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与朱元璋下棋,下到一半徐达突然停下,一看棋盘上出现两个字

徐达与朱元璋下棋,下到一半徐达突然停下,一看棋盘上出现两个字,第1张

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葬。徐达逝于洪武十八年二月,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墓前有巨碑,碑高55米,下承龟趺,高18米。碑文两干余言,明太祖亲撰,碑文有标点符号,很是罕见。

对明朝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徐达。公元1322年,徐达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人家之中,他和开国皇帝朱元璋既是老乡,也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朱元璋成事时,徐达是第一个支持朱元璋的人,也是明朝首位开国大元帅。

在明朝成立之前,徐达曾担任征虏大将军的重要职位,是他率领军队攻下了元朝大都,摧毁了元朝手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成立之后,朱元璋册封徐达为丞相,但是,没过两年就被换了下来,原因是要给他调任其他职位。

其实,徐达从丞相的位置下来,与一个人的预谋有着间接关系,这个人就是胡惟庸。那么,那他们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还要从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变化讲起。

打天下时,朱元璋对自己的兄弟们很是重情。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是老百姓出身,家中穷困潦倒,这样一个既没文化又没钱财的人,要想走出来建立功业,就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交流了。而在这智慧和交流上,朱元璋确实做的不错,智慧上,别人说什么他马上就能够知道对方在表达什么样的意图,在交流中,他也会和各种人友好相处共事。

当朱元璋称帝后,他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种种,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成功,原因就是自己重在义气。当时,各地的英雄豪杰已经起事,待自己起事时,元军已经被消灭的所剩无几,没有喘息之机了,那么,当时他的对手就变成了和他一样的起义军。在这些人中,有两个很厉害,其中张士诚钱财之多,陈友谅手下人数之众,就只有朱元璋什么都没有,但是,他有的是仁义。他不滥杀无辜,对待士兵亲如兄弟,而且,经过历史考证,他的话确实不虚。

我们知道,当时的朱元璋要啥没啥,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开始只能跟着自己老家的一个首领郭子兴混。刚进入军队,朱元璋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英勇善战,无所畏惧,被郭子兴看中,招为了义婿,从兄弟变成了翁婿。虽然如此,但是,朱元璋却发现,郭子兴目光狭隘,不能成就大事,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单干。1353年,25岁的朱元璋摆脱了郭子兴,打算自己独立行动,于是,他带领自己信得过的兄弟出来开辟新天地,并且,从此一步步壮大起来。

这二十位兄弟,是当初朱元璋打天下的全部资本,而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徐达。在此后的过程中,朱元璋和他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充分展现了一个领袖的担当。豪气仗义,士兵想要什么,他都会努力去给予。在生活中,他也不摆官架子,而是和士兵打成一片,他不会去在意自己的权利,让手下俯首称臣,而是真正把他们当家人看待。如果遇到分歧,他也会和众人商量,而不是霸道决断。

举个例子来说,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徐达,朱元璋一直把他当亲弟弟,多加爱护,关心他的生活起居,甚至,情感问题。徐达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不爱好女色,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婚配,朱元璋就亲自选了一个美女谢翠娥许配给徐达。这还不算什么,后来,他又把徐达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棣,真正成为亲家。如此待遇,徐达怎会不鞠躬尽瘁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在士兵面前以身作则,让兄弟们要好好对待自己的统帅。朱元璋的岳丈郭子兴因为与其他将领不和,被人设计困在濠州,很多人胆战心惊,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有朱元璋挺身冒险去营救,尽管,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去,但是,他还是前去搭救,最终,把郭子兴救出。而正是因为此举,他也在兄弟面前树立了威望。

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徐达的待遇是最好的,在建国之后,徐达的地位也最高,册封各种官爵。和很多人一样,徐达以为自己的出生入死终于得到了回报,以后可以安享清福了。

但是,他却不知道,灾难正在慢慢向他靠近。

登上皇帝的朱元璋,很快就变了脸,所谓过河拆桥,河都过了,桥也就没用了,于是,他开始大规模屠杀这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想当初,跟着他的二十四个人本以为将他捧上皇位,就能过上好日子,却不知道,人一旦拥有了权利就会忘记一切,就会担心权利被夺走,也会忘记往日的情谊。

