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高低拉伸哪块肌肉?

骨盆高低拉伸哪块肌肉?,第1张

拉伸臀大肌。

臀部肌群

臀部的肌肉可以分为3层,从表层开始依次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再加上细长的阔筋膜张肌。臀部往后拉、开合腿部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同时臀肌也是髂腰肌的拮抗剂。腿部固定时,臀肌会使骨盆后倾;此外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帮助固定骨盆。

1

臀大肌

臀部肌群中最大、力量最强的肌肉,当髋关节以弯曲状态进行伸展时,会使用到臀大肌。

上方肌肉与下方肌肉的功能不同,上部能使髋关节向外开展(外展),下部则可以让髋关节往内侧闭合(内收)。整条肌肉一起动作时,上、下部的力量彼此消长,使髋关节能够笔直往后延伸。

起点:(浅层)髂嵴、髂后上棘、骶骨与尾骨后方外侧边线,(深层)臀后肌线后方髂翼、胸腰筋膜(臀中肌的筋膜)与髂粗隆韧带。

止点:髂胫束(上部浅层)、臀肌粗隆(下部深层)。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L4-S5)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2

臀中肌

臀中肌呈扇形,肌束可分成前方与后方部分。只有前方肌束动作时,能使髋关节往内部旋转(内旋);相反地,若仅有后方肌束动作,则能让髋关节往外旋转(外旋)。整条肌肉一起动作时,则可以让腿往外张开(髋关节外展)。

站立或步行时,臀中肌能支持骨盆、保持骨盆稳定。当跳跃后双脚着地时,臀中肌的功能就更显重要了,若是臀中肌肌力衰退骨盆就无法维持稳定。单腿站立(会使另一侧骨盆往下倾斜),摆动腰部行走等动作都会让臀中肌功能衰退。

14种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1耻骨联合上切:

2耻骨联合下切:

3髋骨旋前:

4髋骨旋后:

5髋骨上移:

6髋骨下移:

7髋骨外旋:

8髋骨内旋:

9骶骨旋前:

10骶骨旋后:

11骶骨左轴左旋(单侧骶骨旋前):

12骶骨右轴右旋(骶骨单侧旋前):

13骶骨左轴右旋(单侧骶骨旋后):

14骶骨右轴左旋(单侧骶骨旋后):

调整方法

1耻骨联合上切,2耻骨联合下切:

患者双侧髋关节外展抗阻10秒,做三次,然后治疗师将拳头放在放在患者双膝中间,嘱咐患者做髋关节内收,此时已足以引起耻骨联合的调整

3髋骨旋前:

患者侧卧位,髋关节被动屈曲到90度,治疗师用身体和一只手固定患者大腿另一只手触诊髂后上棘,嘱咐患者做髋关节伸展等长抗阻,利用臀大肌的收缩矫正髋骨旋前

4髋骨旋后:

治疗师一手被动将患者髋关节伸展,一手触诊髂后上棘,嘱咐患者髋关节屈曲等长抗阻引发骨直肌收缩矫正髋骨旋后

5髋骨上移:

治疗师将患者大腿内旋并用双腿夹住患者大腿,然后嘱咐患者上提骨盆等长抗阻,引发腰方肌收缩,利用腰方肌的等长收缩再放松矫正髋骨上移

6髋骨下移:

一般会因步行自行恢复,无需调整

7髋骨外旋:

患者髋屈90度,治疗师将患者大腿向内收并嘱咐患者外展髋关节等长抗阻,利用臀大肌的收缩矫正髋骨外旋

8髋骨内旋:

患者二郎腿,治疗师嘱咐患者髋关节内收抗阻,利用内收肌的收缩矫正髋骨内旋

9骶骨旋前:

治疗师将患者摆在脊柱屈曲位,嘱咐患者做脊柱后伸等长抗阻,利用脊柱伸肌的等长收缩再放松矫正骶骨旋前

10骶骨旋后:

治疗师固定患者将其摆在脊柱伸展位,然后让其做脊柱屈曲等长抗阻,利用脊柱屈肌的等长收缩再放松矫正骶骨旋后

11骶骨左轴左旋(单侧骶骨旋前),12骶骨右轴右旋(单侧骶骨旋前):

患者侧躺,哪侧骶骨旋前哪侧朝上,脊柱转向骶骨旋转的相同方向,髋屈90度,膝关节屈曲90度,治疗师给予小腿向地面压的阻力,嘱咐患者髋内旋抗阻,引发梨状肌的收缩矫正骶骨单侧旋前

