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当中,主要是维吾尔族,占得比例也很高。
不要说少数民族,在新疆,维吾尔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全疆人口的47%,汉族占39%。人口最多的民族怎么回事少数民族呢!?
我在喀什生活了十几年,也在南方生活了四年。给你点经验吧。
喀什四季分明,春天会刮沙尘暴(当地人叫下土),天昏黄昏黄的,家里一天下来家具上都是沙土,要做好心里准备。夏天不是很热,基本不用开空调,但是比较干燥,建议买加湿器。秋天秋高气爽,树叶渐渐开始变黄慢慢凋零,切忌上火建议多吃清淡的蔬菜食物。冬天是比较好过的,因为到处都有暖气,但是室外温度比较冷,建议刚从南方过来的话一定备好毛衣,保暖内衣和羽绒服(不喜欢羽绒服的厚重感的话也可以穿厚一点的外套,呢子大衣中长款的。)帽子也是需要的,手套的话看你一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做公交车和自己开车是不需要的,骑电动车和自行车是必备的。
喀什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大部分是维族,少部分有回族和塔吉克族,不会他们的语言不要紧,但是一定不能不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猪”是他们的大忌,不要在他们面前提起和猪有关的任何东西更别说吃猪肉了,也万万不可,一般当地人为了避讳也会把猪肉称为大肉,所以一定要注意融洽相处。
喀什终年日照时间长,气候干旱,所以瓜果格外甘甜,汁多肉嫩。建议多食。冬天干果也很多种。
喀什与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接壤,有时间(也得有条件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可以去中巴边境玩下,那里就是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所在地。路上还有世界上唯一的黑色冰川。
喀什人很热情直爽,但是说话声音比较大音调比较硬,所以不要以为是和你争吵,那是我们正常的说话方式。
关于喀什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的地方,并不像楼上说的那么广泛和禁忌那么多的。还需要了解什么尽管找我,给我留言就可以了。希望你在喀什将要度过的这数个春秋,能是你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在新疆喀什旅行的第一个月,天高地阔。
天空特别蓝,树木又很旺盛,无论街上同时跑多少辆 汽车 ,都会感觉还有很大的一片地方没用完。
沙漠绿洲
从高处看喀什,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沙漠绿洲”城市。
泥巴色的建筑群中,簇簇鲜绿见缝插针,湖水就像被天空漂染过一样。
很难想象曾经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这个地方的人们生活在漠漠风沙中。
在几十年前,喀什是没有“城市”的,整个喀什就像一个巨大的乡村,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才有简单铺就的道路。低矮的平房胡乱没有章法地建在路边,毫无规划可言。
那时候的喀什完全不像今天这样小楼林立、小巷整洁,它真正变得漂亮起来,其实是从修建今天要说的这个“喀什第一公园”开始的。
第一座公园
喀什人民公园,是喀什市的第一个公园,已经有近70年的 历史 ,在喀什近代 历史 的演变过程中,它已然是大家心目中默认的喀什人民的“后花园”。
这是喀什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在整个南疆来说,这座城市园林的规模也是首屈一指。
这里的道路整齐、绿化面积大,有专门的保洁维护、修整和打扫,公园里的座椅任何时候去都保持着崭新和干净。
一般的城市公园主要用来观景、消遣,而喀什人民公园不同,这里是近距离接触喀什的维吾尔族人民真实生活的地方。我个人把它定义为一个“人文观察所”。
人文观察所
在喀什的其他地方,很难遇见比较大规模的 娱乐 活动,但是在喀什人民公园里,可以看到。
几乎每天下午固定的时间,住在喀什市区里的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早早地“占”上地方,摩拳擦掌,等待着接下来即将上演的节目。
这里有一个露天舞池,维吾尔族的朋友们会在花圃边围起圈圈,载歌载舞。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几乎每个女孩子都会跳舞。茶余饭后,人们经常随手用手机放一段歌谣,伴随着简单的音效翩翩起舞。
在喀什,老百姓家的小孩子很多都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长大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很多很多人聚在一起。维吾尔族人天生喜欢展示自己。
