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中手和足发生了哪些适应性改变

人类进化中手和足发生了哪些适应性改变,第1张

  人类在长期演化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所以手部趋于灵活,各手指间独立性增强,关节变得更加灵动,不仅适应抓握,而且适应弹击、箕张、屈伸等精细的动作。

  而人类足部为适应长时间行走,足趾则渐渐变短,并逐步丧失抓握能力(因为我们不再营树栖生活)。

足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也会疲劳。适当的足部康复训练就是为疲劳的足增加能量,维持骨骼、肌肉、韧带、肌腱和腱鞘的正常关系,使之能够正常运转。以下这些训练简单易学,不妨一试。 1 足趾节拍:脱去鞋子,双足踩在地板上,轻松打节拍。 2 足趾写字:脱去鞋子,双足踩在地板上,用第一趾在地板上写字,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或者是英文字母等。 3 滚动按摩:坐在椅子上,脱去鞋子,放一根圆棍在一只足下踩住。让它来回滚动每日多次按摩,可以消除疲劳,也可以用市场上出售的“月球车”,每次进行15分钟。注意,圆棍表面需要光滑,足底有伤口或者红肿时不能进行。 4 吊起手提包:此锻炼适合女性。坐位,后背紧靠椅背。把手提包搭在足部,然后伸直膝关节,抬起足,使手提包悬吊在足部,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然后,把足慢慢放下,将手提包放在另一足上,重复进行。如果是男性,可以将手提包换成沙袋练习。 5 足部自我按摩:将一只足抬高到另外一个腿的膝盖上,足内翻。在手上和足上涂抹上一些按摩膏或者护肤软膏。用足趾在足心进行深的滚动按摩。然后是在足趾上,逐渐移向足跟。每个区域按摩一定时间,对足趾进行缓慢、轻轻地牵拉,从近心端到远心端。再做足趾的屈伸活动。然后在另一只足上重复上述动作。如果有关节炎或者其他问题,不能独立完成按摩时,可以用足底按摩器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受伤后的大概应注意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x0d\\x0d\1尽量保持全身训练和未伤部位的训练。(如果上肢受伤练下肢,下肢受伤可练习上肢),以免训练水平、机能状态、健康情况下降。\x0d\2对受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局部负荷量。安排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急性损伤的早期,伤区可暂不活动,以促使急性症状消退。对慢性损伤与劳损者实施合理的伤后训练是最适宜的。\x0d\3加强功能性训练,如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功能练习,是伤后训练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发展伤部周围肌肉的负担能力,提高组织结构的适应性,恢复关节、肌肉的正常功能。\x0d\4加强伤后的医务监督。在每次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伤部要使用保护支持带(如护膝、护踝、护腰、护腕),或用胶布、绷带固定支持,以加强伤部的稳固性,防止再次受伤。\x0d\\x0d\具体部位具体分析:\x0d\一、肩部损伤后的恢复训练\x0d\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的最大关节。肩带由肩、肩锁、胸锁、肩肿—胸壁和晾肩韧带等五个关节组成。肩带的肌肉很丰富,肩带的各方向运动(上拾、下降、外旋、内旋、外展和内收)和肩关节的运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均由主要肌群和辅助肌群协调完成。因此,肩部运动是诸关节和有关肌群的复杂协调运动,肩部的任何一个关节和任何一块较大的肌肉损伤,均将程度不同地影响肩部运动。\x0d\  肩部的运动损伤中以骨折(锁骨骨折等)、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肩习惯性脱位、肩锁关节脱位等)、肌腿炎和腰鞘炎(肩袖损伤、肢二头肌长头肌舱鞘炎等)、肩周炎和神经损伤(如肩膀上神经、胸长神经)等最为多见。从以上可以看出,肩部的恢复训练比较复杂。在恢复训练时,除要注意肩关节本身外,还要注意训练肩部有关的肌群力量。\x0d\  肩部恢复训练的要点:\x0d\  1等长练习\x0d\  运动在肩活动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等长练习(健侧上肢作阻抗)。方法:①肘部:屈曲、伸展、旋前、旋后;②肩部: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②捏球练习:练习者手捏皮球或健身器,从外旋、外展位开始,逐渐移到内旋、内收位,并在不同角度进行等长练习。 2ROM练习\x0d\  ①一侧上肢放到肩部、颈部和对侧肩的运动练习;③体操捧练习;两手握住体操棒两端,两上肢向上伸直后尽力向头后部挺伸;③手指爬墙练习:人向侧面或面对墙站立,手指沿着墙作向上运动。