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陈洁如原籍苏州,自幼居住上海,当过艺妓,可见其家境贫寒。经过蒋介石坚持不懈的追求,二人结合,也曾有过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蒋为了政治需求,同宋美龄结合,诱骗陈洁如远赴美国留学五年。二人离婚后,常有书信往来,一度曾旧情复燃。陈洁如终生未育,只有一养女瑶光,后移居香港,于1971年1月21日孤独地死去。
陈洁如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前的夫人,也是继元配毛福梅和侧室姚冶诚之后的又一伴侣。蒋介石于1922年和陈洁如结婚,1927年离婚,前后共同生活了6年。有一种说法认为陈洁如原籍苏州,自幼居住上海,受过中等教育,会讲俄语,当过小学教员,做过护士,又在长三堂子当过高级艺妓。其家世无从稽考,但从当艺妓一事可以推测家境定有难处,或很贫穷,或先是有钱人家,后家道中落。长三堂子属于高级妓院,堂规很严,对姑娘们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相貌漂亮,而且须懂得款待花钱的阔少,还要掌握点弹拉演唱的技艺,即色艺双全。陈洁如高高的身材,大眼睛,高鼻梁,面目清秀,为人谦和,又擅长琴棋,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在妓院姑娘中也是比较红的。据《陈洁如回忆录》记载:陈洁如原籍镇海,通称宁波,乳名阿凤,她父亲是一位纸商,经营很多地产手工艺品;母亲来自苏州,姓吴。陈洁如的母亲对她的性教育较早,让她当心男人,保持处女的贞操。陈洁如对母亲的话谨记在心,因此,说她是妓女的说法不成立。过去都认为,本世纪20年代初的蒋介石尚未发迹,只是浪迹江湖。赚钱之余,逛逛长三堂子,寻求声色之娱,填补身心空虚。在那里,邂逅陈洁如。这种说法看来根据也不足。据《陈洁如回忆录》说,蒋介石遇到陈洁如是在张静江家中。因为陈洁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给张静江做续弦,陈洁如常常去看望她。1919年暑假的一天,孙中山和蒋介石、戴季陶看望张静江,在张府陈洁如首次遇到蒋介石。陈洁如当时才13岁。蒋介石对陈洁如很感兴趣,在张家大门口等着陈洁如并要陈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陈洁如故意说错自己的地址,但蒋是个有心计的人,居然找到了陈的家。在陈洁如母亲的干预下,蒋介石没能和陈洁如交上朋友。也许是对自己14岁初婚的联想,蒋介石竟对陈一见钟情,一次在张家狭路相逢,蒋介石逼着陈洁如表态。陈终于答应和蒋约会,但第一次约会蒋把陈带到一家包好的旅馆房间,陈十分恐惧,夺门逃走。此后蒋不断给陈打电话使她心神不宁。蒋介石向陈洁如明释妻妾情况,发誓永不负心。蒋介石又说:“我定将用我的鲜血,为你写下一张永爱不休的誓书。”陈洁如害怕得连声大叫:“请———请将那把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你放下刀!”就这样,陈洁如向蒋介石交出自己的一颗心。
陈洁如母亲认为她应当尽到为母的职责,依循正常仪式,完成陈洁如的婚礼大事,于是先举行订婚仪式,由蒋陈两家交换礼物,另在精美的红帖上填写订婚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其他项目。这就使蒋介石和陈洁如合为一体,不能改悔。订婚翌日他们坐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店中吃点心,蒋介石对陈洁如说:“陈凤是你的乳名,应当只供你母亲使用。依照中国礼节,乳名是不宜给朋友叫的。因此,我已为你选了一个新名字,我想它恰合你的性格。这个名字是‘洁如’,意思是‘如同纯洁’或‘如同未受世间污染’。在我看来,你真是纯洁无瑕的。你喜欢它吗看这里!”他即打开一个纸包,取出他自己的一帧照片,照片上将“陈洁如”三字显著地写在他自己的左侧。蒋陈的结婚典礼于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大宴客厅内举行。当年这里是举办正式结婚典礼的最常用场所之一。蒋陈的婚礼是半西半中式的。蒋介石送给陈洁如的礼物是一张明信片大小的柯达照相机,陈洁如送给他的是一只Waltham牌金质怀表,带有金链。陈洁如没有采用白缎或红缎,而采用了镶金银花的淡粉色的结婚礼服;头发上戴着珍珠头饰。蒋介石穿一身深蓝色长袍,外罩黑缎马褂。宽敞的婚礼大厅里挂着镶有彩龙的大幅红绸喜幛,显得喜气洋洋。大厅入口处横悬着四盏很大的红灯笼。大厅屋顶上也悬垂很多大型的绘花纱灯,而屋顶中央还有一具色彩绚丽的装饰用“翠鸟”(Kingfisterbird)大吊灯。厅内到处摆设很多盆鲜花和绿色的棕榈。据陈洁如回忆说:“婚礼仪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结婚证书上用印,以确认这种现代式中国婚姻;这仪式要在大厅一端的一大礼桌旁举行。第二部分是在对面另一端的供案前,象征式地祭拜天地祖宗。午夜到了,这场婚礼喜事终于结束,大家已该休息了。陈洁如坐在房中,没有说话。蒋介石过去亲手锁了房门,然后就将她抱在怀中,她身中的血似乎一下咚咚作响起来。她能感觉到心脏在重重地敲击她的胸口。她站在那里,就像一条贴附在墙上的藤枝。她眼睛半闭着,毫不设防地等他。他以一种快乐的口气,向她低声说:“现在你已是我亲爱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爱人!噢,亲爱的!除你之外,我永远不会爱上别的女人。这是我郑重的承诺。”
婚后第三天,蒋介石和陈洁如依照中国传统,去拜望陈洁如母亲,带着一批礼物。下午3时半左右,抵达了溪口。下轿时,陈洁如看见在一座很大的老式房屋的门前,立着位略矮的温雅妇人,蒋介石忙向她介绍说,她就是原配毛福梅。陈洁如见过她,快快梳洗一下,换上较为正式的服装,去祭拜仪式。
1922年,正当蒋、陈在溪口度蜜月的时候,蒋介石接到孙中山要他速返广州的电报。陈洁如含泪向毛福梅道别,和蒋介石乘船去上海。在上海,陈洁如第一次见到蒋经国。因此,蒋经国称陈洁如为“上海妈妈”。蒋经国十多岁和蒋纬国一起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万竹小学和浦东中学,陈洁如对蒋经国特别钟爱,视同己出。蒋纬国有时也去陈氏住处,称她为“庶母”。在这以后的几年中,每逢蒋介石从广州回到家乡时,总是带着陈洁如。她同时以秘书的身份,随侍左右。毛福梅以不变应万变,对陈洁如也十分礼让。陈洁如是个知书识礼的人,对毛福梅很尊敬,对孩子也很疼爱,不时买些衣物玩具馈送。于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位陈家姆妈。1923年2月18日,蒋介石接到孙中山从香港发来任命他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的函件,于4月20日抵广州,同年8月14日,蒋介石率团去苏联访问,蒋本来极力劝陈陪他去,因陈拒绝去苏联,蒋只好写信倾诉衷情。蒋回国后回奉化写出访报告,翌年就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这时,蒋、陈才有一个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宫,而陈洁如独享夫人的风光。
