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1TG——即Triglyceride,甘油三酯,血脂的一种。2TG ——热重。
热重分析中的待测物质重量值,相应的有TGA,DTG。TGA为热失重分析,即在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仪器测定其重量的变化。DTG表示热重的微分。可以用来分析物质在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重量的变化情况。DTG曲线向下为失重峰——这最为常见,向上为增重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51648htm
楼上的太假了吧,要是这样可以拿中国科学技术奖了。
玉米亩产能有700kg就很好了
高油玉米特点、利用与品种介绍
一、高油玉米定义及特点
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子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我国正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之间,而且 10%以上含油量的杂交种也已进入示范阶段。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子粒平均含油量提高5%以上大约 85%的油分集中在种胚部分,因而高油玉米的胚较大。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油分含量高、品质好。经过精炼加工而成的玉米油是一种用途广泛、味道纯正、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其是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为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根据医学营养学研究,一般认为含有油酸、亚油酸比例高的食用油为优质油。玉米油还有软化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因而也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油。二、蛋白质、赖氨酸和维生素A含量高。高油玉米一般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除此之外,高油玉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也高于普通玉米。这些能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对人类和家禽具有重要价值。三、是优良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国外有人用普通玉米和含油量不同的高油玉米作养猪试验,发现各类高油玉米饲料均能降低单位增重所需要的饲料量,含油量愈高,降低饲料用量愈多。还可以证明,高油玉米饲料可以有效地节约蛋白质补充物。还有人以43%含油量的普通王米和含油量为60%、85%、113%和130%的高油玉米饲养肉鸡,发现和普通玉米相比,喂高油玉米料的鸡群,单位饲料增重分别提高了39%、79%、114%和143%,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含油量每提高1%,饲料效率可提高16%。
二、高油玉米加工利用
高油玉米因其独特的高含油量和特异品质,不论是做饲料和玉米配合饲料、工业原料还是在玉米籽粒深加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油玉米作为饲料和配合饲料原料
玉米籽粒在配合饲料中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原料,因其含油量高,所以能改善加工配合饲料的品质,降低成本。尤其是高油玉米含亚油酸高达4%以上,是所有谷实饲料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亚油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饲料中获得,是必需脂肪酸。动物如缺乏它,将生长受阻,皮肤病变,繁殖机能受到破坏。玉米在猪、鸡日粮中的配比高50%以上,仅玉米就可满足动物对亚油酸的需要量。另外高油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也比普通玉米高50%,用高油玉米做饲料原料,比普通玉米品质好,可节约成本。
高油玉米不但籽粒含油量高、品质好,而且其秸秆的品质也很好。目前生产中推广的高油玉米品种大多都有绿叶成熟的特性,且高油玉米秸秆的品质较普通玉米有大的改善。如目前推广的高油115号,秸秆粗蛋白含量达85%,比普通玉米秸秆(66%)高30%,甚至超过美国带穗青饲玉米(81%),是一种难得的优质青饲料。
(二)、高油玉米的深加工及玉米油生产
高油玉米的综合利用收益最大的应属玉米深加工业和玉米制油业。在玉米加工淀粉业中,淀粉的销售用于保住成本,玉米油作为一种副产品,可给加工业带来利润,而选用高油玉米作为玉米淀粉工业的原料则可给加工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改用高油玉米做原料,其出油率可由普通玉米的2%~25%提高到6%~65%。仅此一项每吨原料就可多获利 60~70元,一年加110万吨的县级淀粉厂每年可带来 600~700万元的额外经济效益。而且用高油玉米加工后的其他副产品的营养价值也提高了,仍可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
玉米油85%存在于玉米胚芽中,所以有人称玉米油为胚芽油。因此,在玉米油的生产或玉米的综合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就是脱胚,传统的脱胚方法是湿法脱胚,现在已采用干法脱胚工艺。从分离出的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油,过去多采用压榨法,出油率很低,现在采用溶剂浸出,可大大提高玉米油的回收率,提高玉米油的产量。最后经过精炼加工,就可成为合格的食用商品。
采用干法脱胚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由他们加工、出售玉米胚芽,然后集中到具有一定设备和规模的大中型厂家提取玉米油。
