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的营养分析

日本对虾的营养分析,第1张

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 碱等成分,且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不失为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佳品,对健康极有裨益;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也是极好的食物。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擢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中含有丰富的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镁的不足。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虾皮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虾子(虾卵)又名虾春,含高蛋白,助阳功效甚佳,肾虚者可常食。

对虾寻找食物主要依靠嗅觉和触觉,眼睛在寻食中的作用不大。对虾的步足上有化学感受器,可以探测食物。典型的对虾捕食过程是以嗅觉发觉食物的大致方向,然后朝向食物的方向爬行,步足在身体两侧排开向前搜索。

一旦步足接触到食物,就会用步足将食物抱持送入口中,有时则以颚足等辅助将食物抱持、啃咬。对虾的步足较纤细,无法捕捉较大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对虾有抱持食物边游动边进食的习性。

对虾的食性较广,从总体上讲,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种类。对虾多以底栖生物为食,海底的动植物碎屑等也是对虾的重要食物来源,对对虾的胃进行食物分析结果表明对虾喜食贝类、小型甲壳动物、多毛类等。

各种小型蛤类、螺类、钩虾、桡足类(主要是猛水_)、有孔虫等都是对虾胃含物的主要成分。此外,泥、沙、底质中的碎屑等在对虾胃含物中占的比例也很大。对虾的食物组成与虾体大小有关,如对虾仔虾会被沙蚕捕食,而对虾长到3厘米以上时就可捕食小型沙蚕,成虾捕食较大的沙蚕。对于小型贝类如蓝蛤、肌蛤等,成虾可以直接咬碎而食之。

对虾性贪食,不论白天和夜间均摄食,以夜间摄食为强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池中饵料充足,虾胃常呈饱满状态,若池中饵料不足,对虾往往成群沿池边游动觅食。对虾的摄食强度随其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水温、水质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蜕壳前后,对虾摄食强度较弱。

对虾在适温期快速生长的摄食强度大。对虾在水质不佳时,摄食量明显下降。

对虾的日摄食量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加,而摄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摄食量的大小又随着摄食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我国常见的养殖对虾类主要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等。

此外还有短沟对虾、刀额新对虾以及近年来引进的南美白对虾等。

本文简单归纳一下我国养殖的对虾有哪些品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供朋友们参考。

1、中国对虾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渤海水域,此外江浙及珠江口等处也有少量分布。

中国对虾壳薄、耐温、耐盐范围大,收获简单,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养殖种类。

2、斑节对虾

主要产于东南亚及我国南方,此虾个体大,生长快,耐低盐,饲料蛋白要求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种类。

斑节对虾不耐低温,在我国北方养殖效果不太理想。

3、日本对虾

为广温种类,分布地区广,被世界许多国家引种。

日本对虾耐干能力极强,可售活虾,经济价值高。

但它不耐低盐,需高蛋白比饲料,及潜沙性强,收获困难是日本对虾养殖的不利因素。

4、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分布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地区,两种虾较近似,有时在池中混杂一起。

这两种虾人工苗种生产较易进行,养殖中生长也较快。

墨吉对虾不耐低温,长毛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强。

两种虾都需要较高的盐度条件且体质较弱,不耐操作,活虾不耐长途运输。

5、南美白对虾近年来从美洲引入的南美白对虾头部比例小,饲料蛋白要求低,在我国南方养殖的前景会更好。

该种的另一特点是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白斑杆状病毒病(WSBV)的抵抗力强,发病较轻,因此,在当前倍受青睐,可望近期会有较快的发展。

6、新对虾类

具有耐高温、生长快、生命力强、个体小,南方多以活虾上市,市场上称其为沙虾或基围虾,是我国南方港养养殖的重要对象。

近年由于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也进行了池塘的半精养养殖。

有经验的虾养殖户(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淡水小龙虾)都会用EM菌给虾塘调节、稳定水质,甚至杀菌消毒都用EM菌,EM菌相比其他渔药更为安全,对虾没有副作用 。EM菌主是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复合而成,直接用EM菌撒塘,通过菌之间的互相吞噬杀灭虾塘中的杂菌、病菌,净化水质;EM菌能有效控制虾塘亚硝酸盐、氨氮含量,稳定PH值;另外EM菌可以发酵动物粪便、豆腐渣等喂虾肥水用。定期用EM菌调水可以促进有益藻类生长,长期保持 虾塘藻相稳定,水透明度高,溶氧足,换水时间延长一倍。

水产EM菌种在虾养殖上的具体功效

第一,调节虾塘微生态环境:虾塘有益微生物菌数量增多,杀灭并抑制有害细菌,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多,水面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虾塘有益生菌数量一致维持较高水平,逐渐形成有益微生态环境

第二, 减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类、明显增强虾的免疫力和抗病性,虾成活率提高,常见病害减少(细菌霉菌引起的虾黑鳃病、烂肢病、水霉病、水肿病发病率明显减少),整个养 虾周期基本不用药

