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关于老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关于老人社会工作,第1张

一、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利。

二、老年人的特点 :

1、生理的老化。 2、心理的老化。 3、社会的老化。

老年人的需要: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

三、老年社会工作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老年社会工作注意: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 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服务。

2、认知与情绪问题;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症、焦虑症,社工要帮助老年人改变情形,消除产生这些情绪问题的因素。同时社工也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有些情形是无法改变的,最后还要看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3、精神问题的解决

精神上问题社工要围绕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是非的两面。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工作(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技能;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有冲突有需求排出先后秩序;为老年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信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建议,让照顾事家效率更高,更有收获),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

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情感和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和剥削。介入措施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救助性服务;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呼吁,改变和调整环境。

丧亲问题:(1)提供情感支持(2)代表争取合理权益;(3)提供相关资讯;(4)做丧亲辅导。

六、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家庭工作方法

2、老人小组工作方法

独特之处:首先,注意老人身上的不便和知觉的限制;其次带领自始至终扮演比较积极的角色;第三是节奏要比年轻人慢常用方法:

注意事项:尊重老人自决权、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3、老年机构照顾

4、老年社区照顾

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即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具体如下:

1、负责本乡镇区域内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及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信息反馈和申领资格认证及调整工作;

2、负责农民工外出务工信息的发布和技能培训工作;

3、负责最低生活保障、殡葬改革、五保户的社会服务工作;

4、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农村社会保险各项制度;

5、加强对全县社工人才组织、培训、管理等服务工作;

6、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服务工作。

法律依据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章程》

第三条 本中心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完善与优化社会工作评估。机制,逐步健全评估制度,积极培育评估主体,不断完善评估内容,严格设计评估程序,确保有效实现社会工作评估的绩效考察和专业成长双重目标。第十一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修改中心章程;

(二)审批业务活动规划;

(三)审批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四)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五)本中心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六)聘任或者解聘本中心理事和总干事及财务负责人;

(七)罢免、增补理事;

(八)内部机构的设置;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第十七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中心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理事会记录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符合社工岗的条件和要求,通过社工考试合格通过就可以转为社工岗。社区公益岗的工作包括: 1、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2、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街道、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社会工作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所介人的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领域十分宽广,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儿童及青少年服务

 中国的儿童指的是幼儿到少年这一年龄段的人,而联合国认为儿童的上限可以拓展到青年。按照国际上的理解,儿童服务指的是对幼儿、少年和青年的服务,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福利服务。我们也可以把它细分为儿童服务、少年服务和青年服务。最基本的儿童服务包括对弃儿、残疾儿童及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及对童工的救助,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对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辅导和帮助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工作在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老年人社会服务

 老年人社会服务或老年人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是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年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我国有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相关政策,在落实、落实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都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

 (3)妇女社会服务

 妇女社会服务(或称女性社会工作)是针对女性需要、为了促进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工作。这里的女性包括从女童到成年女性和老年妇女。妇女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女性解决她们面临的、阻止她们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除了动用法律手段对某些伤害、歧视女性的行为进行遏制外,社会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工作领域。在增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强其处理家庭日常生活及家庭关系的能力等方面,社会工作都可以发挥支持作用。

 (4)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残障分为肢体残障和智力残障,前者是人的生理器官(躯体的主要部分)残缺或失去功能的状态,后者是人的智力和精神方面发育不足或受到损伤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康复服务主要是从增强和恢复残障者生理器官功能的角度开展的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两部分。通过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旨在提高残障者的机能,使其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还要为残障者参与社会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社会工作在残障人士服务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所以它也叫公共救助。社会救助是对因自然、个人及社会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的救助,其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作为一种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社会救助首要的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以保障他们免于饥饿、疾病,保障其生命安全。除此之外还应该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增强他们应对生存困境的能力。

 (6)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是对就业有困难的人提供的专业服务,它包括就业辅导、就业培训、职业设计等多种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信息支持、能力建设、资源连接等手段在就业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工作在就业服务方面可以帮助求职者明确自己的要求,实现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的良好衔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辅导帮助其克服困难、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地面对就业问题;可以协助对求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向求职者进行就业政策辅导,与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促成双方互相了解和相互接纳。

 (7)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是针对心理压力过大而影响了正常生活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开展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8)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也叫家庭社会工作,它是因社会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使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由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家庭服务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恢复家庭的正常生活,发挥其正常功能。

