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看的小说

求好看的小说,第1张

      最近,捧起了一套专业丛书——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丛书,一共六本,想着一点一点啃,跟着朱老师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辑《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章节不多,五章,第五章是案例与解析,前面四章的内容讲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原则和要素、路径和步骤、工具和要求,每一章都需要精读,并且依据书中讲的学着去做,才真正有意义。目前已读到第二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素,感觉在一步步接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主体性原则;(四)规范性原则;(五)创造性原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告诉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有教学思想和理论的导向。也就是要有依据。钟启泉教授提出“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没计¬-课时设计,是课程发展与实践中环环相扣的链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单元设计的创造”。

      刚刚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就这一个单元而言,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需要怎样引领学生达成这些目标。

      同时,以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我们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组织和实施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这正好切合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遵循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对这样学习的兴趣如何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至少包含八个要素。其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这三个要素是我们最熟悉的。无论是常态课还是优质课,这三项是教案中必不可少的。以前提到教学目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每课时的目标,语言能力、知识、情感等;而现在说到教学目标,必须先从单元入手,先确定五维的单元教学目标再具体到课时目标,课时目标应服务于单元目标。每一课时的目标达成了,整个单元的目标也就自然实现了。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中要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课本某页,而是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这一单元要几课时完成,每课时要学习哪些内容,包括核心文本和辅助文体。在单元整体设计中要通盘分配,课时之间的教学内容要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的复现和递进提升。

      教学过程这一要素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直接对话的过程。前面几个要素设计得是否合适,是否达成预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验证。无论任务型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教学过程都是小学英语课堂“三段式”教学过程的变式。体现前、中、后三大阶段。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中,我们要依据前面几个要素,合情合理地设计并实施不同的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这一要素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板书资源的设计。“板书”这一最原始的资源,即使如今的多媒体资源如此丰富也不能丢弃。板书的优势,技术无法代替。这其中最深的奥秘还是“人”。板书是老师写的,学生看板书,看到了老师的书法,看到了老师的思维过程,看到了学习内容。板书是师生间的无声交流。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者的座右铭。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这套丛书的引领下,我们要尽快边学边做,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路。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刘向《晏子春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司马迁《史记 · 游侠列传》)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 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的藩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选修,文浅意深,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我们就围绕下面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

 “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

 ◎亦侠亦儒亦道 侠风道骨儒心

 ◎使酒好剑轻财

 ◎异:隐与侠

 ◎豪纵盛气,文韬武略

 总之,执着而又超越

 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

 屈原:屈大侠

 司马迁:司马大侠

 李白:李大侠

 千古文人侠客梦

 讨论二:

 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 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时空穿插错落

 ◎笔法跳动,虚实盘转

 ◎谨严而善变

 ◎非凡的叙述才华,光鲜生动

 顺叙——倒叙

 直说——斜说

 横说——竖说

 实说——虚说

 顺说——逆说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俞才越 清

 黄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拐点,重要的人生驿站,苏轼和黄州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缘。

 在黄州苏轼成为苏轼,在黄州苏轼完成了精神突围,在黄州苏轼成为了作为诗人的苏轼,成为了作为词人的苏轼,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苏轼,《方山子传》写于黄州,方山子隐于黄州,方山子在这里与苏轼相遇,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有淡淡的问一句“何为而在此?”便相视一笑,莫逆在心。

 苏轼黄州的作品都可以互作注脚的,下列这些诗句可以映照方山子哪些思想、性格、人品、情趣、境界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轼《水调歌头》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苏轼《满庭芳》

 4、解鞍欹枕绿杨,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

 5、拣尽寒鸦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

 课后作业:

 阅读苏轼创作的人物传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亡妻王氏墓志铭》

 《朝云墓志铭》

 《石氏画苑记》

 《书刘庭式事》

 《书狄武襄事》

 结语:1平生不为行状碑传 ——苏轼

 2《全宋文》有250多篇人物传记,内容丰富,情感丰沛,人物刻画细致生动。

 3、写游侠须眉欲动,写隐沧姓字俱沉 。

 讨论三:

 人物传记往往选取人物生平中最动人的一处,有时是一个画面,有时是一个神情,有时是一件小事,有时是一句谈话,试在《方山子传》中选取一例赏析。

 讨论四:

 的结尾“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赏析并列举一首诗(词),一篇小说(散文)意味深长的结尾。

 1毕竟明天是另外一天呢。(玛格丽特 米切尔《飘》)

 2人类的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3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歌德《浮士德》)

 4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梭罗《瓦尔登湖》)

 5老人正梦见狮子。(海明威《老人与海》)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 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 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内容解析

 1、 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1、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传》原文和译文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第一个学生上台,仿照我的模式,开始报听写,声音比较小,语速比较快,学生们有点不适应,不过课堂纪律还好。第二个学生开始讲课文,她先介绍了一下作者,又介绍了一下陈慥,还讲了写作背景,明显是在模仿初中老师的上课程序,重点不够突出。因为文学常识已经不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可她还是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介绍。看来学生们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有待提高。然后,她开始串讲课文,由于比较紧张,她老是用课本或教参挡住自己的脸,教态非常不自然。而且过分拘泥于教参,有些错误的地方也没有校正。看来,学生们自主备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在指导学生备课方面,我还要多做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和相关资料。学生在讲时,声音普遍偏小,底下的学生还觉得很新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一些讲课者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学生们就会自行在下面议论,声音较大,时间较久就会影响讲台上的学生讲课,也会影响自己的听课。这些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差强人意,但效率太低。

 第二节课,第三位学生继续串讲课文,声音小,拖宕,准备不充分,效果很差。最后五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对他讲得不清楚的地方作了一些补充,讲错的地方作了纠正。看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第三节课,还是第一位学生讲课,因为她是组长。其他组员有的负责教案的撰写和资料的搜集,结果就是能者多劳了。看来任务分配机制上也存在问题。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她先讲完了剩下的内容,还是存在知识点不清楚,声音小,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学生们的反应也是不太好,我几乎都想放弃这次实验了。不过三思过后,我还是决定继续下去。出现问题应该努力去解决而不去消极逃避,否则问题还是问题。

 针对这次学生自主讲课出现的问题,我决定以后几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学生小组集体备课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2、鼓励学生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3、对学生撰写的教案进行审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课堂上允许学生向老师求助三次,以应对学生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5、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比,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04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