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呢?

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呢?,第1张

忽必烈在夺蒙古大汗之位前,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他。但是在大家都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却获得了大汗之位。忽必烈是怎么实现这一奇迹的呢?

(忽必烈画像)

之所以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忽必烈,有几个原因:

一是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不合规矩。既不合蒙古“幼子守灶”的规矩,又不合汉人“嫡长子制”的规矩,前一任大汗蒙哥也没有立下遗嘱要传位给他。

二是在蒙哥当大汗的时候,忽必烈就在漠南搞得风生水起。当时很多蒙古贵族就对忽必烈不满,在蒙哥面前说忽必烈想闹独立。结果蒙哥对忽必烈进行查账,削夺了忽必烈的兵权。

三是忽必烈实施汉化的政策,让蒙古贵族们认为忽必烈是忘本。大家都不满意他,都反对他那样做。

也因此,在忽必烈宣布自立为汗以后,蒙古贵族们又在蒙古草原上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大家一致推举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

不过尽管如此,最终忽必烈依然取得了全胜,夺取了蒙古的大汗之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忽必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蒙哥画像)

一、提前谋划。

忽必烈之所以最后成功,绝对是提前谋划得很好。可以说,当蒙哥上台,派他去攻打大理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提前谋划了。

为了得到南方人的认可,攻打大理的时候,他特意改变了蒙古人喜欢屠城的习惯,特别写了几十张“止杀”的牌子,让士兵们全城宣传。当时的大理王不服,一直在抵抗,忽必烈也没有为难他,最终还让他当大理的王。这让他亲善王爷的名声,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之后,忽必烈被蒙哥安排总理漠南。在漠南期间,忽必烈广泛吸纳人才,尤其是吸纳汉人知识分子。这样一来,他的王府一时之间人才济济,远远超过了大汗蒙哥所有的人才。这为他最终夺得大汗之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接着,忽必烈再次训练军队,囤积钱粮。

按照规定,忽必烈收起来的钱粮,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上缴中央国库。但是他指示下属,瞒报数量。绝大多数钱粮,都运进了忽必烈的开平王府。这也造成蒙哥“钩考”(查账)他的事件发生。

可以说,在争夺大汗之位前,忽必烈已经是兵强马壮。这也使得他争夺大汗之位,变得水到渠成。

(察必画像)

二、提高警惕。

蒙古人打仗,将领们有把家属带在身边,一同前往战场的习惯。这样的家属,通常都会组织成一个队伍,称为“奥鲁营”。

但是忽必烈随蒙哥南下攻打南宋的时候,他并没有把他的妻子察必带在身边,让察必留在王爷府上,观察阿里不哥的一举一动。

也正是因为察必的留守,当蒙哥去世,忽必烈还准备继续进攻南宋的时候,察必给他来信说,大鱼(蒙哥)已经死了,小鱼们都在蠢蠢欲动,你还留在南方干什么?

忽必烈接到这封信后,立刻匆匆忙忙和南宋贾似道签订了停战协议,回到北方,果断开始夺位行动。

在《忽必烈传奇》中,蒙哥和海迷失是母子关系。海迷失是蒙古帝国第一位皇帝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被成吉思汗封为监国公主,辅佐大汗窝阔台,后因窝阔台去世而拥立蒙哥,成为蒙古帝国第二位监国公主。她以贤良淑德、宽容大度、仁爱慈悲的性格为人所称赞,被称为“帝国背后的圣女”、“蒙古的圣母”。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观看电视剧或查阅有关历史文献。

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反对忽必烈,是从蒙哥派忽必烈前往南方经略的时候,就开始了。蒙哥上台以后,就把攻灭南宋作为他的首要目标。他先是派忽必烈前去灭掉大理,接着再把忽必烈召回来,让他到原先金国的地盘(蒙古人称之为“漠南”)去经营,为今后攻打南宋做准备。

忽必烈到了漠南以后,开始大肆招募原先金国地盘上的那些汉人知识分子。包括姚枢、郝经、廉希宪等很多人。在这些汉人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忽必烈的思想很快出现了汉化的倾向。比如住进了汉人的房子,建造了汉人的王城,按照汉人的那一套制度来进行地方管理。按照汉人的办法设置行政体制,开办学堂、收税等等。