早在蒋、陈打得火热之际,蒋“在国父宅中”,认识了宋美龄,得陇望蜀,心猿意马,见异思迁,当时早有人责蒋“好色”。用中国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蒋介石的行为不仅确乎为道学先生所鄙夷,也为普通老百姓所不齿。然而,蒋为宋倾倒,并非因姿色迷人那么简单。蒋、宋联姻的原因,蒋介石主要出于政治的动机。蒋介石为了达到稳住陈洁如,不让她干扰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鸽子宴”请陈洁如和宋家姐妹见面,由宋霭龄吹风,试图让宋美龄取代陈洁如的地位。1926年当蒋介石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时,宋霭龄为了孔宋利益,向蒋再次献计娶宋美龄为妻,以争取西方支援。蒋只好将这桩政治婚姻告诉陈洁如,陈洁如差点昏过去,一时说不出话。蒋花言巧语让陈出洋进修5年,回来再说,否则,蒋以死相胁。在蒋的花言巧语下,陈洁如只好表示退让。陈洁如和蒋介石破裂,是1927年8月,蒋东渡日本前夕。8月1日晨,蒋单独来到陈洁如母亲家,以作告别。蒋让陈与张静江女儿一起坐船去美国。陈洁如开始不答应,蒋苦苦恳求,以5年为限。蒋介石说:“洁如,你必须远去美国,这是宋霭龄的条件之一。洁如,我明知这样做是过分了,但你如留在上海,这个全盘交易就会告吹。你还不了解我的苦心吗”在陈洁如母亲的斡旋下,蒋介石发誓以5年为限,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否则天打雷劈,放逐海外,永不回来。就这样,蒋介石为了政治目的,下定决心,和陈洁如一刀两断,好和宋美龄结为夫妻。蒋陈婚姻,只有6年时间,大部分岁月在南方的广州度过。他们的关系开始于上海,亦结束于上海。1927年8月19日,陈洁如在张静江女儿黛瑞莎和海伦陪同下,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去美国。船到日本神户时,日报还登“蒋夫人搭轮赴美”的新闻。但当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无线电广播了上海各报刊载的《蒋中正启事》:“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启蒙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孙,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特此奉复。”陈洁如听后如晴天霹雳,痛不欲生,几次要跳海,均被护送者劝阻。陈洁如到美国后,许多记者一度尾随,企图挖掘新闻,陈洁如一行以“无可奉告”搪塞。陈洁如与蒋介石离婚后,杜月笙曾送她一笔巨款。因此,她出国后,物质生活不成问题。她完全可以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在国外安安稳稳地过上家庭主妇的生活,然而,陈洁如没有走这条路。此后,她终身未再嫁人,以全副精力深造,留美5年多,苦修英文、养蜂和园艺,并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陈洁如和蒋介石没有生育。有一次何香凝与陈洁如同去广州平民医院,遇到一位萧姓侨眷产妇,她前八胎均为女孩,这次第九胎又生女婴,便打算送人。何、陈看到那婴儿后均极喜爱。其后陈洁如征得蒋介石同意,就抱回家来了,取名“陪陪”,既与英语“婴儿”(baby)同音,又希望她能带来一个弟弟做陪伴。“陪陪”后来由蒋介石取名瑶光,蒋介石、陈洁如离婚后,瑶光随其养母改姓陈。
1933年,陈洁如回到上海。赴美时,陈洁如把养女交给母亲抚养。重回上海,对她来说,会勾起对心酸的往事的联想,但亲人在这里,她还是回来了。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她给蒋介石写过几封信,蒋介石批给她5万元钱。
陈去美国,瑶光在外祖母抚育下长大成人。抗战爆发,她还不满20岁,就嫁给一个姓安的朝鲜人,生育两子。安后来不知去向。瑶光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国民党第三方面军主任秘书胡静如的夫人周安琪系瑶光女友,对她母子处境深表同情。由周安琪介绍,1946年瑶光与该军少将参谋兼《改造日报》社社长陆久之结婚,生有一女。陈洁如很赏识这个女婿,特将珍藏多年的一块蒋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苏联顾问鲍罗廷赠给蒋的金壳怀表送给陆久之为见面礼。
1971年,陈洁如在香港病故,陈瑶光获准携女儿赴港奔丧,从此定居香港。1983年9月,适逢陈瑶光60诞辰,陆久之赴港探亲。妻子劝他留下,他没有同意,只住两个月便不告而别,悄悄地返回上海。陆久之现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市政协委员、老年旅游公司董事长。此外,还与国内外进步人士创办了《海外侨胞》,担任总监之职。
毫无疑问,没有宋美龄的介入,陈、蒋婚变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有人说,蒋介石向宋美龄寻求爱情,实际也是向她争取政治支援。蒋介石实际上对前妻陈洁如感情颇深,直至与宋美龄结婚很久以后;但为了政治的需要,他抛弃了她。据美国席格勒夫所著的《宋家王朝》一书指出,宋美龄不满蒋介石继续与其前妻陈洁如来往,愤而于1944年6月偕大姐宋霭龄、外甥孔令杰等人避居巴西。书中写道:重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蒋介石婚变的消息。现在大家都认为,蒋介石已经另结新欢,因此他和夫人的关系———最低程度———呈现紧张的局面。无风不起浪,这件传闻绝非空穴来风。一般来说,像这种有关政治***私生活的闲言闲语,并不被认为关于政治报道的范围,但这次则是一个例外,因为故事主角是中国的独裁者,而且他和太太娘家的关系又是那么重要,蒋宋两家的关系,已经因蒋介石和宋子文的不睦而疏远。如果天性高傲严肃的蒋夫人公开与丈夫决裂,整个王朝就会分崩离析,将对中国海内外产生严重的影响。即使目前婚变的消息流传到国外,这也是迟早的事,也将严重打击蒋介石伉俪的声望。蒋夫人现在只是叫蒋介石为“那个男人”。有一天,蒋夫人进蒋介石的房间,发现床下有一双高跟鞋,就丢到窗外,击中一名侍卫的脑袋……有一次,蒋介石连续四天不接见访客,因为在一次吵架中,他被夫人用花瓶打中头部,青一块紫一块地不成模样……不管怎样,大部分观察家却相信,权力对宋家太重要了(但蒋夫人是个例外,孔祥熙却格外重视),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力量去防止公开决裂,她会咽下她的高傲,忍气吞声。这些传言倒并非空穴来风。原来绯闻中神秘“陈**”就是陈洁如。陈自美返国后一直在上海隐居。抗战爆发,上海被日军占领。一天陈洁如在街上偶然遇到已做了汉奸的汪精卫太太陈璧君。陈洁如为摆脱其拉她出任伪职的纠缠,只身秘密离开上海,辗转到了战时陪都重庆,被蒋介石安排在盟兄吴忠信的家里,蒋经常去探望而旧情复燃。由此看来,蒋介石对陈洁如从未绝情,他们的婚姻只是由于政治需要而中断。
