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文物的种类,传世的精品有哪些?

汉代玉器文物的种类,传世的精品有哪些?,第1张

秦统一六国后不久,天下大乱,刘氏汉朝建立。汉朝建立初期,用儒家礼教思想教育人们,使得崇尚礼仪、注重气节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经济文化也得到恢复。从考古出土的数万件汉代文物中看出,汉代玉器遍布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有西汉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巨野昌邑哀王墓,江苏徐州楚王墓,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数量大而集中。

汉代组玉大量出现。如:刘胜夫妇墓的玉器完整地再现了葬玉和用玉。葬玉类有玉衣、九窍塞以及玉握、玉琀。其玉衣由2498片玉片连缀而成,上衣前片制成鼓起的腹部,后面下端做出人体臀部,袖筒上粗下细;裤筒制成人腿形,形象逼真。又如:汉代玉剑饰,由玉首、玉格等几部分组成。

汉代玉器还有如下风格和特点:1.一部分传统玉器消失,一部分罕见。如礼器和仪仗器的琮、圭、璋、戈、钺、戚、刀、斧、铲、凿,基本消失。玦、镯、笄、坠、珠、管极少见到。另外,新的器物大量出现:如座屏、高足杯、葬玉、刚卯、翁仲、辟邪、铺首、玉剑具、心形佩(也称鸡心佩)。2.在汉代,羊脂白玉雕刻制品大量在内地流行。3.雕刻手法多样,精雕细琢的玉器屡见不鲜。透雕更加普遍,使玉器更显立体感。4.在汉代,以简练的雕刻风格影响后代,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翁仲人、玉单、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5.汉代玉器上还出现了四灵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作为纹饰,经常在玉璧上出现。单独的龙、凤纹装饰也常在玉璧上出现。6.在汉代玉器上,许多纹饰是继承前代战国时期,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较流行的,或单独出现,或几种纹饰混合出现。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 (所谓“瑞玉” )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汉代的玉器种类很多,按社会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日用品、装饰品、艺术品、辟邪用玉、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

传世的日用器有奁、洗、卮、灯、耳杯等。出土的器类有高足杯、角形杯、带托高足杯、盒、枕、带钩、印章等。装饰品可分为人身上的玉饰和器物上的玉饰两大类。人身上的玉饰主要是佩玉,计有璜、环、琥、珑和玉舞人等。玉环的纹饰优美多样,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圆雕的工艺美术品数量虽不多,但表现了汉代玉器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平。汉代用于辟邪的玉制品有刚卯,除见于著录的传世品外,发掘出土的刚卯为数不多。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察,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和先秦时期有所不同。但到汉代只有璧和圭仍然作为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代虽然还存在“六器”中的琥和璜,但已是作为装饰用的佩玉了。另外,璋和琮在汉代可能已不再制造和使用。汉代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握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玉琀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为玉猪。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蝉和玉猪的造型变化不大,刻纹也都比较简单。

简单就玉的分类给你介绍几种吧,希望对你有用。

和氏壁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需要注意的是壁一定是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玉。它的作用有四,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

玉琮之王 玉琮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是巫师通神的法器。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常用为葬玉。

商代玉圭 玉圭

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为圭。玉圭起初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大臣在朝觐天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里头文化玉牙璋 玉璋

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根据实际用处可分为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5种。第一类“赤璋”是礼南方之神的礼器;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第三类“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

兽面纹玉璜 玉璜

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它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用于宗教礼仪活动。后逐渐形成具有礼器和佩饰的两种作用。

圆雕西周玉琥 玉琥

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其作用有用于发兵的虎符和用于装饰的瑞玉。

西汉金缕玉衣 玉衣

“玉衣”是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

崧泽文化鸡心形玉琀 玉琀

玉琀又称“饭含”,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使用口琀的目的有二:一是古人事死如生,不使死者空口;二是希冀以玉石质坚色美的特性来保护尸体不化。

汉八刀玉握猪 玉握

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玉葬器之一。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

红山文化玉猪龙 玉玦

玦是指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是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之一。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大汶口文化玉镯 玉镯

玉镯最早是戴在臂上的环状饰物,可能是武器,后来改为戴在手腕上,主要用作装饰。

玉的种类有很多,其它还有玉动物、玉人、玉剑饰、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玉杯、玉碗、玉玺、玉文具等,不一一介绍了。名玉器也有很多,只是能够流传下来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就少之又少了

汉代玉器是我国玉文化史上的王玉时代,是皇室专用,赏玩佩戴主流群体是上层统治阶级,首先所体现的是王者之气韵,王者之气是威严,唯我独尊的霸气;御凤乘龙,遨游天际的超凡能力。

真正奠定汉代王者之风的玉器在我国玉器发展历史中地位的,是汉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龙、凤题材作品。在汉代早期玉器作品中龙凤造型已达到了传神的境界。

