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当中有“脉”字一千一百余处,多是讲“经脉”与“脉诊”之含义。通过对脉的诊察,而探索脏腑经络疾病信息,这是古人掌握外在征象从而了解身体内部信息的重要方法。《素问·邪气藏府病形》云:“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
在后世当中最常见的是“寸口脉法”——“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按寸、关、尺,力取浮、中、沉,把握“浮、沉、滑、涩”等几十种脉象,而推测病机。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人迎寸口脉法”、“三部九候脉法”和“尺肤脉法”。
其中,以神奇的“尺肤脉法”所言疾病信息最直观最具体,而因按指部位众说纷纭,终不被后世详尽阐述。
这部分诊法,在《素问·脉要精微论》当中是这样被记载的:“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翻译:尺肤之内两边的部位,可以诊察季肋的病情;尺肤之外,可以诊察肾脏的病情;尺肤之内,可诊察腹部的病情;尺肤的中段,其左外部可以诊察肝脏的病情,左内部可以诊察胃腑的病情,右内部可以诊察脾脏的病情;尺肤的上段,其右外部可以诊察肺脏的病情,右内部可以诊察胸中的病情;其左外部可以诊察心脏的病情,左内部可以诊察膻中的病情;臂内阴经所属的部位可以诊察胸前的病情;臂外阴经所属的部位,可以诊察肩背的病情;尺肤上部尽处之上的部位,反映的是胸部、喉部的情况;尺肤下部尽处之下的部位,反映的是少腹、腰股、膝部、小腿等处的情况。
如果按照杨上善、王冰等医家的看法,这种诊法就是诊尺肤的脏腑身躯分侯部分,即经文的字面意思,适合于脉诊法,如图所示:
另外,马莳、张介宾等认为尺肤诊法与寸、关、尺三部脉脏腑分侯等同。马莳注云:“后世王叔和之脉,其分部与此大同也欤。”第三种意见认为尺肤诊法是全身脉诊法,去义更远。古代对此经文另一类解译是:该经文表述了寸口脉象的脏腑定位关系。如清•周学霆《三指禅•六部脉解》明确指出:“六部之脉,候之寸、关、尺,出于《脉要精微篇》。左寸以候心,左关以候肝,左尺以候肾;右寸以候肺,右关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门,以明六部各有所属。”
此时诊断部位的讨论,关于诊断方法,则散见于《黄帝内经》的《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客》及《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根据其与内在脏腑的对应关系,通过感知尺肤寒热、坚脆、大小、滑涩、缓急等触觉信息,判断脏腑疾病。但同样因为这些触觉信息缺少明确的度量尺度和临床可操作性,无法应用于实践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能为后世医家系统明晰的把握而慢慢零星出现于世。
近年来,寿氏脉学创始人寿小云先生,在传承王金皋老师祖传脉法的基础上,以《素问•脉要精微论》和《素问•三部九候论》为根据,参考《难经》和藏医学《四部医典》等著作,确立了寿氏脉学疾病脉学理论体系。精准确定寸上、寸、关、尺、尺一、尺二等脉诊部位,直观诊断皮、脉、肉、筋、骨、脏腑等器官部,清晰的将脉象信息总结为振动觉、形态觉和温度觉等可以表述的指感触觉信息,并系统对接西医疾病名称。对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脉象和器官缺失和植入等脉象信息能够全面获取。
寿氏脉学疾病脉法能够迅速识别出脑梗塞前兆、中风急慢性期、高血压数值、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肥厚、瓣膜病变、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肝胆肾前列腺结石、息肉、囊肿、肿瘤、妇科等临床疾病信息。当然不止这些,譬如细菌和病毒感染在脉象上都有差异。
另外,寿老师还首创了寿氏脉学心理脉法,直观感知患者心理状态。《素问•经脉别论》篇中,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变也。” 可见,中医所说七情致病,喜、怒、哀、思、悲、恐、惊等心理状态与疾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且都可以展现在脉象信息当中。寿氏脉学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心理状态脉象有肝郁、高兴、愤怒、郁怒、心情压抑苦闷、内心痛苦、紧张、逆反、心烦、生活艰辛苦、惊悸、恐惧、亲情缺失、凄凉悲伤、焦虑、抑郁倾向、抑郁症等上千种。
结合寿氏脉学疾病脉法、心理脉法、潜意识脉法和高层脉法,可以广泛搜集疾病、心理及致病原因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思考治疗方案才可能效如桴鼓。
17、细脉:
细脉蒙蒙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乘,
若非湿气归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解语:脉细如丝率应指为气血衰弱之形,亦为诸虚恶劳什劳损,或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侵入影响脏器功能所致的虚弱病症,或有肾脏症状,或者为湿邪入肾之症状。肾精亏损而汗泄症状。
