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算框架和剪力墙哪个更容易?

手算框架和剪力墙哪个更容易?,第1张

框架结构简单很多。首先,剪力墙结构你会发现,剪力墙长度不同刚度有很大差异,柱子可以通过控制轴压比,方便计算可以将大小设置相同,剪力墙很难做到,如果为了方便计算使用短肢一字剪力墙。受力又很不合理,这样就会变成异形柱框架,规范要求更严格。其次,框架结构柱子可以按经验确定反弯点,底层在2/3高处,其他层1/2高度处,剪力墙结构不行,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就会导致结构不存在反弯点,需要一一确定。第三,框架结构只要柱子大小相同,手算尽量设计相同,你只要计算边榀和中间榀两种情况,剪力墙可能你每根横墙都要计算。第四,剪力墙结构还存在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不同规范要求。连梁只能按单跨计算,

手算框架结构还是简单很多!纵向框架可以不用计算。可以直接按连系梁计算,跨中按梁端铰接配筋,梁端固结配筋。

次梁端部按铰接进行锚固,意思是此梁端部计算是没有考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所配置的是构造负筋。其上下纵筋的锚固按11G101-1图集86页非框架梁构造大样配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锚固铰接:用铰链把两个物体连接起来建筑上的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作用

它按一定的方向用钻孔穿透弱面深入到完整岩体内,插入预应力锚索(钢筋),然后用水泥将孔固结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抗拉能力的结构。此外,对拱坝坝肩不稳定岩体的处理,还可以采用其他支挡办法,如抗滑桩、挡土墙、支撑柱等。还应特别强调,地下水往往是导致基础失稳的主要因素,在设置工程处理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防渗排水的作用。

跨中最大挠度:均布荷载下 为(ql^4)/384EI。

跨中央一集中荷载下 为(pl^3)/192EI。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桥梁正式转体施工注意要点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1、转体实施

(1)试转结束,分析采集的各项数据,整理出控制转体的详细数据;

(2)转体结构旋转前要做好人员分工,根据各个关键部位、施工环节,对现场人员做好周密部署,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由现场总指挥统一安排;

(3)液压控制系统、要点审批、气象条件、结构物等全部就绪并满足转体要求,各岗位人员到位,转体人员接到指挥长的转体命令后,启动动力系统设备,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

(4)设备运行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观察和监控动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桥面转体情况,梁端每转过5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在距终点5m以内,每转过1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在距终点20cm以内,每转过2c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

(5)转体结构接近设计位置(距设计位置的距离需由试转时测出的系数计算确定)时,系统“暂停”。为防止结构超转,先借助惯性运行结束后,动力系统改由“手动”状态下改为点动操作。每点动操作一次,测量人员测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结构轴线精确就位。整个转体施工过程中,用全站仪加强对T构两端高程的监测和转盘环道四氟走板的观察。

2、转体就位

(1)转体就位采用全站仪中线校正,允许其中线偏差不大于2cm;

现场就位测量方案:

①中心垂球控制:用垂球校核箱梁梁端中心与临时排架上的中心线是否重合;

②在箱梁两侧的盖梁上布置2台全站仪,把每台仪器的视线方向设定在箱梁理论中心方向,然后进行转体就位过程观测;

③在箱梁的两端各布置1台水平仪,用来观测箱梁端部就位后的梁顶高程。

(2)转体就位后采用临时排架对箱梁进行支护,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临时排架靠近铁路一侧用安全网全部封闭,防止物体坠落,并设专职防护员进行防护。

(3)转体精确就位后,立即进行封盘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转盘结构固结。清洗底盘上表面,焊接预留钢筋,立模浇注封固混凝土,使转盘与下转盘连成一体。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以方便振捣和增强封固效果。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只有梁端在固结状态下才会有梁端弯矩。再此状态下梁端被柱子的刚度约束,梁端弯矩必然会依据节点所有杆件的抗弯刚度进行分配使其节点弯矩平衡。这就使得梁端弯矩被转化成柱子或另外的梁端(中心柱)的分配弯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节点弯矩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66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