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第1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

 

41 3000湖南 罗小军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引人联想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梁》《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有记者问及获奖后是否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受,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素材解读

1百年梦想。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构建了百年的梦想,一个争议了百年的话题,今天终于让一个叫莫言的作家破解了。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幸福!

2感恩故土。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警世名句

1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莫言)

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莫言)

适用话题

心灵的故土心愿感恩乡情

罗素:中国将给世界希望

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匠,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就是那个从英国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罗素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罗素曾经于20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来到中国讲学,并于1922年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书中对诸多问题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罗素在该书中发表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见,让他在当时便获得了“中国问题专家”的美誉。一般来说,通才与专家往往是对立的,正如鲁迅所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但罗素大概可以免于此讥。罗素乐观地预言:“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完全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用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和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对世界可以说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当时那种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会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他称,正因为这一希望是能够实现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极高崇敬。

素材解读

1智慧之光。所谓的预言,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异国的哲学家,百年之前思考的那些问题,留下的那些预言,后来竟然大多成了事实。透过那束惊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巨匠的智慧之光。

2心怀世界。一位学者,他的心里不能仅仅装着自己,还得装着祖国,装着整个世界。罗素百年之前对中国的那份希望与担忧,折射出的无疑是一种心怀世界的博大情怀。

警世名句

1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伯兰特·罗素)

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伯兰特·罗素)

适用话题

智慧胸怀思考的魅力眼光站在高处

川端康成:我没什么可说的

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大特色。当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找些不成不淡的话题,陪客人闲聊。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方才开口:“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对坐。

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也是与众不同。人家记者请他说点什么,他总是以“我没什么可说的”加以拒绝。如果你要拍照,他倒是不拒绝,一旦照完相,你就是怎么问,他都是哼哼哈哈,从不认真回答。等你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来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一言不发在那里长时间枯坐。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女编辑终于耐不住这种沉默,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川端康成这才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讲演,他居然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我讨厌讲演,可又被请来了。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将脸展示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瞪起他那双大眼睛沉默下来,不发一语,惊得听众目瞪口呆。

素材解读

1学会思考。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是如此沉默而笨拙。其实这也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只是将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上了。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境况。

2本色自我。生活就像是一个舞台,在很多时候,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众不同的是,像川端康成这样的大作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保持自我本色。这种本色,不失为一种人格魅力。

警世名句

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川端康成)

适用话题

做同自己 生活的哲学 本色最美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其设计的建筑作品超多200多座,遍布日本乃是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这样的一位建筑鬼才大师,竟从未受过正规刻板教育,而是自学成才。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位自学成才的建筑鬼才大师安藤忠雄的传奇人生吧。

说起安藤忠雄,他的人生可谓是相当赋有传奇色彩。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年少时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忠雄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户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光之教堂

“光”的设计是安藤建筑的特点之一。在安藤自学建筑的道路上,他曾多次到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万神庙中,他受到来自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寻访其精神导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的过程中,在朗香教堂里,他再次感受到了光的感染力。安藤在这里找到了对“光”的原始感受和理解。

通过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理解世界以及对“光”这种建筑手法的不断摸索,他受到很深的启发。这些积淀使安藤在探索“光与建筑”的创作道路上坚定地走了自己的路。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也是日本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感觉而名垂青史。

水之教堂

“教堂三部曲”之一的水之教堂以“与自然共生”为主题,教堂的正面由一面长15米,高5米的巨大玻璃组成,5月到11月间,巨大的玻璃将完全打开,使教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周围的白桦林,北海道的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湖面上,感受着北海道的清风,听着湖水的潺潺声,远处更是传来小鸟歌唱声,这犹如大自然送来的赞美歌声。

风之教堂

“教堂三部曲”之一的风之教堂为安藤忠雄系列教堂的第一个力作。教堂位于山顶,从教堂内可以俯瞰大阪湾的大海景观。出于对地形的考虑,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厅、钟塔、“风之长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

住吉长屋

1976年,安藤忠雄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长屋”。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性。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是安藤忠雄於1997年受邀参与国际竞图的得奖作品。基地位於美国德州沃夫兹堡的郊外,属於都市公园的一部分,面积约44,000平方公尺,最大特色是毗邻路易斯‧康设计的二十世纪建筑杰作──金贝尔美术馆。

在这个设计案里,安藤忠雄尝试与路易斯‧康的作品对话,从其中分析出简洁明晰、具有强度感的单纯性等空间上的特质,并考虑将这些特质反映在新的建筑物中。而於广大的基地,安藤忠雄提出一个没有内外区别,在基地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艺术存在的“艺术之森”构想。

“旅行是我唯一重要的老师”

虽然读书对于了解建筑的真谛来说相当重要,但安藤忠雄认为,没有什么比通过自己的五感来实际体验空间来得重要。安藤忠雄曾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至今,仍一直在路上,穿梭于大街小巷,在与无数建筑的亲密接触中,感知建筑与人的关联,搜寻崭新的灵感。

“当我把旅欧的决心告诉外婆时,她说:钱不是拿来存的,钱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价值。这句有力的话让我带着无牵挂的心情出国。此后,在成立事务所的前四年,我只要存够了钱就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几岁时旅行的记忆,成了我此后的人生中不可取代的财产。”