所以,朱元璋绝不允许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最残忍无情的方式,就是把那些兄弟都杀掉。据文献记载,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就露出了本性,开始对往日的兄弟各种找茬。他不再是往日同甘共苦的大哥,而成了过河拆桥的刽子手。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好友,当然也发现了这种变化,因此,做事情非常小心。据称:朱元璋经常招徐达谈心,并且,好酒好肉招待,表面上表现的还是好兄弟,但事实上,已经起了杀心。 

徐达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所以,凡事都很小心,丝毫不敢僭越。

按照明朝的礼仪制度,做到了丞相的徐达,外出时应该有自己的仪仗队伍,但是,每次徐达外出都只是乘坐最普通的马车,在家中,他也过的朴实无华,不浪费一丝一毫。有一次,朱元璋想试探徐达,想要把自己曾经住的房子送给徐达,但是,徐达却坚决不要。因为徐达知道朱元璋的用意,而且,这个房子是朱元璋称王时住的府邸,一旦接受,就会被怀疑有称王之心。

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一次次对徐达进行考验。

有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喝酒,徐达明明酒量不错,却故意装醉,最后,就把朱元璋的被子盖着睡觉。等他醒来,就假装去向朱元璋认罪,他说动用皇上的物品是死罪,请求皇上处罚。朱元璋也只是试探,而徐达这样的表现让朱元璋很高兴,所以,不但没惩治还嘉奖了他。徐达虽然也是一身好功夫,但是,在朱元璋面前,他却表现的谨慎小心,需要时刻防备。

查看野史,甚至还有 “胜棋楼 ”的故事流传着,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得知徐达从来没有二心。听闻,徐达下围棋还可以,有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两个人在一起下棋,朱元璋要求徐达不能让着他。于是,这盘棋就持续了一上午,也没有结果,等到还有几颗子就要结束的时候,徐达却突然不下了。朱元璋问为什么不下了呢?徐达让朱元璋看桌上的棋局,朱元璋定睛一看,原来,棋子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这让朱元璋很开心,于是将这个围棋场所赏给徐达。

我们都知道,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很多以往的有功之臣都存防备之心。这里面有大臣居功自傲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自身的权利欲望,加上,太子朱标柔弱,这更是加剧了朱元璋的忧虑。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就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些隐患。 随后,很多兄弟都被朱元璋杀害,但只有徐达,朱元璋没有对其动手,而且,之所以没有下手的原因根本不是顾及旧情,而是没有找到徐达的不妥之处。徐达处处表现的恰到好处,让他没有理由下手。

朱元璋曾对徐达评价,认为:徐达为人坦率,不居功自傲,这样的人,谁也赶不上。

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优点,朱元璋对徐达最在意的就是,他有没有结党营私,对自己构成威胁。尽管,徐达表现的恭恭敬敬,但是,还是被别人盯上了。这个人就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胡惟庸。胡惟庸为什么盯上徐达,原因是这样的:徐达在朝位高显赫,胡惟庸想和他拉近关系,以此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但徐达不愿与这样的人走进,对他根本就不屑,所以,就没有理会他。眼看着与徐达搞关系没什么结果,胡惟庸由爱生恨,就想设计杀了徐达。

于是,他买通徐达的下属福寿,所幸福寿还有良心,向徐达坦白了事情的真相。明朝历史记载,福寿向徐达禀告实情之后,徐达很气愤,于是,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朱元璋听后,并没有对胡惟庸进行处罚。徐达虽然没有被胡惟庸弄死,但是,却逃不出朱元璋的算计。

民间曾有传说,说徐达生了毒疮本来是不能吃发物的东西,但是,朱元璋却偏偏逼着他吃蒸鹅,因此,导致徐达毒发身亡。历史上记载,徐达死于公元1385年,而这时,朱元璋已经把开国功臣都杀掉了。但是,徐达死后却得到了很高的待遇,被封了王,因为这种封赏对朱元璋已经没有了威胁,可能朱元璋有些痛心,但和自己的权利相比,安心最重要。

