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画的构图怎么分析?

一幅名画的构图怎么分析?,第1张

几幅画作的构图表现:

画作运用最难表现的热烈暖红色调子,绘出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晚霞的映照下,又似坐在爱情梦幻的摇篮里,静静的等待着情人的到来。构图使用了少见的半圆形的雕花外框衬托,寓意着等待的滋味,等待着圆满!

  此类浪漫场景常常出现于画家的绘画题材。圆弧前景衬出美好情景,与垂直的柱子形成对比,正好与人物组成的P形结构,遥相呼应又不尽相同。而浓郁的色彩搭配,更增添了爱情的火热与激情。来观摩下两个人物脸部的处理,男子的脸与身体处在暗部,巧妙地衬托了女郎迎光的脸庞与身体,西洋油画里往往通过明与暗,光与影来表现画面的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我们还可以从画上人物的脸部,手部,男子的膝盖的刻画上,看到画家高超的基本功。

 

 看到该画时,最为抢眼估计是这款镶贝的坐椅,画家将这位女郎从头到颈脖再到臀部,再到膝以下的动态呈一 条S形曲线构图,半露酥胸,照镜子的手与脸靠得比较紧,而右手却远离脸,这一紧一松给人以多样与统一的美感。身后螺佃镶嵌的豪华椅子上,正发出彩虹般的光芒,更映衬了女郎的美丽。而此种姿势给后椅也足够的展示空间,也许画家当时也被此椅而深深吸引!

《晚祷》(L'Angélus)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在米勒去世之后,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后一位法国人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晚祷》目前则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晚祷》表现了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处教堂钟声时正在祈祷的情景。米勒本人曾强调,此画的意境主要是表现钟声。因为他画《晚祷》时,曾回想到童年时代在田间劳动时,每当晚钟响起,祖母总要一家人停止工作,为可怜的死者祈祷。宗教就其本质来说是“精神的鸦片”,不过在诚实劳动者身上,信仰就是“追求道德”,就是“向善”,他们真正相信“人不单是靠面包活着”,更是靠首先理想的支持。他们认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耻,违背“上帝的本意”。他们看不到宗教在劝导人们安贫乐道的时候,实际上是维护了剥削者的利益。但从劳动者自身的笃言信行和苛求于已方面,反映了他们品格中的优良素质。

《晚祷》正是由于深刻地反映了这样一种复杂的矛盾,因而具有长久的魅力。画面上,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钟响,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默默祷告。画家着力描绘出他们的虔诚,我们为他们的纯朴和诚实所感动。可是画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又形象地告诉人们,他们虔诚的结果是什么——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马铃薯,在无垠的大地的映衬下,他们是那样地孤立无援。《晚祷》的主题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缅怀在那大地上辛勤劳动,流尽汗水以养育众生的农民。米勒在法国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晚祷》即是这一主题的佳作。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代表作有:《播种者》( 1850 )、 《牧羊少女》 (1852)、《拾穗者》(1857)、 《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 (1863)、《喂食》 (1872)、 《春》 (1873)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6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