在喀什人民公园,尤其是在这个露天的舞池周围,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不同状态的喀什人。
大部分时候他们都专注于眼前的欢娱,当你为舞池里的人叫好,他们会伸出手来邀请你共舞。
喀什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离开舞池往里走,发现这个公园居然很大。一条石砖路笔直宽阔,路边的梧桐树就像大伞一样张开双臂伸向天空,树下两侧林立着很多小摊位,孩子们在这里跑来跑去。
沿着孩子奔跑的方向望去,是一大片儿童乐园,旋转木马挨着小型过山车,充气城堡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七彩童趣设施。
儿童乐园旁边有一些人造的景观,大约内部是一些探险、“鬼洞”之类的 娱乐 项目,我没有进去玩,它们是需要另行收费的。
在我们沿着小路慢慢溜达的时候,戴着四角花帽的退了休的维吾尔族大叔们也在散步,他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转一转,偶尔也会凑在一起闲聊、打牌。
喀什人民公园里的树很有特点,它们每一株都有几层楼那么高,这里分布着各类树木50多个品种,形态各异、郁郁葱葱。
在过去的成百上千年中,这些植物被保护得很好,或者说喀什人没有特意去“保护”它们,而是本能地与植物自然、和谐地相处。
在喀什旅行的这一段日子里,我发现喀什人是格外喜欢花花草草的一群人,他们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或院子里都种植着各类鲜艳的花草。
即便是住在比较偏僻的小村子里,即便家里没有院子、面朝土路,也要花团锦簇。
后记
回想我在喀什的旅行,人民公园去过数次,但每次都没有把它逛完整过。这是一座24万平米的大型城市园林,据说公园里的路加起来就有4km多。
也大概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观察人,所以每次都是在露天舞池待的时间比较多。实际上喀什人民公园里面还有文化宫、葡萄园、动物园,还有旱冰场。也期待下一次去喀什旅行的时候,可以走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 旅游 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土一样的维吾尔 来新疆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 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是我6年前在皮山科克铁热克发现的。那个没电的夜晚,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涛。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咯,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沙尘整天飞扬的天气里生活,该是怎样的辛劳啊!内地人每天早起要轻轻扫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扫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纱巾便成了长年摘不下的“防尘装”。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创意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精气更足吧,这与那些爱住平房不愿住楼房的要求,道理似乎相通。 纯朴如尼雅古城土陶的和田维吾尔啊,你们如此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莫非“天人合一”的伟大真理正出自你们之手? 花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在沙漠环境里尤为爱美。爱花从来就是他们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醉了“玫瑰香”,红了“石榴酒”。美玉、丝绸、地毯,随便哪一样都会营造出鲜花般融融的幽香与情调…… 花一样的维吾尔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生来就有花一样的名字——古丽。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叫古丽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个古丽是你。叫古丽的都是维吾尔姑娘,古丽总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风吹散了花园的花朵,头上那顶小花帽依然绚烂无比…… 三年前我带妻在尼雅参加朋友的一次聚餐会。席间,维族友人邀请妻跳舞,我妻却再三推托不会跳。朋友便讲,看来你妻太害羞了,干脆我们送她一个维吾尔名字叫“古丽”吧,意思是“鼓励鼓励”!此激将法果然使我妻起身助兴。从此,我便知道了古丽不仅是漂亮的花朵,还有激励、自信的意味在其间。 