽、性格开朗、喜爱唱歌,熏陶了卢梭对音乐的爱好。卢梭惟一的哥哥弗兰克,学的也是钟表手艺,因家人对幼年丧母的卢梭偏爱,对弗兰克教育有些疏忽,而造成他年少时就行为不检,经常受父亲责打。后来,弗兰克离家出走,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母亲的早逝,使父亲常常郁郁寡欢,父亲对小卢梭更加疼爱。母亲遗下不少小说,父子俩常常通宵夜读,这养成卢梭读书的习惯。当家中书读完后,卢梭向外祖父借书,而阅读了许多名著,包括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奥维德的《变形记》、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和莫里哀的几个剧本等,培养了卢梭的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

一次意外事件中断了卢梭幼年时期的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1722年,卢梭10岁时,他父亲与一位法国军官发生纠纷。事端平息后,卢梭父亲为了名誉和自由,愤然离开日内瓦,远赴他乡,从此再没有照管过卢梭。卢梭被托付给舅舅。舅父有一个儿子与卢梭同年,两人被送往色塞,寄宿在牧师朗拜尔西埃家,学习拉丁文和其他科目。这是卢梭仅有的在别人指导下的正规学习。在此环境下,卢梭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育了他的个性。两年后,卢梭与表兄又回到舅舅家。

1725年,卢梭被送往本地法院书记官那里学当律师书记,他非常讨厌这个只为赚钱而枯燥无味的职业,终因被看做无能的笨东西而辞去。后又在一个雕刻匠家当学徒,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但他的师傅暴虐专横,使卢梭受尽惩罚和折磨,而感到苦不堪言。但卢梭仍然酷爱读书,手不释卷,有时甚至误了作而遭师傅责罚。终于有一次,卢梭与朋友外出游玩,回城时,城门已闭。第二天同伴进城去,卢梭则决心离开师傅。1728年3月,卢梭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浪生活。

卢梭在日内瓦城郊经一位牧师介绍结识年轻美貌的华伦夫人,她原名路易丝,贵族出身,后与丈夫不和,只身跑到日内瓦湖畔安纳西市靠年金生活。在华伦夫人建议下,卢梭到都灵一家救济院改信了天主教,他希望在此能找到一个赖以糊口的职业而无着落。后在一个贵族家当仆人,因熟悉古法语而受青睐。1731年卢梭再次回到华伦夫人家。卢梭受到华伦夫人许多帮助和保护,华伦夫人称他为“孩子”,卢梭则称她“妈妈”。他们经历过一段诚挚的爱情生活。1732年卢梭曾因人推荐到了巴黎,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又回到已迁往尚贝里的华伦夫人家。一度他担任秘书工作,在空闲时间自学算术、几何、植物、化学和解剖学等课程,最感兴趣的还是音乐。不久辞去秘书工作,一心从事音乐,上门求教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卢梭仍坚持博览群书,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生理学等各个领域。一段时期卢梭身体很差,他曾因化学实验而双眼受损,在华伦夫人细心照料下视力恢复,病体复原。1737年,他与华伦夫人曾搬到乡村居住,田园生活使他充满乐趣,后在华伦夫人劝告下,他到蒙佩利埃就医。回到华伦夫人家,发现家中多了一个年轻的男管家,视卢梭为情敌,再加上华伦夫人经济越来越拮据,卢梭决定离开华伦夫人。

1740年卢梭在里昂贵族官员马布利(启蒙思想家马布利和孔狄亚克的哥哥)家做家庭教师。次年,卢梭带着自己编写的《新记谱法》和歌剧《新世界的发现》满怀信心地前往巴黎,他结识了不少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如孔狄亚克、霍尔巴赫等人。特别是狄德罗,两人年岁相仿,出身背景相当,都爱好音乐、读书、写作,狄德罗也做过家庭教师,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742年卢梭经人推荐到科学院宣读自己关于新记谱法的论文,未获成功。他于1743—1744年到威尼斯的法国大使馆当秘书,陶醉在意大利音乐中,后因与大使不和而回到巴黎。继续出现于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中,但他总感到与他们格格不入。有一次霍尔巴赫问卢梭对他为什么如此冷淡,卢梭回答:“你们太有钱了。”卢梭经常表现出对富人和上层人物的厌恶情绪。1745年,卢梭结识一位容貌一般、智力平庸的女佣人苔莱丝·瓦瑟,很快就共同生活在一起,卢梭没有那种与上流人士交往中的窘迫感,觉得很愉快。第二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卢梭认为无力抚养,把婴儿送往育婴堂,瓦瑟伤心了很久。但他们以后所生另4个孩子也都送入育婴堂。卢梭这期间以为剧团和个人抄乐谱度日。约1746年他结识启蒙运动领袖人物伏尔泰,两人开始交往但思想观念差距很大,以致最后互相攻击,敌意很深。伏尔泰在宗教上反教会意识很强烈,是自然神论者中的左翼,但政治上则主张开明君主制,至多接受君主立宪制。卢梭在宗教观上是较保守的自然神论者,甚至承认灵魂不灭,政治上则较激进主张共和制、主权在民,代表资产阶级左翼与小资产阶级的要求。这是两人分歧的根源,也是卢梭与狄德罗等人决裂的因由,但卢梭的个性也是矛盾激化的一个原因。