上海解放后,陈洁如被邀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陈洁如获得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去香港定居,改名“陈璐”。蒋经国闻悉后,特为她在九龙窝打老道买了一套宽敞的豪华公寓,赠给“上海姆妈”作为养老的安乐窝。1962年,蒋介石75岁时,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国秘密送一封亲笔信给陈洁如,信中说:“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1967年,她在唐德刚教授与蒋介石的英文教师李时敏的协助下,完成自传稿,纽约一家出版公司有意出版。但蒋家出钱收买,该书未得问世。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寓所中风去世,享年65岁。临终前她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心中长期的积郁:“30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陈的骨灰被送回美国安葬,异乡孤茔,正和她生前一样,无人关心,在寂寞中来,亦在寂寞中去。
摘自赵宏著《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在国标舞舞台上三十多年,他挥金如土,为国为己争光。一位外国朋友写了一首诗,称她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在《Vogue》杂志评选的“最佳着装”中国女性中,她也荣登榜首,获得第一名。
1893年生于印尼,是最富有的华侨黄的女儿。当时,印度尼西亚处于荷兰殖民统治之下。祖父黄执信先在港口做苦力,后在街头做小贩。他靠勤奋、智慧和节俭变得富有。的父亲黄继承了他的祖业,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爪哇最富有的华侨。黄惠兰的生母魏明娘祖籍山东,是中国爪哇第一美女。15岁时,我嫁给了黄。焦明娘很惭愧,只为丈夫生了两个女儿:观澜和慧兰。自从黄娶了一个妾后,魏明娘与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并爱上了佛教。后来,我干脆带着去了伦敦,永远离开了黄。
1920年10月2日,黄惠兰在布鲁塞尔结婚。这是黄惠兰结婚第二年的照片。
黄惠兰穿着考究,她的家配备了中式欧式厨房。欧洲厨房的经理曾经是荷兰总督的厨师。当她和父母一起吃饭时,一个管家和六个仆人侍候着她。餐具是用银制成的。
她母亲视她为掌上明珠。黄惠兰3岁时,她收到的金项链上的钻石重达80克拉。黄没有过问女儿的教育问题,但魏明娘除了请英语老师,还请人教音乐、舞蹈、美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片金叶上。
父母的娇生惯养,让黄惠兰成了伸手拿衣服,张口吃东西,挥金如土的富婆。她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她天生聪明。她十几岁时住在伦敦、巴黎、华盛顿或纽约。她熟悉西方的生活方式,会说法语、英语、荷兰语等6种语言,具有丰富的自然沟通能力。
黄惠兰的姐姐黄丛澜邀请中国代表团去她在巴黎的家做客。当顾维钧在她主人家的钢琴上看到陈_的黄惠兰玉照时,她非常欣赏,并表示愿意交朋友。丛澜赶紧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弥合了隔阂。顾维钧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凭借她自身的魅力,黄惠兰觉得他总是处处关心自己。宴会进行到一半时,黄惠兰有点喝醉了。在适当的时候,他们溜到一条叫“爱情路”的路上散步。说到第二天要去枫丹白露郊游,顾维钧马上用比英语还流利的法语对她说:“我明天去接你,坐我的车。”
那是法国政府提供的一辆外交牌照的汽车,配有专职司机,黄惠兰的心理从未得到过满足。后来听完歌剧,他们欣赏了州箱。黄惠兰暗自认为,这种荣耀和特权是父亲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
顾维钧加紧了她的追求,希望黄惠兰马上结婚,和他一起回到华盛顿。他说要在布鲁塞尔的中国大使馆举行一场公平的婚礼。婚礼非常隆重和华丽。许多外交使节前来招待。那是1920年10月2日。
黄惠兰与顾维钧结婚后,她成了一位淑女。她从慈爱的父亲那里得到了很多钱,据丈夫的权贵们说,她如鱼得水,活跃在国际外交权贵中。"她过着令人兴奋的生活。"
顾维钧的职位得到提升,与黄惠兰的交流也更加广泛。参加白金汉宫战后首次宫廷舞会,与英国大使和国王握手,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几乎每天都有社交活动,这些都让她感到荣幸。
黄惠兰拥有外交官夫人的硬件和软件:她熟悉欧洲的风俗和语言,她的法语,甚至顾维钧也印象深刻。她肯努力,活跃于国际政坛,周旋于王公伯爵之间,用青春和财富赢得掌声。她意识到外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根据顾维钧和她的表演来决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所以她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的窗口”。她的家,沙龙老板的家,都是橱窗的附属品。她花了很多钱修复巴黎的中国大使馆。尽量把“窗口”做得精致一点,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月亮和星星。
当其他人在歌颂顾维钧的外交成就时,宋美龄将注意力转向了黄惠兰。她说:“别忘了大使夫人扮演的重要角色!”外交官袁说:“说实话,在中国驻外大使的妻子中,比如林,是中国大使的最佳妻子。”
当时,大使馆资金短缺,黄惠兰支付了在顾维钧的许多外交招待费用。黄惠兰,波特兰广场破旧的大使馆,感到被中国人羞辱,她自己掏钱翻修了它。当顾维钧回到中国工作时,她花了20万美元买下狮子胡同的故居作为豪宅。当我父亲寄给我很多钱时,她把钱给了顾维钧,向他要,然后又向他要。黄惠兰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伦敦战时救援工作。
在30多年的国标舞舞台上,她挥金如土,为国为己争光。一位外国朋友写了一首诗,称她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然而,珠光宝气的顾维钧却不这么认为。他让妻子“除了我给你买的饰品,什么都不穿”。他希望他的妻子取消她母亲为他们订购的汽车,坚持使用前任部长使用的旧车。黄惠兰认为享受她父亲的钱是很自然的。此外,黄惠兰有她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外交场合有必要装点门面。“这有助于他们明白,中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来自一个落后的国家。我们来自一个有权受到尊重的国家。”所以在30多年的国标舞舞台上,她挥金如土,为国为己争光。一位外国朋友写了一首诗,称她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随着日月的流逝,顾维钧和黄惠兰之间的差距正在加深。顾维钧也逐渐在地心有了另一个属。黄惠兰认为他对异性的所作所为羞辱了她,让她很生气。36年的缘分终于走到了尽头。顾维钧与黄惠兰离婚后,嫁给了已故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燕有云,他的遗孀。黄惠兰晚年写《没有不散的宴席》,回忆自己的一生,以及与顾维钧的恩怨情仇;但心态平和,有怨气,没有恶言恶语。雅量大到连拿刀夺爱的女人名字都没提过。