13骶骨左轴右旋(单侧骶骨旋后),14骶骨右轴左旋(单侧骶骨旋后):

患者侧卧,哪侧骶骨旋后哪侧朝上,脊柱转向骶骨旋转的相同方向治疗师将患者下侧腿摆在伸展位,给上侧腿向下的阻力,嘱咐患者上侧腿外展等长抗阻,利用梨状肌等长收缩再放松矫正骶骨单侧旋后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块平时可能不太听说的肌肉——臀中肌。这块肌肉与跑步过程中的稳定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臀中肌虽小,但功能极为重要

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侧。它是深层肌肉,大部分被更为发达的臀大肌所覆盖,所以我们无法在体表触及。

臀部最重要的肌肉是臀大肌,臀大肌是跑步蹬地发力最重要的一块肌肉,发达而有力的臀大肌如同马达一样,驱动人体向前。与此同时,臀中肌在跑步过程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即稳定骨盆和膝关节。换句话说,发力靠臀大肌,稳定靠臀中肌。因为臀中肌向上连着骨盆,向下连着大腿骨,其生长的位置决定了它成为跑步稳定的“关键先生”。

二、臀中肌是跑步稳定的关键

1 臀中肌是保持骨盆稳定的关键在跑步过程中,骨盆的晃动很大程度是由于臀中肌力量不足造成的。当臀中肌无力或者未被充分激活时,骨盆就会伴随跑步而出现上下来回晃动。没有稳定的骨盆,下肢发力效果会大打折扣。尽管已经拼命用力,但由于骨盆不稳,好不容易产生的力量又被人体自身松懈掉,事倍功半。

2 臀中肌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关键对于膝关节而言,我们都希望它在跑步时可以“稳如泰山”。因为膝关节不稳是导致膝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那膝关节不稳与臀中肌又有什么关系?臀中肌的重要功能是腿外展外旋。与之相反,臀中肌力量不够就会导致腿内收内旋,即俗称的“X型腿”“膝内扣”。有些跑者,跑步时膝内扣或脚外翻,这就是膝关节不稳的重要表现,而这样的跑姿将会对膝关节产生极大压力,同时还会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从而诱发髌股关节面过度磨损。有研究表明,膝痛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臀中肌力量明显减弱,相差20%~35%。

3 臀中肌力量不足会诱发膝外侧痛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是跑者膝外侧痛的根本原因。它的成因就是紧张的髂胫束不断与股骨外上髁摩擦。其实髂胫束也有使腿外展的功能,它与臀中肌一起发挥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臀中肌较为薄弱,减少膝内扣和维持膝关节稳定这一重任只能落在髂胫束身上,从而导致髂胫束过于劳累和紧张。而且髂胫束的紧张也会对髌骨产生向外的拉力,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加剧膝痛。综上所述,臀中肌力量薄弱是导致跑步时骨盆不稳、膝盖内扣、膝关节压力增加和膝痛的重要原因。四、如何锻炼臀中肌臀中肌这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锻炼。1 髋部提拉单腿站立于一个稍高且稳定的平面(以左腿为例)。首先将骨盆保持在中立位,缓慢下降右侧腿,使骨盆的右侧低于左侧。然后左侧臀肌发力,使骨盆再次回到中立位(即仅靠臀肌力量使骨盆回位,右腿上升至与左腿齐平)。

2 单腿外摆单腿站立,另一侧腿外摆至最高点。注意使用臀中肌的力量外摆,并保持骨盆稳定,脚尖始终朝前。3 单腿浅蹲后外摆这一动作可以对臀大肌及臀中肌同时进行刺激,同时加上单腿站立的不稳定性和对骨盆控制的要求。单腿站立,微屈。另一条腿向后外方打开,后伸的同时上抬至感觉臀部充分收缩。

4 侧卧腿外摆侧卧,屈膝,上方腿伸直,后伸。向上抬起至臀部外侧充分收紧。下落后保持上腿后伸的位置,且不落地。注意上方腿保持脚尖向前,同时保持骨盆的中立位,不要翻转。

5 侧卧贝壳式侧卧,屈髋屈膝约90度,臀部收缩将上腿如贝壳状打开。下落时双腿膝盖不要相碰,再继续进行下一个动作。注意保持骨盆的中立位,不要翻转。6 跪姿侧桥接上摆腿侧卧,用肘膝关节将身体撑起,使身体呈一条直线。然后将上腿抬起至一侧臀部完全收紧。注意保持脚尖向前,骨盆不要翻转。