高油玉米会伴随我国玉米综合加工业、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而在玉米工业发展过程中,玉米油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我国目前玉米油产量还不足万吨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我国自己生产的玉米油将会进人每个家庭。
另外,高油玉米籽粒的胚较大,在收购过程中容易鉴别,便于实现优质优价,促进高油玉米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品种介绍
一、农大高油1号
由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1989年通过北京市审定。属中晚熟品种,北京春播生育期110天。株高24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茎秆坚硬,抗倒伏。
籽粒含油量为82%,蛋白质含量为112%,赖氨酸含量为032%,千粒重 269克,籽粒**,半硬粒,这些品质性状均比生产用的普通玉米有显著提高。该品种1987~1988年参加北京市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两年两试点平均亩产423公斤和316公斤,比普通玉米对照品种黄417分别增产6%和10%。1989年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示范种植8万余亩,获得大面积亩产400公斤的纪录,个别条件好的地块亩产达到550公斤。该品种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有较强的抗性。籽粒成熟时茎叶保绿性好,且叶片比较上冲,茎秆坚硬,抗倒伏。
二、农大高油6号
由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育成。199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熟品种,北京春播生育期112天。株高270厘米,次生根发达。抗大斑病小斑病和青枯病。籽粒橙**,半马齿型,千粒重270克。籽粒含油量为91%,含蛋白质97%,含赖氨酸031%。一般亩产600公斤~800公斤。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宜。
1991年在赤峰市区试种,10个点平均折合亩产6995公斤,比常规对照品种黄莫417增产137公斤。在桥头镇百亩连片覆膜试验中,平均亩产达800公斤,小面积出现1000公斤的记录,在乌兰浩特的1040亩覆膜试验中平均亩产达700公斤。该品种适应范围广,可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春播种植或在山东、河北南部夏播种植。
三、高油115
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于1990年育成。1996年至 1997年先后通过北京市、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熟品种类型,北京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85米,穗位高15米。叶片平展,叶色深绿,茎秆坚韧,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抗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粗缩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对茎腐病接近免疫。对蚜虫。玉米螟和棉铃虫有抗性。果穗长筒形,籽粒深**,半马齿型、胚大,籽粒含油量为88%,蛋白质为113% ,赖氨酸为33%,千粒重310克。采收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达85%,是一种优质青贮饲料。
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株~3300株。若超过3500株,因营养体过于高大,存在倒伏危险。是粒秆兼用型品种。
四、高油2号
由北京农业大学育成。生育期100天~105天。株高22米,穗位高08米,叶片较平展,茎秆坚硬,抗倒伏。籽粒含油量为86%,蛋白质含量为115%,赖氨酸含量为031%,千粒重 281克籽粒**,半马齿型。高度抗小斑病和青枯病,中度感染大斑病。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4500株。
在赤峰市1989年品比中折合亩产518公斤,比当地种植的常规对照品种吉单101增产10%,1990年连片种植900亩,平均亩产421公斤,比吉单118增产20%以上。
五、高油8号
由北京农业大学育成。生育期120天。株高32米,穗位高11米,叶片上冲,根系发达,但茎秆略软。
籽粒含油量为95%,蛋白质含量为96%,赖氨酸含量为032%,千粒重260克,籽粒纯**,马齿型。高度抗小斑病和青枯病,成熟时保绿性好,轻度感染大斑病。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株~4000株。在北京两年品比中,比常规对照品种农大60产量低 3%左右,折合亩产 550公斤。在赤峰市区试中,比常规品种黄417略高,折合亩产658公斤。1991年在山西区试中比农大60减产约10%。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砂壤土为好。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基肥应在耕翻之前施入。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5000~8000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伤蒜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秋播大蒜栽培技术
(1)播种
①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③播种方法。“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
