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率多少才有肌肉

体脂率多少才有肌肉,第1张

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

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扩展资料:

计算公式

成年女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3489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成年男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4474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体脂率

1、围度测量

通过测量身体的身高、体重,推算出身体内的脂肪比率。男士需要测量身高、颈围和腰围;而女士则要测量身高、颈围、腰围和臀围。

(1)女性的身体脂肪公式:参数a = 腰围 × 074;参数b = 体重 × 0082 + 3489;身体脂肪总重量 = a - b;体脂率(身体脂肪百分比)= (身体脂肪总重量÷ 体重) × 100%。

(2)男性的身体脂肪公式:参数a = 腰围 × 074;参数b = 体重 × 0082 + 4474;身体脂肪总重量= a - b;体脂率(身体脂肪百分比)= (身体脂肪总重量÷ 体重) × 100%。

2、脂肪夹:

在身体一个特定的部位用手揪起皮下脂肪,用脂肪夹量出厚度,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大致的体脂率。

3、生物电流阻力分析:

俗称的脂肪磅,通过身体不同成份如水、肌肉、脂肪的电阻,来估算出身体内的脂肪率。较准确的脂肪磅如健身室的InBody会从手掌和脚掌释放微电流流经全身,如只是单靠测脚掌的脂肪磅那结果必然会不太准确。

4、水底称量法:

在实验室利用特制器材,用“亚基米德定理”先计算出人体的密度,利用公式计算出脂肪比例。

5、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量法(DEXA):

利用身体不同组织(矿物质、瘦身体、脂肪)对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来测量体内脂肪含量。

-脂肪率

成年人的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成年人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分别是女性20%~25%,男性15%~18%,

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运动员的体脂率可随运动项目而定。一般男运动员为7%~15%,女运动员为12%—25%。

资料拓展:

人体肌肉共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参考资料:

肌肉

体脂率怎么计算公式表如下:

1、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2、计算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肥胖会提高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而打算怀孕的女性也不能忽视肥胖引起的妊娠并发症与难产的风险。

成年人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分别是女性20%~25%,男性15%~18%,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运动员的体脂率可随运动项目而定。一般男运动员为7%~15%,女运动员为12%—25%。应同时采取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来减肥,减少热量摄取。

通过运动增加热量消耗,达到减肥的效果。没有运动只靠节食减肥,只会减少肌肉而不会减少脂肪,反而还会使基础代谢降低,容易复胖。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

或者体脂指数计算公式如下:体脂率等于身体脂肪总量除以体重乘以百分之百,得到一个估算值;如果体脂率正常值的20%—30%以上,称为肥胖,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5-10倍。

运动后测体脂会比运动前要低;晚上用脂肪测量仪测量体脂肪率为最佳。

测量体脂可以用BMI计算法:

(1)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

(2)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总体重等于去脂体重(Lean Body Mass, LBM)与体脂肪(Body Fat, BF),而体脂肪率就是体脂肪跟总体重之比。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且常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病症;

若体脂率过低,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

扩展资料:

其他测量方法:

1、DEXA Scan:类似全身X-ray 的测量方式,是目前公认最为精准的方法。通常需要去专业的医院、机构测量,国内哪有我也不知道。

2、水下测量法:将肺部排空,身体进入水中,通过排出的水量计算身体密度,进而计算出体脂率。

3、The Bod Pot:将人放在密室内,通过排出的空气量测量身体密度,从而计算出体脂率。

4、体脂夹:通过测量能够夹起的脂肪厚度推算体脂率。  

5、体脂秤,手持体脂器,身体成分测试仪:通过手握传感器,测量身体的电阻率,进而推断体脂率。 

6、软尺测量:测量围度后代入公式再推算出体脂率。

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测量,应尽量使用同一个工具,以避免机器误差,尽量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刻测量——比如每天早晨空腹,没有喝水洗澡运动进食时进行,这也是最好的测量时间。

一般会相对准确一点,尤其是当你使用健身房常有的体脂肪或身体成分测试仪进行测量时更要注意吃饭运动洗澡等带来的影响。

吃饭后    

由于是通过电阻率来推断体脂率,而在吃饭后大量食物与血液进入胃部,形成厚重胃壁,很可能被视为高电阻区域,从而判成体脂。   

运动后    

在训练后立即测量,血液往往更集中在训练过的部位,可能被判定成水分与肌肉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并没有,局部瞬间增肌这种魔法不管你请哪位私教都无法实现。  

洗澡后    

洗澡特别是洗热水澡会让血液循环增加,让更多水分分布到皮肤恒定体温,导致肌肉量与水分被高估,体脂被低估。    条件越一致,测量的数据越有参考价值。

凤凰网-测量体脂率

减肥需要测体脂的原因是因为体脂与人体健康相关“体”指身体,“脂”指脂肪,体脂率即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率。体脂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表示数量的数字,体脂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0%属于肥胖。

体脂秤和普通体重秤具体有以下区别:

1、使用方法不同

体脂秤必须要光脚踩在秤上,与金属片或导电膜接触才能测量出其他数据,部分体脂秤还需要双手紧握测量棒,然后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详细数据。

体重秤只需要站上去时双脚平衡,确保数值的准确即可。

2、测量数据不同

体脂秤除了体重还能测出体脂、肌肉量、骨量、蛋白质等等数据,某种频率电信号通过人体时,脂肪部分比肌肉和人体其他组织的“阻抗”更高。肌肉内含有较多血液等水分,可以导电,而脂肪不导电。因为体内电流的通道导体是肌肉,从电流通过的难易度可以测量出脂肪、肌肉以及其他成分的含量。

体重秤只能称出体重数据。

扩展资料

普通电子体重秤的维护和使用

一、使用

1、使用电子秤的时候 为了确保准确,使用前最好先测试一下电量是否充足

2、双脚一定要平衡,确保数值的准确

3、机械式的健康秤最头痛的是指针会偏位,需要经常调整,确保指针准确,最好也在使用前留意调整

4、用前不妨先摇摆几下

二、维护

1、电子秤一定要保管好,尤其是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及时的更换,以免氧化

2、长时间不使用的话,把电池取出

3、不要跌碰,这样会使数据不准确

4、调整指针的时候不要过于快

-体重秤

-人体脂肪秤

人民健康网-减肥并非单纯减体重 控制体脂率才是关键

运动不仅消耗了脂肪,还加强了内脏功能,提高了肌肉在体成分中的比例。然而,肌肉的比重大于水,脂肪的比重则小于水,如果减肥者的身体减少了1公斤脂肪,却增加了1公斤肌肉,那么就必然会表现为体重上升。在运动的初期,这种情况最为明显。等到代谢率恢复到高水平的时候,胖人分解脂肪的能力就会加强,然后就会看到缓慢但持续的体重下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60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