民间流传的故事,之所以把徐达的死因归给朱元璋:一是因为徐达有很高的威望;二是朱元璋的弑杀行为。对于朱元璋而言,只要登上皇位,得到权利,那么,助力他得到权利的人也就没有了用处,相反是威胁,所以,在巍巍皇权面前,我们都不要妄想能和皇帝做兄弟。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D;2C;3B;解析:(1) 先:在……前面。

(2) A别表现徐达有大的志向和有智慧。B一句表现徐达有智慧。

D一句说的是太祖,第二句是说徐达有仁爱之心。 (3) 当时没有攻克宜兴,在常熟擒获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的是赵德胜,不是徐达。

(4) 答案:(1)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2)进攻安庆,从无为陆地出发,夜间突袭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部将的军队,接着攻克潜山。

(3)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 参考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

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太祖,一见而感觉谈话很投机。

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要率领二十四人前去,徐达第一个参加。不久,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接着又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

接着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野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

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

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

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接着请求增加兵力来围攻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

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很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张士诚的援兵的到来。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

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擒获张、汤两位将领,于是,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

徐达升任佥枢密院事。接着占领宁国,谋求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赵德胜擒获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

第二年,又攻打宜兴,占领了它。太祖亲自带兵攻打婺州,命令徐达在应天留守,另外派兵掩袭,打败天完将赵普胜,收复池州。

徐达升任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攻安庆,从无为陆地出发,夜间突袭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部将的军队,接着攻克潜山。

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

徐达不赞成这样做,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

于是开始命令徐达全力监督各位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徐达的军队驻扎在南门外,和其他将领一起全力战斗,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一直把他们追赶到慈湖,烧掉了他们的船只。

第二年,太祖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乱。徐达率领沌口的军队征讨他们,平定了叛乱。

随太祖支援安丰,打败了吴将吕珍,接着围攻庐州。恰逢汉人侵犯南昌,太祖就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在鄱阳湖相遇。

陈友谅的军队气势非常强大,徐达在各位将领的前面拼力迎战,打败了他们的先头部队,杀掉一千五百人,缴获一条大船。太祖知道可以打败敌人,但又担心张士诚在内地作乱,于是当夜派徐达撤回,守卫应天,(太祖)亲自带领各位将领(与敌人)展开激战,最终杀死了陈友谅。

2 徐达传译文

徐达,濠州人氏,祖上世代从事农业生产。太祖在郭子兴麾下做元帅之时,徐达年仅二十二岁,前去投奔太祖,与太祖一见面就言语投机。徐达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又跟随太祖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后来,郭子兴与孙德崖发生冲突,抓住了孙德崖,而孙德崖的部众则抓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让自己代替太祖做人质,才使太祖得以安全归来。他跟随太祖南渡长江,攻占采石,夺取太平,跟常遇春一样都是军队的先锋。太祖督兵防守,任命徐达为大将军,让他率领各路军队沿江东下,攻占了东面的军事要地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他被封为淮兴翼统军元帅。

洪武元年(1368),太祖登基做了皇帝,委任徐达为右丞相。太祖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光傅。

洪武五年(1372),太祖再次大举兴后讨伐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由中路出发,左副将军李文忠由东路出发,征西将军冯胜由西路出发,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出边塞。徐达战败,牺牲了几万人。太祖由于徐达功劳卓著,没有问罪。李文忠的军队也战败了。唯独冯胜在西凉大获全胜,但被告发私自藏匿骆驼马匹,因此未获封赏。次年,徐达再次率众将领前往边塞,在答刺海击败了敌军,班师回北平,在那里留守了三年方返回京师。

洪武十七年(1384),月亮侵犯上将星座,皇帝心中十分不安。徐达在北平得了病,后背上长疽,略微好了一点,皇帝派遣徐达的大儿子徐辉携带着敕书前去慰问,没过多久就把他召回京师。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于是不幸逝世,终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参加葬礼时十分哀伤,痛哭不已。皇帝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为武宁,子孙三代皆封王爵。又恩赐其葬于钟山之北,亲自写下神道碑文。牌位供奉于太庙附祭,肖像供奉于功臣庙,位列第一。

