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的针对性: 只有经过训练刺激的肌肉才能对抗阻训练做出适应和改变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 适应的三个阶段1警觉期,由生理应激引起(如抗阻训练);2抵抗期,机体开始适应需求;3衰竭期,过度训练造成。
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 根据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这种适应会针对性的符合锻炼过程中运用到单位特征。
训练变化: 方案应该随时改变训练刺激。周期性的训练是构建最佳训练和康复训练方案的最佳选择。
训练的优先次序: 要求身体每个部位都充分锻炼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每一周期性的训练方案中,每一训练周期都应集中注意优先发展训练目标,尤其对新手尤为重要。在给定的训练周期内可能只需要关注一个训练目标,如何制定和实现训练目标则取决于学员的经验和个体的健康水平。
任何一个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案由许多变量组成,包含所选择的动作练习、练习的先后次序、练习的强度或负荷、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以及练习的休息时间间隙,这些都称为短期训练计划变量,这些变量可在单组训练中改变的,这些因素将决定长期训练的结果。
特定的关节角度对应可能的运动方式与提高人体功能性动作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当选择某一项练习动作时,记住肌肉组织只有从抗阻训练中激活才能受益(大小原则)。
运动可以指定为主要练习或辅助练习。主要运动锻炼的是主动肌(主要肌群)。常见有蹬腿练习、杠铃卧推举和悬垂高翻。辅助运动主要训练主动肌的一个肌群。如钢线肱三头伸展和哑铃肱二头肌弯举属于辅助运动。
练习方式也可以按照结构(涉及多个关节的练习)或特定身体部位(只涉及一个关节)进行分类。结构性的练习包含如全身性提拉这类要求多肌群协同收缩的练习。高翻、硬拉和深蹲都是全身性提拉结构练习。另一些结构只涉及一些关节或肌肉的参与,例如,杠铃卧推举需肘关节和肩关节同时作用。
多关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基础学习或更多神经配合。
多关节练习的好处在于激活的肌肉组织、激素反应以及新陈代谢都远高于单关节练习。
训练大块肌肉群会刺激更多的神经、新城代谢、内分泌激素和循环反应。
以下经常使用的顺序训练方法:
先锻炼大块肌肉群,在锻炼小块肌肉群; 先进性多关节,再进行单关节运动; 全身运动环节中交替进行上肢和下肢练习;全身运动环节中进行推拉练习; 先进行弱侧练习,然后进行优势侧练习; 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和单关节练习之前先进行奥林匹克举练习; 进行其他类型的练习前首先进行爆发力训练进行低强度的练习前先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尤其是相同肌群连续运动的情况下;
最后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个体健康水平以及是否有过抗阻训练经历。精心设计减轻个体的压力,尤其对初学者。
阻力是改变力量和训练部位肌肉耐力的主要刺激。高强度对所有个体都重要。
低强度(轻阻力)、多重复次数的训练能够有效地I型纤维(更适合于耐力发展),但无法充分激活II型纤维(主要对最大力量产生和肌肥大起作用)。所以,如果你想将你的力量最大化,就应该增加训练负荷并且减少训练重复次数。
训练组数(互动量或训练量)
总运动量(组数x次数x负荷)设计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概念。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训练量不变容易让人感到难以坚持下去。
某些阶段低训练量,对持续性的提高和增强训练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关键的不是组数,因为组数只是影响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周期性的运动量划分,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
组间休息时间决定了ATP(磷酸肌酸能量合成程度以及血液中乳酸浓度的)产生量。休息时长可明显改变新陈代谢、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系统对短时间抗阻训练以及对随后组数的反应。
