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荐贤文言文翻译

祁奚荐贤文言文翻译,第1张

《祁奚荐贤》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左丘明的编年体作品,见于《左传·祁奚举贤》。下面是我整理的祁奚荐贤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祁奚有焉。

注释

(1)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三年前任晋国中军尉。请老:告老,请求 退休。(2)晋侯;指晋悼公。嗣:指接替职位的人。(3)称:推举。解狐:晋国的大臣。(4)午;祁午, 祁奚的`儿子。(5)于是: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当时任中军佐,姓羊舌,名职。(6)孰:谁。(7)赤: 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的儿子。(8)中军尉:中军的军尉。(9)佐子: 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10)于是:在这件事情上。举:推荐。善:指贤能的人。(11)谄(chan):谄媚,讨好。(12)比:偏袒,偏爱。(13)偏: 指副职,下属。党:勾结。(14)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王道: 理想中的政治。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15)这两句诗 出自《诗小雅裳裳者华》。

译文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祁奚推举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 晋悼公要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他,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任 中军尉。” 正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死了, 晋悼公问 祁奚:“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羊舌赤可以。” 于是,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 羊舌赤辅佐他。

君子认为 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推举贤人。推荐他的仇人,而不 谄媚;推立他的儿子,而不偏袒;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尚书。洪范》说:“没有偏袒不结党,王道政治坦荡荡。”这话大概是说的祁奚 这样的人了。解狐得到举推,祁午得到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立了一个中军尉的官,而得举、得位、得官 三件好事都成全了,这正是由于他能推举贤人。恐怕只有贤人,才能推举跟自己一样的人。《诗小雅裳裳者华》说:“只因为他有仁德,才能推举象他的人。” 祁奚就具有这样的美德。

拓展:祁奚荐贤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祈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祈黄羊曰:"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恨也"平公曰:"善良"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祈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祈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祈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祈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去担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祈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祈黄羊回答说:“祈午可以。”平公说:“祈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祈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祈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祈黄羊讲的这些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祈黄羊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晋书·羊琇传》

原文 :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琇与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译文

出自唐代无名氏《王太尉荐寇准》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

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犯的错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

原文 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王旦简介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今属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修《两朝国史》。他善于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力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作改变。

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颇受后世诟病。晚年屡请逊位,最终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

陈升之传译文

 陈升之字朱叔,建州建阳人。推举为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京师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知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有司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馞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相遇,郭诃责怒骂王馞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知谏院。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扌卞、权御史中丞张,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扌卞、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年(1065),又授职枢密副使。神宗即位,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回归郡县,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熙宁元年(1068),调往许州,中道改任大名府,路过京师,留在京师知枢密院。按照旧例,枢密院与知院事不共同设置。这时文彦博、吕公弼已为枢密院使,神宗以陈升之辅政,想逐步变异一些礼仪,因而特地加以任命。第二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和王安石共同处理朝事。数月后,授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陈升之任宰相后,就请求免掉条例司,认为宰相无所不统,所统职事,又怎能称司。王安石说“:古代的六卿,就是如今的宰相,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占一职,于事理有什么危害呢?”陈升之说“:如果制置百司条例是可以的,但如今设置的是制置三司官职,则不行。”由此得罪了王安石,声称有病回家休养三个多月,神宗多次敦促告谕,才重新归职。正好母亲去世需服丧,离职回家;服丧完后,奉召任枢密使。因有脚病不能站立上朝,熙宁七年(1074),冬季祭祀,陈升之又不能赞礼。授职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为秀国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太保、中书令,谥号叫作成肃。

  陈升之老谋深算很有心计,善于逢迎以取悦富贵。王安石任宰相,担心议论满廷,引见陈升之辅佐自己。陈升之心里明白不能胜任,却尽力为王安石所用,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因而让他比自己先任宰相。刚一受到重用,就请求解除条例司,又不时的产生一些小分歧,表面上看来与王安石有矛盾。世人因此讥讽他,称他为“筌相”。陈升之起初叫陈旭,由于避神宗名之讳,改为升之。