——安藤忠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

清水混凝土诗人

安藤忠雄有“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美誉,不仅是因为他的建筑大多采用水泥为主要材料,风格极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抽象简约的建筑之内,将光与影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安藤忠雄用他超凡的对自然的感知力,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也不得不感叹这位大师的传奇人生,和他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1、我想要独自坐在黑暗中,细数着脑中的骨头。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露易丝·格丽克(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自从了解了人,我就爱上了动物。

——彼得·汉德克(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人给自己的痛苦套上了时间,人因过去的缘由而痛苦,又把痛苦延伸到未来,这样便产生了绝望。

——托卡尔丘克(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5、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

——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6、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是鸟儿,也有天空的约束。

——鲍勃·迪伦(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7、胜利的代价总是很可怕。胜利把一切阴暗面都遮盖了。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8、其实我们都是海滩人,沙子只把我们的脚印,保留几秒钟。

——莫迪亚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相互和谐的时刻是值得珍惜的,即使早晚我们必须分离。

——爱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1、人生,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一种应该真诚去体验的幸福,而是在一个由各种压力,惩罚和必须去相信的谎言构成的狭窄空间里,不断去扮演一个角色的状态。

——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2、书是一把斧头,它劈开了我们心中的冰海。

——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马尔克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4、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聂鲁达(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5、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

——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6、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萨特(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7、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8、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个人身上。

——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1、做自己而被人讨厌,好过做别人来招人喜欢。

——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2、尽管蛋壳曾是鸟的整个世界,但要获得新生,不打破过去的世界是不行的。

——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3、不要由于别人不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我们自己也难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

——托马斯·曼(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4、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苹果的话,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想法的话,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了。

——乔治·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5、人类的一个大麻烦,在于我们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感情,敌人身上总有让我们喜欢的地方,我们的爱人身上总会有让我们讨厌之处。

——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6、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生平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Sarah Ethel Landau(1892-),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来到美国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他的三个姊姊包括:Tillie F Friedman (1919-)、Helen Friedman (1920-)、以及Ruth Friedman (1921-)[1]。在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罗格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 Director)的女生之后,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生不渝。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比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跟他辩论的人。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

毕业后,他曾为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划。辗转间他到哥伦比亚继续修读经济学,研究计量、制度及实践经济学。返回芝加哥后,获Henry Schultz聘任为研究助理,协助完成《需求理求及计算》论文。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时,他1940年曾完成一书,指医生的垄断局面导致他们的收入远高于牙医,引起局方争议,令该书要在战后始能出版。

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了一小段时间,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政府部门工作。

1941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也确实协助推广了预扣所得税制度。43至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Harold Hotelling及W Allen Wallis的研究小组,为武器设计、战略及冶金实验分析数据。1945年,他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eorge Stigler到明尼苏达大学任职,1946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博士学位,随后回到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期间再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随著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在经济史论家Anna Schwartz的协助下,发表《美国货币史》鸿文。当时他挑战主张凯恩斯主义的著名经济学家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他任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逾30年,力倡自由主义经济,并与徒弟徒孙,打造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他过,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著调度资源所不可或缺的信号功能。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条。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着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他接著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6年,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的成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1953-54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从1977年开始弗里德曼也加入了史丹佛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弗里德曼在1988年取得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奖的贝克尔形容,弗里德曼可能是全球最为人认识的经济学家,“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他亦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形容佛老思考快如闪电,据说辩论从未输过。“无人敢说辩赢了他,因与他辩论过已是无限光荣,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弗里德曼是学术世家。他妻子罗丝是经济学家,其妻兄长Aaron 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学声望显赫的法律学教授。弗里德曼育有两名子女,包括女儿珍尼·弗里德曼及大卫·弗里德曼,大卫本身是无政府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学者。大卫的儿子Patri毕业于史丹福大学,2006年时在Google任职。

他于2006年11月16日在旧金山三藩市家中因心脏病发引致衰竭逝世。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揭幕,获奖者是美国的女诗人Louise Glück,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法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她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一、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10月8日晚上19:00,诺贝尔文学奖官方宣布,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路易斯·格丽克。根据诺贝尔奖官方介绍,这位获奖者是来自于美国的诗人,出生于194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波林根奖等,她还是一位耶鲁大学的英语教授。

二、代表作品

作为诺贝尔获奖者,出生在一个匈牙利裔犹太家庭。1968年,年仅25岁的她就出版了第一篇诗集《头生子》。1985年,她凭借《阿喀琉斯的胜利》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界奖。后来,她相继出版了诗集《野鸢尾》、《忠诚的和贞洁的夜晚》、《新生》、《七个时期》,也凭借着优美的语言获得过美国第12届桂冠诗人。

三、《头生子》

《头生子》是这位女作家第一次出版的诗集,这篇诗集献给了库尼滋。开篇第一首是《芝加哥列车》,记录了一次死气沉沉的旅程。第二首《鸡蛋》,写出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冲击。因为这是她的第一篇诗集,所以充满着青涩和意气风发。后来,格丽克曾经谈到过,对于这篇诗集来说,她颇有后悔的意味,但是这也是她曾经的青春。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位女作家,你们曾经了解过吗?如果没有,可以去看看她的诗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50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