谜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特耐看。《新疆经济报》女记者王春华女士来和田看了几眼后,她逢人便讲和田维吾尔老乡很善良、很好客,连他们眼睛里射出来的光都那么和善、纯真、质朴。但令王女士不解的是:这些老乡生活并不富,为何待客时总是倾其所有呢? 迷人的维吾尔姑娘对外人永远是团难解的谜,可人们总愿意乐此不疲地探寻这难解之谜。一次我到西安团校拜访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当他的朋友知道我在新疆工作后,都跑来问我一大堆离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为什么维吾尔族人的睫毛长?维族姑娘跳舞时“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实在被追问得不耐烦,就随口编了几句:新疆的沙尘暴多,维族姑娘的长睫毛可有效地抵挡沙尘侵人眼球。你们就不行了,遇到沙尘暴就只有倒霉的份!有个胖乎乎的小个子非要我解释“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答确实不知。他便扎了个“双手割喉”势自作聪明地解释道:我想“摆脖子”大概就是维族姑娘向“意中人”求婚时,怕“意中人”不答应,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你要不答应,我就自杀! 还没等小胖解释完,满屋人哄堂大笑。我同学戏弄小胖道:“人家维吾尔姑娘都是大眼长睫大个子,就是自杀了,也不嫁给你!” 维吾尔人的洗脸方式一直令我大惑不解。好几次我与维吾尔朋友半开玩笑:看你们单手提壶洗手洗脸多笨拙。可朋友不以为然:“我们这样洗,脏水都流下去了,每次换新水。不像你们洗脸脏水流到盆子里,又捧起脏水洗脸,你说哪个干净?”见我愕然,他又挑着两道浓密的眉毛问:“你见到我们维吾尔人当中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有几个是单眼皮的?” 是呀,不光没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没有儿个是单眼皮的,就是自小用“奥斯曼”草染过几回眉头和头皮的维吾尔族“巴朗”(意为小孩),待长大后发质竟变得那么浓黑发亮,多令人不可思议啊! 歌一样的维吾尔 王洛宾创作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中的一段歌词“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一直令人生疑——维族男子要娶姐,为何要人家领着妹妹来? 这是由于维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里面的客厅和床铺特别多,一则为日后接待宾客,二则为朋友亲戚聚餐后潇洒唱歌跳舞。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的确,维吾尔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细胞。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起劲的是,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歌舞来源于生活,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出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下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通过歌舞联系和加强了亲朋之间的感情。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与乾隆皇帝有关的风流传说很多,比如人们现在经常调侃说的“大明湖畔夏雨荷”,出自琼瑶的一部电视剧《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续集中还出现了一位含香公主。这位含香公主与夏雨荷、小燕子、紫薇一样,当然都实无其人。
不过,民间一直传说乾隆有一位回部妃子,容貌绝美,世上无双,不经沐浴熏香,身上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气。跟电视剧中那位跳舞引得蝴蝶翩翩的含香公主高度相似,这个含香公主是琼瑶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角色。
传说乾隆听说香妃之后动心,命令兆惠将军务必把香妃带回北京。兆惠不负乾隆所望,果然把香妃带到宫中。乾隆一见大喜,给香妃优厚待遇,但是香妃对他冷冰冰的。乾隆就让宫人去劝香妃,香妃从怀里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扬言要刺杀乾隆复仇。后来香妃见行刺乾隆不成,就想自杀。但是宫人看守很严,她没有寻死的机会。