\x0d\  3Codman练习法\x0d\  ①钟摆运动:弯腰时上肢尽量放松和下垂作钟摆运动和J顿时针及逆时针的划圈运动,可逐渐增加钟摆活动范围及划圈大小;②水平位运动:患者俯卧,上肢伸直作内收、外展、屈曲和下降运动;③牵伸运动:患者仰卧,上肢伸直缓慢向上牵伸,并在最大牵伸位维持2—3s。\x0d\  4Kerlan练习法\x0d\  ①Codman钟摆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划圈运动;②肩部前推、后伸和耸肩运动。\x0d\  5橡皮管练习\x0d\  坐位或弯腰下牵拉固定于墙上的橡皮管,作屈曲、伸展、外展、内旋、外旋运动。\x0d\  6墙上拉力器练习 作肩和上肢的屈曲、伸展、向下拉、内收、外展运动。内收、\x0d\  7哑铃练习 手持哑铃,作肩内旋、耸肩练习,弯腰后作外上侧伸展,俯卧位作屈伸练习等。\x0d\  8等张练习 在等张练习器上进行肩部各方向运动。\x0d\  \x0d\二、腰背部损伤后的恢复训练\x0d\  腰背部损伤多见于腰背部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板骨折、椎体骨筋炎、急性腰扭伤等。当急性期过去后,为了达到加速治疗和预防再损伤的目的,需进行腰背部的恢复训练。许多学者强调通过恢复训练可达到增强背肌、腹肌和骨盆肌的力量,改善下腰部和躯干部的柔韧性。\x0d\  腰背部恢复训练要点:\x0d\  1腰背肌练习 取俯卧位,作过度背伸动作,助手扶住双小腿,两手抱头作背伸练习。\x0d\  2腹肌练习 如仰卧起坐练习、半坐位腹肌练习。\x0d\  3骨盆肌练习 屈膝作下肢内收抗阻练习,拾高臀部练习。\x0d\  4腰滚动练习 坐位屈膝,两手抱膝向后滚动。\x0d\  5背部柔韧性练习 取仰卧位,两上肢伸直,两下肢及臀部抬起,向头部屈曲和伸直,以背部支撑维持20一30秒;以肩部支撑,两下胶伸直,维持20一30秒。\x0d\  6腰大肌牵伸练习 仰卧桌边,一侧屈膝,另一侧落下作牵伸。\x0d\  上述练习对患有腰腿痛、腰背部肌筋膜炎和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急性腰肌损伤后恢复期的田径运动员患者恢复训练时适用。\x0d\\x0d\三、肌肉损伤的恢复训练\x0d\肌肉损伤常见有拉伤和劳损,当然抽筋也算。抽筋在运动生理学上叫“肌肉痉挛”,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体育锻炼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肌肉痉挛发生时,一般通过慢慢加力、持续牵拉的方法,就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并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时,可平躺地上,用异侧手抓住前脚掌,伸直膝关节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伸直膝关节,同伴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痉挛者躯干前倾适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脚背缓慢地背伸,同时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痉挛缓解。\x0d\重点说下拉伤和劳损的恢复。\x0d\劳损:1跑步,跳绳和沙包都很合适,而且这几样是拳击手必须练的几种运动。\x0d\2以拉开身体需要锻炼部位的韧带为主,以轻度出汗为准则,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做的话,可以慢跑1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控制出汗,以轻微出汗为度)。跑完后,扭扭胳膊大腿,原地跳几下,就可以了。\x0d\3跑步:主要是锻炼耐力及爆发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变速跑,以400米跑到为例,直道全力加速跑,弯道减速慢跑。这种方法可以循环刺激大腿肌肉,同时提高耐力及爆发力,但对身体要求比较高,可以逐渐加量。至于沙包,其实很讲究技巧性,否则很难将力量集中体现出来。建议你出拳慢,打点准,循序渐进,慢慢加快出拳速度。至于跳绳,必须得是快跳,就是高频率的跳,别一次将体力用完,可以每次跳50个,然后休息一分钟再跳一组,连续3,4组。拉伤:部分断裂者,局部停训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继续活动,以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但应避免重复受伤的动作。1周后可逐渐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在作伸展练习时以不增加伤部疼痛为度。大约10~15天后,症状基本消除,可逐渐进行正规训练。