7 俯卧四点支撑腿外摆双膝跪于垫上,双手支撑呈四点跪位,保持腰背挺直,核心发力收紧。单腿外展至臀部完全收紧。注意不要塌腰,骨盆保持中立位,不要翻转。四、总结臀中肌是一块不太发达的深层小肌肉,但对于跑步时保持骨盆稳定和膝关节稳定至关重要。加强臀中肌力量,不仅可以提高跑步表现,改善跑姿,同时对于预防下背痛和膝痛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已经出现膝痛时,加强臀中肌力量也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练习内容。跑者一定要注意加强臀中肌力量。希望大家都远离伤痛,无伤地跑下去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锻炼盆底肌,对女性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对孕产妇。很多人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都是因为盆底肌薄弱导致的。如果经常对骨盆肌肉加以锻炼,能强健盆底肌,增加它的弹性和张力,能避免很多疾病。下面,我就来介绍锻炼盆底肌的方法。

 收缩和强化深层盆底肌

  (1) 大脑中设想深层盆底肌的影像

 仰卧或侧卧,将膝盖靠近胸部。或者坐下,坐骨伸展分开;或蹲下。在大脑中形成两个坐骨,骶骨和耻骨联合的影像。我们要练习的肌肉位于骨盆中部开口5cm之上。

  (2)盆底肌向上收缩

 呼气时发出“夫夫夫夫夫”的声音,将骨盆上提,想象骨盆底的'3层肌肉在“爬楼梯”。

 第一步:向上提深层肌,仅仅上提至第一表层。收缩5秒钟,保持规律和轻松的呼吸。然后完全放松深呼吸。

 第二步:向上再提一些深层肌。再次收缩5秒钟,然后完全放松深呼吸。

 第三步:尽可能提高深层肌,想象你的肌肉在“爬楼”。尽量使盆底肌的整个表面提升,保持规律的呼吸节奏。然后完全放松。注意感受盆腔器官重量是怎样使得盆底肌扩张的。

 重复练习以上3个步骤数次。

  (3)盆底肌向下收缩

 盆底肌也可以做“下楼”的收缩运动。“爬楼”的时候,收缩强烈;在“下楼”的时候,在每一层都要停留几秒钟。在最下面一层时,完全放松,做几次深呼吸。

  (4)快速收缩

 重复以上动作,但是收缩和放松的时间更加快速。该锻炼可以帮助你应对突然对骨盆的压力,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

 以上就是锻炼盆底肌的方法,运用以上方法在日常对骨盆底加以锻炼,能很好的改善松驰状态,解决妇科问题,以及性生活问题。初次做练习时要注意方法,不宜求快,应循序渐进,按照专业指导的方法进行,逐渐增加运动量。

骨盆周围有非常多的肌肉,这些肌肉与骨盆的稳定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髂腰肌

这个肌群连接了脊柱与股骨,横跨骨盆内部。髂腰肌是通过骨盆内部的大肌群,可细分为髂肌、腰大肌以及腰小肌。此肌群位于深层,靠近骨骼、内脏;同时连接着脊柱与骨盆、骨盆与股骨,以稳定骨盆。

臀肌

覆盖在骨盆外侧的肌肉主要都聚集在臀部。臀部的肌肉可分为3层,从表向里依次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腿部后伸、外展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同时,臀部也是髂腰肌的拮抗肌。腿部固定时,臀肌会使骨盆后倾。此外,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固定骨盆。

髋外旋肌群

位于比臀肌更深层的位置,由连接骨盆及股骨的数块小肌肉组成(每块肌肉的附着处略有不同)。这些肌肉皆于髋关节外旋时发挥作用。外旋肌群各自执行工作,主要功能为控制下肢、骨盆。

不论是为了治疗腰腿疼痛,还是纠正不良体态,或者是产后康复,我们都要去评估和判断骨盆的位置。那么,你是怎么做的呢?