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如: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②收蒜头。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一概述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等。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可增长10厘米,9 个月体长可达300克,即达商品鱼规格黄鳝尤其适应农村人工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在10—32℃,全年均可进行放养。放养的鳝鱼要求体质健康,游泳活泼,无疾病,无伤残,规格大小均可。因鳝鱼有大欺小、强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因此,同池饲养的鳝鱼应规格基本一致。一般个体重在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销池内随时出售;个体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养成池中,当年可长到商品规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种池中,当年能长到50克以上,可为来年鳝鱼养成提供大规格鳝种。放养密度要根据放养规格及饲养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千克。
1养殖鳝鱼需注意的环境
应选择水源充足,四季朝阳的地方,在水质上,是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定要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春秋季3-5天换水一次,夏天1-2天换水一次,其水深不低10厘米,注入水温不能超过5℃,以免因温度骤降引起死亡。
2建造养鳝池
建造鳝池,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以小型为主 ,面积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形应按东西走向, 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50厘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砖石,若在软土质处建池则要用砖石铺底砌壁水泥勾缝。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度的泥土30-60厘米,便于黄鳝打洞潜伏,在接近水源处挖一进水口,在相对一侧下端平行水底处留一排水口,排进水口均要有拦鱼网布,防止逃鳝池面 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蒿草等水生植物,供鳝鱼蔽,遮荫改善鱼池环境。
因鳝鱼能在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所以,鲜鱼池水位宜浅。水位应根据鳝鱼规格而定,苗种池水位宜浅,一般为10 —20厘米。养成池可深些,一般为30—40厘米。待售池水位可浅些鳝鱼耗氧量较高,喜清新水质。因此,应经常冲注新水。一般冬季每月换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换水1次,夏季每1—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在20—50%,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鳝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或在池上架植丝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晒和降温防暑。较大较深的养鳝池中,可混养少量罗非鱼、鲤鱼、鲫鱼、泥鳅等杂食性鱼类,能起到清除残饵粪便、净化水质等作用。
准备鳝鱼入池前,可施少量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摇蚊幼虫、丝蚯蚓、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或在池中投放螺蛳或泥鳅等,任其繁殖,为鲜鱼提供鲜活饵料。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设黑光灯,引诱昆虫入池。
二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措施
1放养鳝种及鳝鱼的选择和投放
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 一般要求每尾重量2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也可从市场收购,但受伤破皮, 断尾的鳝要除去,还可以是人工繁殖的苗种。放养早春为好 一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每平主米15-3千克,条件好的可放到5-6千克。总之, 放养规格大,密度就小,反之,则相应增大,且放养前应注意鱼体消毒,水温差不宜过大。
2投饵和管理
黄鳝以肉食为主,人工投饲可用蚯蚓、小鱼虾、螺蚌肉等, 也可搭配投喂一些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饲料,腐败变质的饲料不可投喂。投喂饵料经1—2天短期适应后即可投饵,一般日投饵1次,投饲应在傍晚进行;亦可逐步提早投喂时间,驯化其白天摄食。在上午8时、下午4—5时各投饵1次。日投量占鳝鱼体总重的3-5%,6-8 月投饲量为总重量的6-7%;投饵量要根据水温高低、饵料质量、水质状况等酌情增减。投饲量随鳝体增而加大,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15℃以下,10℃以下停止投喂,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
鳝鱼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喜食鲜活饵料,如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蚯蚓、小鱼虾、蚕蛹、蝇蛆、螺蛳、蚌蚬、大型浮游动物、畜禽内脏及蝌蚪等。饵料应保证鲜活不腐臭,动物性饵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如豆饼、麸皮或玉米粉等,将上述植物性饵料与绞碎的鱼虾肉糜混合成湿团(在水中能较长时间不散开)后投喂。较大的饵料要剁碎或吊挂在池中,任其撕食。螺蛳、河蚌及蚬等硬壳饵料,投放前须砸碎其外壳。饵料应定点投喂,每个鱼池设2—8个投喂点。鳝鱼摄食的适宜水温为15—30℃,有昼伏夜出索饵的习性。如冬季对鱼池覆盖塑料薄膜大棚或采用其他增温、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水温,鳝鱼可全年摄食生长,从而大大缩短暂养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投饵前应清除残饵,以免影响水质。