18、伏脉:
伏脉霍乱吐濒濒,腹疼多因宿食停,
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皆因损。
解语:伏脉有潜伏之象,潜藏与筋骨之间或伏而不见,为霍乱吐而频繁,为急性胃炎之病,伏脉若见肤疼积宿实停滞,或素有老痰,停饮停积聚之症。需用散寒温里之法祛除病理因素。
19、动脉:
动脉专可病因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泻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解语:动脉如摇豆应指,此脉见于关位为擎惊之症。动脉象,在关部上位为阳,在关部下位为阴,在关位上部主汗出热症,在关下为泻泄痢症,或拘挛病,为阴病。或见男子精泄,女子崩漏之症。
20、促脉:
促脉为数火病医,其凶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被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解语:促脉在数脉中时有一至息,为热症火症来进行医治。其原因有五种:为喘,为咳,为狂,为斑,为疽,狂斑引起的促脉,可细推之。
21、结脉:左脉来无定数,时有一止。
结脉多因气血凝,老痰积滞者沉吟。
内生积聚外臃肿,疝瘕为应病寒阴。
解语:结脉出现多因气滞血凝所致。又固老痰积滞使病人很痛苦,为日久之症,又内有积聚,外生臃肿,或有疝症,症症等阴血病。
21、代脉:
代脉原因脏器衰,腰疼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孕三月兮。
解语:代脉在动脉时有一止有一定规律性如一动停,二动停,三动停。原因是由来一脏器衰陷不能连续跳动所致。或下元亏虚所致泻痢,脾虚失约而引起吐泻症。女子怀孕三个月可出现代脉。即使脉理精深也难以确其脉症。要捉住脉纲脉理才能明确大致脉情,不可忽略以知其大要也。
节录徐灵胎先生诊脉诗供参阅:
微茫指下最难选,条绪寻来悟治丝;
三部分持成定法,八纲易见是良知;
胃资水谷人根本,土脉冲和脉委蛇;
脏气全凭生克验,天时且向逆从窥;
阳浮动滑大兼数,阴湿沉弦弱且迟;
外患阴来非吉兆,内虚阳陷是堪悲;
须知偏盛皆成病,忽变非常即弗医;
要语不繁君请记,脉书铺叙总支离。
四要常脉:春浮,夏数,秋迟,冬沉。
四言脉决
人身之脉,本乎荣卫,荣者阴血,卫者阳气,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罗,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手太阴经,可得而息,此经属肺,上系吭嗌,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寸关与尺,两手各有,揣得高骨,上下左右,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调停自气,呼吸定息,
四至五至,平和之则,三至名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在人消息,在人差别,迟数即得,即辨浮沉,浮表沉里,深浅酌斟,浮数表热,迟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察其六部,观在何处,
一部两经,一脏一腑,左寸属心,合于小肠,关为肝胆,尺肾膀胱,右寸主肺,大肠同条,关则脾胃,尺命三焦,不特脏腑,身亦主之,上下中央,三部分齐,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直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
病随所在,不病者否,浮沉迟数,有内外因,外因于天,内缘于人,天则阴阳,风雨晦明,人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之浮,则为表证,沉里迟寒,数则热盛,内因浮脉,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躁何疑,表里寒热,风气冷燥,辨内外因,脉证参考,浮沉之脉,亦有当然,浮为心肺,沉属肾肝,脾者中州,浮沉之问,肺重三菽,皮毛相得,六菽为心,得之血脉,脾九菽重,得于肌肉,肝与筋平,重十二菽,惟有肾脉,独沉之极,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脉理浩繁,总括于四,六难七难,专衍其义,析而言之,七表八里,又有九道,其名乃备,浮而无力,是名芤脉,有力为洪,形状可识,沉而有力,其脉为实,无力微弱,伏则沉极,脉迟有力,滑而流利,无力缓涩,退同一例,
数而有力,脉名为紧,小紧为弦,疑似宜审,合则为四,离为七八,天机之秘,神授之诀,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泛泛浮浮,如水漂木,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滑脉如珠,往来转旋,举按皆盛,实脉则然,
弦如弓弦,紧如细线,洪较之浮,大而力健,隐隐约约,微渺难寻,举无按有,便指为沉,似迟不迟,是谓之缓,如雨沾沙,涩难而短,迟则极缓,伏按至骨,濡则软软,弱则忽忽,既知七表,又知八里,九道之形,不可不记,
诸家九道,互有去取,不可相无,可以相有,过于本位,相引曰长,短则不及,来去乖张,形大力薄,其虚可知,促结俱止,促数结迟,代止不然,止难回之,三脉皆止,当审毫厘,牢比弦紧,转坚转劲,动则动摇,厥厥不定,
