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靠合、延伸;滑行;脚在地面画圆;打击;溶解、溶化;空中画圈;上升;抽起、拔起;手的运行;脚与身体的方向。
一、Plie(弯曲)Plie是一个股关节向外转开、身体重心下沉的活动,不可停在蹲的姿势,下沉 时,背部同时相对拉长并提气,Plie是踝关节、股关节和膝关节的暖身动作以及 为一切跳跃作准备的动作。
注意事项执行Plie动作时脚背必须垂直向上,不可前倾或后倒。
1、Demi Plie(一半、弯曲) 舞蹈动作膝盖往脚尖的方向尽可能的弯曲,直到脚跟不离地为止,脚掌要很确实的在地板上。一个好的Demi Plie应有一种弹性、伸缩自如的动作质地。没有好的Demi Plie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芭蕾舞者。
2、Grand Plie(大、深、弯曲) 舞蹈动作膝盖完全弯曲到大腿接近水平线的位置,身体保持在正上方,第一、第四、第五这几个位置的Grand Plie脚跟会被动且自然上升而离地,第二位置Grand Plie的脚跟不提起且平踩在地面。
Grand Plie的目的在于增加和延伸踝关节、膝关节及股关节的柔软度和张力。
二、Battement Tendu(靠合、延伸)活动脚和支撑脚有靠合的动作,我们大都会加上Battement,分为Grand Battement(大靠合)和Petit Battement(小靠合)。Tendu是延伸、拉长、伸张的 意思。
舞蹈动作将活动脚在地板上滑行,往外到一个延伸、拉长的脚尖点地位置,可以 向前、旁、后,脚尖不可离地,再用同样的方法擦地板回到本来的位 置,可以是从第一、第五位置出发。
1、Battement Tendu Releve(上升)或称Battement Tendu Double(复数)舞蹈动作活动脚作Battement Tendu往外延伸到点地的位置,再重新提起脚跟变成Battement Tendu点地的位置,然后再回到原来的第一或第五位置。
2、Battement Tendu With Demi Plie舞蹈动作执行Battement Tendu回来的同时作一个Demi Plie。
三、Battement Tendu Degage(意大利学校说法)Battement Tendu Jete(法国学校说法)Battement Tendu Glissade(俄国学校说法)这三种说法基本上是同一个动作,但是要仔细区分的话,区别如下:
1、Battement Tendu Degage(解脱、离开)舞蹈动作活动脚往外延伸至离开地面几英吋的地方。
2、Battement Tendu Jete(投、掷)舞蹈动作同样的执行动作,但活动脚离地较高,约45度的地方。
3、Battement Tendu Glissade(滑行)舞蹈动作同样的执行动作,活动脚只是离开地板一点点的地方。
大体上这三种说法是同一个动作,都是活动脚擦地经过Battement Tendu而离地,动作质地于出去的时候需要快速、敏捷,推地板很快的到达外面并延伸,回来时用力压地板。
四、Rond De Jambe A Terre(脚在地面画圆)这个动作应该注意的地方是活动脚往外延伸的画圈必须尽可能的大,支撑脚和股盘必须固定,不可以因为活动脚往外画圈而使固定的一边晃动,尤其是股盘不可前倾或后仰。
1、Grand Rond De Jambe A Terre En Dehor舞蹈动作活动脚执行Battement Tendu往前,经过旁边再绕到后面,然后回到第一 位置。
2、Grand Rond De Jambe A Terre En Dedan舞蹈动作活动脚执行Battement Tendu往后,经过旁边再绕到前面,然后回到第一 位置。
3、Demi Rond De Jambe A Terre En Dehor舞蹈动作活动脚执行Battement Tendu往前,绕到旁边,然后回到第一位置。
4、Demi Rond De Jambe A Terre En Dedan舞蹈动作活动脚执行Battement Tendu往后,绕到旁边,然后回到第一位置。
五、Battement Frappe(打击)舞蹈动作活动脚从Sur Le Cou De Pied(靠在脚脖子上)的位置使脚背有力、快速地往外打并延伸出去(向前、向旁或向后),可以到达地面或空中,此项动作是用来训练脚背往外推的力气。
六、Battement Fondu(溶解、溶化)此项动作的目的在促进支撑腿和活动腿同时工作的协调性,因为也是属于弯动作,为了教学的方便,两腿的弯曲称为Plie,单脚的弯曲称为Fondu。
七、Rond De Jambe En Lair(空中画圆)舞蹈动作动作的执行与Rond De Jambe A Terre相同,但是活动腿在空中执行动作。然后两腿同时伸直,活动腿向外延伸并远离躯干到达地面或空中。
八、Battement Releve Lent(上升、慢慢的)舞蹈动作活动脚执行Battement Tendu(往前、旁、后)慢慢地离开地面。
九、Battement Retire(抽起、拔起)舞蹈动作活动脚脚尖沿着支撑腿往上拔起到达支撑腿膝盖的前、或旁、或后。
十、Port De Bras(手的运行)舞蹈动作举凡手的运行皆称为Port De Bras。手的位置因为学校和派别的不同而有各种的主张,以俄国派为例有一个预备位置和三个基本位置:
1、预备位置两肩自然下垂,手在身体下方(离开身体约一个拳头距离)成椭圆形。
2、第一位置手保持椭圆形上升至肚脐的高度,手心向自己。
3、第二位置两手打开到身体的两旁(也是延长的椭圆形状),好象抱一棵大树一般,手臂不高于肩膀且手心向前,手掌不高于胳臂。
4、第三位置两手往上提到头顶的斜前方,检查正确位置可以在眼睛平视时动一动手指,以余光可见后三指为标准。
十一、脚与身体组成的方向(以Battement Tendu为例)
1、Devant(在前面)形容活动脚已经在前面。
2、En Avant(往前面)形容活动脚正在往前移动。Battement Tendu En Avant时 活动脚脚跟主动往前,回来时改为脚尖主动往后,这样的作法才能够执行一个外开的要求。
3、Derriere(在后面)形容活动脚已经在后面。
4、En Arriere(往后面)形容活动脚正在往后移动。Battement Tendu En Arriere时活动脚脚尖主动往后,回来时改为脚跟主动往前。
5、A Le Seconde(在旁边或在第二位置)形容活动脚已经在旁边或称在第二位置。
6、De Cote(往旁边或往第二位置)形容活动脚正在往旁边或称往第二位置,活动脚在执行动作时脚跟必须往前推。
7、En Croix(成十字状)它是一种交叉的形式,活动脚作往前往旁往后或再往旁(反之亦然),这样的连续动作进行方式称为En Croix。
扩展资料:
一、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不过它们还必须具备下列某一种的前提因素:
1、具有一定的传情达意的表达功能;
2、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的象征功能;
3、具有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功能。
二、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行动的环境和特写的氛围等,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也可以说,舞蹈作品就是用舞蹈语言为主体建造起来的审美实体。