徐达言语不多,然而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在军队中,他颁布了命令就不会再更改,众将领都心怀敬畏地接受他的领导。在皇帝面前他恭敬谦卑得如同不会说话。他善于安顿抚慰士兵,与部下同生死,共患难,将士们没有不感激其恩德而甘愿拼死效力的,所以军队到达之处皆能克敌制胜。他以礼对待儒生,整日与他们谈话议论,十分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就出发,成功就归来,不因有功而骄傲自夸,不贪恋女色,不贪取财宝,正直不偏,没有缺点,如同日月一般光明,仅有大将军一人罢了。”

明朝第一功臣徐达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是五位丞相中唯一能够得以善终的人,也是功臣集团中为数不多能够善终的人,洪武十七年徐达留守北平时得了背疽,第二年病情加重而死,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徐达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为他写了神道碑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十七年甲子,太阴数犯上将,朕恶之,召罢北镇,劳劳于家。是年腊月二十有一日,染疾,朕恐之,星驰四召名医咸至,终疾弗瘳,明年乙丑二月二十七日乙末薨。

这里说到朱元璋看天象知道将星有难,感觉徐达要糟糕,于是叫他回家,还派了名医给徐达看病,可惜还是医治无效,在第二年病死,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赐徐达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民间广为流传的徐达犯背疽,朱元璋故意赐烧鹅给他使得徐达病发身亡的说法,《龙兴慈记》: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这个是野史,可信度相当的低,烧鹅这种东西容易加重湿热症,但并不能确定烧鹅不利于背疽患者,也没有得了背疽的人吃

烧鹅会死的说法,不过朱元璋杀贪官杀功臣,杀的人太多,很可能后人对他不满,就编纂了这个故事,加上明朝印刷业发达,这故事就广为流传了。

徐达能够得以善终,其实跟汤和是差不多的,徐达也是濠州钟离人,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不过汤和是朱元璋的领路人,徐达是朱元璋回乡招兵时才加入的,只是徐达加入朱元璋队伍后,很快就被朱元璋发现他的才能,于是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战四方。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时,徐达跟汤和一样,“奉约束甚谨”,帮朱元璋树立威信,朱元璋离开郭子兴自立门户时,徐达义无反顾的跟随朱元璋,成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在郭子兴与另一首领孙德崖发生冲突攻打和州时,孙德崖被郭子兴抓了,而朱元璋却落到孙德崖部众手里,徐达提出用自己交换朱元璋,用自己的性命换朱元璋的性命,直到郭子兴释放孙德崖后,他才被放出来。

朱元璋的大敌主要是北元、陈友谅和张士诚,在跟这三方作战时,徐达和常遇春皆身先士卒,立下许多功劳,徐达善于在战争中锻炼自己军事才干,小时候没机会读书,在带兵出征时“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后又经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

徐达在战争的历练和刻苦学习下终成一代名将,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之功。

不过徐达虽然功高却不震主,严于律己,不贪女色,不图货利,平时在南京住的房子也不大,朱元璋几次说要给他换房子,徐达都推辞了,朱元璋还跟徐达结成亲家。

明朝建立后,徐达被朱元璋授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面对朱元璋的恩宠,徐达并没有飘,而是依然保持人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恭敬谨慎,象不敢讲话一样。

徐达不仅仅保持谨小慎微的人臣之道,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还和同乡保持距离,不和他们拉帮结派,胡惟庸想要结好徐达,徐达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想贿赂徐达阍者福寿来结好徐达,福寿向徐达汇报后,徐达便不时提醒朱元璋,说胡惟庸这人不适合当丞相。

后来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想起徐达的话,越发敬重徐达。

徐达能够善终,最主要是他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再好的朋友有了君臣名分就应该尊卑有别,在政治上忠诚不二,在经济上不贪不占,生活上十分检点,没有任何把柄给朱元璋抓,更何况对朱元璋还有救命之恩。

朱元璋称赞“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在徐达死后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赞扬他“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历史上能够象徐达这样功高而不居功自傲的人很少,象唐朝的郭子仪也是如此,才能避免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亨”的厄运!