以骨盆前倾为例,我先列出听说过的一些判断方法:

1整体看。 从侧面观察是否有挺肚子和翘屁股,如果有就是骨盆前倾。

2看腰椎曲度。 站着靠墙,或者平躺在床上,看腰椎与墙面/床面之间的距离,如果超过一个手掌就说明腰椎生理曲度过大,同时也说明骨盆前倾。

3触诊。 仰卧位触摸两侧髂前上棘是否突出高起,俯卧位,触诊两侧髂前上棘与床面的距离是否过近,同时触摸腰椎曲度是否增加。

4看骶骨。 如果骶骨下部和尾骨明显上翘,就是骨盆前倾。

5看骨盆冠状面。 站立位,如果两侧髂前上棘的垂线超过了耻骨联合的垂线,就是骨盆前倾。

6看骨盆水平面。 站立位,将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做一连线,如果髂后上棘高于髂前上棘就是骨盆前倾。

这些方法都有道理,很多时候也管用。不过,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分析总结,找出最有道理的评估方法,下面我就逐一分析。

第一个方法“整体看” ,过于主观和模糊,无法当做标准。

第二个方法“看腰椎曲度” ,这个有致命缺陷,腰椎曲度增加不一定就是骨盆前倾,两者并无必然联系,只能说骨盆前倾多数时候腰椎曲度会增加。

第三个方法“触诊” ,看的是髂前上棘与腰椎曲度,两者结合算比较准确了,不过同样也有问题。一是腰椎曲度无法作为指标,二是髂前上棘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

第四个方法“看骶骨” ,骨盆由骶骨和髋骨构成,即便骶骨有前倾,也无法说明骨盆前倾,因为有很多人尾巴高高翘起,但两侧髂骨却是后倾的。

第五个方法“看骨盆冠状面” ,这个也是看髂前上棘的位置,引入耻骨联合作为参照物,对于判断髋骨的位置很有价值,不过缺少了骶骨。

第六个方法“看骨盆水平面” ,这个方法也是在看髂骨的位置,不过本身有缺陷,就是骨盆的位置主要不是由横向的水平面来决定,更何况,根据大量X光片测量,很多人髂后上棘就是高于髂前上棘的,有说是7 15度,也有说是15 35度。

很遗憾,我听说过的六个方法都不够全面和科学,不过看了我上面的分析,相信你也能猜到我心中的答案了。

既然骨盆是由髋骨和骶骨两个组成的,那么在判断骨盆位置的时候,肯定就要同时考虑髋骨和骶骨的位置。

我认为判断骨盆的位置,要同时看两个指标:

只有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指标,才能算是骨盆前倾。

后来,我又从朱国苗博士那里听到了一种动态评估的方法。同时,我还发现我判断骨盆前倾的思路跟他是一样的。

对骨盆进行动态评估的方法,我用文字来表述一下。

被检查者平躺在床上,仰卧。

第一步,直腿抬高。 两侧分别抬高,抬高 到10度就放下,反馈哪一侧更容易。

分析:抬高容易的那一侧骨盆是旋后(后倾)的,困难的一侧骨盆是旋前(前倾)的。当一侧骨盆旋后,那么这一侧下肢会略微抬高(可以理解为股直肌牵拉下肢翘起),这时候被检查者主动抬高就会更容易。另一侧相反。

第二步,肌肉和筋膜链测试。 以此来判断骨盆旋移是否因肌筋膜导致。与骨盆旋移相关的肌肉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三个:

第三步,骨关节测试。 这一步是判断骨盆旋移是否是由于骶髂关节导致。

这个动态评估的方法还有很多操作的变体,关键是明白原理。使用动态评估的好处有两个:

骨盆很重要,也很复杂,最后,留一个问题,骨盆旋移与长短腿到底什么关系,短腿这一侧的骨盆是旋前还是旋后呢?

在台湾约有 6 成的女性不知道自己有骨盆前倾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小腹突出,接着也会出现臀部渐渐往外扩,形成假胯宽。而形成假胯宽的原因主要是「髋关节内旋」,因此让大腿外侧肌肉越来越发达,而且通常也伴随有X型腿和八字臀的困扰。以下教2招动作,放松紧绷的肌肉帮助骨盆归位,也有助修饰腿部线条,改善假胯宽的困扰。

两招动作修饰腿部线条

束角前弯式

1 坐姿,将脚底并拢,双手握住脚尖。 2 将脚跟往身体靠,身体坐挺提起胸口 3 吐气时上半身向前弯,不要耸肩 停留5个呼吸

龙式

1 跪在瑜伽垫,将一脚往前跨呈90度 2 另一脚打直向后延伸,双手撑地 3 上半身呈约45度,停留3-5个呼吸后换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88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