3防逃
雷雨闷热天气,气压低,水体缺氧,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此时要注意灌注新水。雨天还要注意溢水口是否畅通,拦鱼网是否牢固,以防黄鳝外逃池边不能有草绳、木棒延伸池外,因而雨天黄鳝最易顺水逃逸。鳝鱼池池小水浅,在灌注新水时,要防止水溢鱼逃。鱼池水面应控制在池沿20厘米以下,随时检查进排水门的拦鱼网布及池壁的牢固程度。特别在食物缺乏、雷雨、久雨天气或水质恶化时,鳝鱼最易逃逸,此时更应重视防逃工作。另外,应当防范鸭、鼠、猫等敌害危害鳝鱼。
4筛鱼
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秋后生长期结束前,也应将鱼全部捕出,把已达商品规格的鱼放入待销池中,其余不同规格的鱼,按来年生产需要分池放养。这样,鳝鱼种经一个冬天的适应,明年即可较早进入旺长阶段。
三黄鳝养殖的夏天管理
1投给适口饵料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鲜活饵料,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这些都是黄鳝的理想饵料。
黄鳝喜欢昼伏夜活动,因而投饲时间为下午4-6时为好黄鳝贪食且耐饥饿,饱饥不易觉察,故投饲要注意定时定量,一般每平方米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克,约占黄鳝体重的5-8%投饲要有固定的投喂地点,多设食台,防抢食或饥饱不匀。
2经常加注新水
黄鳝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5-20厘米为宜,要经常换水, 坚持每天或隔天换一次,保证水质清新。天气闷热,雷雨前夕,水中会缺氧, 凡在这种天气前夕,要及时加注新水。雨天要注意排水畅通,切忌雨水漫池,防外逃。
3创造适宜环境
黄鳝的适宜生温是15-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鳝摄食和生长,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要注意为黄鳝创造适应环境。可在养殖池内1/3 的面积放养水葫芦、浮萍或者种养慈菇、菱白等水生植物,也可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并在池上搭架遮荫,以利黄鳝生长。
4注意防治鳝病
鳝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浸浴10-20分钟,外来鳝鱼须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后下池。可有效地预防鳝病。黄鳝受伤后会生水霉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以免鳝体受伤。黄鳝生此病时,可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也可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鳝体5-8分钟。饲养期间,每月按百万分之一浓度用漂白粉泼洒全池。
5黄鳝的越冬
一般11月份以后,水温降到15℃以下时,鳝鱼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进入冬眠状态,直到来年2—3月。有热源的地方,使池水终年保持25-30℃,鳝鱼就能免除冬眠,常年生长。
(1)干池越冬:冬季时将池水排干,泥土要保持湿润,上层覆盖18厘米稻草,以防土层结冰,注意鼠和猫进入池内损伤鳝体。
(2)带水越冬:冬季加深水位培肥水质,提高水温,水面结冰要及时打破,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四黄鳝病害及防治技术
生长期间,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繁殖季节, 绝对不能够放鸭子直池捕食。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或是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阴降温,再喂新鲜的蚪肉。
黄鳝在饲养初期,如果鳝种表皮受伤就易引起水霉病。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最后病弱而死。防治方法是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在放养前用石灰消毒鳝池,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抹患部或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黄鳝梅花斑状病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的**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蟾蜍,由于它们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若已发病,可用剥去皮的蟾蜍头部,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拖几次, 1-2天即可除病。
黄鳝毛线虫病是由于毛线虫侵入黄鳝肠道引起的疾病,毛线虫大量寄生引起黄鳝死亡。防治方法是在放养鳝苗之前用生石灰清池,可杀死虫卵预防此病。发现病鳝后,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5克敌百虫晶体(90%), 掺入豆饼粉3公斤,做成药饵投喂治疗。
五黄鳝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在养殖黄鳝过程中应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腐皮病
病鳝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红斑,以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紫斑, 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皮肉,往往可见腐皮和内脏。