 (9)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与医疗事务相关的、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社会工作也叫医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帮助患病者有效联结医疗资源,在就医过程中,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

 (10)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治疗型、变迁型和延伸到校外的社会工作三类。

 (11)矫治服务

 矫治也称矫正,它是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使犯罪者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治疗,以重新融人社会的活动。矫治服务也包括矫治社会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

 (12)城乡社区发展

 社会工作者在了解社区居民需要、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组织动员社区力量、促进社区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三农”问题仍相当严重,农村发展已不完全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在农村反贫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应该而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3)军队社会工作

 军队社会工作是对心理压力过大及有其他困难的军人开展的社会服务。军队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个别的心理辅导和开办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帮助军人解决其心理、生活、婚恋、家庭、退役时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军队社会工作并不能代替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但在涉及非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时,社会工作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14)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也称工业社会工作,它是在企业中开展的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专业方法,通过心理辅导、开展服务和培训来提高职工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可以通过改善领导层与职工的沟通及推进参与来改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拓展:单亲大学生领域社会工作介入问题和推进策略论文

 一、社会工作在单亲大学生救助领域的介入中的现状

 当前,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者的身份的影响地位越来越深刻。全国很多救助机构都已纷纷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到单亲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中来。

 (一)介入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单位即公办救助机构的目标占主导地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目标退居其次。实际情况中机构多以临时性的救助即返乡策略为工作目标,这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目标是相冲突的。

 (二)介入的模式

 在对某市救助站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机构社会工作者介入救助站的模式和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缺乏对单亲大学生的甄别分类救助,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心理建设与行为矫治、回访等系统有效的长效救助机制。他们大多是以对单亲大学生的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小组游戏、类学校、谈话等形式的浅层次的心理疏导,以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需要,重塑他们对回归家庭、重返学校生活的渴望,但是缺乏更深入层次上的介入。

 (三)介入的成效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社会工作评估机制,我们只能从感性的角度来评价社工介入的成效,目前全国的社会工作介入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和摸索阶段,就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某市救助站来看: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对救助站的改变不大。社会工作者服从救助站的领导和安排,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内开展工作,缺乏自主性,自下而上的体制建设渠道不畅通。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对单亲大学生的影响较小。据调查显示,当调查人员问到单亲大学生认为救助机构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他们最满意时,他们选择的是上学的机会和钱,而社工在大学生的心理建设、行为矫治等工作方向上的努力是微弱的且无法立即见效。

 二、社会工作在单亲大学生领域的介入中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1政策支持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工作的介入缺乏行之有效、施之有力的政策保障。结合国情来看,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政府出资并主导的公办福利机构,而社会工作者想要参与进来并在其中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就某市救助站而言,救助站本身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相对较完备的,但是对新引入的社会工作者却缺乏相应的职业标准和管理评价制度,使社工们常常觉得开展起工作来无据可依,随意性很强。

 2救助物资匮乏

 资金和救助资源匮乏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组织面临的共同困境,我国社会工作者在单亲大学生领域的深入介入时,一方面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救助能力是有限的,公办救助机构的非营利性导致自身财力有限;另一方面社会慈善组织和民间组织吸纳的救助物资的发放和使用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和监管机制,从而导致救助物资的分配的不合理。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公办救助机构中的困境

 1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理念与机构的工作目标定位的冲突

 社会工作者始终以案主的最大化利益为主,从案主的利益出发,根据服务的需求来开展工作,这是社会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价值理念。

 2社会工作者与机构原有工作人员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磨合困难

 据调查,他们的工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单亲大学生进行仔细的甄别并采取分类救助的策略。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孩子的各方面信息,然后尽快联系把他们送出去。这就导致了救助站的流动性非常之大,使社会工作者很难有效地开展介入工作。

 3救助机构的领导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较狭隘

 三、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改变观念,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社会工作职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社会各界对它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倡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带动社会上广大的志愿团体投入到单亲大学生救助领域中来,并为他们提供经验和方法,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影响力。

 (二)政府加大支持

 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特别是在制度上的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有针对性的单亲大学生救助办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救助依据和保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第三,政府要为社会工作民间救助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政策空间和制度支持,积极鼓励民办非企业的社会工作民间组织的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第四,政府的制度支持是社会工作者目前进入公办救助机构的有力保障,但是这也存在社会工作自主化与行政干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反思与努力

 1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公共救助机构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平衡点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存在一个本土化的问题,以救助站来说,社会工作者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机构按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方法行事,他们在机构的工作过程,也是与机构的制度、原有工作方法和价值理念等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在各方力量不断博弈的过程中,最终寻求到一种折衷的办法。