-舞蹈动作
中国古典舞既然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古典舞演员就必须具备表演古典舞的特殊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古典舞动作五十七例的分析:既对软开度练习十一例、舞姿联系十六例、技术练习三十三例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柔韧能力、身韵能力、技术能力是培养古典舞演员的关键,是达到高水平训练古典舞演员的路子,也是通向科学系统化的途径。(一)软开度的能力
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从近六十例动作的解剖分析中表明,在关节处运动幅度90度或超过90度以上的动作,就有五十个之多占总动作数量的82%。此外,民族舞演员在完成舞姿及技术时所动用人体的关节也相当多,用以表达感情和完成技术的主要部位就有十九个。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演员完成某动作时,同时动用十九个部位的大幅度动作是较少的,但古典舞的许多舞姿和技巧是需要十九个部位都应用的。如(卧云)。
古典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不仅不同类型和不同动作存在着开关之分,而且同一动作也有开有关,“弓箭步”动作也是一开一关,从五十七例动作的分析,需要下肢开的动作有48个,占总动作量的84%;需要下肢关的动作只有15个,占总动作量的26%。因此,下肢动作也还是以开为主。
古典舞中,足的应用是有绷也有勾的。不同类型的动作或同类型的动作都是如此。但从五十七例动作中分析,需要足绷的动作有44个,占总动作量的77%;需要足勾的动作14个,占总动作量的24%。因此足在勾、绷应用中,是以绷为主的。古典舞中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因此,作为一个古典舞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面的软开度能力。需要关节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身韵的能力
舞姿与身法是古典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至于连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因此,训练腰部的应用能力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训练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绝不容忽视的。其次,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作跨、蹁;大腿在髋关节处作环动;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下盘;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上臂要在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圆”字。因此,练习关节的环旋又是完成身法舞姿的必要手段,而身法和舞姿的能力训练,又必须抓住以“圆”为规律的核心进行,才能抓到训练的根本。(三)跳、转、翻技术的能力
1、除了小、中、大的舞姿跳以外,还有各种技巧和特技。它们的特点是:
A 爆发力强。原因是古典舞技巧的运用幅度大,两腿在髋关节处要构成90度以上的钝角。如飞脚、各种飞燕。而由于空中舞姿的多种变换,也需要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完成动作。如大跃步。有些特技,如躺身蹦子,要求躯干尽量接近水平线,因而推地足的爆发力就显的必要了。
B 古典舞有些技术的连接,通常应用跑步、拖步或者直接推地跳起,他可以使动作显出轻、漂、脆的特色。
C 连续纵跳的能力也是特点之一。如横飞燕的复合动作。它们也都必须应用爆发力去完成各类空中技术。许多弹跳中的技术,都必须应用对地面的加速度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赢得空间,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
2、“转”有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
A 在垂直轴上的平板旋能力。如平转。
B 在垂直轴上的拧倾能力。如斜探海转。
C 在平衡状态下的俯旋能力。如荷叶转。以上不同舞姿转所应用重心的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
3、“翻”饿特点是身体在倾斜中的水平翻转,即“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是古典舞的特殊技术。
总括起来,古典舞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肢体延伸对古典舞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肢体延伸,一般可以对古典舞有很大促进的作用,因为古典舞它是需要肢体延伸来进行的,而身体本身的延伸就是指肢体延伸至神经末梢头手足等部位,然后用眼神来配合,这些都是古典舞要运用到的部位。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创立于50年代,是我国古典舞蹈中的精髓,对世界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舞姿是人们用来表达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舞蹈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中国传统舞蹈的舞姿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要求舞者的体态能够表现出丰富、和谐且强烈的美感。为了研究舞姿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舞姿特点的了解,并将眼神与四肢动作相融合,要求在神与体完美结合的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并将独特的民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生命力 舞姿 造型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88-02
一、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