防治方法:
(1) 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在加换新水的同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ppm,连续3天,有较好疗效。
(3) 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6天
2肤霉病
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咬伤,伤口感染霉菌而致,伤口处长出棉絮状"白毛",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防治办法:
(1) 用5%食盐水浸洗鳝种后放养。
(2) 已发病的可用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池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 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鳝的头伸出水面,反映迟钝,行动无力。
防治方法:
(1)注意鳝池水面的环境卫生,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和危害。
(2)用02ppm呋嘀唑酮全池泼洒。
(3)用每毫升025单位的金霉素液浸洗消毒鱼体,效果很好。
4毛细线虫病
此病系毛细线虫侵入黄鳝肠道所致,造成黄鳝消瘦,而后死亡。
防治方法:
(1)放养前黄鳝池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每50公斤黄鳝用9%晶体敌百虫5-75克拌入河蚌肉中投喂,连喂6天。
(3)用贯众、荆、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每50公斤黄鳝用药总量290克 (比例按顺序为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水,煎至原水量的1/2, 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并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5棘头虫病
由棘头虫寄生肠道引起,肠道发炎充血,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养鳝池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2)每50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40-50克混合于饲料中拌喂,连喂6天。 希望能帮到你^_^
一、怎样养好吃奶仔猪
1 、保证初生仔猪吃好初乳。
2 、注意防寒保温。初生仔猪怕冷畏寒,初生1-3天应保持30-32 ℃,4-7天28-30 ℃,8-30 天22-25 ℃,一个月后,保持室温。
3 、防止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三种病,防治关键在搞好清洁卫生。药物预防:01%高锰酸钾水溶液给仔猪口服2-3 毫升以后可放入饮水中,让仔猪自由饮用,或在补饲中加入土梅素进行预防,或用痢特灵每日每头04-05 克,分二次口服或用磺胺咪1-2克,每日2次,连用3天。或用大蒜一斤,甘草六两,切碎后加白酒一斤浸泡5-7天,取原汁1 毫升加水4毫升灌服每日两次。
4 、及时搭糟(开食、补饲)
仔猪补料应在7-10日令就开始,这样有利仔猪生长,执弃传统20日令才补料的落后办法。补料最好用商品乳猪料,另加一些优质的青饲料。补料时切忌忽视给予充足的清洁,干净,新鲜的饮水。
5 、适时断奶:30-40 天断奶较好,经济效益好些。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
养殖专业户,购回一群仔猪(断奶仔猪)怎样才能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应搞好下面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1 、进猪前,对栏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消洁。场地用生石灰水消毒处理,墙面生石灰水涂刷,用具用水清洗干净。
2 、猪运回当天,进行隔离分群饲养。方法是把精神状况好,活泼的猪和精神差的猪分开饲喂和观察。
3 、合理喂养。刚买回仔猪,因长途运输,抗力下降,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千万注意不能一次给饱食。购回第一天一般只给足清洁的饮水,对精神状态好的仔猪,傍晚时可给营养丰富的稀料,加一些切细青料饲喂,在一周内均可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当适应后再转入正常饲养。对精神状况差的猪,要仔细观察耐心饲养,确定为病所为,应及时找兽医进行治疗。
三、猪的育肥技术
1 、一定要选择杂交猪作育肥猪。主选瘦肉型猪作发展养猪立足点,这样经济效益高些。
2 、采用配合饮料养猪,千万不要用单一饲料喂猪,单一饲料(即使用稻谷)喂猪,因营养不完全,既浪费饲料,猪生长速度又慢。
根据我县当前现状养猪户最好用自制配合饲料,一般掌握玉米占 20-30% ,稻谷米糖 30% 左右,小麦(麦麸好些) 15-20% ,适当加入大豆,高梁,红茹末等杂粮和 1-3% 鱼粉和少量矿物质。
有条件的专业户可采用 50% 商品饲料和 50% 自制配合料进行育肥。
3 、把握好驱虫关。
为了更好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猪日增重,必须对育肥猪进行 1-2 驱虫。
①体表驱虫,常用 05-1% 敌百虫液喷雾杀灭体表虱,螨等虫。
②口服驱虫,常用药有:丙硫咪唑 5-40 毫克每公斤体重用量,盐酸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 8 毫克内服。
为防止药物中毒,最好找兽医进行技术指导。
4 、把好防疫关。
新购进的仔猪肌注猪瘟,仔猪付伤寒疫苗,有条件的仔猪最好是窝边注射,育肥猪接受兽医定期防疫,这是成群养猪成败的关键。如猪瘟、猪口蹄疫、猪肺疫等烈性传染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之所以有经验的专业户总结“生长速度在饲料,成败关键在防疫,经济效益在价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