这件事被乾隆的母亲听说了,乾隆母亲为儿子的安全担心。有一天乾隆去祭祀。他刚刚离开,他母亲就把香妃叫了去。乾隆母亲问香妃:你至今不屈服,你是怎样打算?香妃说:我只希望一死。乾隆母亲说:我赐死你可以吗?香妃很高兴,给乾隆母亲磕头说:“我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是想行刺皇上,为我夫主报仇,现在我知道报仇无望,只希望跟随我的夫主而去。感谢太后成全,我不忘太后恩德。”一番话说得乾隆母亲唏嘘不已。乾隆母亲就成全了香妃,让她到一间屋里自缢。乾隆闻听母亲把香妃唤了去,自知大事不好,赶快跑回来,香妃已经死了,神情安详,面色如生。乾隆心痛不已,只好厚葬香妃。香妃的遗体运回喀什安葬,现在喀什就有座香妃墓。
您也许会问:历史真有一位这样神奇的妃子吗?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不经熏香或搽脂粉,身上就自带香气,这样的人不会有,任是再国色天香的美女,她的代谢产物也不会是香的。一个俘虏之女带匕首进宫更是不可想象,如果匕首那么容易带进宫去,皇帝早不知被刺杀多少次了,天底下觊觎皇位的人多的是。
不过,乾隆确实有一位维族妃子,她在宫中的封号不是香妃,而是容妃。这位容妃并非被乾隆母亲赐死,而是入宫多年后,在宫中病故。
容妃是世居叶尔羌的回部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与发动叛乱的大小和卓属于同一祖先。但是,容妃家族与大小和卓有矛盾,他们站在了清廷一边,帮助清廷平叛。叛乱平定以后,容妃的叔叔额色尹和哥哥图尔都等人来到北京,接受皇帝赏赐。
容妃就在这时入宫,她进宫时已经二十六七岁,在清代,这个年龄已是标准大龄女,不知她因某种原因耽误了结婚,还是入宫之前结过婚,这是个小小谜团。
容妃最初的封号是贵人。她的家族是和卓氏,清代文档称她为“和贵人”。三年后,乾隆以皇太后的名义封她为容嫔,她三十五岁时,乾隆以皇太后的名义封她为容妃。
容妃在宫中比较受宠,乾隆赏赐的珍稀物品和食物都有她的份儿,乾隆南巡也带着她和她的哥哥。由于乾隆后来不再立皇后,容妃晚年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很高。这从乾隆设宴时她的座次可以看出来。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在圆明园设宴时,容妃坐西边主桌头位,十二月,乾隆在乾清宫设宴时,她坐在东边桌第二位。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病故,终年五十五岁,葬于清东陵。
1979年,清东陵文物工作者对容妃墓进行清理,发现了她的遗骨和发辫。经过对其遗骨的测定,发现符合西部回属民族特征。脱落的牙齿和花白的发辫也与记载中她的去世年龄相近。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过一本书《香妃》,书中收录有各种关于香妃的传说,以及清史档案中关于容妃的记载。篇幅有限,不一一叙述了。
封面上是传说的香妃像,还有一副香妃戎装像,看其面貌并不符合维族特征,应该是弄混了的,不过,这个画像中的女子非常美,娴静端庄,是越看越美的那种。这个不知怎么回事,在网上和手机上看总有些变形。
另外,女性读者可以看看这个画像中女子佩戴的首饰,翡翠与蜜蜡的手镯,翡翠与蜜蜡的耳坠,可惜这个太小,如果是大图,会看出那对翡翠耳坠第二个环上,相同位置,各有一个小小的红点。两只翡翠耳坠,同一位置各有一个小小红点,不知多少翡翠才遇到,果然是皇家御用之物。
这是传说中的香妃戎装像,也不像维族女子,估计也是传讹了的。(原文来自夜何其的文字作坊的头条号)
我的女朋友是维吾尔族,我想知道她写的是什么: aYam Mubarak Janlirimmm的意思是:祝你节日快乐,亲爱的。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
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4世纪文献中称为“袁纥”。6世纪末、7世纪初文献中称为“韦纥”。788年以前文献中称为“回纥”。
788年以后至13世纪70年代则称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称为“畏兀儿”。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
估计你怎样都搜索不到,因为不管网上怎么说,都不是真的。
只有自己见到的才是真的。
喀什汉族人口占1/3 超过一半是维族。
在喀什东北部一有片老城区,那里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因此房屋都不能拆,那里生活的基本上都是维族,教育程度普遍落后,大部分人维持生活仅限于贩卖便宜的小玩意。这样生活来源就很有限,然后因为文化程度落后,而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方面管的又不严,因此一家都有很多小孩。这样收入低,人口多,普遍就是吃不好,穿不好。而郊区以及下属县乡镇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我是喀什人,你如果再想了解更详细,加我好友说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