而龙凤造型整体构思上打破原有的呆板、程式化的构造模式,更多地寻求生动变化的构图设计,不拘泥于表面的对称平衡,而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呼应。

汉代龙凤玉器造型上,经常看到有一龙仰天长吟,一凤回首相和;或一大螭龙穿云而出,一小螭龙环绕凝视。这样的构成,区别于原有传统造型中左右几乎为镜像的那种静止的对称。也就是我国古人称谓的“象外之象”的意境,从而达到更高境界的一种平衡。

同时,龙凤躯体塑造多呈“S”形弯曲。“S”形是极富美学含义的造型,躯体粗细有变化,生动错落有序,转弯处流畅而无丝毫阻塞感,圆中有方,并有张力和弹性的感觉。比起前期的古代玉器来,汉代的玉器躯体上少了很多的装饰纹样,更加简洁、洗练,摈弃了战国玉器中龙的躯体多以卧蚕纹、网纹为主要装饰风格的样式。

龙躯边缘用弧面来塑造,突出躯体的立体感、肌肉感,用游丝毛雕线来装饰躯体,强调关节转折的力度和动感。局部点缀的流云纹或卷云纹,既避免留白不足,又衬托出龙翱翔云际的主题。在龙的四肢表现上,汉代玉工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推敲的。无论是腾起飞跃还是阔步前行,四肢的配合都很巧妙,总是一侧肢体开始发力,另侧的肢体便开始蓄积力量,总有前力还未用完、后力已蓄势而动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或前张后弛,或左松右紧,紧绷和放松的肢

体交替与敏感的躯干相结合,这是在中外艺术史上优秀的作品中都广泛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对偶倒列”,其效果给人以生动有力的感觉,表现出无穷的潜力。

龙凤玉器的细部刻画上,眼珠凸起明显并有夸张感。上眼睑凸起,往上平缓过渡,眼皮与眼睛结合部边缘陡立,增添几分威严感;下眼睑短且围绕在眼球下半圈,并且也凸起,向下平缓过渡。

这种雕琢手法使得眼部的高低落差明显,轮廓线明显,增强立体效果。看上去自然有一种眼神凌厉、不怒自威的感受。透过表象的塑造,蕴涵的是一种威仪不可轻的意味。

而且,龙凤玉器都嘴型大张,龙的牙齿与嘴的接合部用圆弧线勾勒,齿尖弯曲锐利。这种雕琢手法还同样运用在龙、凤的指爪部位。指端粒粒饱满,充满力量,指尖内弯,尖锐如钩。

关节转折部位雕琢同样如此,强化了线形表现的立体感,同时线本身圆中有方,用直砣线一点一点地接转过来,显得更为硬朗,虽然有砣线接转的毛糙感,却更好地凸现出力度来。

比如有件汉代玉环,分内外环,内环中间一游龙为“S”形,呈腾飞状,前肢关节转折和后肢与躯干连接的部位收束紧凑,仿佛正在积蓄着无限的力量,准备下一次的腾跃。

前、后肢及爪部伸展得很开,肢体部几乎达到“一”字形,并突破内环,龙爪牢牢地扒在外环内壁上,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用阔步青云来形容似乎还显不足,龙首部位的收缩与躯干尾部的张扬巧妙结合运用。

而外环上阴线刻5组竹节纹饰,把外环等分为5部分,把5个竹节纹连接起来,刚好是符合黄金分割定律的五边形,连接其中两点刚好是这个玉环的黄金分割线,龙和凤的眼珠恰恰就在这条线上。

汉朝距今两千多年啦,而翡翠在我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科学史料能证明汉代就有翡翠。

翡翠属于缅玉。

假如汉代时期的皇帝真的有翡翠玉佩是国宝无疑!

汉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一座高峰。继良渚、殷商、春秋时代三大时期之后,西汉成为玉器使用和制作的又一黄金时代。从生到死,从公到私,汉朝人的尊崇和喜爱,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汉代王侯墓常用大量玉器随葬,当时流行的观念是,用玉器随葬,可以让墓主精气不散,从而保住尸体不腐。“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观念深入人心。

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我国玉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密切,“丝绸之路”使得和田玉等优质的玉石得以大量进入中原地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玉石行业的繁盛和雕工的进步。在古玉市场,汉代玉器也受到了各玉石藏家的喜爱。从雕琢技艺上讲,汉代和田玉最著名的就是“汉八刀”和“游丝毛雕”。

汉代玉器继承上古三代玉雕工艺,并不断发展。不仅因为汉代注重写实主义,雕琢的玉奔马、玉熊、玉鹰、等,展示了汉代豪放勤朴的时代精神,而且汉代和田玉精美绝伦而又灵气十足,尤其是那些玉质佳、雕琢精的作品,可谓是十分珍贵。总之,汉玉所饱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注音:xī hàn yù qì汉代也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央统治力量的加强,使得玉器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造型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99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