 2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培育同政府和公办救助机构对话的力量一方面要和政府及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多促进双方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寻求像舆论媒体、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NGO的支持等等,使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在公办社会服务机构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社会工作者加强在职培训与学习社会工作者自身在开展单亲大学生救助工作中会遇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欠缺、专业价值观缺失、自身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

 (四)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社会工作者在单亲大学生领域的介入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初探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民政部门及社会工作界有必要加强社会工作救助领域内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大救助工作的社会工作政策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探讨,积极借鉴国外和其他省市优秀的社会工作经验,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分享。

 通过以上社会工作在单亲大学生中的影响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逐步改善,单亲大学生的问题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下会原来越好。

;

今天带大家了解关于社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萌芽起步阶段

2006年以前,我省社会工作尚未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范畴。

随着粤港澳社会服务领域交流日益频繁,上世纪90年代起,广州部分社会服务机构开始社会工作实践探索,如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为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邻舍辅导会合作开展社工服务;广州市老人院与香港圣公会合作,引入专业社工推行院舍老年人社工服务;部分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如广州YMCA等也尝试引入社工积累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自1999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力量探索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为我省社会工作的起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06-10年间(试点探索阶段)

2006年,民政部在我省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以后,我省迅速启动试点探索,在全省各地逐步建设社会工作示范区,加强对社会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广东省委十届九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社会建设,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纳入“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我省社会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社会工作实践逐步深化,服务领域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逐步扩大到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服务地域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服务对象已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扩展到流动人口、受灾群众、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我省各地把培育壮大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核心,推动社会工作人才扎根一线做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足长远树品牌。

从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来看,小编认为社会工作者慢慢的会以一种职业出现,这不仅仅是为了和居委会的热心大妈进行区别,而是在区分一种助人的模式,深度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未来可能会被更多的人需要,如果这个时候你拥有一个社会工作者证,那就更加好了。

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将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这表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根据预测,2050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峰值时可达207%。2001年6月2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已经进人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比世界平均高出39个百分点;2050年达到峰值时比世界高出4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和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产生不外乎两个基本条件,笫一,老年人或老龄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依靠政府以及政府以外的力量一起来解决;第二,国家经济发展到或多或少有能力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福利性服务。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基本上也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不过,在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产生之前,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萌芽阶段。

(一)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

……

1.老年社会工作及其实务概念界定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所谓的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

2.老年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

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是在老年人照顾和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1979年前,国内各养老机构收养的对象基本都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生产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以下简称“三无”对象),费用均由政府负担。以上海市为例,1963年,市民政局制订《收容残老政策范围和审批办法的规定》,规定收容的范围是:市区常住户口中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退休老弱残职工中属于本市常住户口、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原单位已经撤销无法安置的;本市市区居民中无依无靠、流浪乞讨成性的残老;倒流人口中无依无靠、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确无外迁条件的;劳动教养对象中的残老人员和无家可归的无业游荡人员。审批程序是:由区民政科登记审查,报市民政局批准,残老教养院负责收容。

1979年开始试行自费收养业务,此后自费收养的人数逐年增加。1992年,市和区办社会福利院收养在院的对象共计2138人,“三无”对象为1000人,占471%;自费对象1138人,占529%。90年代开始,收养的“三无”对象逐年下降,1995年末全市收养在院的“三无”对象为854人,占321%,区办社会福利院1995年末收养在院的“三无”对象为231人,占1741%。

1980年,闸北区开封街道首创上海市第一个孤老包护组。包护组的成员基本上是由孤老的左邻右舍组成,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为孤老服务。服务的内容从孤老的衣食住行、缝补浆洗、疾病护理、直到后事料理,通过他们的服务,使孤老日常生活得到照料,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市民政局及时推广开封街道的做法,孤老包护组很快在全市普及。1982年底,全市先后建立3000多个孤老包护组,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基本上都有人关心和照顾。

家庭敬老室是社区照顾社会孤老的另一种形成。它利用社会孤老的房屋,由社区居委会出资,进行改造和装修,将邻近的社会孤老集中在一起,委派专人,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这种家庭式的安置照料老人的方式,顺应了老人怀旧和恋家的心理特点,很受老人欢迎。1997年全市建立2061个家庭敬老室。此外,还先后创办32个托老所,在托老人271人。

