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鱼的玉雕寓意是什么

荷叶鱼的玉雕寓意是什么,第1张

代表“连年有余”或者“连连有余”。其中,鱼谐余音,表示富裕有余;莲谐连音,表示富足生活持续不断。

有唐以后,玉开始贴近世俗生活,有了可能由王玉向大众延伸;降至明清,世俗题材的玉佩饰比比皆是,遍及妇孺。诚如时人所谓的:器必有图,图必寓意,意必吉祥。

鱼,取自“年年有余”,寓意:美好、幸福、安康,在家居中是非常吉祥、雅致的一种摆件。

Tao的玉石鱼摆件Wande系列以鱼为形,造型简单,身姿灵动,寓意美好,放在居室一隅,会显得古朴雅致,自然统统的细腻材质,又蕴含淡淡的禅味,最适合做家居摆件,或者暖房礼品赠送等

  1、这个寓意长养大悲,慈水普覆

  见下图这个玉挂件,就是鱼吐水

  2、在玉雕上还有很多关于与鱼有关的寓意

  鱼化龙-蜕变

  鲶鱼-年年有余

  金鱼-金玉(鱼)满堂

  鱼跃龙门:湍急的水流鱼儿逆流而上,眼看龙门近在咫尺,谓“通过考验,身价百倍”。

  连年有余:莲花荷叶下有水有鱼,不小富也难。

  鲤鱼:年年有鱼,鱼跳龙门或鲤鱼跳龙门。龙头鱼寓意高升一级。

  鳌鱼:龙头鱼身,是鲤鱼误吞龙珠而变成。寓意独占鳌头。

翡翠雕刻鹰,谐音“殷”有殷实的意思,鱼谐音“余”有年年有余的意思,组合在一起的意义就是:富贵殷实,年年有余。

中国玉石雕刻历史悠久、举世文明,有着深厚的玉文化。三字经里就提到:玉不琢,不成器;再加上历代玉雕师也传授下来:“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的雕刻题材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对玉石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才能心领神会地去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玉饰品文化内容的真谛。