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个人简介  徐达出身农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继率军克溧阳、溧水(今均属江苏)。次年,从朱元璋克集庆(今南京),继奉命以大将军领兵取镇江,号令明肃,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十七年,率军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次年,留守应天(今南京),升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兵攻池州(今安徽贵池),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俘斩陈军万余。又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大败陈友谅军,俘7000余人。二十一年,从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师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升中书右丞。二十三年,从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今合肥),旋从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阳湖之战中,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士气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国。复引兵克庐州,继挥师克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友谅余部。二十五年,率师东向,遵朱元璋先克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方略,进攻张士诚,克泰州。次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十一月,转兵北上,合围平江,并申明军纪,禁掠民财。二十七年九月,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 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开封)。继在塔儿湾(在今偃师境)大败元兵5万,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关,西取华州(今陕西华县)。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奏请乘势直捣元都。闰七月,移师北上,连克卫辉(今属河南)、磁州(今河北磁县)。会诸军于临清(今属山东),沿运河北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今河北武清西北),进破通州(今北京通县),迫元顺帝北走。八月初二,督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胜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怀庆 (今山西沁阳)等地。时闻元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引兵出雁门将攻北平(今北京),遂与诸将商议,运用批亢捣虚战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迫扩廓回军救援。旋选精兵夜袭其营,迫扩廓率18骑遁,俘降4万人,克太原,占山西。二年,挥师入陕西,迫元将李思齐降,斩元将张思道,陕西平。三年,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次年,镇守北平,练军马,修城池,总领北方军事。五年,与左、右副将军李文忠、冯胜,各率5万骑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轻敌冒进,至岭北(治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遭北元军伏击,丧师万余,次年,复率诸将出征,败北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还军北平,戍守边防。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 徐达之死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後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好一个忠臣!  不过也有人认为第一名将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影响却相当广泛。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退一步讲,即使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衣卫就能解决问题。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名将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 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明朝那些事儿》http://baikebaiducom/view/3069htmfr=ala0_1_1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称帝,并且任命徐达为中枢右丞相。当时朱元璋命令徐达整理军队,为将来进攻元朝做准备。在朱元璋认为时机成熟之后,就派徐达发起进攻。

当时徐达在山东地区接到命令之后,就带着自己的部队,从山东向河南发起了进攻。把汴梁给打了下来。到了4月份,徐达就带着部队继续向西前进,很快就碰上了元朝的部队,并且和部队展开了斗争。

在这一次的战斗之中,徐达把元朝5万的部队打败了,然后元朝的将领在洛阳投降了。后来徐达带领着一部分的将领继续攻打许昌、淮阳和临汝。

这些攻打都非常顺利,到了5月份朱元璋亲自来到汴梁,和徐达商议接下来的行动。当时徐达根据情势分析,建议朱元璋直接攻打元朝的都城,而且这个建议被朱元璋认可了。

7月份徐达就带着部队渡过黄河朝元朝大都进军了,在这一路上继续攻占了许多的城市,然后和其他的民军会合。最后在天津和北京地区把元朝数万的军队全部都剿灭了,直接朝着元朝大都去了。

元顺帝听到这个消息带着自己的嫔妃和女儿逃跑了,八月二号明朝军队就直接占领着中原地区。至此,元朝的统治就此画上了句号。

在和元朝的战争中,徐达的功绩是非常大的。在许多重要的战役中,都是徐达贡献了关键的战术,他为推翻元朝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有四个丞相。左丞相李善长,洪武元年到四年;右丞相徐达,洪武元年到四年,迁左丞相 ;右丞相汪广洋,四年到六年,迁广东参政,十年复右丞相到十二年赐死;右丞相胡惟庸,六年到十年,迁左丞相,到十三年赐死。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18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