训练时伤部必须使用保护支持带,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肌肉、肌腱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者,应立即停止训练,完全休息,积极治疗,伤后训练和专项训练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x0d\\x0d\四、关节部损伤的恢复训练\x0d\  膝关节运动损伤可发生在各个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如骸骨软骨病、膝半月板损伤、骸韧带和伸膝筋膜炎、膝交叉韧带损伤等,尤其以田径项目中长跑运动员为多见;非运动员在工作、劳动中也时有发生。\x0d\  膝关节恢复训练的要点:1983年,Roy将膝关节的恢复训练大致分为3期。根据各期的不同特点,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恢复训练。各期的主要恢复训练内容如下:\x0d\  第1期:在下肢固定期,可做以下练习:①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鼓励患者每小时至少做20次。②跑绳肌练习:膝稍屈曲,足跟沿床向后移动(轻度抗阻),作等长收缩4—5秒。③股四头肌和炮绳肌的联合收缩练习:在屈膝约90度时作等长收缩。④直腿上抬练习:可有多种方法,较有效的方法是膝关节术后早期直腿上抬约60度,维持3秒,再逐渐放下,每小时可作30一50次。当能顺利完成此动作后,可作徒手抗阻练习,每天2—4次。接着直腿上拾,侧重在股四头肌肉内侧头练习。⑥足踩部练习:足趾屈伸运动,牵伸跟腰,用橡皮管作足踩内翻、外翻、背屈和跃屈练习。⑦腰背部恢复训练:为避免术后下腰痛可进行腰背部恢复训练。\x0d\  第2期:从去除石膏,准许屈膝开始。①除继续进行第1期各动作的恢复训练外,增腘屈膝及屈髓的各项练习,同时可用热水袋热敷或中药热敷;②腘绳肌的等张练习:患者面对墙站立,大腿前部可用墙作支撑,患肢进行屈膝练习,足部可负重;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本体促进法练习;④治疗师用徒手作抗阻,协助患者进行练习,可做膝伸屈、筋屈、外展、内收等练习;⑤骑自行车练习。\x0d\  第3期:膝活动范围90度以上,关节不痛后开始,主要进行以下活动练习。①股四头肌和服肌的等长收缩(屈曲0度、30度、60度和90度);②等速练习以发展肌力和肌耐力,开始等速练习的速度不宜太快,可用120度/秒和180度/秒,逐渐增加到300度/秒。③等张练习:练习膝屈曲和伸直,重复次数以5一10次为宜。④鹅足练习:可在坐位下进行两腿分开同肩宽,两足趾尽量内收相靠(足跟不动)。这在扁平足、膝外侧疼痛症、膝轻度畸形以及肌腰移植术后均可练习。\x0d\\x0d\恢复时间小析:\x0d\ 急性损伤后如果过早地参加运动,往往会延长损伤部位的恢复时间,甚至可能会造成新的损伤。而每次重新损伤后,组织又需要再次恢复,久而久之,就胡可能形成某些运动性职业病,如网球肘(肱骨上髁炎)、足球踝(踝关节骨关节病)、跳高膝(膑腱腱围炎)等。这类损伤大多是因为受伤后过早地参加训练,伤部关节或韧带被反复牵扯,加重了原伤,影响了损伤部位的正常恢复而造成的。\x0d\ 一般情况下,急性运动损伤的恢复时间与受伤者的年龄,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有关。如锁骨骨折,儿童约需要28-35天的恢复时间,而成年人则需要42-90天的恢复时间。关节扭伤,大约需要5天左右的恢复时间。小腿肌拉伤,一般需要3-5天的恢复时间。\x0d\ 受伤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运动?这要以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讲,一般不主张带伤特别是急性损伤后过早参加体育活动。但如果有些疼痛并不影响损伤的恢复,是可以进行适度运动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中断以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锻炼。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运动,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只需6个星期就可明显地下降。\x0d\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最好不要参加运动,应立即请运动创伤医生深入诊断对症治疗:1、受伤部位肿胀,疼痛;2、运动时受伤部位疼痛加重;3损伤部位感染;4、疼痛持续数日并未减轻;5、急性损伤后次日,疼痛突然加重。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 先天性内翻足 5 先天性仰趾外翻足 6 先天性马蹄外翻足 7 跗骨并合 8 先天性外翻凸形足 9 高弓足 10 副舟骨 11 先天性内翻 12 先天性第一跖骨内翻和外翻 13 龙虾足 14 卷缩趾 15 先天性小趾内翻 16 趾屈曲畸形 17 趾背伸畸形 18 多趾 19 缺趾 20 巨趾 21 并趾 1 拼音

