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阴虚热痹发微

中医内科指导:阴虚热痹发微,第1张

阴虚热痹是指因阴虚内热痹阻经络引起的痹证。发病时呈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的特征,多见于各种急慢性关节炎与退行性关节病等,临床辨治较难,疗效欠佳。

有关阴虚热痹的论述,历来甚少,如荟萃历代精华的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对热性痹证认知水平,仅限于实热痹证与热痹伤阴。《中医内科学》痹病篇有云:“热邪与人体气血相搏,而见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为热痹。”又谓:“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减。”[1]其中阐述的关节红肿热痛俱甚的实热痹证,与关节不红不肿的阴虚热痹相去甚远。

随着研究认识的深入,人们对阴虚热痹已有了解,相关的讨论近年也见诸于世。如名医章真如在《热痹多于寒痹 养阴胜于温散》中道:“虚热者,久治缠绵,痛处不红不肿,皮肤干燥,肌肉瘦削,痛如刀割,如虎咬,不能忍受,五心烦热……脉多细数,舌红,苔薄黄”[2] 章氏就认识到痹阻经络的内热,因阴虚而起,发为关节疼痛剧烈,患处不红不肿的阴虚热痹。

上海名医张伯臾在《治痹别寒热 久痛用活络》一文中谓:“但临床有另一种病症,不可与热痹化火伤津者相混。其素有阴虚内热,肝阳偏亢,又见指、趾、腕、踝、肘、膝等关节,微肿、微红、疼痛、日轻夜重,甚则手不可近,舌红绛,脉弦细数。此为肝阳化风入络,或阴虚肝风入络。治宜养阴清热,平肝熄风之剂,除用羚羊角、生地、麦冬、芍药、丹皮、钩藤之外,须有镇潜之品,如石决明、珍珠母之类,忍冬藤、络石藤、地龙等活络之品也可酌情而用,但忌用发散药物,免嚣风热。”[2]张氏进一步认识到痹阻经络的内热肝风,因阴虚热引起。发为关节疼痛剧烈,患处轻微红肿的阴虚热痹。同时,也独辟蹊径,应用养阴、平肝、通络之药治疗痹证。

阴虚热痹的局部症状,不同于实热痹证,阴虚热痹关节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而实热痹证则见程度严重的红肿。至于如章氏所说的单纯阴虚内热,患处不红不肿,而张氏描述的阴虚内热,肝风入络,关节轻微红肿,看似有所区别,其实不然。因为,临床时常见到阴虚内热,肝风入络,局部不红不肿,而单纯阴虚热痹却局部轻微红肿的发病情况(见典型案例),因此,关节不红不肿,可视为关节轻微红肿的极端表现。

至于为什么阴虚热痹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道理在于,不论虚热痹阻还是实火致痹,热邪郁闭与经络灼伤都同时并见,故疼痛程度严重;而阴虚热痹,除了虚热痹阻之外,还存在阴虚关节失养的病理因素,故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当然,类似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也有可能是寒性痹证的发病症状,但寒性痹证主要表现为微肿与恶寒并见,至多是不肿不寒,它与阴虚热痹的局部表现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但凡辨治痹证应特别留意关节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的局部特征。不能因其轻微红肿,遂认为红肿痛热并见,误以为热毒致痹证,而重用清热解毒。亦不可因其疼痛剧烈,患处不红不肿,误辨为寒性痹证,重用温散之剂。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重视阴虚的致痹因素,巧妙运用清虚热、熄风火等法。现介绍2则典型案例如下:

例1 蔡某某,女,70岁,退休工人。2002年12月12日初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加剧1月。自述3年前开始,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上肢诸节疼痛游走,手指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轻微红肿。1月前,天气骤冷,诸症更剧,关节痛如虎啮,但局部红肿未曾加剧,体温升高至385℃,遍身瘙痒。曾在当地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激素治疗。始用肢痛、发热略减,继用无效,体温波动于377℃上下,关节疼痛未能继续减轻,经人介绍来诊。

刻下关节症状如前述,体温375℃,舌红绛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大,重按无力。初觉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发热,未详察关节红肿程度,遂认为是热毒炽盛,痹阻经络的实热痹证。处大剂桂枝白虎,加玄参、丹皮、赤芍,重用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等药。

12月19日二诊:患者自述经用前方6剂,诸症依然。因上药无效。便详察上肢诸关节,但见上肢诸关节不红不肿,仅在畸形的指间关节可见淡红微肿,但皮温不高,红、热、肿程度远较实热痹证为轻。复询又得患者夜间盗汗,遍体淋漓,全身瘙痒,入夜加剧,但未见皮损。综合脉症,辨为阴虚内热,虚火内郁,痹阻经络的阴虚热痹。拟清虚热、通经络之法,宗秦艽鳖甲汤化裁。处方:

秦艽9g,鳖甲(先煎)12g,当归6g,知母9g,白芍9g,地骨皮12g,青蒿9g,桑枝24g,海风藤9g,豨莶草9g,甘草3g。6剂。

12月26日三诊:上药后,发热退,体温368℃,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盗汗、瘙痒好转。舌仍红绛,虚大脉变为细数脉。药已中病,前方稍事加减,再用30余剂,诸症好转。随访至今未见发作。

例2 郑某某,男,65岁,退休教师。2003年9月8日初诊。

自述近期因情志过度,出现左膝关节痛如针刺1月余。用力则痛剧,妨碍行走,上下楼梯则膝痛尤剧,夜间睡眠翻身牵扯膝关节,亦觉疼痛难忍,患处不红不肿,筋脉拘急,屈伸不利,伴四末麻木,心悸胸闷,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最初认为膝关节疼痛系肝阴亏虚,筋脉失养,络虚则痛的病理表现。处一贯煎加何首乌、肉苁蓉、鸡血藤、怀牛膝、木瓜等药,3剂。

9月13日二诊:患者告前方不效,遂细究脉症,方见患者之脉弦劲之极,劲急之象为临床罕见,测血压:235/95kPa,呈收缩压过高、舒张压过低、脉压差大的特征。经询得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50岁前曾思“低血压”,故素自认为血压低,并未留意近期血压;同时伴有头晕目赤、巅顶沉重麻木、两侧头痛、口苦耳鸣等肝阳上亢的证象。此为阴虚内热,肝阳上亢,风火相煽,痹阻经络。阴虚热痹的证象无疑。治拟养阴血,熄肝风,通经络。方选驯龙汤化裁。处方:

生地18g,白芍18g,当归9g,菊花30g,薄荷6g,天麻9g,钩藤24g,珍珠母(先煎)30g,龙骨(先煎)30g,独活6g,寄生18g,沉香3g,海风藤9g,络石藤15g,甘草3g。3剂。

9月17日三诊:药后,膝关节疼痛、拘挛好转,肝阳上亢之兼症亦减,血压下降为:185/100KPa,继用2剂,膝关节疼痛消失。嘱常服降压药,以维持正常血压。近日因咳嗽来诊时告知膝关节痛已痊愈。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2

2 单书健,陈子华,编著古今名医临症金鉴·痹证卷(下)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3,199

  1、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而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又高于普通玉米。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玉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润肠道排肠毒,具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效。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男士食用。

  建议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2、山药

  山药可整顿消化系统,减少皮下脂肪沈积,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等症。

  除湿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将去皮白山药和菠萝切小块,一起打成汁饮用,有健胃整肠的功能。

  3、莴笋

  味甘、苦,性凉,入肠、胃经,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轻度水肿、小便不利。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可以凉拌或煮汤吃,最好连叶一起食用。莴笋性偏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4、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及风湿人士。脾胃虚弱的男人可多吃山药薏米缓解。

  建议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5、海带

  海带亦是排毒食物,味咸,性寒,入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带还含有碘,对于缺碘所致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有辅助治疗作用。海带上常附着一层白霜似的白粉–甘露醇,它是一种贵重的药用物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压、利尿和消肿等作用。

  海带可用来凉拌或熬汤。海带则可以用蒸锅蒸,这样口感好、营养全在里面。

  6、地瓜

  地瓜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

  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7、黄瓜

  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对胸热,利尿等有独特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所以对肥胖者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利。

  黄瓜的吃法有很多,可生吃,可凉拌,可炒,可入汤。生吃,生津止渴。要想利尿消肿,最好煮汤喝。注意:黄瓜性质寒凉,胃寒者少吃。

  8、小米

  小米不含麸质,不会刺激肠道壁,是属於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

  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营养丰富,也有助於美白。

  9、冬瓜

  冬瓜性味甘、淡、凉,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冬瓜中含钠较低,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化,并减少水钠潴留,消耗体内脂肪,为肾脏病人、浮肿病人的理想蔬菜。

  建议食用时以连皮冬瓜加具有补脾健胃及利水消肿的鲤鱼同煮。

  10、芡实

  又名鸡头子,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芡实性平和,药味甘涩,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芡实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的作用,它与莲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敛镇静的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等。此外,芡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脸色红润、白皙。

  芡实有新鲜、炒制品和干制品,新鲜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多用于煲汤、炖煮,炒芡实多为药用,一般药店都有售,以健脾开胃为主,干芡实多用来煮粥食用。

