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位母亲与其配偶相识、并在1983年登记结婚,婚后不久生一子,因为母亲的无知不懂法,以至在得知其配偶从1986年至1997年以公开名义跟另一个女子同居生子时,也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为自己的青春一生讨回个说法,母亲只有苦口婆心的劝戒,终日是以泪洗面,但社会是公平的,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亲戚的帮助下,母亲渐渐懂得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她拿起了法律武器在1997年3月将其配偶告上法庭,在公正的法律面前,人民法院以配偶犯重婚罪将其绳之以法,并诉请离婚,母亲得到这11年来的一个答案,这位母亲的一生也就过去了大半,在调查了一些相关数据、材料得知我国目前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和针对这一现象对策初探。
离婚现在不再单单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了,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一、我国离婚率上升的现状
中国有关离婚的规定衍生于礼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辛亥革命之前的古代离婚阶段这一时期的离婚主要采取休妻、义绝和离异等三种形式;同时,为了维护封建神权、族权、父权和夫权统治和稳定家庭秩序的需要,古代离婚制度单方面实行禁止妇女离婚的规定,也对男方休妻行为做了相应的限制,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加之男方具有纳妾的权利,许多家庭保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使得当时的离婚水平一直比较低下。 社会工作师秘笈!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的近代离婚阶段以双方自愿离婚和判决离婚为主的近代离婚制度虽然接受了不少反映工业文明的西方离婚文化,但基本上还是承袭我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内涵,已婚妇女的离婚权利得不到保障。1949年以来的当代离婚阶段新中国的离婚制度以先后颁布的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为法律依据,以保障离婚自由、防止轻率离婚为准则,并把通过民政部门办理的登记离婚和通过法院系统判决的诉讼离婚作为最主要的婚姻解除方式。现代人们通常认为,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的关系。既然是一种契约的关系,那就意味着这种关系是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予以解除的——离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离婚被认为是“社会所承认的夫妇关系,在事实的层面上,永远的破碎。”从这个层面上看,有的人把离婚分为实质离婚和形式离婚。所谓实质离婚,是“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双方没有真实地以对方为配偶的情感,彼此关系冷淡,仅仅只是维持夫妻的名义”:至于形式离婚则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是“夫妻双方按照法定程度将已存在的婚姻关系加以解除的法律行为”。
二、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关于离婚的原因,国内外的学术界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分析。从本质上说,离婚是因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而导致的,是家庭冲突的结果。维持夫妻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感情,缺乏感情或者感情破裂都将会导致离婚。至于引起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认为离婚率的高低与种族类别、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职业性质、初婚年龄和家庭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看,引起我国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性别歧视
在家庭关系中,主要表现为丈夫歧视妻子,当然也包括妻子歧视丈夫,并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城市中,妻子对丈夫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认为养家糊口是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应该把所有的收入上交给妻子保管等。长期的性别歧视对对方是一种难以难受的痛苦,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的人更是一种伤害。长此以往,最终会引起夫妻感情破裂。
2双方性格无法调和
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毕竟来自两不同的家庭,彼此之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不相同,使得彼此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双方为人处世的方式:脾气温和或者暴躁:是否通情达理,等等。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性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双方不断调适,相互礼让,是可以逐步化解的。但如果双方沟通调整不好,则有可能使得性格冲突愈演愈烈,最终使得夫妻感情破裂。
3生理的障碍
家庭社会学认为,一个家庭之所以成立,往往包括两个要素,即维持的性关系和共同生活。某些因为有生理或者心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就必然影响夫妻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夫妻之间的性生活质量。如果因为生理障碍而影响夫妻之间的性生活,离婚就是理所当然的。
4婚外恋,一方情感转移
有夫之妇,有妇之夫与配偶以外的第三者发生婚外恋或者自愿性的性关系的行为。一些受“性解放”思潮影响的人,婚恋道德观减弱,不负责任,只图自己“幸福”,不顾及他人痛苦,导致不必要的离婚。用情不专一直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目前婚外恋已经成为离婚的第一大因素。
5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纠纷的压力
家庭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互助单位,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职能。失业和下岗所导致的贫穷常常会引起人们持续性的焦虑,一些夫妻互相责备对方。从而加剧夫妻之间的矛盾,引起婚姻的破裂,最终导致离婚。夫妻之间本身也会因为家庭经济纠纷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协调不好,也会侵蚀夫妻之间的感情,导致离婚。
6社会强制性压力
社会强制性的压力,也就是指来自家庭外部环境的压力。例如:一方犯罪而被判处监禁时,会导致另一方在生活上、舆论上受到强烈的压力,如果承受不了,就会导致离婚行为的出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缺乏爱的婚姻或者不能同步成长的婚姻是危险的。
7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导致的家庭破裂。长期的家庭暴力无疑会伤害夫妻的感情,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根据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状况白皮书》介绍:我国的离婚率0154﹪,即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是起因于家庭暴力。
上述诸多因素虽然是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基本因素,但这些因素出现并不一定立即导致双方离婚。对于离婚的双方来讲,常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其中主动离婚是夫妻中的一方为了摆脱压力、实现情感转移或者达到别的目标而主动提出离婚,而被动离婚则是因为对方提出强烈的离婚要求不得不同意离婚。
三、应对离婚率上升的对策
对绝大数离婚者而言,离婚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巨大创伤。有研究表明,离婚对于妻子和子女造成的创伤要超过丈夫。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较男性的低,而离婚男子可以选择自己年轻的女子包括未婚的女子为妻子,而女性一般没有这个优势,故离婚女性想再婚就显得更为不易。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离婚使得家庭原本具有的社会化、情绪支持、物质照顾等社会职能大为削弱甚至丧失,即使父母后来再婚,也很难代替原有家庭的职能,从而之间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在我国,离婚率的迅速上升之间导致单亲家庭数量剧增,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正如任何事情都有正、负功能一样,离婚不见得完全是一件坏事情。对于一些难以挽救的婚姻,与其双方勉强在一起,不如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幸福。不幸福的婚姻对于子女造成的伤害甚至比离婚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对于离婚也应该告知离婚所具有的种种正面因素,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离婚,是在没有挽救婚姻的情况下让他们有一种真正的解脱感,同时可以鼓励离婚者重新面对生活,进而重新选择配偶,另组家庭。这时候的“柳暗花明又一春”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想必大家都有看过陈道明、蒋雯丽饰演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首身心的背叛。我觉得不管是男人女人,婚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劳永逸。
其实,在乎自己就是对对方的在乎。周总理说:“活到老,学到老。”婚姻也应该是这样。学习怎么去爱一个人,以便让自己具有爱人的能力,和被人爱的能力。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安定团结,希望大家都不要患了“爱无能。”有矛盾时不要选择沉默,要向对方解释清楚