不过,上述老年照顾和老年人服务基本上停留在让老年人吃饱穿暖以及不出意外的阶段,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自信、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更具成长性,以及专业的理念和专业的服务介入,则尚未浮现出来和进入人们的视野。

3.老年社会工作的显现和初步发展

……

1987年北京市开办了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它的特色是治疗医生和临床辅导相结合,通过治疗医生和心理辅导相互配合的治疗方案,在持守对病人仁德慈爱的理会之下,松堂对老年病人进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安全、迅速、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疼痛的感觉,使病人放松和舒适,从而使他们从疼痛和异常的生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焦虑和恐惧中解脱出来。松堂医院另一个特色就是和社会资源建立起联方,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老年人。医院的一个做法是,让多所大中专院校在医院建立了“爱心小屋”,这些学生经常在空闲的时候来到我院,为老人们唱歌,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谈心,还给老人们庆祝他们的寿辰。同时医院还与佛教、基督教协会建立了长期联系,满足老人们临终助念等宗教需要。

1995年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成立,是一个民办慈善福利服务型的社团组织,在天津和北京开设养老院,1998年,“鹤童”开始向低龄、健康型老人拓展服务,“鹤童”(音光)合唱团和“鹤童”(海河)晨练队相继成立。“鹤童”的专业化管理是把“不断增进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作为出发点,其“让躺着的老人坐起来、让坐着的老人站起来、让站着的老人走起来”的服务理念,使众多的老年人受益。当时“鹤童”常年社会服务登记义工近千人次,这些义工中有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学生,他们为老人院的老人服务带去了社会工作的方法。

1998年4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浦东新区政府、金杨新村街道协助下成立罗山敬老院,全面展开社区安老服务。敬老院注重老年人个性发展,通过各类活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使安老服务不仅仅以关心老年人衣食温饱为目标,并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锻炼自我照顾的能力,丰富晚年生活。与此同时,开办社区老年休闲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阅览、名茗、听书、交谈、辅导等服务,通过展开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发展

1.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和市政府的大支推动和支持下,深圳的社会工作及其实务发展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2007年7月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购买了7名社工,分别安排在儿童福利院(4人)院,老人院(2人)康复医院(1人),为福利中心的老人、儿童及康复患者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2008年3月,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以民政局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深圳老人院派驻了若干名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尝试为老年人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

在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也在开展和探索之中。2004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在淮海街道进行社会化运作试点,该街道的老年活动室由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所属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托管,政府购买老年教育、团队活动等方式,老年活动室逐步进入良性发展之路。2005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丰乐社区正式启动,绿城社工服务站(原丰乐社区社工服务站)挂牌成立,长者服务(长者社区关爱、长者院舍关爱)为该站主要服务项目之一;2007年7月5日上述绿城社工服务站20余名社工及义工来到南阳新村辖区看望孤寡、留守老人;2007年7月20日上述绿城社工长者院舍项目组至颐和老年公寓开展长者院舍关爱活动。

2006年8月,新区社工协会受新区政府委托,成立了“乐耆项目组”并在浦东新区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老年社工服务,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乐耆”项目组成立以来,共有工作人员20名,其中负责人1名、督导1名、18名社工分别服务于新区的13家养老机构、1家社区助老服务站、1家街道老年协会和助老服务社。在过往的一年多中,社工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建立档案,掌握老人的个案信息;通过开展日常访谈,协助老人适应机构生活;开展个案服务,关注个别的需求;设计各种小组活动,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依托各类社区活动,凝聚机构的力量;社工还协助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帮助养老机构提升整体形象;引进新颖的机构管理理念,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水平;还着重做好沟通联络工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让服务结合需求,使操作更有方向。

2.相关法律和政策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推动

……

纵观近二十年来,中国老年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茁壮成长,其间也发展和形成了中国老年社会工作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实务经验值得总结和探讨。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就业范围很宽,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社区、学校、医院甚至军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专业需要,需求很旺,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很宏伟。

但是现实并不乐观,目前除国有组织外的社工的待遇还较低,直接影响了对口就业选择,主要是长期的政府主导型社会结构和环境中,各级各方面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识严重不足,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社会稳定和谐水平要求的提高,逐步会有改观,特别是大量的政府购买专业社会服务形式的增加,社工待遇将普遍同于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对口就业就将成为主流。

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际上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及上海等已有成功探索,如果下一步国家社会管理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时间也许会明显缩短,但各地情况会差别很大。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专业社会工作,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光明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75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