细如一线,小而有力,弦大虚芤,脉曰改革,涣漫不收,其脉为散,急疾曰数,脉最易见,即脉求病,病无不明,病参之脉,可决死生,然有应病,有不相应,此最宜详,不可执定,人安脉病,是曰行尸,人病脉和,可保无危,
中风脉浮,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危温痰,风未可疏,寒中太阳,浮紧而涩,及传而变,各状难悉,阳明则长,少阳则弦,太阴入里,迟沉必兼,及入少阴,其脉遂紧,厥阴热深,脉伏厥冷,
在阳当汗,次利小便,表解里病,其脉实坚,此其大略,治法之正,至于大法,自有仲景,伤寒有五,脉非一端,阴阳俱盛,紧涩者寒,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此名中风,勿用寒药,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此非风寒,乃湿温病,
阴阳俱盛,病热之极,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惟有温病,脉散诸经,各随所在,不可指名,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或涩或细,或濡或缓,是皆中湿,可得而断,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随时变迁,
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濡弱湿气,迟涩因寒,洪数热郁,风汗湿温,热下寒熨,腰痛之脉,皆沉而弦,兼浮者风,兼紧者寒,濡细则湿,实则闪肭,指下既明,治斯不忒,
尺脉虚弱,缓涩而紧,病为足痛,或者痿病,涩则无血,厥寒为甚,尺微无阴,下痢逆冷,热厥脉伏,时或而数,便秘必难,治不可错,疝脉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证治,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生,涩数凶断,偏弦为饮,或沉弦滑,或结或伏,痰饮中节,
咳嗽所因,浮风紧寒,数热细湿,房劳涩难,右关濡者,饮食伤脾,左关弦短,疲极肝衰,浮短肺伤,法当咳嗽,五脏之嗽,各视本部,浮紧虚寒,沉数实热,洪滑多痰,弦涩少血,形盛脉细,不足以息,沉少伏匿,皆是死脉,
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证内脉,参考秤停,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沉弦细动,皆气痛证,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部在尺,脉象显然,心中惊悸,脉必代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
癫痫之脉,浮洪大长,滑大坚疾,痰蓄心狂,乍大乍小,乍长乍短,此皆邪脉,神志昏乱,汗脉浮虚,或涩或濡,软散洪大,渴饮无余,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证之的,鼻头色黄,小便必难,脉浮弦涩,为不小便,
便血则芤,数则赤黄,实脉癃闭,热在膀胱,诸证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贵沉细,设见浮大,后必难治,水肿之证,有阴有阳,察脉观色,问证须详,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涩,
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屎赤溺,兼渴为阳,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急,胸痞脉滑,为有痰结,弦伏亦痞,涩则气劣,肝积肥气,弦细青色,心为伏梁,沉芤色赤,
脾积痞气,浮大而长,其色脾土,中央之黄,肺积息贲,浮毛色白,奔豚属肾,沉急面黑,五脏为积,六腑为聚,积在本位,聚无定处,紧浮牢弱 ,小而沉实,或结或伏,为聚为积,实强者生,沉小者死,生死之别,病同脉异,
气口紧盛,为伤于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滑而不匀,必是吐泻,霍乱之候,脉代勿讶,夏月泄泻,脉应暑湿,洪而数溲,脉必虚极,治暑温泻,分其小便,虚脱固肠,罔或不痊,无湿不痢,脉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细无害,
五疽实热,脉必洪数,如或微涩,证其虚弱,骨蒸劳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元,如汗加咳,非药可除,头痛阳弦,浮风紧寒,风热洪数,温细而坚,气虚头痛,虽弦必涩,痰厥则滑,肾厥坚实,痈疽浮数,恶寒发热,
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而疼者阳,不数不热,不疼阴疮,发痈之脉,弦洪相搏,细沉而滑,肺肝俱数,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肠痈难知,滑数可推,
数而不热,肠痈何疑,迟紧未脓,下以平之,洪数脓成,不下为宜,阴搏于下,阳别于上,血气和调,有子之象,手之少阴,其脉动甚,尺按不绝,沉为有孕,少阴属心,心主血脉,骨为胞门,脉应于尺,或寸脉微,关滑尺数,
往来流利,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男女之别,以左右取,左疾为男,右疾为女,沉实在右,浮大在右,右女左男,可以为 ,离经六至,沉细而滑,
阵痛连腰,胎实时脱,血瘕弦急,而大者生,