高级训练强调绝对力量或爆发力的增长,对于使用最大或最大次数负荷结构性动作练习(深蹲、高翻、硬拉)而言,推荐至少3-5分钟组间休息;较少休息(1分钟以下)可能适合于肌肉参与程度较小的练习或单关节练习。初学者或中级举重,2-3分钟休息,这中水平抗阻训练强度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压力较小。
另外,对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能量系统)增加压力可以促进肌肉增长,因此,如果训练目的是增加肌肉围度,哪么较少的休息时间(低于60-90秒)更为有效。休息过短,心理焦虑和疲劳心理因素很多产生。
周期性训练
准备阶段:包括增加力量和增加肌肉质量。在这阶段中,运动量大而运动强度小。
第一过渡期:在运动量减少的同时运动强度增强,目标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及增加肌群的熟悉程度。
比赛期(巅峰期):特点因项目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阶段需要结合专项进行训练。
赛季间歇(第二过渡期):专注于适度运动以帮助肌肉恢复,但是不会完全停止训练。
线性周期
比如,在为期6周的中周期计划内,前两周为期2周的小周期以轻负荷为主,然后逐渐增重以过渡到第3隔小周期。抗阻训练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少运动量。然后,6周的中期结束后,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训练背景和训练水平来安排不同长度的主动恢复周期。然后再重复一个中周期。
线性周期中,大周期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肌肉力量和发展肌肉围度,使其在遗传理论内达到最大化。
为了避免进展过快,可以先进行为期6到12周的常规准备阶段,为后续的正式周期计划做好准备。这阶段包含使用轻的负重、学习动作技术,还有逐渐增加负荷至正式周期计划的负荷水平。 重点发展所需的神经系统适应性,以增强运动单位的募集。
非线性周期不适依次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是更频繁(即每周,有时每天)地改变以维持训练对机体的刺激。
非线性和线性比较,15周内同方案,更频繁的变化获得更多力量。短期训练变量的持续性变化要求生理上的适应也随之改变(与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量会造成力量瓶颈期相反)。
非线性周期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辅助性练习的训练量和强度。主要训练时典型的周期训练,但运用非线性方法,同样可以使用两个循环周期的方案以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小肌群的锻炼等。比如,钢线肱三头伸展,训练强度就可以介于(8-10RM)和较高水平(4-6RM)之间。这不但能够促进某一关节的单块肌肉增长,还会以后续大块肌肉的重负荷训练提供所需的力量支持。
非线性方法中,在为期7-14天的中周期内,运动员可以同步时进行增加肌肉围度和神经调动层面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
非线性方法中,锻炼可分为四个程度——超强、强、中度和轻度。如你错过一次锻炼,完全可以第二天补充回来,然后继续进行这个循环。该训练不是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训练,而是当一定周数的训练完成时一个周期自然就完成了。
如图,关于下肢肌肉16周的大周期内,其中5周为非线性训练的案例。每周的训练变化比线性方案的变化更大,负荷从1-12RM不等。你可以增加一个爆发力训练日,负重为最大肌力的30-45%,关节运动时无减速环节,举起重物直接释放(如仰卧推举投掷)。像这样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负荷较低的,因为缺乏离心收缩的部分而导致生理上对运动应激不高,从而使运动员有很多的恢复时间。
为了增加方案中的变化并能够从高强度的运动中更快地恢复,可同时增加药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其他下肢的快速复合训练。
非线性和线性整体看似相同,都能促进肌肉增长和神经募集。不过,任何周期性训练方案都要优于固定不变的训练。
循环训练