据说,黄惠兰晚年隐居在纽约曼哈顿,靠父亲留给她的50万美元利息生活。1993年12月去世。可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泪流满面。
引言
卷一 与HKt
A章 韦尔斯利小镇初恋
1“哈佛”高才生HK
2陶亚楼里的中国少女
B章 1914年暑假
3爱上军火商儿子
4从夏威夷到费城
C章 第一次失恋
5监护人宋子文
6无可奈何花落去
7凄美圣诞夜
8初恋,有花无果
卷二 与杨先生
D章 观众·撰稿人和音乐教师
9一封信与一篇剧评
10新来的音乐教师
1 1用毛笔写英文诗的人
12杨,走进少女生活
E章 再坠爱河
13麻省理工学院短聚
14杨先生的来信
15宋美龄:爱情可遇不可求!
16箭在弦上,欲罢不能
17消失的音乐教师
18遗憾的最后一面
卷三 与荷兰建筑家Van Eiveigh
F章 海上邂逅
19自陷愁城
20把异性视若仇雠
21荷兰青年建筑家
G章 爱上荷兰青年
22建筑师,还是收藏家?
23宋子文的担忧
24雨中透出一抹斜阳
H章 脆弱的盟誓
25少女从甲板上消逝了
26相约上海再会
27痴情已深难启口
28谭延阊不是意中人
29宋美龄:“不能嫁给心爱的人,我就嫁给名利!”
卷四 与S先生
I章 S虽好。却是有妇之夫
30忧思在心终成疾
31S曾是留美学友
32哀莫大于心死
33英语教师和“电审会”女译员
J章 爱情,不再是她的追求
34又是情感沼泽
35芳与梅:s生命中的两个女性
36与陈友仁一面之缘
37圣诞夜誓言
38无爱婚姻宛如罗网
39S的独白:“只有进地狱我才有自由!”
卷五 与Birnie先生
K章 香港,这里也有爱?
40初识蒋介石
41高深莫测的美国摄影师
42为三位离去的男友自责
L章 爱情与共识
43静静的病室,骚动的心
44痴情的护花使者
45宋美龄失踪
46“这辈子不顾一切的一次!”
47情移蒋介石
48爱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共鸣
一个人的气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岁月洗礼、内心修炼的结果。
去年热播韩剧《迷雾》里,女主高惠兰吸“睛”无数。
她妆容优雅精致,造型干练利索,走路带风,霸气侧漏,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气场扑面而来。
看剧时,不断有网友发来弹幕:“气场两米八!”,有网友说,被她的气场震撼到想唱《征服》。
气场,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人产生的隐形能量场。
一个气场强大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对ta产生钦佩、崇拜、欣赏、敬畏之心。
正如当年尼克松女儿朱莉的丈夫戴维,评价毛主席说:“十里之外,你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一个人的气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岁月洗礼、内心修炼的结果。
当一个人身上出现这3种迹象时,说明ta是一个气场强大的人。
装扮精致得体,举止优雅大方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说:
衣着,是灵魂的外壳。有些人灵魂优美,自然优雅,再配上出色的着装,便如锦上添花,魅力倍增。
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他的形象颓废懒散,他的气场弱小无力。
一个气场强大的人,与ta的美好外在形象密不可分。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应罗斯福总统邀请,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是第一个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女人。
宋美龄在美处女秀初出场,穿一件貂皮大衣、镶红边黑长衫,配上黑色头巾,由人引领见白宫专用轿车上的总统。
美国时装界的兰伯特和宋美龄过从甚密,她说:
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有一副完美的身材。她穿一身白色长衫,每个纽扣、每个饰件全是像我小指头一样大小的钻石,但它又不抢眼。
据说罗斯福事先已经人提醒,要留心宋美龄传奇性的妩媚,决心不受她“色诱”。
她一出场,就引起美国总统和议员们的尊敬钦佩和热烈欢迎。
《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吉廷斯说:“她穿的是一件紧身黑色旗袍,裙衩几乎及膝,当然透显出美国人对东方 服侍 的向往。”
众议院议长雷朋介绍她时,议场掌声如雷响起。
这个可爱的东方美人一开口就引人注意。她明眸皓齿、声音和缓优美,语调抑扬顿挫,一炮而红。
有个女记者说:
短短几分钟,蒋夫人就把国会收拾在掌心。娇小有如象牙人偶的蒋夫人,穿上美式高跟鞋才勉强有一米五,她姿态优雅,也懂得善用纤细双手表达意思。
等她演讲完,场上出现十足的喝彩和鼓掌之风暴。
宋美龄成功的演讲,为中国争取到美国对华更多的军事援助,推动了美国各界对华募捐。
蒋介石也感叹,夫人的能力,抵得上二十个陆军师。
法国时装设计师夏奈尔曾经说过:“当你穿得邋邋遢遢时,人们注意的是你的衣服;当你穿着无懈可击时,人们注意的是你。”
见过大世面的宋美龄深谙一个事实: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任何人,甚至一个证券经纪人都会因穿上晚礼服、戴着领带所表现的文雅而赢得名誉。”
精致的着装和优雅的举止,会为形象加分,形象的震慑力无与伦比,也让一个人气场大增。
装扮精致得体,举止优雅大方,让自己魅力无穷,让别人赏心悦目,是一个人气场强大的第一个迹象。
遇急不慌不乱,应对沉着理智
很喜欢《史记》上的一句话:“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遇到一点事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人,容易乱了方寸,乱中出错,他的气场也会在慌乱中消失殆尽。
前段时间,重庆驾驶人吴师傅发现前方堵车了,一时犯糊涂错把油门当刹车,造成6车连环相撞,交通严重堵塞,被交警教育,还要赔偿损失。
《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里说:“慌乱是失败之父”。
你的临事而迷暴露了气场不足。
有的人在遇到麻烦和紧急事情时,镇定自若、泰然处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一个人的强大气场所在。
1996年5月24日上午八点左右,李嘉诚在自家客厅里接见了“香港匪王”张子强。