忽必烈的这种做法,立刻就遭到了蒙古草原上那些王爷们的极大不满。他们反对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忽必烈变更祖宗之法,不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而按照汉人的规矩来做事情。这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二是忽必烈按照汉人的办法来收税,但是他收的税并没有上交到中央国库,大部分被他截留了。三是忽必烈在南方搞独立王国。包括姚枢、郝经这样一些大臣,他们都只认得忽必烈,认不得蒙哥大汗。

所以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都不断在蒙哥面前说,让蒙哥必须处分忽必烈。蒙哥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但是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说得多了,他也就动心了。开始对忽必烈手下的那些大臣们进行“钩考”。所谓“钩考”,主要也就是查他们的账,看看他们的税收究竟交到哪里去了。这一次“钩考”,把蒙哥手下的那些人折磨得够呛。不过最后蒙哥心慈手软,停止了这次行动。

又把忽必烈的兵权给解除了,让他回家去当一个“富家翁”。然而这种解除,没过多久,又被忽必烈恢复了。因为当时遇到了蒙哥率军攻打南宋。蒙哥的这次军事行动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塔察儿率军,从中原地区向南方进攻;一部分由蒙哥率军从四川向东进攻;

还有一部分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由南往北进攻。 蒙哥和兀良合台的进攻,还马马虎虎,但是塔察儿的进攻就打得非常糟糕。因此蒙哥不得不把在家赋闲的忽必烈叫出来,让他率军打仗。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蒙哥让他的小兄弟阿里不哥在漠北镇守大本营。很快,蒙哥就在四川钓鱼城被打死了(也有一种说法是病死了)。

蒙哥死后,就遇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问题。当时阿里不哥几乎得到了整个草原王爷们的支持,而忽必烈则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忽必烈获得了汗位,而阿里不哥却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忽必烈先下手为强。蒙哥去世以后,阿里不哥就多次带信来给忽必烈,让忽必烈赶紧回漠北去,商量开忽里台会,推荐新大汗的事情。阿里不哥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让忽必烈回到北方后,把他控制起来,然后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忽必烈当然不会受他摆布,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召集一部分人开忽里台,推荐他为大汗。这样,他一下就把大旗举起来了。古代通讯不发达,普通老百姓也并不了解真相。他们看见忽必烈当了大汗,就以为他真的是大汗了。忽必烈当了大汗以后,阿里不哥再召开忽里台,让大家推他为大汗。虽然他获得了蒙古草原上王爷们的集体支持,但已经迟了一步,在舆论上,他没有占到主动权。

二、忽必烈掌控着兵权。忽必烈的军队,就是他带领从北向南进攻南宋的那一部分军队,这一部分军队在他的训练下,骁勇善战,在南宋战场上得到极好的锻炼。同时,忽必烈本身经营南方多年,自身还是有很大的军事实力的。阿里不哥的军队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当时留在国内的军队本来就非常少。蒙哥在四川战场上被打死以后,逃到蒙古漠北的军队其实只剩下两万人,而且还是一部分疲弱之兵。所以在战斗力量上,忽必烈是远远高于阿里不哥的。

三、忽必烈获得旭烈兀支持。当时蒙古的军队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是蒙哥率领的主力军,一部分是忽必烈率领的从北向南的左翼军,一部分是兀良合台率领的由南向北的右翼军。还有一部分由旭烈兀率领,进攻西亚。蒙哥的军队最后只有两万人回到漠北归阿里不哥指挥。兀良合台的军队,最后融入到忽必烈手中。剩下的就是旭烈兀的军队,旭烈兀的军队,也左右着整个战场的走势。然而,在旭烈兀的问题上,忽必烈再一次先下手为强。

他派人和旭烈兀联系,对旭烈兀说,如果你支持我,那么我将允许你独立。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西亚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一点对旭烈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旭烈兀如果支持阿里不哥的话,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个王爷。但他如果选择支持忽必烈,那么他就会成为独霸一方的可汗。更何况阿里不哥还没有找人联系过他,所以他就支持了忽必烈。忽必烈的势力是绝对占优的,同时他又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就算阿里不哥获得整个草原王爷们的支持,他依然不是忽必烈的对手。(

参考资料: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8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