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骑行,因为追求,因为同伴,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就像一场骑行
作者:你好吗十月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运气不佳的女生,没有与生俱来的美貌,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可供炫耀,就连抢红包,100元的最多也只抢到过7毛……
8年前,在一锤定音的高考,我几乎是遭遇了滑铁卢,从小到大唯一一次的作文跑题献给了高考、答题卡涂错、强项数学到考场上也出现重大失误。曾经所有人都认为我能上重点大学,结果我命归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二本;6年前,初恋男友的父母嫌弃我各方面条件不好,他听从父母的安排,非婉地把我踹了;4年前,考研,报考了本专业全国前五的学校,结果以微弱的分差和向往的学校擦肩而过……
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行人走路,鸟屎就能够不偏不倚地命中我;穿高跟鞋参加聚会,走到一半脚一崴,鞋跟掉了……终于,我愿意承认,自己是运气不好;可是,我不愿意人生全凭运气。
于是,8年前,我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小二本,但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我以年年专业第一的成绩来缝补那年高考给我留下的伤疤;6年前,初恋男友把我甩了,我就用忙碌的生活充实自己,学化妆也继续看书来提高自己;
4年前,我接受了调剂,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涯。专业成绩依旧拔尖,并经常参与各种实践;2年前,研究生毕业,得到一家大型公司老板的赏识,工作至今,一切顺利,同时已拥有美满家庭。
是的,运气这东西我不能左右;我也愿意承认,有时,这是我为自己实力不够以及偶尔的软弱找的借口。所以这些年我才拼了命,用自己能够左右的努力和勤奋来填补运气的一再缺席,才能够将曾经不愿提及的过去在如今云淡风轻地说出。
失败的原因有千万种,我不怕输给命运,最怕的就是输给那个不肯向上的自己。
:骑行川藏线的意义
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 之间的公路,有南线和北线之分。骑行者口中的川藏线多为南线,相对北线而言,南线路况较好,风光也更为秀美,经过的地方也多为人口稠密的地方,路上补给比较方便,更适合骑行。
用单车丈量这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公路,已经成为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梦,随着海拔的升降,地理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的差异,川藏线就像一幅次第展开的美丽的画卷,这幅画上有雪山、草原、原始森林、大江大河和神秘的藏区,同时也有悬崖、峭壁、险滩和自然灾难。多少人是因为这条公路而接触骑行,爱上骑行。无论是刚买到单车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了一定骑行经验的前辈,都对川藏线有着无限的憧憬,甚至很多已经几次出入川藏线的人,依然随时准备着再次踏上征程。
很多人不理解这些骑行者不惜人力、财力、精力用单车来往于这条公路上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当他们带着不解的眼神,询问那些骑行者的时候,却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在川藏线上攀爬的车手,对这条公路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也许那是新都桥的黄叶,也许那是雅鲁藏布江的河水,也许那是毛垭草原上的海子……那些曾经被设为电脑桌面的画面,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眼前,设想了无数个与它相遇的美好场景,没想到会是在一个不经意的转弯之后。骑行者欣赏著这次不算美丽的邂逅,斑斓的风镜挡住了溼润的眼眶,两行热泪却已滑落脸颊。骑行川藏,车手们永远期待着转弯后未知的风景和那份莫名的感动。
熟悉川藏骑行的人一定听过“川藏死飞哥”这个人,他骑着一辆死飞自行车死飞车,向前蹬车是前进,向后蹬车是后退,不蹬车飞轮不会动,且没有刹车反骑川藏线。死飞车上不能装货架,这位死飞哥就背着他的行李:车把手断了,就绑一根双节棍代替;可最后,就连车的前叉都坏了一根。“川藏死飞哥”已经成为了众多骑行者,死飞爱好者的偶像。喜欢死飞的骑行者,一定对速度有着强烈的渴望,在陡坡繁多的川藏线上,俯身冲下30公里的长下坡,没有了刹车片对速度的限制,路两旁的景物疾速飞向了身后。凌厉的风声在此刻的骑行者耳中,就像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在鼓舞着他继续体验飞翔的感觉。骑行川藏,总会有一个刹那,让骑行者们拥有“像风一样自由”的感觉,那份疾速的 被这些勇敢的车手们所追逐。
80后的苏州姑娘宁宁,和队友骑行两千三百多公里最终到达了 。他们用无数次的蹬踏,征服了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些从平原地区过来的都市车手,将自己的汗水洒在了蜿蜒的盘山路上。爬坡时剧烈的心跳,暴晒后龟裂的嘴唇,雨雪天气时瑟瑟发抖的双腿……也曾让他们一度想到退缩,返回氧气充足的地方,回归平淡的生活。但当骑行者们抬抬头,山尖的浮云似乎给了他们力量,咬咬牙,进行又一次的冲刺。最终,他们适应了高原稀薄的氧气环境,克服了海拔升降带来的变幻莫测的天气,当他们颤抖著举起自己的爱车,喘著粗气与汗津津的队友一起站在山巅的海拔牌旁边合影时,夕阳的余晖勾勒出他们金色的轮廓,这是胜利者的颜色。骑行川藏,他们所战胜的不仅仅是山峰。