他绑架了李嘉诚长子,此时“匪王”身绑炸药、提着枪,是来和李嘉诚谈判的,他开口就要20亿现金。
如此惊心动魄、危机四伏的场面,一般人恐怕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阵脚大乱,但李嘉诚没有一丁点惊慌。
《雪球》上刊登了李嘉诚和绑匪的谈判始末。
张子强和李嘉诚通过电话后,亲自到李嘉诚府上来谈。
张子强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让李嘉诚把家里警察叫出来。
李嘉诚一点也不激动,反而气定神闲,说自己做人做事言而有信。然后领着张子强参观豪宅,打开每一扇门让他看。
此时李家门铃响了,张子强条件反射般跳起来,站在李嘉诚身后,准备一有动静,就拿他当人质。
按门铃的是记者,李家的佣人以李公子的车出了点小祸,但李公子不在车上为由,打发了记者。
接下来是他们部分谈话内容。
张:李先生身为华人界超人,我一直很敬佩。我在十几年前做手表生意时,就曾很荣幸卖过表给李老夫人,今天又很荣幸和您面谈。
李:其实商海浮浮沉沉,每个人都有机会的。
张:机会对于每个人不一样,我也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可我先天不足,读书太少。
李:我也没读过多少书。
张:但是李先生有耐性和韧性,我没有耐性一步一步走,所以一辈子只是混个温饱。
李:张先生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张:我不想过穷日子,李先生富可敌国,我们也不狮子大开口,受弟兄们委托跟李先生借20亿!全部现金,不要新钞。
李:我就是给你这么多,恐怕也提不了现。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打个电话问一下?
整个谈判的过程,不像是顶级富豪和惊天贼王的对话,倒像是两个忘年之交在互诉衷肠。
李嘉诚打电话给银行负责人,商量的结果是只能提现10亿。为了表示诚意,李嘉诚把家里备用的4000万现金全部交给张子强。
张子强觉得“四”不吉利,退还给李嘉诚200万,最后的赎金是1038亿,李公子安然无恙回家。
拿了钱的张子强向李嘉诚保证,他和他的组织从此不会骚扰李家人。
知彼知己、胸有成竹的人,才能在危险关头,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千钧一发之际,看透对方的心里,从而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找到最利好的破解之法。
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遇事总是不慌不忙。这种遇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散发出的强大气场,让人肃然起敬。
曾国藩说:
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遇事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处事不慌,当机立断,妥善解决,是一个人气场强大的第2个迹象。
专业功底深厚,表现如鱼得水
韩愈《师说》里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任何一个领域,人们都会对“高手”刮目相看、尊重敬仰,不会高看一个“常人”。
而一个人的气场也随着深厚的专业功底,水涨船高。
在一期《声临其境》上,声音大咖刘敏涛让大家切实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 语惊四座 。
刘敏涛一身白色西装帅气登场,演绎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她说:“我的孩子死了,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我除了你再也没有可爱的人了……”
舞台上,她眼含热泪的投入独白,丰富到位的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精准拿捏,气口衔接恰到好处,情到浓处更是脱下高跟鞋,跪在地上,完美诠释了一个女人默默守护着爱。
仿佛她就是那个失去孩子的女人,悲痛欲绝。一束光打在她身上,她低头啜泣,浑身颤抖,配着后面一对情人深情对望,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全场寂静无声,她用声音俘获观众情绪,台上嘉宾和台下观众都热泪盈眶。
演绎完毕,掌声雷动。
看过的网友惊呼:这就叫专业,女王气场全开,最棒的演员刘敏涛,爱你!
也有人说,真的是实力派有功底的,业务能力太强了,深得我心,为真正的艺术家点赞。
声咖老师张国立说:
刘敏涛给我们的惊喜是最多的,她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她会找到自己内心的依据。
信心是气场的来源和基础,信心不足,气场微弱。
萧伯纳说:“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一个人的专业功底越深厚,ta的自信心就越强,表现起来就会底气十足,魅力四射,气场全开。
自信的人自带光环,更有魅力。
专业功底深厚,表现得如鱼得水,让自己挥洒自如,让他人顶礼膜拜,是一个人气场强大的第3个迹象。
别让你的气场,拉低你的人生
你的气场,就是你的精神名片,气场决定命运。
皮克菲儿在《气场》里说:
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大事,就看他是否具备一种长久的积极的气场,是否愿意接受现实,并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
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因为气场低而一败涂地,你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内外兼修,提升你的气场。
修炼你的气场,可以参考这3点。
多照镜子
注意,这里说的照镜子,并不是要你孤芳自赏,而是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缺点。
不良细枝末节会让你的气场打折。
站着弓腰驼背,走路左摇右摆,坐姿东倒西歪,说话哈欠连天,张口嘴里还有菜叶,穿衣搭配不伦不类,看人眼神游离不定,都会削弱你的气场。
多照镜子,是为了发现自己哪些表情和动作难看,发现“丑”,改掉“丑”。
气场是先外后内的,外面看着让人舒服了,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
少用一些低权力语言
少用低权力语言,比如做错了一点事,不停道歉,过于礼貌让人感觉这人很自卑,也让人乏味。
还有,少说模棱两可的话。
“他大概来了”,“可能是她说的”,这些低权力语言会显得说话者气场不足,少说为妙。
培养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或才艺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就不慌”。
同样,有拿得出手的本领,会增强人的自信。
气场强的人,最核心的心理就是充满自信。
我是否有能力?