 文言文翻译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弱项。那么如何才能把文言文翻译得准确无误、通顺畅达无语病?下面为大家准备文言文翻译的练习,一起来看看吧!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自己吃粥,打开自家的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活了下来。他年少时爱在静处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他的`名声想等候一见,他却推辞不见。宋孝武帝看到他策对时谈话论刚毅正直,感到非常非常惊异。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转移到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皇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都为他叹息,当时人们都称颂他。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两郡的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元徽初年,朝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就推选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诏说:“刘善明政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赐给他谥号烈伯”。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阅读练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

 (3)见许 ( ) (4)朝议令善明举人(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0 救助,救济,帮助; 以 为异 允许 推荐,推举

 11D 项 都翻译成“在

 12略

 13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欤)?”孔子对曰:“丘不知儒服。”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1],夙夜强[2]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3],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4],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5],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6],粥粥[7]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注释:

[1]席上之珍: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聘:聘用。 [2]夙:早。强(qiǎng):努力。 [3]举:推荐。 [4]中:适度。 [5]威:同“畏”。 [6]进:做官。退:辞官。[7]粥粥:谦恭柔和的样子。

译文:

孔子对鲁哀公说:“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美味佳肴,怀抱美好的品德,等待他人聘用,早晚勤勉学习以等待咨询,心怀忠实诚信以等待推荐,努力修行以等待取用。他们就是这样努力修身而有所成就的。”

“儒者穿戴适度,行动谨慎。他们对大利的推辞从容迟缓,对小利的推让也舒缓不迫。对待大事考虑再三,总怕出错;对待小事也不随意,以免愧疚。他们难于接受聘任为官,又易于辞退官职,谦恭柔和得如同无能一样。他们的容貌相貌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居处齐(斋)难(戁)[1],其坐起[1]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途)不争险易之利[3],冬夏不争阴阳之和[4];爱其死以有待[5]也,养其身以有为[6]也。其备豫[7]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8]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9]也。非时[10]不见(现),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注释:

[1]居处:指日常起居。齐(zhāi):同“斋”,严肃。难:庄重可畏。 [2]坐起:指坐立等行为举止。 [3]涂:同“途”。险易:指平坦。

[4]阴阳之和:冷暖调和。[5]有待:等待政治清明的时机。 [6]有为:有所作为。 [7]备像:预备。[8]祈:企求。[9]畜:容留。[10]非时:时机不适宜

译文:

“儒者日常起居严肃庄重,坐立举止都很恭敬。他们说话必以信用为先,行动一定中正无邪。在路途上不争平坦的便利,在冬夏季不争冷暖调和的地方。他们爱惜生命是为了等待时机到来,保养身体是为了有所作为。儒者就这样,做任何事时都预先有所准备。”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贝 ,而以忠信为宝贵;不企求多占土地,而把合乎义理当作土地;不企求积聚财物,而把博学多闻当作财富。得到他们不容易,给他们俸禄却容易;给他们那俸禄虽然容易,却难以容留他们。时机不适宜他们那不出任,这不是难以得到吗?不合乎义理他们不合作,这不是难以容留吗?先有功劳才取俸禄,这不是容易给予俸禄吗?他们那就是这样待人接物的。”

原文: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1]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2]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4]虫攫搏,不程[5]其勇;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6];过言不再,流言不极[7];不断其威[8],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9],其饮食不溽[10],其过失可微辨[11]而不可面数[12]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1]淹:沉溺。 [2]劫:威胁。 [3]沮(jǔ):恐吓。

[4]鸷(zhì)虫:猛兽。 [5]程:估量。 [6]豫:预备。 [7]极:寻根究底。 [8]威:尊严。 [9]*:奢侈放纵。 [10]溽(rù):味道浓厚。

[11]微辨;委婉地批评。[12]面数:当面指责。

译文:

“儒者有这样的品格:赠给他们财物,让他们沉溺在所喜爱的东西之中,也不会使他们见利忘义。用众人相威胁,用武力相恐吓,也不会使它们在死亡面前改变操守。遇到猛兽便上前博击,不考虑自己的勇武能否胜任。扛举重鼎,也不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对过往的事不追悔,对未来的事不预测。说过的话不再重复,对流言也不追究其来源。不丧失自己的尊严,不讲求成功的谋略。他们特有的品格就是如此。”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却不可当面指责。他们的刚毅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2],环堵[3]之室,筚门圭窬[4],蓬户瓮牖[5];易衣而出[6],并日而食;上答[7]之,不敢以疑[8];上不答,不敢以谄[9]。其仕有如此者!

注释:

[1]干橹:干为小盾,橹为大盾。 [2]宫:墙垣。 [3]堵:土墙。环堵:四周各一丈的墙。 [4]荜(bì)门:荆条、竹子编的门。圭窬(yú):墙上开出的上尖下方圭形的门洞。 [5]蓬户:蓬草编的门。瓮牖(yǒu):用破瓮做的窗户。 [6]易衣而出:一家人只有一件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所以相互更换以后才能够出门。

[7]答:指采纳其言。 [8]疑:二心。 [9]谄:阿谀奉承。 译文:

“儒者用忠信作为护身的盔甲,用礼义作为抵御的盾牌,行动尊崇仁爱,安居怀抱道义。即使遇上政治统治残暴,也不更改其所确立的志向。儒者的自立就是像这样的。”

“儒者的家院只有一亩大,房屋只有一丈见方,用荆条、竹子编的院门,门旁的院墙上开个圭形的小门洞,屋门用蓬草编成,窗子只有瓮口那么大,要更换衣服家人才能出门,两天只能吃一天的饭,[能够仍能坚守清贫]。如果君王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就事君不敢有二心;如果君王不采纳他的意见,他也不敢以谄媚求得官职。他们出仕做官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1];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2];适[3]弗逢世,上弗援[4],下弗推,谗谄[5]之民有比党[6]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伸)[7]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8]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上通[9]而不困;礼之[10]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11]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12]。其宽裕有如此者!

注释:

[1]稽:相合。 [2]楷:楷模。

[3]适:到。[4]援:提拔。 [5]谗谄:谗佞。

[6]比党:结伙。 [7]竟:始终。信:伸,伸张。 [8]病:疾苦。

[9]上通:通过达君主。[10]之:是。 [11]忧游:温柔中和。 [12]毁方:去掉棱角,意思是不露锋芒。瓦合:破损的瓦器相合,意思是平易近人。

译文:

“儒者虽然和同时代的人共处,但他的志向却与古人相合。他在当今时代的行为举止,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遇上社会不治的时代,君主不提拔,臣下不举荐,那些退佞的小人,结党营私,进行陷害。但是,他的身体虽会遭到危害,他的志向却不可动摇。虽然身处危难之中,但始终伸张着他的志向,并且不会忘记老百姓的疾苦。儒者的忧患和信念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泛地学习,没有止境,忠实地笃行,不知倦怠。隐居而不放纵自己,通达君主而不困惑。行礼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温柔平和为法度。仰慕贤者,宽待众人,不露锋芒,平易近人。他们宽阔博大的气度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内称[1]不辟(避)亲,外举不辟(避)怨[2];程功积事[3],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4]也,患难相死[5]也;久[6]相待也,远相致[7]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注释:

[1]称:举荐。 [2]怨:指有私仇的人。 [3]程:考察。积:汇集。 [4]相先:互相推让。 [5]相死:互为献身。 [6]久:久居,滞留。 [7]远:指远离君主。致:召唤。

译文:

“儒者推举人材,对内不回避果属,对外不回避有私仇的人。考察他们的功劳和事迹,推荐贤才,使他们得到任用。儒者并不希望得到回报,只是为了合乎君主的意志。只要对国家有利,不求个人富贵。其推举和提拔贤能之士就是这样的。”