zú jī xíng

2 简介

小儿足部畸形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占第一位。其余各种畸形类型甚多,形态各异。畸形可为单侧或双侧性;单独存在或与其他骨胳畸形并存。足部功能虽不及手指功能重要,但因负重关系足部畸形常引起疼痛,而需及时治疗。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参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条。

4 先天性内翻足

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似,足于距骨头以前呈内收和内翻畸形,足跟内翻、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X线片可明确诊断。

用手法将患足外翻,牵拉纠正前足内收和内翻畸形,每日20~30次,至畸形完全纠正。手法治疗无效时,可作楔形石膏,逐步纠正畸形,每2~3周更换石膏一次至畸形纠正。会走病儿需穿外翻矫形鞋,预后良好。

5 先天性仰趾外翻足

较常见,常发生于女性第一胎。有人认为是初产妇羊水过多,子宫内压过高所致。病儿足部可背伸与胫骨成25°角或触及小腿前方,严重者足背外侧皮肤挛缩,跖屈动作明显受限。5%患儿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治疗前应排除神经肌肉疾病,如病儿足趾能自由伸屈者,表示无神经肌肉或骨胳畸形。可用手法矫治,每天20~30次使足部尽量跖屈,2~4个月后,畸形消失。此外,在踝关节前方置棉垫,并用绷带固定亦可纠正畸形。

6 先天性马蹄外翻足

先天性马蹄外翻足少见,其足跟外翻,足部下垂。畸形较固定而不能活动,可为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一部分。常伴有肘关节、膝关节活动限制,髋关节脱位、腕与手屈曲,大拇指内收等。诊断时需排除大脑性瘫痪引起的马蹄外翻足。

早期应用手法矫治,纠正外翻和足下垂,手法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石膏矫治。顽固病例需手术延长跟腱,石膏固定4~6周。

先天性跖骨内翻、内收畸形 跖骨内翻、内收畸形局限于足前部,足后部完全正常。跖骨全部内收、内翻。畸形的差异很大,轻者常不易发觉,重者前足较宽、穿鞋困难,鞋的前方内侧很快折断,鞋底外侧足跟处明显磨损。自足底观察,大趾向内侧凸出,足前部与足底有比较明显的内收,而足跟并不内翻。X线片显示跖骨内收和内翻,第一、二跖骨间隙增宽、跟骨和距骨的正常轴线角度无异常。

轻度畸形可用手法矫治,畸形较重时采用石膏矫治、逐步纠正,每2周更换石膏一次,约需8~10周。一岁以上患儿,石膏矫治无效时,作内侧外展肌松解, 第一跖楔关节切开术。儿童需切开跖跗关节囊和跖骨间韧带方能纠正畸形。

7 跗骨并合

跗骨并合可分为单侧、双侧,完全骨性、软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常见于跟距关节,而距舟、跟骰关节极为罕见。

婴幼儿多半无症状,跗骨的软骨性与纤维性并合于X线片上不易发现。10岁以后当跗骨联合为骨性或软骨性、纤维性钙化后才影响距骨下关节的活动而出现疼痛,腓骨长、短肌,趾伸肌群痉挛致行走易疲劳,距骨内侧有骨性突出及足跟外翻。患足45°外斜位X线片显示跟舟骨桥,跟骨轴心位摄片显示跟距骨桥,断层摄片可确诊,晚期病例可见退行性病变。