目前市场上可见到的玉成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各种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文化艺术内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话说玉鱼 (1)中国的玉器出现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在浩瀚的古文化长河中,鱼是众多的玉器中最 常见的形象之一。 鱼的存在历史可以说比我们人类存在的历史还要早。 在远古时代, 鱼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农业发明之前,鱼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时至今日,鱼仍是人们美膳之食。同时又 因“鱼”与“裕、馀”谐音,后人经常以玉鱼做为佩饰,喻意富足有余。 鱼形佩在史前的红山文化时期, 辽宁省阜新胡头沟墓地出土用绿松石为材质的鱼形饰佩物, 片状、 头、尾、鳍俱全,以头部的单钻孔为目的,形态自然,良渚文化时期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有阴刻线 雕刻分叉尾鳍的玉鱼,造型逼真。新石器时代除彩陶上有鱼纹外,玉器雕琢方面也有了上述这些成功 作品,有精制的,也有简略的。虽数量不多,但南北两个不同区域出土的鱼形佩,是玉鱼时代最早的 例证。 商代动物形玉雕极盛,仅在妇好墓就出土了75件玉鱼。商代人赋予动物玉雕以生灵之气、神灵 之美。商代玉鱼主要特点是制作简炼,形体扁而薄,成片状。由于用旧料或残破料改制,鱼身或直或 弯,尺寸不一。鱼眼以圆形大眼为多,在鱼身上有用短直等距离的阴刻线表示背鳍,腹鳍,极少数的 鱼身带有鳞纹,鱼鳞为横纵垂直于线的小弧线,鱼尾为分向两侧的公叉尾,吻部向上下两边外撇,形 似钉帽,一端有的做成刻刀,有的做成勺,兼有实用之意。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顶峰时代,玉器的制作数量和雕琢工艺都不亚于商代,但型制及种类却 没有大的突破。从西周各墓地出土的实物分析,玉质的鱼形佩作为动物形玉雕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广 泛存在于各地西周葬中,其出土数量很多,型制各异。一种是片状雕,写实性强,形象生动,鱼身扁 平或直或曲,张口圆目,在背部有一大鳍,腹下有两小鳍,两面纹饰相同,分叉尾,口部穿孔,有少 数在背部穿孔。另一种圆雕的出土于亚侯墓,玉鱼从中部剖成二件,这种型制在商代是从未见到的, 西周玉鱼既有佩饰也有从葬玉,放在棺罩上作悬挂物,其中的长条形玉鱼较商代身长,也有鱼身拱起 呈弧形。 总之西周玉鱼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商代的一些特点,但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粗犷、有的 精美,变化复杂。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玉器继承了商、西周玉器的基 本体系,保持了前一时期玉礼器、玉佩饰,丧葬用玉成为主体。 隋文帝杨坚灭北周后,建立隋朝,隋代时间跨度较短,玉器未及发展,因此传世品与出土品中的 玉鱼均少见。 唐高祖李渊建立健全唐朝,近300年的统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空前 繁荣,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令人瞩目的唐代文化。虽然考古发现在的唐代玉器从数量上看目前还较 少,而且很零散,但从质量上看却是件件精彩。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一 批玉器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大的一批,玉带钩、镶金白玉镯、八瓣花形玉杯、玉杵、兽首玛瑙杯等,但 未见玉鱼。传世品中有一件唐代玉摩竭鱼在《古玉精英》著录,尤为珍贵,而且与内蒙古喀会沁旗出 土唐双鱼银盘中的摩竭鱼形象相近,这件玉摩 竭鱼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唐代圆雕玉鱼。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极度繁荣时期,其玉器的显著特点是神秘的宗教色彩在减弱,玉风向具 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迈进。 宋代玉鱼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鱼身有鳞纹的鱼,嘴长而前伸,嘴与头之间有阴线相隔,单阴环眼、 双环眼并存,腮的边缘也有阴线将腮与鱼身相隔,鱼身饰网格纹,背鳍呈锯齿状,鱼尾呈曲面状摆动, 富有动感。这种采用鱼衔莲荷的器型,荷叶边缘向内翻卷在宋代极为流行,是一种寓意吉祥之物。而 另一种玉鱼是无鳞鱼,鱼身清瘦,大多呈跳跃状,昂首翘尾,眼多数为一凹型小坑,腮部以一短而粗 的阴线勾出,有些鱼的身侧有一条细而长的阴线自腮部直至鱼尾,鳍、尾琢有阴线。 考古发现的辽、金玉鱼较少,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辽玉鱼、 玉双鱼、摩竭鱼等,采用透雕的技法,碾琢工艺十分精致。 元玉失去了宋代纤细秀丽的精致之美,尽情地以质朴粗放的形式表达生命的跃动,讲究作品的气 韵而不讲究细部的刻划,这也是无代玉器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特殊之处。 明代玉器生产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玉器数量较多,考古发掘出土与传世品都极为可观。 明代玉鱼的特点是:不强调生态写实,失去力度,有些图案化,鱼身上的菱格纹取代鳞状纹,腹 鳍、尾鳍比其他时代小,背鳍不发达,缺少刺骨之感和刚直的刻划,比较呆板,没有活力。 清代玉器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设计之妙,造型之奇都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的玉鱼作为佩饰也 数量巨大,其玉质洁白莹润,器形浑圆,造型生动,纹饰刻划精细繁褥,带有装饰性,抛光技术精湛, 光泽强烈,常作鳜鱼、鲤鱼、鲶鱼,具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还出现了对称鱼、双鱼等图案。而荷叶与 鱼雕琢在一起的题材在此时也做为陈设品使用,不论在造型上还是在雕琢上都有别前代的艺术风格。 (2)西周 ( 3) 清 巧雕吉庆有鱼挂件 (4)元 青白玉鱼 说明: 长 112 厘米,宽 7 厘米,厚 18 厘米。 青白玉质地,带皮子呈虎**,局部斑点状。圆雕。器形较大。整器雕琢双鱼、荷叶及瑞草。鳜 鱼衔住小鱼尾部,小鱼刻画简练,巧色琢成。鳜双圈眼圆凸,鳃部刻画排列整齐的纤细阴线,鱼身满 饰弧细阴线交织而成的网纹鳞片。背鳍外凸,边缘有齿痕。腹鳍贴身浅凸。尾表面刻画双阴线。 此器利用玉璞的天然黄皮色琢二张大荷叶,与莹白色游鱼形成强烈的对比,又把玉璞原有的斑点 状缺陷,演变为荷叶的破孔,可谓巧夺天工。 ( 5) 清 雕白玉双鱼牌 (6)宋 白玉鱼 说明:新疆和阗玉 长 48cm 高 18cm 这件宋代白玉鱼长 48 厘米,高 18 厘米。此鱼为和阗白玉琢制,局部有红褐色浸蚀,鱼体较瘦, 大嘴微张,背鳍矮而长,胸、腹、鳍皆以浅浮雕线刻简化处理,尾部后摆呈跳跃状,有较强的动感。 背鳍中部有一小穿孔,可供佩戴。在古代鱼一直被认为是吉祥之物,玉鱼自商周开始流行一直流传到 清代,古人向来喜欢通过谐音表示美好的愿望,以示富裕,年年有余。 ( 7) 清 雕白玉鱼蚌挂件 (8)清十八世纪 白玉双鱼 说明:克里斯蒂拍卖行 1999 年 11 月 2 日香港拍卖会 宽 75cm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9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