我是否受欢迎?
我是否有价值?
气场强的人,在这三方面都是肯定的,这种对自己的认可来源于自信,自信要靠自己培养能拿得出手的本领。
别让你的气场,拉低你的人生。提升你的气场,你所期望的,就是你能得到的。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及少帅张学良,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跟随其半生的赵四**也是毫不陌生。然而对于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可能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事实上,于凤至与张学良之间的故事充满了凄凉与悲剧色彩。
▲于凤至旧照
于凤至,出身于奉天怀德(今吉林四平公主岭)的一个乡绅家庭,父亲于文斗是当地富商,与奉军首领张作霖交情匪浅。出生后不久,家中请来先生,先生说她是凤命,家人于是给她取名于凤至,张作霖得知后亲自登门为儿提亲。这一年张学良刚满十一岁,于凤至则仅有十四岁。
▲张作霖剧照
这个年纪的于凤至不仅容貌秀丽、知书达理,而且拥有传统妇女的美德,并还有较为独立的思想。于凤至嫁给张学良后,很快就在帅府得到公婆喜爱,就连仆人也很亲近她,于凤至赢得了张家府下的尊重和信任。然而偏偏她的丈夫不喜欢她。因为反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崇尚西方自由思想的张学良在没有见过于凤至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拒绝了她。就这样,张学良一直称呼她为大姐,并且一直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身边随时都有各种红粉知己。
▲沈阳张氏帅府
对于丈夫的行为,于凤至一直都是包容和接受,在为张学良生下儿女之后也始终温良恭顺。即使当27岁的张学良爱上了16岁的赵一荻,于凤至也没有大哭大闹,只是从此默默过上了“三人行”的日子。夫妇二人对外国人称赵为秘书,对中国人称赵为侍从**,允许她没有名分地跟在丈夫的身边。
虽然于凤至心心念念的都是丈夫张学良,但她在事业方面的能力却不输给男人,这位“东北第一夫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位奇女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遭到扣押,于凤至四处辗转奔波,甚至还陪着他一起入狱。在这期间,于凤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最后不得不远赴美国治病,同时带着子女移居。
▲宋美龄、于凤至、宋蔼龄合影旧照
趁着养病的这段时间,于凤至刻苦学习英文,最终融入美国当时的环境。因为不知道丈夫何时才能获释,自己和张家的生活又处处需要钱用,于是她走进华尔街的股票大厅。由于有富商父亲从小的教养,又有东北大学文法科学习的基础,于凤至硬是在大起大落的股市中站稳脚跟,并挣下了偌大家产。
另一方面,于凤至时刻不忘帮丈夫讨个公道,经常在《洛杉矶太阳报》和《纽约时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结果因此惹怒宋美龄。宋美龄便胁迫张学良写下离婚协议书,断绝他去美国探亲的可能性,至于张学良也想给赵一荻一个名分,于是就签署了离婚协议。就这样,于凤至在大洋彼岸见证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结合。不过尽管两人已经离婚,于凤至还是以张夫人自居,对丈夫充满爱恋。
▲张学良晚年近照
1990年3月20日午夜十二点,在好莱坞山顶的豪宅里,于凤至突发心脏病离世。在遗嘱中,她将所有财产都留给前夫张学良,并交待在自己的墓旁边留一个空穴,希望死后能够和自己深爱的丈夫合葬在一起。然而这个梦想,也随着张学良葬在赵一荻墓边而破灭。于凤至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生平介绍,只有“张于凤至”四个字,代表丈夫曾经从自己的生命里走过,当张学良得知此事时,也是凝噎哽咽半晌,说不出话来。回顾于凤至的一生,虽然她也被包办婚姻所束缚,但在那个动荡年代,她仍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了一片天地,即便丈夫深爱别人,她依旧说“我的心永远属于汉卿”,坚定不移地守着这一份可贵的爱情。
参考资料:
《于凤至:凤命虎缘》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近代史爱好者同盟圈主:趣观历史10成员进入圈子欢迎加入近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铭记先烈、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活了24年。
1916年15岁的张学良同18岁的于凤至完婚,过门后的于凤至 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在张府内赢得一致好评。然而张学良对这门包办的婚姻却不是很满意。婚后经常和一些女子同居,于凤至对这些没有过多指责。仍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学良。就连张学良把赵一荻带进帅府时,她也视赵一荻为姐妹,三人和谐相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而此时的于凤至正在美国陪子女读书,接到消息后,她立即回国,陪伴张学良四年。后来由于她患乳腺癌,1940不得去美国接受治疗,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永别。
扩展资料: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
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参考资料:
姓名:孔令伟 原名:孔令俊 英文名:Jennet 绰号:孔二**、二先生 性别:踢,铁踢(既然楼主能想到孔二**,想来专业术语也该不陌生的,嘎嘎) 生年:1919 星座:处女 学历: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 爱好:骑马、飙车、射击、泡美眉 父亲:孔祥熙 母亲:宋霭龄 按照一般说法,孔二**的娘亲是宋氏家族大姐大宋霭龄,爹亲是财神爷孔祥熙,她乃这对夫妇的第二位千金,上有一姊一兄,下有一弟。 But江湖上另有一种非一般的说法流传,这孔二**,实为宋美玲与旧情人无证生产,放在她姐姐家抚养而已。持此论调的民间历史学家们证据有二,首先是她形象个别,瞅着跟兄弟姐妹不大像一个厂家制造的——那三个都继承老爹“哈哈孔”(孔祥熙在政界八面玲珑,遂得此外号)的look,高高大大,富富态态,独她二**矮小,且脸子既不像爹,也不怎么像娘,往好了说也是集双亲容貌缺点之大成;其次,在蒋、宋、孔三家几窝子孙男弟女中,宋美玲对这个怪怪的外甥女情有独钟,收她为干闺女,对她言听计从,她像她的高跟鞋一样不可缺少(据说宋美玲除了睡觉,从不脱高跟鞋,在自家卧室里都蹬着叮叮走)。 不管怎么说,孔二**属于中华民国根儿红苗儿壮的高干子女。高干子女的共性是爱横行霸道,二**除了这个普遍性外还有特殊性,她打小儿只穿男装,一生只有一次以女服示人(此是后话,容后文书再表)。 此人从小便撒野成性,在学校最喜欢挑起同学打架斗殴,自己则作壁上观。十岁出头,她就学会射击,十三岁即会开车。宋美龄非常钟爱她,常常夸赞:“令俊天生豪放,女生男相,很像我。”据说有次跟宋美龄出行,原定乘坐第二辆车,孔二**强烈建议她改乘第五辆,结果第二辆车被敌机扫射得百孔千疮。据一些回忆录称,宋美龄与孔二**情同母女。 孔二**不着女装,留大背头,或西装革履,歪戴礼帽;或商贾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莫辨雌雄。1945年宋美龄访美,孔二**为随行秘书,因其妆扮怪异,搞得美方礼宾司不知如何安排。在南京,一次孔二**驾车兜风,因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教训了几句,她一怒之下竟拔出手枪,将该交警当场击毙。据说后来南京流行一句话:“你不要神气,小心出门叫你碰上孔二**”。在重庆时,因时有日机空袭,实行灯火管制,一次孔二**驾车回家,大开车灯,被执勤兵阻拦制止,谁知她一边破口大骂:“滚的蛋!”一边猛踩油门撞将过去,把执勤兵撞飞在路边。还有一次在重庆中 央公园,孔二**遇见龙三公子(龙云的儿子),两人素不相识,不知所为何事,竟同时拔枪互射,结果打伤不少游人。在成都时,孔二**甚至亲自挥动嫩拳,跟一名空军飞行员搏斗。 孔二**爱枪爱车,就是不爱读书,宋霭龄暗自着急。为了获得一张像样的文凭,1942年,宋霭龄联络到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位美国教授(Votau),获得格外开恩。于是宋霭龄在重庆找了几名留过洋的博士教孔二**“读书”,之后顺利拿到了该校的毕业文凭。孔二**在外面极为刁钻蛮横,在孔祥熙面前也指手画脚,插手人事安排等事项,搞得孔祥熙毫无办法。最厉害的,是她连蒋介石的东西都敢去动。据说某次何应钦发来一纸紧急公文给蒋介石,被孔二**从文件夹中翻阅后随手抛开,害得何应钦反复催询,蒋介石莫明奇妙,急令侍从室追查,于是查到孔二**头上,蒋介石哭笑不得,然后不了了之。一次在重庆轮渡过江,蒋介石车队已打来电话通知马上要过江,孔二**偏要抢先过去,遭宪兵拦阻,孔二**撒野大闹,随手就给了宪兵一个耳光,刚好蒋介石座车驾到,见此情形,只好打起官腔教训了她几句,然后带她上了座车,绝尘而去。 孔二**的人生高潮应当追溯到1941年12月7日,此时正值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迅速东南亚中部以及南部太平洋地区,香港沦陷。自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之后,诸多要人逃落香港,香港沦陷,此事还得了。蒋介石不敢怠慢,亲自拟定名单,将那些要人接回重庆避难。《大公报》老报人胡政之先生是其中一位。 12月9日下午,这架著名的“空中行营号”飞机降落在重庆珊瑚坝机场,无数迎接人员翘首以盼:先是孔氏家族成员、然后是保姆,再然后是大批箱笼,最后,是孔二**著名的17条爱犬。诸要人一个没有。 《大公报》主编王芸生断断没有想到,胡老先生没接回来,接回来17条狗。此时正值国民党九中全会通过“增进行政效能,厉行法制制度,以修明政治案”,王芸生满怀悲愤之情,借题发挥,发表名为《拥护修明政治》的社论,捅出上述丑闻。一时间,社会舆论广泛,学生游行,广发传单。云南的西南联大等大学生甚至还组织了“倒孔运动委员会”,各地纷纷响应。 这么一搞,祥熙和蔼龄慌了。夫妻俩甚至以一张300块的高价收买并扣发12月22日运往全国各地的《大公报》。为平息事件,老蒋令交通部致函《大公报》,要求更正那篇社论,大意是电话不通,人没接到,飞机空着又浪费,干脆顺便接了点东西,并表示,只有“洋狗四只”,断无17只之巨也。没想到,《大公报》将此信全文刊出,并别出心裁,配标题“交通部来函”。党国此一欲盖弥彰之举,让社会各界之反映更为激烈,正义人士并进一步将孔祥熙贪污腐败之劣迹公布于众。刹时间举国哗然,学生游行,于右任弹劾,孔祥熙不得不辞职下课。 关于孔二**的婚姻大事有两件 有天晚上,宋美龄打电话对孔祥熙说:卫立煌这个人你认识吗?孔说:知道这个人,但没有往来。宋说:这个人不错,委员长很相信他,他的夫人去世已经很久,至今尚未续弦,我有意把二**为他撮合,你以为如何?孔说:先不要说婚事,先请卫立煌到我家作客谈谈。宋于是又打电话给卫立煌,要卫去孔家坐坐,相约时间是:后天上午十点钟。 此事,孔二**窃听得一清二楚,心中暗算要把卫立煌侮辱一番。 卫立煌的车队,终于到达孔公馆,哪知门铃响处,却出现一位男装打扮的女郎,双手叉腰,朗声说:“姓卫的,你来做什么,我孔家的人,不愁吃,不愁穿,知趣的,就赶快掉头回去。” 卫立煌乍听之余,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是蒋夫人叫我来看孔部长,反给这位女人训了一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怒之下,车队便循原路飞驰而去。 这边厢,在豪宅客厅里面,孔祥熙夫妇不断在看手表,10点,11点,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还不见卫立煌将军的影子? 孔、卫之会,便在一个怒不可遏,一个等得着急的情况下,告一段落。 晚上宋美龄分别打电话给孔祥熙和卫立煌,意欲探问两方会谈的结果,但情况却使蒋夫人非常震惊,可是这总是家事,也只有不了了之。
麻烦采纳,谢谢!