多数病儿不需治疗,随年龄增长,患足可用特制Thomas后跟和足弓托保护。出现腓骨长、短肌痉挛时可行距骨下关节普鲁卡因或可的松封闭,或于麻醉下手法纠正外翻畸形,小腿石膏固定3~4周,拆除石膏后穿戴有内侧“T”字带的小腿支架步行三个月。早期发现跟舟骨桥者可作切除,跟距骨桥可考虑作跟距关节融合术,对伴有关节退行性变青少年作三关节固定手术。

8 先天性外翻凸形足

先天性外翻凸形足又称先天性距骨垂直足,是距骨头向内、向下脱位,使舟状骨与距骨颈部接触的一种畸形。约10%脑脊膜膨出患儿伴有此种畸形足。有大脑性瘫痪、三染色体症13~15或18、多发性关节挛缩、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患儿都可出现此种畸形。

新生儿时期足呈船状,足趾和足跟向前后撬起、足底凸出。足底内侧可摸及质硬、固定的距骨头、用力挤压亦不出现足弓,足跟稍向外翻。病儿行走后凸出部出现胼胝,将足趾背屈、跖屈可发现活动于距骨头之前,足底部凸出之距骨头并不移动亦无疼痛。X线片能确诊,距骨头呈90°垂直状,舟状骨与距骨颈相接触,距骨头指向足内侧。侧位X线片显示足呈船状,跟骨处于马蹄位。先天性外翻凸形:X线检查示距骨与跟骨成角,距骨头向下方脱位。

新生病儿确诊后,应立刻进行手法矫治;用拇指顶住距骨头向上向外,前足向下向内复位,使患足于尽量内收、跖屈位石膏固定6~8周。复位不成功需切开复位,切开距舟关节、切断挛缩韧带、筋膜,将距骨复位,必要时切除距骨头或舟状骨,克氏针贯穿固定。其他治疗方法尚有切开复位加肌腱转移,如胫前肌腱至距骨头,距骨楔形截骨,距舟关节融合、跟距关节外固定术,10~12岁以上患儿常需作三关节固定手术。

9 高弓足

高弓足为内侧和外侧足弓先天增高。常见的弓形足是由神经肌肉性疾患,如脊柱裂、脊膜膨出、脊柱畸形、运动失调症等使内在肌与长肌腱功能失调引起。先天性高弓足于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待患儿行走后,穿鞋困难时才引起注意。患足内侧和外侧的足弓增高,肌力无不平衡现象、足趾无屈曲畸形,30%患儿有明显家族史。

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能确诊。患儿于生长发育期需穿特别的矫形鞋,加用足弓托或于足底跖骨头后加用横条。有疼痛的患儿于6~8岁时可将跖筋膜剥离,足跟有内翻畸形时进行跟骨截骨术,年龄较大患儿畸形严重时,需作跗中关节楔形或“V”形截骨术。

先天性杵臼踝关节 先天性杵臼踝关节为罕见畸形,踝关节不仅能跖屈、背伸,其侧向活动明显增加。男性多见,常有家族史,并伴有其他畸形,如脊柱椎体融合、腓骨缺损、下肢缩短等。此症无主诉症状。踝关节侧向活动增加后,易引起关节扭伤,成年时可出现关节炎。X线正侧位摄片,显示距骨体呈球状,胫骨关节面呈臼状。无症状时毋需任何治疗,成年后发生关节炎而引起疼痛时,可作踝关节固定术。

10 副舟骨

副舟骨又称外胫骨或赘。 系足部副骨中最多见之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分两型。一种副舟骨很小,直径于02~05cm之间,圆形,无自觉症状;另一型副舟骨较大,呈三角形或钩状。临床常有平足、内踝前下方骨性隆起和局部疼痛,常于学龄后因运动量加大,体重增加而出现症状,病儿走路、久站后感足底和足内侧疼痛,舟骨隆起部有明显压痛。X线片显示舟骨内后方有边缘整齐的小骨块。骨块密度与舟骨相同。

本畸形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轻者宜减少活动量,穿平足鞋垫。症状明显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副舟骨,将附于舟骨而变松弛的胫后肌腱摺叠紧缩缝合,或于舟骨鉆孔行胫后肌再植术。