运动员选择8-12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循环重复1-3次。循环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心血管耐力和所锻炼肌肉部位的耐力;也能够促进肌肉力量的适度增长(训练计划表与休息时间)。
单组训练
单组训练通常在重复8-12次的单组训练内完成,每一组都要做到不能完成为止。并为被证实与多组的周期训练项目或渐进抗阻训练项目同样高效。不过,他们可以在非线性训练中提供快速转换,而且也可以被归类为单组循环训练。
多组训练系统
最初包含2-3个热身训练,随后每组的负荷逐渐增加至目标负荷,接下来的几组练习采用该负荷。
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顶尖的运动员,对于多关节运动而言,5-6RM的负荷,至少3组(3-6组)的训练模式是增加力量的最佳方案。
可以设定任何阻力、任何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进行这个多组数训练系统的运动,从而达到抗阻训练中想要到达的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多组训练而不改变其他变量,通常会导致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进入瓶颈期。抗阻训练系统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多组训练系统中的某些变量。如果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力量和爆发力,可以通过周期训练优化多组训练系统。
超慢系统
进行20-60秒的重复一次的非常慢的练习。研究表明,较慢的速度(向心和离心10秒)的运动不能完全激发爆发力、力量或促进力量增长和运动表现提升的最佳运动量。但是,可能对发展肌肉速慢耐力有潜在效果。
这一系统主要适用于单关节练习和器械练习,通过关节活动度来控制。通常,在整个训练中只进行1-2组超慢训练。
金字塔或三角形通路
10RM、8RM、6RM、4RM、2RM、4RM、6RM、8RM、10RM的抗阻训练顺序进行或者相反。非常耗时,迫切只适用于2-3个练习。
超级组训练
可以完全相反肌群(肱三头和肱二头)也可以关节不同肌肉(股四头和三角肌)。
110RM肱二头弯举、10RM肱三头下压。无组间休息,重复三次。
210RM背阔肌下拉,坐式划船后拉,俯身划船。每个练习之间休息60秒,重复三次。
由于间隙时间短,这类训练对身体要求非常高。
反向抗阻训练(离心训练)
分割训练系统
典型的分割训练系统要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训练上肢、下肢和腹部,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训练胸部、背部和肩膀(可以减少到每周4-5天训练,即使训练频率很高,他也能帮组训练环节期间肌肉的高效恢复)。维持高强度训练会促进更多力量单位获得。更要注重辅助训练。
强制重复系统
力竭组后使用
功能性等长收缩
解释不清楚 看书66页
休息暂停系统
常用于最大力量(1RM)多次重复练习中动。每次运动休息10-15秒,然后进行下一次练习。这个系统左右可能获得最大力量(我觉得这些都是瞎掰)。
优先系统
优先系统几乎适用于所有抗阻训练方案。健美运动员股四头弱,优先最弱的股四头肌群训练。篮球先锋最大弱点是缺乏上半身力量,以至于缺乏篮下对抗能力。足球运动员可能想要发展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力量和爆发力,因而,他开始就要进行负重高翻和深蹲训练等。
复合、同步、对比和交叉训练
他们应用在训练三种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根据个体训练的要求,同步训练之间的目标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相互矛盾。比如,有氧代谢已被证实有效影响肌肉力量的提高。有氧代谢运动取决于特定的阈值(最大心率强度的75%,每周2-3次20-30分钟的训练),但是任何超出的阈值范围的训练都会对力量增长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不会影响最大摄氧能力。