既然有登顶的喜悦,那必然也会有触底的懊恼。2142千米的路途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个使单车失去平衡的石块,就躲在川藏线的某个角落,等待着骑行者的到来,给他们一个头破血流。身体触地的那一秒,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川藏线“亲密接触”,这次接触有些沉重。一路跌跌撞撞,坚强的骑行者走完了全程,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代表着一次次失误的丑陋伤疤,扭曲而坚硬,成为了骑行者身体的一部分,代替着他们曾经娇嫩的肌肤。骑行川藏,一路的坎坷是骑行者们成长的催化剂,无论年龄几何,这都是一次蜕变的旅途。
川藏线上的自行车队很多,几乎每个去过川藏线的人,都会在路上或者旅店中遇到骑行的车队。车铃敲响了他们的友谊之钟,很多人在骑行的队伍里相遇、相识、相知,甚至相爱。他们在这条美丽而且危险的公路上互相扶持,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声“加油”都将成为各自前进的动力。争执和欢笑都化作了泥泞山路上的浅浅车辙,穿着骑行服的背影,肩并肩消失在路的尽头,是川藏线上别样的美景。骑行川藏线,是为了那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份情感和川藏线上的天空一样湛蓝,和高原上的空气一样纯净。
结束了一天的骑行,疲惫的车手们找到落脚之处,围坐在 开的客栈中。昏暗的灯光映出一张张晒伤的面庞,两片高原的“红霞”诉说著骑行的艰辛。坚硬而潮溼的床板上,承载过一个又一个骑行梦想。川藏线上的每个藏包,对在旅途中的骑行者来讲,都是一个温暖的家,逃脱了都市的喧嚣,离开了灯红酒绿,在这个陌生但是亲切的家中,享受一份劳累后的酣睡。骑行者们在这座高高的舞台上,用18寸的钢铁车架和牙盘的滴答声,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五味杂陈,一如人生。
:生命的骑行
他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像在用餐,而是像在品餐,就像在品茶,在享受地品咂生活。其他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他仍然在那里淡定从容有滋有味儿地用餐。他的这个样子,多少有些让人不解,不就是几根油条,一碗豆腐脑吗值得这样吗里边又没有山珍海味。我不由得陡起好奇之心与他攀谈起来。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就让我大吃一惊,继而令我肃然起敬。
原来,这个老先生已经81岁了,家住北京城。距离这个小城整整120里地。奇的是他每天早晨都要来到这里吃早点,而且是骑自行车来,而且已经这样十几年了。他看我一脸惊愕不相信的样子,便顺手将身份证拿给了我,反应之敏捷,目光之迅疾,手脚之有力,谁也不会相信这会是个耄耋老者,然而,这的确是白纸黑字真真切切的事实。我不由得赞叹连声,并好奇地和老先生聊了起来。
他原来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每天躺在病床上,输液,没完没了地输液,医院判他最多还能活两年,告诉他喜欢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回家等著去吧!治也是白花钱。他的心绪真是糟糕到了极点,他的心里没有一点阳光,再加上日复一日的用药,一波接一波的痛苦。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头的黑暗,终于让他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回到那个无限美好,无限舒适的小家,那里永远宁静,永远开心,永远好梦,永远属于他,永远能够栖息他的生命和灵魂的小窝。他终于回家了,儿女们倾其所有的诚心和孝心。变着花样地给他做好吃的,但他觉得似乎都不够味儿,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在期待与遗憾中他想起了那个京东小城,想起了那碗豆腐脑,他的心里顿时泛起了一股春天般的暖流,他的脸上浮起了难得的笑意。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记忆,平时几乎都想不起来了,但是他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曾经窘迫的日子,那是曾经难堪的岁月,是那个小城那个好心的人家给了他一碗豆腐脑,让他活了下来,让他没有在数九寒天冻死。那个豆腐脑太好吃了,那个小城太好了,他此时就想去,吃那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豆腐脑。于是子女们便一路陪着他来到这个于他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了,到这里整整用了6个小时!这一次虽然很累,但是老人家却非常愉快,精神大好,俨然病去了一半似地,子女们也明显受到了鼓舞,觉得这次小城之行来得值,他决意此后还要来,要天天来,这一来就来到了如今。由于子女们工作都挺忙,他又十分熟悉这里的一切,逐渐地就自己骑自行车来了。
骑在车上,向容自然地浮现出来,他爽朗的声音仿佛也提高了八度。他的表情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他胜利了。是的,他真的胜利了。老人的精神越来越好,走路越来越快,说话越来越洪亮,他不但活过了两年。10年,如今已超过了20年,且越活越棒,越活越年轻。最后,老人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要感谢这个小城和这里的豆腐脑早点,我还要特别感谢我这辆自行车,是他给了我健康,给了我快乐,给了我信心,给我了长寿。我的今天都是它给我的,我还要永远和它一起来这里吃早点!
老人此时已是泪光闪闪,让我也深受感染。每天100多里地的骑行,已经成了老人的一种生命方式,不断地骑着,不断地转着,不断地延伸着生命的长度,不断地延伸着生命的意义,不断延伸著 和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