1749年卢梭到文森监狱探望狄德罗,途中看到《法国信使报》登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启事,受到狄德罗的鼓励,作文应征。次年,卢梭第一篇重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头等奖。文章从反面论证科学艺术造成社会道德堕落,认为科学与道德互不相容,表现出卢梭对法国现存制度的憎恶和批判。卢梭因此声誉鹊起。期间,卢梭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撰写了《百科全书》的全部音乐条目,他还曾撰写《论政治经济学》。他仍然以抄写乐谱为生,但与各沙龙关系逐渐疏远。

1752年卢梭歌舞喜剧《乡村卜者》上演,获成功,国王决定颁发给他一份年金,他回避了,以保持自己独立不羁的人格。1753年第戎科学院宣布有奖征文,次年卢梭写出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标志卢梭思想进入成熟期,他从经济上、政治上发掘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指出不平等的产生是进步,同时又是退步;文明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前进一步。体现卢梭辩证地分析人类历史运动的光辉尝试(征文未获奖,1755年出版于荷兰)。

1754年卢梭曾一度回日内瓦,重返加尔文宗,途中曾访问华伦夫人。1756年因厌倦巴黎生活,迁居埃皮奈夫人提供的蒙莫朗西的乡间别墅“隐庐”。1757年开始与埃皮奈夫人及狄德罗等人发生争吵,尤其达朗贝尔写的《日内瓦》条目,卢梭抓住达朗贝尔要在日内瓦建剧院发文《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正式与狄德罗决裂,并迁出隐庐,搬往马达斯先生提供的路易山一所小房子(就在蒙莫朗西)。卢梭在乡间隐居时,著作甚丰,1761—1762年发表3部最重要论著:《新哀洛伊丝》、《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被称为大革命的圣经,是卢梭为资产阶级革命创立的政治学说理论,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共和制,体现出资产阶级不再与封建贵族分权而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权要求。说明卢梭政治学说的民主性和彻底性。《新哀洛伊丝》提出一种合乎资产阶级理想的家庭道德,提倡更健康的情感生活。《爱弥儿》则提出一种合乎自然法的教育儿童的计划。其中“一个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则是自然神论宗教观的声明,卢梭认为宗教可以惩治恶人、富人,安慰人民,提出建立公民宗教的思想。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被法国议会查禁,他先后流亡瑞士、英国,1764年开始写《忏悔录》。卢梭晚年得了一种受迫害的妄想症,认为有一种世界性诽谤阴谋针对他。1767年回法国避居。1770年获准回巴黎,仍以抄乐谱谋生。1775年完成《对话录》,次年写作《孤独散步者的梦想》,但未完成。1778年病逝于爱尔蒙维尔镇。1794年灵柩迁往巴黎国葬所。

卢梭是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直接和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人权宣言》与美国《独立宣言》都汲取了卢梭的理论,他提出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雅各宾派更称自己是卢梭的学生,罗伯斯庇尔则竭力实施卢梭的政治纲领与宗教主张。卢梭对浪漫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等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法国人说:“在通向现代社会的条条道路上,到处都能碰到卢梭。”

愿意

“小时候是词不达意,长大后是言不由衷”

“悲观是远见,客观是智慧”

“人生会难一阵子,人生不会难一辈子”

这些娓娓道来的句子,出自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直播间的主播董宇辉口中。

从英语老师到“卖菜的”,新东方经历过转型阵痛,最终因为主播的“腹有诗书”得到逆袭。

半年前,俞敏洪宣布转型被群嘲,有人劝俞敏洪学罗永浩。

做农产品直播,最惨的时候只有零星2个人下单。

6个月后,新东方凭借另辟蹊径的双语带货,3天时间,销售额增加1777万元,截至今日,粉丝高达474万人。

6月10日当天,18个小时的销售额达到146895万元,相比开播之初增长近30倍。

这股爆火的源头,都指向了新东方的宝藏售货员们。

这股爆火的源头,都指向了新东方的宝藏售货员们。

被称为“中关村周杰伦”的双语主播董宇辉,一边卖货一边上英语课:

牛排原切怎么说?Original Cutting。

点餐希望肉质熟一点怎么说?Medium well。

给观众们推介书籍时,他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给你讲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历史,用自己和弟弟的亲身经历,向你描述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

当你沉浸在他对《人类简史》的独特观点时,他又会变成哲学老师讲康德的道德法则。

你以为你是坐在大学教室里,沉浸在博学教授的侃侃而谈,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直播间。

寓教于乐的带货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没有家人们、双击666的大吼大叫,没有声嘶力竭的音乐和催促,有的只是温和的卖货,穿插着教英语,不时还能记下几句优美的词句,不制造焦虑,丰俭由人,自行选择。

如此不一样的直播间,让很多人感叹“太涨知识了,喜欢这样的带货方式”、“暑假要让孩子焊在这直播间里”。

历经半年后,以讲段子著称的新东方老师们,把讲课融入带货,开辟出一条新的直播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9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