同步训练对于不同目标的训练而言都是有利的。比如,研究表明同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能够增加爆发力的测试水平,比如投掷速度和垂直跳跃高度。这两个变量经常在一次训练中同步进行(有时称为对照法)。通常将高负荷变为高速度低负荷训练,可以同时发展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这类训练同样非常适应于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确定时。可以按照中周期和小周期的训练来达到主要训练目标。次目标可以稍后再增加到训练方案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俱到的训练方案。比如说,速度和爆发力可以是橄榄球折返跑训练的主要目标,然后最大肌力可以是次要目标。因此对照法会很合适上述运动员。
恒定阻力器材
训练过程保持恒定负荷,包括哑铃、杠铃、药球和其他其他没有滑轮或杠杆移动的孤立式器材。
可变阻力器材
包含大多数抗阻训练器械、绳索阻力设备以及弹性力器材系列。
从固定阻力器材中获得的益处要远比从阻力变化器材中获得的多得多。
静态阻力器材
指个体推或拉一个等长收缩训练中的固定装置。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用于训练速度、爆发力和起始力量。这个循环按照离心、等长、向心的方式进行。特点是离心运动带领运动进入弹道向心运动。
弹跳、跳投以及药球训练都是很普通的ssc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关键在于使SSC允许通过在离心运动时预激活而后增强向心的作用。因此,离心收缩运动的速度对向心的重复至关重要。SSC增加爆发力输出的能力大小还要取决于负荷、时间以及诱发肌肉预先拉伸的能力等。
这很容易解释什么为何一个SSC会引起如此有力的收缩运动,如执行正常的垂直跳(即有反向双脚跳。在这一类型的跳跃运动中,首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离心),然后快速反向运动并跳起(先到等长再向心运动)。一个反向跳包含了一个SSC。
现在进行屈曲膝关节和屈曲髋关节的跳跃,在跳起前保持动作3-5秒,然后再跳。这称为无反向双脚跳;这就不包含SSC,而且这一跳不会高于反向双脚跳(包含SSC跳跃)。
训练建议
每一训练类型都会用到周期训练方案。为了设计一个高效的训练方案,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训练类型(如自由重量训练vs训练器械vs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以及运动选择、能量通路在训练中的使用、训练中的变量控制、处理出现的伤病以及预防受伤风险等。
最大力量: 总的来说,大于最大肌力的85%,每组要进行2-6次。组间休息2-5分钟的中高组数的训练方案可用于最大力量的获得。对高级举重运动员,分隔训练(如4-6天的训练)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选择。顶尖奥利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会进行3-6次训练,这就增加了训练的频率和总运动量。针对每一肌群,在组织好的周期训练方式下,每周应训练2-3天。多关节的自由重量训练应该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械训练和单关节运动作为补充部分。
肌肉增长: 向心和离心同时进行效果最佳。建议每次练习3-6组,每组重复6-10次,从中度到重度负荷(1RM的75%-85%)的训练。高级举重练习者,会不会增加负荷以及组数,并逐渐减少休息时间(1-2分钟)尽量不要超过个体忍耐极限,否则会出现头晕和恶心。除上述之外,还应该包括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要保持训练频率与最大力量训练相同:根据训练具体情况,每周应进行1-3天主要肌群的锻炼。
肌肉爆发力
训练爆发力时,速度尤为重要。发力过程要符合整个爆发力-速度曲线。训练的同时你可以通过最大力量的同步训练来增加爆发力。
局部肌肉耐力训练
最佳训练是使用轻负荷进行1-2组重复训练(15-25次为佳)。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高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1-2分钟,中等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时间应低于1分钟。
女性健身可以沿用男性的健身计划吗?
答案是没有问题。
虽然女性和男性可能在力量上会存在一些悬殊,但是你降低重量,同样能和男性练习同样的动作,来帮助自己塑造紧实的身材。
很多女性一直不敢走近器械区,因为脑海中有一个念头:我可不能把自己练成男人!
实际上,你可能是想多了。
因为当我们在进行训练时,男女不同的睾酮激素分泌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年男性一般睾酮含量为14~254nmol/L,而女性一般为13~28nmol/L,所以女性的睾酮激素再怎么高也不会超过男性。