第一跖骨短缩畸形 第一跖骨短缩畸形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有明显家族史。第一跖骨短缩时足横弓受影响,重力不能均匀分布于第1~5跖骨头,而转移至第二跖骨头,横弓下陷引起足弓中央出现胼胝而疼痛,大趾与第二趾骨间隙增宽。儿童无主诉时不需治疗。成年后,如足横弓受压而出现疼痛时,可用足弓托将第一跖骨处延长1~15cm,使重力均匀分布于第一至第五跖骨头之间,症状即可消失。

11 先天性内翻

大趾内翻、内收,有时可达60~90 °。此畸形可单独存在,亦可伴跖骨、其他足趾的内翻,第一跖骨短或其他全身性骨胳疾患。于畸形足内侧,自跖骨至趾常可摸及增厚的条索, 多数患儿穿鞋有困难。

治疗时应切除增厚条索, 切断挛缩的外展肌腱和内侧跖关节囊,纠正内翻,跖关节用克氏针贯穿, 塑料夹板固定。若畸形纠正不够彻底,常易复发。

12 先天性第一跖骨内翻和外翻

第一跖骨内翻和外翻属先天性疾患,但婴幼儿时不易察觉,至青少年期才出现外翻而确诊,有明显家族史,女孩多见。由于大趾外翻,第一跖骨内翻、内收与皮鞋摩擦造成滑囊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X线片显示趾骨与第一跖骨成角超过30°,第一、第二跖骨间隙增宽,交叉角超过10°。

用抗生素控制第一跖骨滑囊炎,宜穿布鞋,减少摩擦。治疗包括足内侧塑料夹板纠正或防止畸形发展。手术治疗适宜于年龄较大,畸形严重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于第一跖骨底或远端作楔形截骨术,跖关节囊内侧重叠,内收腱转移至第一跖骨头及切除增生的第一跖骨内侧面。手术后一般需穿矫形鞋,并用足弓托防止复发。

13 龙虾足

又称先天性裂足,患足的跟、距、跗骨正常,第一及第五跖骨存在,而第二、第三跖骨,有时包括第四跖骨缺如。 大趾向外弯曲可达90°, 第五趾(或第四、第五趾)向内侧靠拢,使足呈分叉状。多数为双侧性,并伴有龙虾手、唇裂、腭裂、短指、并指、多指和耳聋等畸形。此症属显性遗传,为不完全性遗传表现频度(perance)。

1~2岁时可施行手术治疗,将分开的跖骨基底部截骨靠拢,弯曲的趾和第四、第五趾用克氏针贯穿纠正其内翻和外翻畸形,并将分开的跖骨间皮肤切开后整形缝合,使大趾和第四趾接近, 术后需穿矫形鞋以保持纠正的位置。

14 卷缩趾

又称内翻趾,是较多见的对称性、双侧畸形,一个或几个足趾向下弯曲、内翻,末节趾骨关节向外扭转,使足趾进入邻趾下方,这种畸形于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严重。发病原因可能是足趾的小肌肉发育不全。有明显家族史。

无症状时毋需治疗。年长后活动增加,跖骨头疼痛明显者可将卷缩的足趾与其内侧邻趾合并,亦可将趾长屈肌腱切断,缝合于趾伸肌腱之外侧,使趾骨关节完全伸直,并用克氏针经趾尖贯穿固定后石膏固定3~4周。

15 先天性小趾内翻

先天性小趾内翻是家族性疾病,多数为双侧性。小趾跖趾关节向上、向内半脱位,伸直时压在第四趾上,趾长伸肌腱短缩,第四、第五趾间皮肤较紧,小趾外旋、过伸,趾甲面向外,趾骨关节无屈曲,背侧皮肤与皮鞋摩擦易形成胼胝。

手法牵拉小趾使与其他四趾并行,然后用胶布固定。较大儿童有局部疼痛时,可切开第四、第五趾间蹼,进行VY或Z形延长,松解趾间蹼,延长第五趾长伸肌或切断趾长伸肌腱缝于第五跖骨头,切开关节囊,去除第一节趾骨而保留骨骺,将第四、第五趾合并缝合,手术后石膏固定3~4周。