  11、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

  针对需要祛湿健脾的朋友来说,可用鲮鱼和赤小豆共煮来调理,因《纲目拾遗》里提到,鲮鱼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的功效,两者一起煮汤,对祛湿有较好的效果。

  12、胡萝卜

  胡萝卜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建议把胡萝卜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柠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最后提醒,若你一边食用祛湿食物,一边大食特食湿邪之物,那么体内湿气也不会因祛湿食物而祛除掉。肥腻、味道厚重、含水分较多、利尿食物应少食或者不食,比如肥肉、孜然、西瓜、苦瓜等,皆会加重体内湿气。另外,冷饮也不能多食,这会影响身体的云化功能,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排湿与健康。

1 水肿有哪些症状 1风水相搏

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兼见恶风、发热,小便不利,苔薄,脉浮。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脉浮紧;偏于风热者,兼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

2水湿浸渍

四肢或全身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重体倦,胸闷,纳呆,腹胀,苔白腻,脉沉缓或濡,起病缓,病程长。

3湿热蕴结

遍体浮肿,肿势多剧,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大户。

4肾虚水泛

面浮身肿,按之凹陷不起,甚则心悸喘促,腰冷酸痛,尿少或反增多,怯寒股冷,神疲倦怠,面色灰暗,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5肾阳虚衰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少便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弱。

2 水肿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食酸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及动物内脏,并应限制盐的摄入。

3 如何预防水肿

1适宜寒温,慎起居。平时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痈肿疮疥诱发水肿,若发生应及时治疗。

3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动静相宜,以不疲劳为度,增强体质。

4积极防治痰饮、哮喘、心悸、鼓胀、癃闭等病证,预防水肿的发生。水肿往往是潜隐疾病的早期征象,定期检查,及早治疗,勿使迁延恶化。

你好!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附于关节软骨的周缘,可分泌滑液,起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所有关节都有,以膝关节滑膜炎最为多见。

脚趾第1跖趾关节肿痛,如果血尿酸不高,可以先按照滑膜炎治疗。局部可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止痛。急性期要限制活动,少走路,尤其是不要穿高跟鞋,不要穿瘦窄挤脚的鞋。拍片正常暂时不必做CT。

回答问题补充:

滑囊炎,指关节周围滑液囊的炎症;滑膜炎,指关节囊内层的炎症;拇囊炎,是拇指滑囊炎的简写。

天天热敷,再冰敷,冷热刺激,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骨骼!!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肩、肘、腕、腰、髋、踝等部位。

[病因病机]

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不当,或不慎跌仆、外伤、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软组织的痉挛、撕裂、瘀血肿胀,以致气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论治]

主症:扭伤部位肿胀疼痛,伤处肌肤青紫,患肢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伴有局部热痛。若新伤,局部微肿,肌肉压痛,肌肤发红,则伤势较轻;如肿胀高起,皮色紫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剧烈,表示伤势较重,或有瘀血留滞。若陈伤,一般肿胀不明显,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常因风寒侵袭或劳作而反复发作。

分析:受伤组织因伤及经脉气血,气滞则肿胀,不通则疼痛,血溢脉外则肌肤青紫,新伤若局部微肿,按压疼痛,表示伤势较轻;如红肿高大,关节屈伸不利,表示伤势较重。陈伤一般肿胀不明显,常因风寒湿邪侵袭而反复发作。扭伤部位常发生于颈、肩、肘、腕、腰、髋、髀、膝、踝等部位。

治则:行气活血,消肿定痛。

    处方:以受伤局部取穴为主。针用泻法,陈伤可留针加灸,或用温针。

肩:肩髃、肩髎、肩贞;肘:曲池、小海、天井;

    腕:阳池、阳溪、阳谷;腰:肾俞、腰阳关、委中;

    髀:环跳、秩边、承扶;膝:膝眼、梁丘、阳关;

    踝:解溪、昆仑、丘墟

    方义:以上均根据损伤部位近取穴的原则,目的是行气血,通经络,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其他疗法]

1

耳针:相应敏感点、皮质下、神门、肾上腺。中强刺激,留针10~30分钟,

每天或隔天一次。适于各部急性扭伤。

2

刺络拔罐:皮肤针重叩压痛部至微出血,加拔火罐。适于新伤局部出血明显,陈伤瘀血久留,寒邪袭络等病症。

[按语]

针灸治疗软组织扭伤挫伤效果良好。急性扭伤应采取相应的制动,抬高患肢固定,以利于损伤组织修复。同时,应动静结合,促进功能恢复,这些对慢性损伤亦为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4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