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钙化就是变成石灰质的样子,你可以看下家里的墙壁,白色干涩的感觉,我们称为鸡骨白。和田玉钙化常见于和田玉籽料,因为在河水里,钙元素的不断侵蚀,和田玉中如果玉质较为差的就会被侵蚀变的钙化,形成了鸡骨白。另外像是玉石如果长期埋在地底,经过千百年的侵蚀也会被钙化,就像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拍卖行的,看起来不太好看比较干涩的就是钙化的样子。
新疆。
鸡骨白青花料子非常少见,料子很细,结构密实,个头大,可雕可摆,水石是和田玉籽料伴生的一种石头,但不属于和田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个标本。
鸡骨白,简单的说就是钙化了的和田玉,多为高古玉。高古玉埋于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质、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的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灰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或黄的皮壳,称为鸡骨白,或鱼肚白、石灰沁、地火沁。
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先不说鸡骨白籽料手链,单说鸡骨白籽料,也并非所有的玩家都会喜爱。鸡骨白籽料,本来就属于一种玉化不完全的玉。其次,鸡骨白籽料的石性重。正是如此,有的玉友并不喜欢鸡骨白籽料。但鸡骨白籽料盘玩一段时间后,虽说玉质不可能有什么变化,但他的油性会越来越好。因此,这一点吸引了部分玉友。如下图,便是鸡骨白籽料,表面还带有黄皮子,皮色比较漂亮:
而鸡骨白籽料手链自然也是一个道理,不盘玩自然显干。只有长时间盘玩,才会有油性。因此,这都看个人喜好了。
和田玉白玉可分为羊脂白玉、一级白玉、二级白玉、三级白玉四个等级,它们在成分上大致相同,只是因为微量元素以及形态、绺裂、杂质不同而表现了在颜色、光泽、质地上的差异。
羊脂白玉:其颜色为羊脂白,质地细腻,光泽柔和均匀,油脂光泽,糯性十足,半透明状。不仅是白玉中玉质最好的,也是和田玉极品。
一级白玉:颜色亦为白色,质细腻缜密、色泽均匀,油脂光泽,光洁油润,其颜色观感稍稍逊于羊脂白玉,基本无杂质绺裂等等瑕疵,亦是玉中精品。
二级白玉:颜色主要为白色,但是其中不乏青、灰、黄、绿等等颜色,光泽为蜡状或油脂,半透明,质地较为细腻。常常有绺裂、杂质等瑕疵。
三级白玉:其白颜色之中常见黄、灰、青、绿等色彩,蜡状光泽,多伴有棉、绺、裂、杂质等瑕疵。
扩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
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参考资料:
—和田玉清代有鸡骨白。鸡骨白玉器的形成是古玉器埋在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等作用。有人认为是地温的热度使玉受热,必须处在干燥的环境中,要历经1千8百年以上,才有机会出现。清代新疆和田玉鸡骨白,福禄寿挂件,玉质细腻油润,硬度高,油性大,刻工精美绝伦,寓意好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