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那些好莱坞大片的时候,都会羡慕那些男女主角健美的身材,他们身上的肌肉不仅让他们更加的强壮,也是他们更加的有吸引力,锻炼全身的肌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最好是做好计划工作,那么,锻炼肌肉的计划应该如何制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首先自己心里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锻炼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和目的,最好能够细化一下,分阶段制定详细具体的目标。
二:锻炼强度要适宜
在训练强度问题上,不要急于求成,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锻炼的成效来适当增加强度。
三:劳逸结合
要处理好锻炼与学习或工作以及休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讲求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为下一次的锻炼准备体力。
四:锻炼时间要合理
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不要以为练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的体力是有阈值的,一旦超过了极限,反而会感到加倍的疲劳,也不利于体力的恢复,自然也就无法应对之后的锻炼了。
五:计划要有可行性
计划的制定要注意“可行性”这三个字,如果是完全不切合自身实际的,基本上这样的锻炼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可行的计划安排。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应该如何制定肌肉锻炼恢复的计划了吗?锻炼肌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是坚持个一两个天或者是一两个礼拜显然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慢慢的发现自己的身材变得越来越好了。
我们都知道健身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运动,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无法练出好身材的,训练日和休息日都要合理的搭配,但是我们会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而停止健身,短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一旦停止健身以后身体的机能和肌肉力量就会开始慢慢下降,当我们从新开始健身以后发现身体达不到以前的状态,这时会不知所措,所以现在就来教大家停训一段时间以后如何在第一次训练中就让身体很快的进入运动状态。
停训后的第一次训练极其重要,这会影响你后期的恢复速度,所以一开始的训练建议先做有氧运动,有氧的目的是激活全身的神经系统,让身体快速的进入运动模式,并且可以加快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和心率,让身体能够尽快的进入运动状态,建议中低强度为宜,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
力量训练的动作选取很关键,这会直接决定你当天的训练效果。
以小肌群为主要的训练目标,激活手臂上的肌肉,先激活小肌群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复合动作而准备的。因为复合动作有很多肌肉群都会参与进来,所以小肌肉群的激活可以让你在后续的动作中表现得更好。
卧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动作选择,多关节参与并且能够训练到胸大肌以及手臂上的肌肉。在重量的选择上建议比平时做的重量减少一半左右,因为这次的训练目的不是增肌,而是让身体恢复以往的训练状态,所以不建议推大重量,可以多组数多次数的进行训练,这样比大重量训练更容易让肌肉恢复。
练过深蹲的人都知道这个动作的消耗非常大,但是作为复合动作之王这个动作肯定是必须要做的,不仅能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还能刺激到全身的肌肉,对于恢复来说是非常好的动作选择。
恢复性的训练主要的目的是让身体提前适应以往的训练节奏和训练强度,迅速的回到运动状态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全身的肌肉群都刺激一遍,这个时候重量就不显得那么重要的,多次数的刺激也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训练的停训是在所难免的,包括很多健身大咖也会有停训的时间,更别说是普通人,不过掌握好恢复性的训练技巧,那么在训练中也不会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所以不要因为停训一段时间以后就放任自己。