1、芦林湖
芦林湖又称东湖,地处东谷芦林盆地,四面环山,风景优美。让人惊喜的是,在这初秋时节,芦林湖已是层林尽染,欲盖弥彰的枫叶将秋意渲染到极致,寂寥中透露着几分炽热。
湖面静谧如镜,山水相映成趣,倒映出好看模样。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湖水纯净得不掺杂一丝杂质,让人备受洗涤。
环顾四周,万紫千红,鲜艳的枝头使得整个画面灵动起来,仿佛闻到了一丝春的气息。秋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草地也变得格外明亮,宛若置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尽享山水之乐。
继而向前,沿着蜿蜒的石阶而上,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芦林大桥,一路绿树掩映,茂盛得几乎要把路面遮挡。
古老的芦林大桥遗世而独立,桥上仙气缥缈,极具朦胧美,仿佛走进了天上人间,有种飘飘欲仙的浪漫。定睛一看,湖面波光粼粼,仿佛千万颗星星坠落,熠熠生辉,美得让人欲言又止。
2、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位于芦林湖畔,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浅黄的石砖与翠绿的木门相互碰撞,文艺复古,极具美感,四周青松苍翠,更显诗情画意。这是毛泽东曾居住过的地方,又称芦林别墅,走进博物馆,便能看到鲜艳的招牌赫然而立, 历史 底蕴一览无遗。
博物馆内展品众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据说原画共有200幅,久经战乱,如今只剩112幅,画卷惟妙惟肖,将八百罗汉的神采刻画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这里还陈列着不计其数的山水画,大多描绘庐山的秀美之景,画面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作家的神来之笔。
相比之下,我更爱这面挂满庐山老照片的咖色墙面,通过一幅幅黑白照片的呈现,将旧时庐山的不老故事娓娓道来,极具年代美。 此外,馆内还有百年难得一见的珍品,如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等,值得细细品味。
3、美庐
同样是别墅,美庐更加远近闻名,成为游人游览庐山的必打卡之地,这座底蕴深厚的别墅始建于1903年,充满了浪漫色彩,其名字取自“美的房子”,作为“第一夫人”宋美龄曾生活的房子,美庐与庐山其他别墅相比,更具风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色彩搭配,都称得上独树一帜,高饱和的红绿配色更让人欲罢不能,都说 时尚 是一种轮回,即便放在当今,也依旧毫不过时。
走进美庐,映入眼帘的是宋美龄的老照片,作为曾今风靡一时的时代美人,宋美龄除了有精致的皮囊,还有与身俱来的才情。泛黄的老照片描绘了宋美龄的一生辉煌,以及她与蒋介石先生的相濡以沫,让人颇为动容。
馆内还收藏了宋美龄阅读的书籍名刊,以及各种宋美龄生前使用的物件,精致而不奢华,无论是从室内的整体装修,还是细节处的陈设,都透露出宋美龄的生活格调,优雅、恬美,让人倍感美好。
4、老别墅的故事
沿着河中路走走停停,不一会儿便到了“老别墅的故事”,还未真正走进,就已经感受到满屏的 历史 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荟萃了六栋 历史 悠久的老别墅和西式园林,大多历经百年沧桑,古朴中透露着一丝神秘感,有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神圣。
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美国基督教堂,教堂在风雨的洗礼下不改颜色,即便台阶斑驳,墙身依旧精致如初。走进教堂,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牵引着我的脚步,洁白的墙面、五彩斑斓的窗户、复古的吊灯,极具美式风情,瞬间将人拉回上个世纪的美国老**中。
别墅内呈现了一幕幕旧时生活场景,可爱的小男孩身旁矗立着憨态可掬的大笨熊,男孩眼神透露着古灵精怪,仿佛下一秒就要进入 游戏 。还有温馨的家庭场景,精致的女孩身穿洋裙,安静地弹着钢琴,年轻的父母举止端庄,在一同陪伴着,雕塑栩栩如生,加上灯光的映衬,有些寒气逼人。对于复古爱好者来说,这里绝对是一处流连忘返之地。
5、花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于这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大家都耳熟能详,此番庐山之行,我终于有幸邂逅白居易笔下的诗意浪漫。如今虽不是最美人间四月天,但依旧春意阑珊,花径公园内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走进花径公园,映入眼帘的便是白居易雕像,屹立于湖畔,雕像在风雨的洗礼下略显斑驳,苔痕依稀可见,但诗人的英姿却不改颜色,举手投足间气质非凡。
花径亭中石刻历久弥新,“花径”二字历历在目,古朴静美,让人目不转睛。园内设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将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
陈列室临湖而建,白墙草瓦,尽显质朴。漫步花径公园,随处可见古老的石刻,园内四季如春,繁华翠林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恬静。
6、锦绣谷
继而向前,便来到了锦绣谷,相传晋代东方名僧慧远曾采撷花卉于此,彼时四时花开,繁花似锦,故取名为“锦绣谷”。“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这是诗人王安石游览时曾留下的诗句,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锦绣谷长达15公里,沿途怪石嶙峋,泉水潺潺。雨后的锦绣谷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恍若仙境,让人迷失了方向。
拾级而上,仙人洞映入眼帘,入口处对联历历在目,“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为这座本就静谧的山谷,更增几分神秘感。拿起相机,定格下仙人洞中的世界,绿树掩迷雾,刹那间,才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谛,禅意十足。
洞内矗立着仙人吕洞宾的雕像,身背宝剑,神采自若,让人肃然起敬。青松深处好运石遗世而独立,红色的字迹与黄褐色的石面相互映衬, 历史 厚重感扑面而来,身后烟雾缭绕,仿佛走进了天空之城,浑然不知天地。一旁的古树挂满了福结,红黄相间,承载了游人的无限祝福。
7、牯岭街
如果你以为庐山只有数不尽的山山水水,那就大错特错了,来到这里,同样能感受浓郁的人间烟火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牯岭街灯红酒绿,属于庐山人民的夜生活开始了。牯岭街三面环山,海拔高达1100米,是人们口中的“天街”。街道的建筑中西结合,在灯光的映衬下透露出几分欧式风情。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餐厅、邮局、银行等应有尽有,是庐山人民休闲 娱乐 的首选之地,只可惜今日烟雨连绵,带走了最后一丝热意,也将牯岭街昔日的喧闹褪去了几分。不过对于一名异乡游子而言,如此正是最好,失去了人头攒动的热闹,却邂逅一片宁静,似乎更能将江南的风土人情一览无遗。
街口处,古树参天,从这个视角远眺牯岭街,显得更加静谧美好,明艳的灯光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倒映出一道道光柱,忽明忽暗,忽长忽短,营造出小城独有的烟火味,有种原汁原味的纯净,让人倍感宾至如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