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含量与肌肉含量和体重有关系么

脂肪含量与肌肉含量和体重有关系么,第1张

脂肪率在25%以上,会慢慢变胖;脂肪率在27-28%的比较爱重口味饮食;30%以上的,喝水都会长胖!脂肪率在17%-19%的基本上没有长胖的危险,因为肌肉消耗热量的能力是脂肪的16倍,很容易将摄入热量代谢掉!如果你愿意或者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知识,可以找我聊天

原理:

研究中发现:如某种频率电信号通过人体时,脂肪部分比肌肉和人体的提他组织“阻抗”值更高。利用一个安全的特定频率电信号通过人体时,电信号会因人体“阻抗”值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原理:肌肉内含有较多血液等水份,可以导电,而脂肪是不导电的。因为体内电流的通道导体是肌肉,从电流通过的难易度可以知道肌肉的重量,由此可判断,在体重的比例中,肌肉较少的人脂肪的比例较高。

电子脂肪秤,就是根据以上原理,利用秤体表面的电极片与用户的双腿接触,通过一定的安全电流,测量人体电阻(bio-impedance)然后基于输入的用户数据和测量得到的人体电阻,使用我们在广泛实验的得到的公式,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人体脂肪百分比、人体水分百分比、人体肌肉百分比、骨骼重量等人体成分。

关于测量体脂肪率,除了健身房等地方的专业设备外,还有家庭用的人体脂肪秤,轻松便捷。但是你知道300年前的人们是如何测量体脂肪率的么?同样重量的脂肪和肌肉,在外形上能差多少?

本文就来讨论一下肌肉和脂肪的问题。

在健身房的游泳池里,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的人明明不会游泳,但是就是浮得起来。后来仔细想想,除去泳技不说,跟人的体质(密度)有关。

脂肪率高的人,容易浮。脂肪少,肌肉结实的人,容易沉。同样的体重,脂肪体积大,肌肉体积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体积越大浮力也越大。

现代我们都知道用电子秤,利用电流来测量体脂肪率。但是在18世纪的文献中就记载了古人测量人体成分的方法。

原理很简单,脂肪组织的密度比水低会浮,脂肪之外的组织密度比水高会沉。体脂肪率越高的人体密度越低,体脂肪率低的人体密度越高。

需要测试对象,尽量把气吐完,全身埋入水中,测量在水中的重量差,利用水的密度,计算出人体的体积,再计算出人体的密度。从而求出体脂肪率。就是被测量的人很辛苦,需要憋气。

注意:一定要尽量把肺里的气吐完,否则体积不对,计算误差太大。

这是一道物理题目,还好我也是初中毕业的人。在重新复习了一下密度公式之后,苦思冥想好多好多分钟。终于解出来了。

已知:一个人在水外的体重,水中的体重,并知道脂肪的密度,肌肉的密度。求:他的脂肪率。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F浮=正常体重 – 水中体重

(2)F浮=ρ水V排g

(3)人体的体积 = F浮÷ρ水g = (正常体重 – 水中体重) ÷ρ水g

(4)人体密度 = M/V = 人体质量÷人体的体积

(5)已知脂肪的密度是09kg/m³,肌肉的密度是11kg/m³

(6)设体脂肪率为x,那么除脂肪率为1-x,

(7)设体重为m,则体脂肪重=mx,除脂肪组织重=m(1-x)

(8)体脂肪的体积 + 除脂肪组织的体积 = 人体的体积

(9)体脂肪的体积 = 体脂肪重÷脂肪的密度 = mx/09

(10)除脂肪组织的体积 =除脂肪组织的重÷除脂肪的密度 = m(1-x)/11

(11)人体的体积 = m/ρ人

(12)把9,10,11代入8,可以得到,mx/09 + m(1-x)/11 = m/ρ人

(13)由12可以解出:x = 02(099/ρ人-09)

后来又有了Brozek改良公式

身体脂肪%=(4570÷身体密度-4142)×100

脂肪组织的密度是09007g/cm3,

除脂肪组织(≒肌肉和骨骼)的密度是11g/cm3

如果1立方厘米大小的话,肌肉要重02g。

如果5瓶500ml那么大的块头的话,肌肉要重1kg。

按照100g来计算的话

脂肪 :100g÷09007g/cm3=111cm3

除脂肪:100g÷1100/cm3=91cm3 

⇒两者的体积比例, 脂肪:除脂肪 ≒ 1:08

平面的差异:

立体的差异图

人体模型的差异图

希望大家看到上面3个比较图之后,得到适当的刺激。

懂得同样的重量,脂肪的体型要庞大,下定决心来运动起来,

假以时日,苗条诱人的身材自然是水到渠成。

脂肪测量仪其实并不能准确测量人体脂肪率,水分率和肌肉量,它只适用与一般人,而运动员或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并不适用,因为这类人的肌肉含量多可能会使测量仪当作脂肪,但一般人还是可以分析的,因为在标准数据下把所称量人的体重和身高输入测量仪,然后测量仪选中相对应数值,还是可以反应较准确的数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115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