为了使离婚家庭少一些,幸福家庭多一些,加强家庭沟通必不可少,沟通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为自己濒临离婚的家庭做出一点努力就是要多沟通。家庭沟通华鲁士就提出了家庭沟通的根本原则是:感受到的爱必须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这种爱。既然您选择了组建一个家庭,就请您为您的家庭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幸福家庭去努力奋斗。
1个案工作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即为“潜在案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现有案主”工作,同时,还要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促使“潜在案主”成为“现有案主”。
(2)对案主的需要和问题进行评估
收集案主自身及家庭资料,评估其问题,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
(3)制定计划、介入干预与总结检讨。
制定工作计划的和目标的原则是:工作目标与社会工作者的专长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构的功能相一致;目标应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目标制定后,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
2个案工作技巧
(1)沟通技巧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好以下三种符号。
语言符号: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力求把话说的悦耳、清楚、准确、恰当、巧妙。
身体符号: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与语言搭配使用。
环境符号:包括时间观念、交流中的说话时机、沟通场所、交流时身体距离的把握。
(2)关系技巧
真诚和有同理心的回应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和检讨及终结技巧等。
3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
在该模式下,社会工作者承担着提供信息和建议的角色,必要时,也可以积极主动、直接、系统化的进行介入。
社会工作者进行危机介入时,要将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和清晰化。要限定介入的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在特定阶段,还要承担案主榜样的作用,引导案主怎样有效应对问题。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其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
在该模式下,社会工作者承担着资源顾问的角色,案主与社会工作者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该模式认为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案主本身,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它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以及案主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确定的任务不仅仅是针对案主的,是针对案主有关外在系统的。这也是该模式的优点所在。
(3)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认为,案主受到心理、生理和他生活的生活环境三方面的交互影响,强调社会工作者要整体的去了解和认识案主,从案主自身和案主所生活的环境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社会心理模式融合了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和情绪的知识,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找出案主问题的根源,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帮助案主解决问题,促进个人成长。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的四种学习形态(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行为治疗模式运用奖罚分明的工作方式,让案主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同时通过树立榜样,让案主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等,最终达到案主问题的解决。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等。
(5)叙事治疗模式。
该模式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并透过“故事叙说”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叙事治疗模式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更能使社会工作者和案主进行反思,调整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而不再仅仅是一套治疗“工具”或“技术”。
拓展个案工作定义
作为现代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是一个助人的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协助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基本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
含义: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 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要求:社会工作者认同和了解每个个案的独特性,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帮案主达成较好的适应。
(二)接纳原则
含义:接纳他人,尊重、欣赏个人和团体的差异
要求: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 表达情感(包括负面情感)的权利, 应投入地聆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三)承认的原则
含义:承认案主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发 展潜能以及改变的能力。
要求:不能以轻视、反感、责备的态度 对待案主,应抱有尊重的态度,帮助案主从防卫中解脱出来,以更有效的 方法来面对自己的问题。
(四) 理解关怀的原则
含义:案主常常希望自己的感受或 表达出的情感,能得到工作者的了解、支持与共鸣。 要求: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适度的情感介入。
(五) 非评判的原则
含义: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 否定服务对象,不能以自己的价值文化去批判服务对象。
要求:工作者以非评判的态度了解案主 及其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向案主说明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他,而不是审视他、评判他、给他做结论。
(六) 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
含义:尊重案主自我决定的权利,不能帮案主做最后的决定。
要求:社会工者应处于分担、支持、提示的地位,他可以告诉案主如何获得帮 助,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用则由案主自己决定。
(七) 保密性原则
含义: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要求: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对不必要的事项不要深究,另一方面对必要的资料应注意保密。 方式:不向他人透漏案主的姓名、资料, 不向他人提及会谈的过称及内容,不让他人旁观。
特点介绍
注重以个人为工作对象;
注重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
注重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调整,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注重知识基础。
作用
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
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
帮助个人或家庭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
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
当孩子表现出“想象父母不在一起”的想法时,社工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感变化,并通过积极的沟通和支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管理。
社工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回应孩子:
1 监听和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打断或抨击,理解孩子表达的情感和需要,并反复确认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是否准确。
2 男女平等和家庭和谐。告诉孩子每个成员都应该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内部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支持。家庭成员应该坦诚沟通和协调,维护家庭和谐,避免孩子被卷入冲突和分担压力。
3 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安全感。告诉孩子他们的父母依然爱他们,并且会为他们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总之,对于孩子的情感问题,社工需要耐心倾听、理解、支持和引导。只有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的前提下,社工才能更好地回应和处理孩子的情感问题,为广大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