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可用“圆、曲、拧、倾”四个字概括,它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也是舞姿造型中必不可少的体态。我国舞蹈家将手、眼、身、法、步巧妙地与婀娜多姿、形态万千的舞姿造型相结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为传民族之情,达民族之意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语汇。但舞姿的千变万化,总是不离“圆、曲、拧、倾”的体态特征,下面笔者就多年来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述之。
(一)圆
“圆”:“圆”的体态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姿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身体以腰为轴心以圆为轨迹进行运动,形成“三圆”动律,即:平圆、立圆及八字圆。而八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在动作上主要在踝关节处做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做端、直、掖,小臂关节运动的晃手,上臂在关节处的摇臂,以及腰、胸颈在回旋等都是舞姿“圆”的体现。
例如在舞蹈中常出现的“云手”动作,是以舞者的腰部为中心,依靠手臂前后左右依八字形挥出圆形的“风火轮”,并依圆形(八字形或蛇形)交替碾行的“走圆场”,以腰为轴而臂为辅,做舞姿立圆的运动的“翻身” 等,都是“圆”这一特点在身法、技法上的具体化。
(二)曲
“曲”:就是曲线,是中国古典舞舞姿中的又一特点。它注重形体的曲线美和运动过程的迂回曲折,是指身体和四肢弯曲成各种不同的弧度,表现舞姿的柔美线条及柔和曲线,暗示含蓄的意思。在舞姿动作中,要避免棱角,不能直来直去。它讲究从反面做起,比方说“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冲先靠,欲前先后”等,例如:做“顺风旗”时,一臂上举稍弯曲的同时手心向上做“托掌”动作,另一臂拉开“山膀”形成双向弯曲,做“山膀”时,双臂呈弧形线条即可。
(三)拧
“拧”:是中国古典舞美的支柱,是指下身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右作水平旋扭。“拧”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运用最多,其作用是非常重要而突出的,许多舞姿和技巧都用“拧”的动律构成,而且将它与别的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复合元素。在拧的体态特征中,多以腰为轴的“横拧”加以运用。不同的舞姿都是在“横拧”的基础,融入胸与肩的仰或含进行变化的。“拧”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卧云”,“它要求舞者向右蹋步,渐渐下蹲时向左侧拧动下身,最后,右脚着地,左腿盘拧在右腿之上,右手抬至后背,整个人给人一种复杂的盘绕之感”。
(四)倾
“倾”:主要指的是身体的倾斜,要求是以髋关节为限的同时上身躯干往前、后、左、右做不同程度的屈伸、伸躺等动作,如:探海、踹燕,老鹰展翅等。当然,也可在倾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动作元素,形成各种丰富的姿态,让舞姿更加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从古典舞舞姿的这些体态特征不难看出,它都是一些上身的变化,其中蕴含了“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通过对古典舞体态特征的认识,了解到舞姿中的圆、曲、拧、倾是相通的,有着大圆套小圆,圆中有曲,曲中有圆,及“十拧九倾”等规律。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并自如的运用,从而使舞姿在舞蹈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点、线配合
(一)含义
点和线是经常提到的专业术语,它本身的含义也是多方面的。它的点就是舞姿的造型,线就是舞蹈运动的过程。从动作的外部形态看,“点”指的是在舞蹈动作中突然停止或突出的强拍,“线”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路线;从气韵来看,“点”通常指的是舞者瞬间的闭气,包括在舞者动作起伏的强弱以及眼神的作用和转换,“线”更多的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感、乐感以及韵律感。
(二)节奏
用“点”和“线”来表现舞蹈动作外部运动轨迹及节奏处理的强弱快慢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此外动作的力度也是有区分度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这些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点与线,身与心,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完美融合,使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具有“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独有特色。
三、中国古典舞舞姿在技术、技巧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的精华之一就是身法和舞姿,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技巧以拧倾体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舞姿的技术技巧有较大区别。将舞姿运用到旋转、翻身、弹跳中,不但能丰富人物性格,更能为舞蹈增分添彩。
(一)旋转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有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它的技巧多以拧倾体态为主,这里强调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的不同,在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要求中对动作的笔直要求较高,要求长而舒展且有延伸感。旋转靠的是全身的协调性。舞姿从身体传达到手臂、跨,再由手臂传达到手指尖,让舞姿显得长而舒展,并富有生命力。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在身体形态上还表现为拧倾体态的转。