另外,男女身体肌肉的快肌和慢肌比例不同,男性相对女性来说,快肌的比例天生更大,而女性则慢肌的比例大。快肌主要负责增加力量和维度,而慢肌负责增加耐力,所以男性往往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增肌效果也相比女性更快。
所以,女性当然也应该做力量训练,因为好的身材并不是你做有氧就能练出来的,而是应该在撸铁中磨砺出来的。大家也不该去担心自己练成金刚芭比怎么办,因为这就和很多男性怕练成施瓦辛格的想法一样天真。
事实上,很多女性都在撸铁,她们也并没有变成所谓的“金刚芭比”,反而在让自己的身材看起来更加凹凸有致,健康动人。
下面我们来分享:关于女性健身新手如何开展自己的第一次训练计划。
我们推荐的计划是进行推拉蹲训练,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在同一天训练到胸,肩,肱三头肌等3个部位(推日)。
另外,在实际健身时,很多人可能会出现一周只能练2-3次,甚至还要少的情况,这样极易出现漏掉某个部位训练的情况。
这也是推,拉,蹲训练更适合新手的原因,因为你可以利用好每次去健身房训练的机会,让自己获得更全面的训练。
接下来,我们来推荐一下适合女性训练的推,拉,蹲训练具体动作。
推日:主练肌群胸肌,肱三头肌,三角肌中束(肩部)
动作安排:
坐姿器械推胸:
使用能推15次的重量进行,每组推8-12次,完成3组。
开始时以能推20次的重量开始,进行2组20次的热身,接着正式3组。
动作要点:首先把器械的座椅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使把手的高度和胸部上沿的高度一致即可,接着调整合适自己的重量。
坐在座椅上,保持头部,上背部和臀部都要紧贴靠背,挺胸收腹,目视正前方,双手抓握把手,然后使胸部发力将重量向前推起,推到顶点的时候保持顶峰收缩05-1秒,注意顶峰时肘关节不要完全伸直,以免使肘关节受伤。然后缓缓收回,注意感受收回时的阻力对胸部肌肉的刺激。
这个动作简单,但有几个需要大家注意的要点。
1做动作的时候,躯干是保持不动的,要避免使用身体其他部位借力,使胸部肌肉平稳的发力,如果发现自己推不动记得降低配重,但不要让身体倾斜借力。
2向前方推动时,手臂不要完全伸展,注意保护肘关节,收回的时候控制动作要慢,以免把手的惯性对肌肉造成拉伤,收回至手肘刚刚超过或与身体平行即可。
3注意动作的完成度,不要推到一半还没有完全推直就开始回收,通常这种情况下是即将力竭,已经推不动了,可以降低数量但不要使动作变形。
4注意使用胸部发力,而不是用胳膊的力量去推,正确的发力流程应该是胸肌发力传递到手臂,但手臂参与发力并不多,如果感觉小臂发酸试着别让自己握太紧,可以用手掌掌根去推,能够降低小臂借力。
你还可以通过调整座椅高度的方式来实现对目标肌群的刺激。
常规的训练方式主要刺激胸肌中部多一些,把座位调高一些,就会对胸大肌下部刺激更多,而座位调低些,则对胸肌上部刺激更强。
上斜哑铃卧推:
同样选择能推15次的重量(4-6千克哑铃足够用),推8-12次,做3组。
首先平躺在上斜凳上,挺胸沉肩,双手对握哑铃,使哑铃呈抛物线向内收,上举哑铃时不必让哑铃相撞,保持05-1秒,然后缓缓下落到起始位置,落点至手肘与地面平行或略低即可,全程小臂要和地面垂直。
每组8-12次,做3组。
史密斯器械卧推:
开始可以先用空杆进行,空杆也很重,等力量上去了再试着去做杠铃卧推。
每组推8-12次,做3组。
首先平躺在卧推凳上,保持双腿在凳子两侧保持踏实地面,收紧肩胛骨,而且在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收紧,接着双手握紧杠杆,使手腕和小臂保持垂直于地面。然后推起横杆,使杠铃在胸部前上方,注意在顶点时肘关节不要锁死,停留05-1秒后将横杆缓慢放下来,然后再次进行。
哑铃推举:
练肩部的前束和中束,新手选择2-6千克哑铃足够,每组推8-12次,做3组。
保持坐姿,挺胸直背靠紧靠垫,双手对握哑铃向后脑勺方向做推举动作,推至最高点时,保持肘部向内挤压三角肌,下放哑铃时动作尽量缓慢,且保持手垂直于地面,下放哑铃时手离肩膀越远越好。
绳索下压:
练肱三头肌(紧致手臂,消除拜拜肉)
选择能下拉15次的重量,每组做8-12次,做3组
首先将绳索调整至最高,选择合适的重量,双手各执绳索把头,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保持腰背挺直,然后肱三头肌发力将绳索向下拉动,手臂伸直不要锁死,顶峰收缩1-2秒再次重复动作。
做动作时,尽量去做完整动作,动作中将大臂夹紧身体,身体保持稳定,尽量不要晃动。
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向下拉绳索至顶峰时,再做一个双手拉动绳索向外掰的动作,使掌心朝下,会近一步刺激肱三头肌收缩,下次做动作时可以尝试一下。