增加肌肉体积和力量有三个基本要求:首先肌肉必须承受一定的阻力,而且负荷阻力要逐渐增加;其次是通过消耗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后的补充使肌肉获得足够的营养;第三是肌肉在练习中得到充分的恢复,但这一项的充分恢复经常被人们忽视。 大强度训练对肌肉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肌肉必须在练习中得到充分的恢复。在恢复过程中,肌肉对这些要求会产生“补偿性适应”。不论人们相信与否,肌肉在练习中不会变得强壮,而只有在练习后才能变得更强壮。如果练习强度过大或恢复时间不足,会出现肌肉逐渐被撕裂的现象,虽然这种撕裂很微小,但恢复过程却能让损坏的肌肉有充足的时间自行修复。 对肌肉的恢复能力,个体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练习都有不同的耐受程度,然而大强度练习后,肌肉组织至少需要48小时的恢复时间。牢记,大强度力量练习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物质,充足的恢复时间能使碳水化合物(或糖原)储备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基于这种情况,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且最好隔天进行(如每周一、三、五),这种方法与全美大学运动医学会推荐的相吻合。运动员在两周时间里能显著提高力量吗?回答当然是可以。在一项涉及117名受试者的研究中,第一组试验者每周进行两次力量练习,另一组实验者每周进行三次力量训练,前者力量增加的幅度仅相当于后者的80%。 适宜的练习频率和练习量就如同药物的剂量,为使药物改善身体状况,必须在固定的间隔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药,服药频率过快或剂量超标都会产生负面效果。与此相同,力量练习的频率或量过大也会对身体产生损害作用。 多数人对每周三次的力量训练都会产生良好反应,但对力量训练耐受水平低的选手而言,每周两次力量训练也许更适合(极少有人对每周一次力量训练会产生良好反应)而每周超过三次力量训练,则会超过肌肉的恢复能力,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1.赛季力量训练 多数专家提出,如果肌肉在前一次训练课后的48-96小时内得不到较大刺激,则肌肉力量和体积就会开始消退。很显然,肌肉力量和体积会在一段较长的不活动期下降。对一名运动员来说,要不间断地进行力量练习甚至在赛季或比赛期也是如此,但每周练习的次数相应要减少(从三次降到两次),以适应练习水平的提高和满足比赛的需要。一场比赛结束后应该立刻完成一堂力量训练课,但不要在下场比赛48小时之内。如果运动员是在星期六和下星期二比赛,则应该在星期日和下星期三进行力量训练(或星期四,只要是下场比赛之前至少有48小时)。有时运动员的比赛日程安排密度较大(如摔跤比赛一周安排3场),则只能一周进行一次力量训练。运动员如何知道肌肉是否得到充足的恢复呢?这就要看在数周练习中肌肉是否能渐进性地提高抗阻力能力或重复次数是否能增加,如果不是,则表明肌肉在力量练习中没得到充足的恢复,这也许是在力量训练中完成的组数、重复次数或练习内容过多导致的。要记住,力量训练只有控制在超量负荷而不是过度超量才有效果。 2.分段力量练习 目前,健美和竞技举重运动员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是分段力量训练,即把身体分为不同的部位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分段力量练习有许多方法,例如星期一、四练习臀部肌肉、腿部肌肉和腹肌;星期二、五练习胸部、肩部和三头肌;星期三、六练习背肌、二头肌和前臂肌肉。在分段力量练习中,每块肌肉一周能得到两次练习。尽管分段练习很流行,但却不如全身力量练习更有效。在一项涉及30名受试者的研究中,一组实验对象每周进行4次分段力量练习(两次上肢练习,两次下肢练习),另一组实验对象每周进行2次全身力量练习,第三组实验对象为对照组,不参与练习。经过20周的观察,研究人员得出了两种方式对提高最大力量具有同等效果的结论,即肌肉体积增加,身体脂肪减少。如果渐进性地增加分段力量练习的负荷并留有充足的恢复时间,则该方法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某种分段力量练习经过认真设计后,运动员就没必要在连续两天里练习相同的肌肉。牢记,大强度练习后,身体补充消耗的碳水化合物需要48小时的时间。如果运动员星期一用合理的强度进行下肢力量练习,则会消耗掉大部分身体内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即使运动员在星期二训练不同的肌肉,身体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恢复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虽然运动员在训练中是练习的不同肌肉,但仍然要动用整个无氧供能系统,能量系统不会部分地恢复,它们只能以整体的形式恢复。如果运动员喜欢使用分段力量练习方式,最好依据肌肉群的功能和关系,如使用三头肌和肩部肌肉练习胸肌,使用二头肌和前臂练习背阔肌,即把具有相同功能的肌肉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