“儒者听到好的事情就告诉朋友,见到好的事情也让朋友知道。接受爵位能互相推让,遇到患难能争相献身。朋友久居下位,则等待朋友一道升迁;朋友远离君主,则召唤朋友一同来做官。儒者的互相推举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澡身而浴德[1],陈言[2]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3]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4]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5];同弗与[6],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7],强毅以与[8]人,博学以知服[9];近[10]文章,砥厉(砺)廉隅[11];虽分国,如锱铢[12],不臣不仕。其规为[13]有如此者!

注释:

[1]澡身而浴德:意思是用道德来洁身。 [2]陈言:进言。 [3]翘:启发。 [4]临深:居高临下。

[5]沮:丧气。

[6]与:亲近。

[7]宽:宽容。

[8]与:与人交往。 [9]服:敬服。 [10]近:爱好。文章,指礼乐制度。 [11]砥厉;同“砥砺”,磨炼。廉隅:棱角,这里指人品行端正。 [12]锱铢(zī zhū):古代重量单位。这里指轻微,不重要。 [13]规为:约束自己的行为。

译文:

“儒者用道德沐浴以洁身。向国君进言后退居等待,依然宁静并恪守正道。国君有不知道的事,就略加启发,不急于求成。身居高位时不妄自尊大,不夸张自己的功绩。世道清明不轻佻,世道混乱不沮丧。对政见相同的人不亲近,对政见不同的人不非难。儒者特立独行的品德就是这样的。”

“儒者上不作天子的巨下,下不为诸侯效劳。谨慎宁静而崇尚宽容,刚强坚毅而与人交往,学识渊博而敬服前贤。爱好礼乐,磨炼品行,端方正直。即使被封为诸侯,也看成轻微小事,既不称臣,也不做官。儒者约束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合志同方[1],营[2]道同术;并立[3]则乐,相下[4]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5],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6]也;孙(逊)[7]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8]让有如此者!

注释:

[1]方:道。合志同方:意思是志同道合。 [2]营:实行。 [3]并立:指一起做官。 [4]相下;谦虚待人。 [5]本方:以道为本。立义:树立道义。 [6]作:起始。 [7]孙:谦逊。 [8]尊:同“撙“(zǔn),自我贬低,谦虚待人。

译文:

“儒者彼此之间志同道合,实行道义的方法也相同。他们地位相同时相处快乐,地位悬殊时谦虚相待而不厌烦。长久不相见,听到有关朋友的流言也不相信。他们的行为以道为本而为了树立道义,志向相同就一起前进,志向不同就自行离去。儒者的交友之道就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土地,宽大充裕是仁的起始,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儒者全部具备了这些美德,还不敢自称达到了仁的境界!儒者谦让的品格就是这样的。”

原文:

“儒有不陨[1]获于贫贱,不充诎[2]于富贵;不慁[3]君王,不累[4]长上,不闵[5]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6]儒也妄,常以儒相诟[7]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8]。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注释:

[1]陨(yǔn)获:窘困失意的样子。

[2]充讪(qū):过分喜欢而失去控制的样子。

[3]慁(hùn):辱。

[4]累:拘系,这里指困厄。长上:指则卿、大夫等官员。 [5]闵:忧患。有司:卿、大夫以下的官员。 [6]命:命名。妄:同“亡”,无。 [7]诟(gòu)病:嘲讽,侮辱。 [8]馆之:这里指在客舍款待孔子。

译文:

“儒者不因为贫贱而失意,不因为富贵而得意,不困辱君王,不牵系长官,不忧患下官。有这样的品格才叫做‘儒’。现在人们随意称某人为‘儒’,甚至以称他人为‘儒’来互相攻击。”

孔子到馆舍。哀公款待他,说:“听了这番话,知道儒者的言论更加可信,行为更加合理。一直到我死,也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05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