拉日:主练肌群背部肌肉,肱二头肌,三角肌后束(肩部后侧)
高位下拉:
以能拉15次的重量,下拉8-12次,做3组。
动作要点:手臂不要抓握太紧,不然小臂会酸胀无力,全程挺直腰背,不要耸肩,学会启动肩胛骨带动手臂往后下方拉(把注意力放到胳膊肘),学会感受背部肌肉的刺激。
这个感觉不好找,但你得反复尝试,这是你了解自己身体的过程。
首先坐在训练凳上,挺胸直背,双手保持宽握,肘关节伸直但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平直,把肩胛骨缩紧,小臂保持垂直于地面,使用背阔肌发力,带动手臂将横杠直线下拉到锁骨前胸部上方,背阔肌控制手臂,将横杠缓缓收回。
器械划船:
选择能划15次的重量,做8-12次,做3组。
动作要点:双脚踏实踏板,保持膝关节微屈,腰背挺直,双手拉住把手,使胳膊肘尽量向内夹,然后拉动器械,把把手往腹部方向拉,回放的时候尽量慢,这样能加大刺激背部。
保持坐姿,挺胸直背,双脚踩紧踏板,腿部保持自然弯曲状态,不要完全伸直,这样可以降低对膝盖的压力,不至于让膝盖受伤。拉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相对稳定,可以略微后仰但不要后仰过多,每一次拉动都要感受到背部发力,可以把它当成水平版的高位下拉,把拉手拉至腹部保持顶峰收缩,然后再缓缓收回。
双臂哑铃划船:
选择4-6千克的哑铃,每组8-12次,做3组。
保持上身处于前倾状态约45度,使双腿微曲,双手对握哑铃垂于身体下方,抬头直背,背部发力带动手臂将哑铃向身体两侧提起,全程保持身体稳定,提至最高点时保持顶峰收缩1-2秒,然后缓缓放至起始位置。
俯身哑铃飞鸟:
练三角肌后束,每组8-12次,做3组。
双手抓住哑铃放于身体两侧,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保持收腹挺胸,向前做俯身动作,然后三角肌发力带动手臂将哑铃提至手臂与肩同高,大臂与肩成一条直线,感受顶峰收缩,然后缓缓下落至起始位置,注意全程身体不要摇晃。
哑铃弯举:
选择2-4千克的哑铃,每组做8-12次,做3组
做动作时注意保持身体稳定,不要晃动,在弯举和下放还原的过程中,大臂始终固定不动,下放时缓慢控制哑铃,感受离心收缩。
蹲日:主练肌群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股二头肌,及臀部肌群。
哑铃前蹲:
练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选择6-12千克的哑铃进行,每组做8-12次,做3组。
保持双手掌根托住哑铃铃头,然后缓慢下蹲,蹲至大腿略低于膝关节处保持停留1秒,然后蹲起再次重复动作。
每组动作8-12次,做3组。
史密斯器械深蹲:
首先选择合适自己的重量,然后将横杆的位置调整至低于肩部的高度,保持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
然后双手紧握杠铃,保持掌心向前,腿部伸直,身体保持直立向上,使杠铃向上移动离开防护架。然后双腿向前迈步,直到身体略向后倾斜,调整站姿使膝关节和脚尖朝向一直,接着屈髋弯曲膝关节下蹲,蹲至大腿略低于膝盖即可,然后腿部发力站起,重复动作。
坐姿腿屈伸:
选择能完成8-12次的重量,屈伸至最高点时尽量定住05-1秒,然后下落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做3组
这个动作主要刺激股四头肌,动作时记得背部向后靠实,不要让上肢借力,双脚脚尖朝外勾住前方柱垫,手握紧两侧把手。迅速提起,达到顶峰时停留1-2秒,然后缓缓下落,注意慢放感受股四头肌的收缩。
俯身腿弯举:
选择能完成8-12次的重量进行,做3组。
这个动作主要刺激大腿后侧的腘绳肌,首先俯身卧在腿弯举器上,保证膝盖刚刚超过俯卧板的末端,调整好合适的配重,让你的脚踝后面正好卡在滚垫下。保持双手抓住手柄,同时收缩腘绳肌来使滚垫朝臀部运动,动作过程中保持躯干平直,在动作的顶端,努力挤压腘绳肌感受充分收缩,然后缓缓恢复至初始位置。
臀桥:
臀桥这个动作可以直接刺激臀大肌,并有助于活化髋伸肌群,可以说是练臀者必备的动作。
同样,这个动作看上去很简单,但并不是只让你抬抬屁股,或者躺在地上用臀部向上顶就足够了。
需要牢记: 肩,髋,膝三点一线 ,并且要求全后侧链发力。
首先仰卧在垫子上,屈双腿保持双脚踩稳地面,保持自然呼吸,然后臀部发力将身体上抬使肩,髋,膝处于三点一线。全程保持腰背挺直,腹部收紧,肩胛贴紧地面。
每组8-12次,完成3组。
好了,这一期的分享就是这样了,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方法,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
我是波普董,只说你能看懂的健身知识。