民族舞对复合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较高,要求舞者能通过由下往上等转动来体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幅度,并通过在转动过程中体现民族舞的复合流动性。以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挥鞭转和平转为例,挥鞭转属于直立转的一种,从芭蕾舞中借鉴而来,在保留了下身旋转的基础,加上上身与手臂的舞姿变化,使舞姿转更富有复合性和民族性。如在挥鞭转中加入托掌转,按掌转和穿手转等,不仅使身法在舞姿转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更加强了难度。而平转虽也属直立转,但其的流动性相对强一些,空间变化幅度也大。无论是做直线还是圆周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带舞姿的上步掖腿转或由上往下的舞姿转,都能使原本单一的动作更有生命力。
(二)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巧妙地将身法与舞姿相结合,以手臂为辅助以腰部为轴,使舞者在倾斜的状态下做各种翻转移动,并要求在翻转过程中保持仰俯转和。由于不同的舞者具有的性格不同因而翻身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有所差异,有些会表现出连绵不绝的感觉,而有些则会传递出干净利索的艺术效果。除了节奏上的处理与表现力,它在空间运动上,形象也十分鲜明,如“探海翻身”要求舞者在做空间弧线动作时能够传递出连绵不绝的情感,而“串翻身”能够使动作呈现出波涛汹涌的视觉效果。
(三)弹跳
中国古典舞蹈中弹跳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弹跳过程中保持用力与轻飘的结合,能够通过集中且快速的发力保证“寸劲”,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并且我国民族舞蹈近年来对弹跳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跳的过程中,将不同的舞姿加入到大、中、小跳中,能够更好地表现“拧、倾、翻、闪、展、腾、挪”的特点,这不仅将舞姿中的身法韵律得以展现,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难度。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将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也可在空中进行变方向的训练,使舞姿弹跳,起伏跌宕,对比鲜明。因为古典舞中对弹跳的技巧要求较高,强调要有一定的弹跳技巧,同时这也是舞者更好表达舞蹈技巧的重要前提,此外与毯技技巧的结合也在加强舞姿弹跳难度的同时为剧目增添了亮点。
四、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提炼与发展
谈到舞姿的发展与提炼,笔者认为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姿对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创作来说,绝不是平空而出的,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时代的转变,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里指的提炼是“变其形、扬其神”,讲究的是连贯的韵味而非平常指的程序片段化教学。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中国古典舞步继承了民族舞的主要特点,将中华传统武术和中国国粹戏曲作为呈现美学特点的重要依托,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国外芭蕾舞步的精华,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逐渐形成。通过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舞者能够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与身法动律相结合,并配合手、眼、身、法、步,生发成出千姿百态的舞姿,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不是外来产物,也不是衍生物,而是与中国美术、书法等传统艺术相同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间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见证。研究中国古典舞有助于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是世界历史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仍然生生不息艺术的传承,才使得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古典舞《梁祝》分析舞蹈演员在表演古典舞时通过肢体、眼神等情感的表达,剖析了古典舞情感的表现特征,提炼出古典舞"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怀。从而更多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美,体会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魅力。通过研究中国古典舞情感的重要性,使中国古典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融合了武术和戏曲的动作特色,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在情感表达上独具特色,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讲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内外一致形神一统,在表演动作中追求动由情发,情带体动,实现感情与动作的共鸣和升华。
舞蹈中的十字步分解:
第一步:左右脚站在十字的下方(正步站立)。
第二步:移动左脚到图示位置,右脚不动。
第三步:移动右脚到图示位置,左脚不动。
第四步:移动左脚到图示位置,右脚不动。
第五步:移动右脚到图示位置,左脚不动。
第六步:重复以一到五的步骤,循环即可。
扩展资料
十字步的优点
十字步前进扭动腰身、摆胯、屈伸膝关节、甩肩等动作,使全身大小肌群得到活动,加快血液循环。运动后减脂、减重效果明显,尤其适合上臂减肥。
活动关节,平衡协调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经常扭秧歌的人可提高心脏功能。结伴而舞,心情愉快。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