16 趾屈曲畸形

趾屈曲畸形少见, 常发生于第二趾或趾。足趾的屈曲畸形发生于远端趾骨关节,它与近端趾骨关节屈曲所引起的槌状趾不同,患趾屈曲有力,而不能主动伸直,由于趾尖触地形成胼胝发生疼痛。有明显家族史。

手术治疗将趾长屈肌转移至趾长伸肌上,效果良好。晚期关节已有畸形,应作趾骨关节融合术。

17 趾背伸畸形

第二、第三趾伸直向上撬起。跖趾关节较正常为高,而向后缩,检查者可将畸形的足趾推回原位,皮肤与肌腱并无挛缩。无症状者不需治疗。婴幼儿患者可将患趾往下拉,用胶布与邻趾固定,6个月可获纠正。

18 多趾

多趾为常见的畸形, 多趾多位于趾的内侧或小趾外侧。多趾可为完整的大小相同的足跖,也可是较小而缺一节的足趾,或仅有一段管状皮肤为无骨胳的足趾,偶而多趾与多余的一个跖骨连接。因足趾端宽大,病儿穿鞋困难。

治疗以早日切除为原则,最好于1~2岁时手术,切除小趾外侧或趾内侧的多趾。 但第四跖骨分叉, 伴有多趾时,应将跖骨的枝叉部分一并切除。手术时应正确设计皮肤切口,避免疤痕与皮鞋摩擦。大小相同的多趾切除后,留下的足趾有内翻或旋转畸形时,可作跖骨颈截骨术,以纠正术后内翻、旋转畸形。

19 缺趾

缺趾罕见,常伴有其他缺损,如腓骨缺如的病儿第四、五跖骨,第四、五趾常同时缺如;胫骨缺如者常伴有第一跖骨和大趾缺如;第二、第三趾缺如仅见于龙虾足病儿。单纯缺趾患儿,足趾部位仅有球形软组织存在。并发畸形尚有跗骨连接,马蹄内翻足等。

缺趾病儿,如跖骨完整、横弓存在,行走无影响者,不需治疗。 第二趾缺如的病儿,为避免大趾外翻,可用垫物嵌入第一、第三趾之间,防止趾外翻畸形。

20 巨趾

巨趾较多见,常见于第一、第二、第三趾。是足趾淋巴和脂肪组织增生,少数为神经纤维瘤病,患趾迅速生长,皮下脂肪等软组织增生,并涉及足背和足底,趾骨增粗、增长,穿鞋困难。

需手术切除,保留跖趾关节,防止大趾或小趾的内收或外翻。皮下脂肪应分二期切除,每次切除足趾之半圈,以免损伤血管,3~4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手术。跖骨肥大时可考虑破坏其骨骺,以控制病变发展,或破坏残留的第一趾骨骨骺。

21 并趾

脚趾骨骨折一个月局部的地方有骨痂生长了,可以适当下地走动。但是走路的时候骨折的脚趾尽量不要着地用力,可以选择脚掌和脚后跟着力。另外避免穿过紧的鞋子,禁止跑跳和长距离行走。开始下地走动的时间不宜太长一次十分钟即可,如果行走太多可能引起局部明显的肿胀。下地走动以后可以适当的泡泡热水,局部适当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如果下地走路感觉脚趾明显的疼痛需要及时停止行走,及时复查脚趾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彻底愈合前禁止脚趾完全负重走路,目前才一个月可以适当辅助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治疗有助于康复。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孤阳上越·厥阳 5 经穴别名·厥阳 51 飞扬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飞扬穴的定位 57 飞扬穴的取法 58 飞扬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飞扬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飞扬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飞扬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飞扬穴研究进展 5141 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5142 对血钙代谢的影响 5143 治疗小儿脱肛 5144 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厥阳的穴位 2 治疗厥阳的方剂 3 治疗厥阳的中成药 4 厥阳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厥阳 1 拼音

jué yáng

2 英文参考

overabundant ya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厥阳:1孤阳上越;2经穴别名。

4 孤阳上越·厥阳

厥阳指孤阳上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证》:“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曰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5 经穴别名·厥阳

厥阳为经穴别名,即飞扬[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飞扬 汉语拼音 Feiyang 罗马拼音 Feiyang 美国英译名 Flying and Expanding 各