第三,多余饵料和虾粪被EM菌分解,不会呈沙状沉积在塘底,虾塘PH维持弱碱性(75-85),水中多余有机质被分解供浮游生物食用,稳定和改善 虾塘水质,水体颜色清爽,不腐不臭,能见度在25-45cm的时间延长,换水时间延长1倍以上

第四,促进虾生长,增重率产量提高,实践证明,在同等养虾环境下,用农富康EM菌后,可提前10天上市,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

成活率和增重率增高。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显示:葡萄糖组对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合马铃薯淀粉组,玉米淀粉组对虾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马铃薯淀粉组对虾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最高,葡萄糖组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蔗糖组的对虾有较高的肝胰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较低的丙酮酸激酶活力,对虾肝胰腺苹果酸脱氢酶不受饲料糖源的影响。

(1)盐度日本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比较适应在较高盐度的水中生活。其生存盐度7~35,适应盐度范围是15~30,盐度低于7时难以生存。实验表明,当盐度为102~269时,幼虾生长效果最佳;盐度为203时,日本对虾幼虾的增长率和增重率为最大。日本对虾可以在盐度较高的盐碱水质中生长。

(2)温度日本对虾是亚热带种类,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适温范围广。幼虾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32℃,最适温度为23~29℃;成虾可生存水温5~32℃,最适水温20~30℃,8℃停止摄食,4℃开始死亡,不适应在高于32℃以上水中生存。

(3)碳酸盐碱度及pH日本对虾对碱性水的耐受性较强,能在碳酸盐碱度6~8毫摩尔/升、pH8~88的盐碱水中正常生长。

(4)溶解氧日本对虾耐低氧能力较强,但在盐碱水质中养殖,还必须考虑其他水质因子对其的影响,水体中溶解氧需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5)食性日本对虾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喜欢摄食贝类和底栖动物,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对人工饲料有一定的适应性。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对虾具有养殖范围广、市场价格高、发张潜力大等特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对虾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对虾的方法

 1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

 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点

 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4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五、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

 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

 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

 ①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六、病害防治

 1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2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3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4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

 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

 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七、养成收获

 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网或专用的电网捕捞。

日本对虾的养殖技术

 一、 场地的选择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淡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供电充足、饲料供给方便、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区域建场。

 二、 池塘设计

 池塘长方形或近圆形,面积10亩-20亩,最高水深2米,池壁以水泥板或地膜铺设,池底建成坡度为3左右的锅底形。在靠近池塘中心的边滩区域用砖块或石块圈起,其上铺10厘米左右厚的细沙,作为日本对虾的栖息场所,大小约为池塘面积的40%。每口池塘配置底部增氧设备或水车式增氧机。建立蓄水池,占养殖总面积的20%-30%。

 三、 品种搭配

 养殖前期,单养日本对虾。待其体长达到5-6厘米时根据实际情况搭配滤食性的海湾扇贝或其他贝类品种,使池水透明度升高。过早放养滤食性贝类品种,容易导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衡影响日本对虾养殖前期生长。

 四、 投喂技术

 日本对虾喜食新鲜的动物性饵料,若全以之投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而目前对虾饲料大多不能完全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可以用新鲜野杂鱼和配合饲料按3:7食用。采用早间、夜间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傍晚时投喂新鲜野杂鱼的方法,发现池塘底质良好、水质稳定、病害发生显著减少,效果明显。在饵料投喂过程中,结合天气及平时的观察,适当调整头饵量,保证对虾进食八分饱为最佳,切忌将饵料投放对虾的栖息场所。

 五、 水质管理

 池塘用水应先进行消毒处理,等药效失去后方可进塘。养殖前期以缓慢加注新水为主,中后期适当加大换水量,定期使用光合细胞、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制剂改善底质和水质,发现浮游生物比例不协调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六、 病害防治

 定期在配合饲料里添加水产用多维和免疫多糖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定期对对虾进行检查,发现对虾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动呆滞、体色暗淡、肠道空、体表不干净无光泽、鳃发黄发黑时应特别注意,结合水色、底质以及天气等因素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重大损失。

 

对虾是海水虾,大多分布在黄海、渤海和长江以北的各个海域,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养殖成本较高,相对昂贵。

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渤海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

对虾与基围虾的区别

1种属不同

它们不是自然界的一个品种,对虾书面语又叫做东方对虾,又称东对虾、绿对虾、黄对虾、对虾科对虾属。对虾科学称为新对虾,俗称花虾、虎虾、红爪虾等,其养殖方法统称为基生虾。

2外观不同

大虾的头很大,腹部相对较长,肌肉发达。一般来说,成年雌性比雄性大,体色也不同。雌虾体色为灰绿色,雄虾体色为**。基圆虾的头要比对虾小,体长一般在10-15公斤,其虾瓜尖有点发红,此时与对虾最大的区别,在购买时可以通过它来分辨它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27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