气动人工肌肉是一种体积小巧、柔软、重量轻、工作简单、容易控制的仿生学产品,它由压缩空气驱动作推拉动作,其过程就像人体的肌肉运动。
最简单的人工肌肉运动比如移动一个杠杆,用一个人工肌肉在一个方向上拉动杠杆,配合返回弹簧。
运动分割为你提供了一条通往特定目标的道路。没有哪位NFL四分卫在踏入球场前不看对方球队的**或与自己的o形线对话,这对健美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样的概念。
但分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保持头脑清醒,它也被证明有效果。一项针对127名健美运动员的调查发现,每个人都遵循锻炼分割。
这是因为自健身初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史蒂夫·里夫斯(Steve Reeves)和尤金·桑多(Eugen Sandow)发展了自己的健身运动,直到今天,这些运动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健身运动的巅峰。
他们研究了他们的身体对不同锻炼和恢复时间的反应,发现什么对他们最有效,并坚持下去。
如果没有计划,你在健身房的无数时间将毫无用处。发展一种分裂可以让你挑选一些肌肉和用尽他们。然后,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准备他们的下一个疗程。
2运动分割是如何组织的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的锻炼分配将取决于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例如,那些通过健身来提高运动能力的人,与那些只注重审美的人的观点是不同的。举重运动员也是如此。有三种主要的锻炼方式,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它们是:身体部分运动分割上/下运动分开一推一拉,双腿锻炼分开一个健美运动员的主要目标是拥有一个完全对称的体格和完整的肌肉发育。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健美运动员会将胸部这样的大肌肉与三头肌这样的小肌肉配对。由于两种肌肉在复合练习中一起工作,比如卧推和俯卧撑,所以把它们搭配在一起是有意义的。其他标准的身体部分分裂配对包括背部和二头肌,腿和肩膀。所以,身体部分的运动分割是这样的。
身体部分锻炼分裂的例子星期一:胸部和三头肌星期二:背部和二头肌星期三:腿和肩膀星期四:休息星期五:胸部和三头肌星期六:背部和二头肌周日:腿和肩膀一般来说,肌肉需要48小时的休息才能恢复。研究上面的方法,你会发现每个肌肉群可以休息3天或72小时。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健美运动员想要锻炼他的弱项,可以每周训练那块肌肉三次,在不那么剧烈的一天之后再进行训练。
我想你是看到电视上的人扎马步稳当,岿然不动,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是没那么夸张的,不过,扎马步是可以锻炼下盘的。
马步是许多门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马步大同小异,站马步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练腿力,二是练内功。站桩就是聚气。现介绍太极拳的马步站法。
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这样能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这就是马步的基本要求。初时不易站久,能站5分钟以属不错,但贵在坚持,能站半小时已算有所成就了。
马步一般不需要意守丹田,时间长了自然会气聚丹田。单脚马步是双脚马步功夫纯熟之后自然能达到的功夫阶段,是练功的成果。反过来说,双脚马步没有站好的话是不可能会单脚马步的。你的问题里也说得很清楚,这是扎马步的阶段,也就是功夫的层次。
我所知的马步功夫,有站稳,站实,站空这三个阶段,你所说的单脚马步也就是站空的阶段。其意思也就是站正马步的标准动作站好,身形不移动但是重心全部移到一个脚上,另一脚可以自由提起。
所以还是脚踏实地,能站好双脚就不错了,功夫上去了自然就会了。
补充:两脚同肩宽或三脚半都可以。北少林的四平大马要求四脚距离,南拳有些门派要求窄马(脚同肩宽)。宽马和窄马锻炼的部位有所区别,另外窄马的动作相对难些,特别是低窄马步。很容易产生厥臀,腆胸的毛病,动作不易标准。如果动作错了,当然无法增长功力,甚至可能出现伤害。初练时宜站大步,三脚或三脚半比较合适。
希望可以帮助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