号 中国 BL58 日本 58 法

国 莫兰特氏 V58 富耶氏 V58 德国 B58 英国 B58 美国 BI58

飞扬为经穴名(Fēiyáng BL58)[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即飞阳[3]。别名厥阳[3]。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2][4]。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2]。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51 飞扬的别名

厥阳(《针灸甲乙经》),飞阳(《医学入门》),厥阴[5],厥扬[5]。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

53 穴名解

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2]。

飞,《说文》:“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并有迅速之义。扬,有飞举之义。《说文》:“扬,飞举也。”飞和扬都有腾起之意,飞又有意外之意。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自委阳而下,所过委中穴位,深如渊涧,合阳、承筋如由巅至麓,承山则山下之夹谷也。委中、承山俱为阴象,迨至本穴则由承山横过腿外侧,亦由阴分转阳分也,突然跃起,状若腾飞,犹出潜飞跃之势,故名“飞扬”。飞扬为足太阳之络穴,脉行至此脱离正轨,斜络足少阴,沟通司人身矫捷的阴跷与阳跷,功可祛风健腰,助膝行走。杨上善曰:“此太阳络,别走少阴经,迅疾如飞,故曰飞阳也。”[5]

54 特异性

飞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

55 所属部位

小腿部[6]

56 飞扬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飞扬穴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4]。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区,昆仑(BL60)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正坐或侧卧取穴。[2]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3]。另说“外踝上九寸”(《针灸资生经》);“在昆仑上五寸五分”(《针灸集成》) 。

飞扬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飞扬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7 飞扬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3]。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区,昆仑(BL60)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正坐或侧卧取穴[2]。

俯卧位,承山斜向外下1寸,直对昆仑处取穴[7]。

58 飞扬穴穴位解剖

飞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分布著腓肠外侧皮神经。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部,经外踝后下方,至小腿后面中线上行,与腓肠神经伴行。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8]。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腓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3]。

59 飞扬穴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飞扬穴有清头风、宁神志、疏筋络的作用[2]。

飞扬穴系膀胱经络穴,别走肾经,有舒筋活络之功、宁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症,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气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癫狂恍惚,魂魄扬飞[5]。《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飞扬之脉,令人腰痛…”

510 飞扬穴主治病证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等[2]。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癫狂[8]。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7]。

飞扬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痔疾,脚气等[3]。

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癫痫、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2]。

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1~15寸[7][8][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局部有酸麻重胀感向下放散[7]。

5112 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12 飞扬穴的配伍

飞扬配百会、后溪,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飞扬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有清利头目,滋阴养血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鼻衄。

飞扬配大椎、风池、合谷,治头痛、头晕[7]。

飞扬配承山、足三里,治痔疮[7]。

飞扬配环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治腰腿痛、下肢痿痹[7]。

5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下部寒、热病汗不出、体重、逆气头眩痛,飞扬主之。痉、反折,飞扬主之。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飞扬主之。癫狂疾、体痛,飞扬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狂吐舌。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目眩,逆气鼽衄。

《医宗金鉴》:主步履艰难。

514 飞扬穴研究进展 5141 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针刺飞扬、涌泉、太溪对输尿管功能有双向调整作用,对尿路结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飞扬穴能增强肾的泌尿功能[5]。

5142 对血钙代谢的影响

如针大杼、飞扬、足三里,留针可使血钙增加。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飞扬穴可使血钙增加[5]。

5143 治疗小儿脱肛

针刺飞扬、长强治疗小儿脱肛15例,飞扬直刺02寸捻转补法,长强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15寸,捻转补法,不留针,另取百会、大肠俞、足三里、艾灸5~10 min,每日针1次、灸2次,10 d为一疗程,经治疗1~2个疗程后,痊愈13例,好转2例。

5144 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以按压疗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45例,患者俯卧伸直下肢,医者以双手拇指轻轻按压双侧承山,然后再下移至飞扬穴,令患者放松双下肢,趁其不备,两手用力按压腰部3~5 s,此时患者腰部肌肉立即呈痉挛性收缩,医者随之松开双手,让患者下床站立做腰部左右旋转动作各10次即可。结果:痊愈21例(按压1次腰痛症状完全消失),好转15例,无效9例。

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6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