虚小弱者,即见死形,半产漏下,革脉主之,弱即血耗,立见倾危,诊小儿脉,浮沉为先,浮表沉里,便知其源,大小滑涩,虚实迟 ,
容据脉形,以审证治,大凡妇人,及夫婴稚,病同丈人,脉即同例,惟有妇人,胎产血气,
小儿惊疳,变蒸等类,各有方法,与丈夫异,要知妇孺,贵识证形,问始之详,脉难尽凭,望闻问切,神圣工巧,愚者脉脉,明者了了,病脉诊法,大略如斯,若乃持脉,犹所当知,谓如春弦,夏名钩脉,秋则为毛,冬则为石,
实强大过,病见于外,虚微不及,病决在内,四脉各异,四时各论,皆以胃气,而为之本,胃气者何,脉之中和,过与不及,皆是偏颇,春主肝木,夏主心火,脾土乘旺,则在长夏,秋主肺金,冬主肾水,五脏脉象,与五运配,
肝脉弦长,厌匕聂匕,指下寻之,如循揄叶,益坚而滑,如循长竿,是谓太过,受病于肝,急如张弦,又如循刀,如按琴瑟,肝死之应,浮大如散,心和且安,累匕如环,如循琅 ,
病则益数,如鸡举足,死操带钩,后踞前曲,浮涩而短,蔼匕如盖,此肺之平,按之益大,病如循羽,不下不上,死则消索,吹毛似匕,沉濡而滑,肾乎则若,上大下锐,滑如雀啄,肾之病脉,啄啄连属,连属之中,然而微曲,来如解索,去如弹石,已死之肾,在人审识,
脾者中州,平和不见,然亦可察,中大而缓,来如雀啄,如滴漏水,脾脏之衰,脉乃见此,又有肥瘦,修长侏儒,肥沉瘦浮,短促长疏,各分诊法,不可一途,难尽者意,难穷者理,得之于心,应之于指,勉旃小子,日诵琅琅,
造道之玄。(以上录自崔氏脉学)一并致谢
PQRST公式是五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适用于疼痛的病人。
1、P(Provoke,诱因):疼痛发生的诱因及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2、Q(quality,性质):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钝痛、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等。
3、R(radiate,放射):有否放射痛,向哪些部位放射。
4、S(severity,程度):疼痛的程度如何,若把无痛到不能忍受的疼痛用1~10的数字来比喻,相当于哪个数的程度。
5、T(time,时间):疼痛开始、持续、终止的时间。
PQRST记忆公式:一般用于有疼痛的病人。PQRST5个字母相连,刚好是心电图的五个波形字母顺序,因而极易记忆和应用。
扩展资料:
急诊科工作流程:接诊——分诊——处理。其中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1、资料收集:问,看,听,闻,触,查;
2、分诊技巧:SOAP公式,PQRST公式(疼痛) ,CRAMS评分(生理+解剖);
3、病情分类:Ⅰ类—危急症,Ⅱ类—急重症,Ⅲ类—亚紧急,Ⅳ类—非紧急。
SOAP公式:即主诉、观察、估计、计划。
1、主诉(Subjective):收集病人或陪人的所有资料。
2、观察(Objective):运用上述观察手段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获得初步印象。
3、估计(Assess):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
4、计划(Plan):组织抢救程序,进行专科会诊。
-分诊
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急诊科划分的三区中,“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黄区的主要功能是密切观察;“绿区”相对安全一些。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急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四级”,进行区别救治。所谓“四级”,是按照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评估结果来划分: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急诊科划分的三区中,“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救治一级和二级病人;黄区的主要功能是密切观察,适用于三级病人;“绿区”相对安全一些,是四级病人的诊疗区域。
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表示,急诊病人分级就诊制度在国外早就开始实行,可以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医疗机构原则上都是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来处置病人,而这种分级制度是按照病情轻重排序,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立即护理、延迟护理、轻伤和死亡。
对伤者进行分析,确定他们的医疗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分配给他们治疗的优先顺序,这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将优先级分为四个简单的类别进行对伤者的医治。
预检分诊使用科学的方法将病人进行分类,迅速识别急危重病人,使之得到及时救治,从而减少病人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