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过程...简单一点说..

辛亥革命过程...简单一点说..,第1张

辛亥革命过程: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

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的目标,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来说,毫无疑问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从孙中山开始闹革命起,模仿的却是法国大革命。

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所以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不惧牺牲,一次次失败,依然一次次继续,用武装暴动为中国历史发展营造了一个巨大动力。

换言之,如果强调清廷在最后十几年确实有过一些政治改革和政治进步的话,这个改良和进步的动力,不再是列强的压力,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压力。

这就是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十几年奋斗牺牲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提供的脚本进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廷阵前换将。

起用先前被废弃的汉人高官袁世凯取代满洲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全权负责处理武昌起义的善后之后。

南北对峙迅速由孙中山所说的满汉冲突转变为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导的民族革命立马失去合法性、正当性。

—辛亥革命

《清帝逊位诏书》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作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

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清帝逊位诏书的历史背景:

1、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四川省尤其激烈)。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趁湖北主力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之际,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2、袁世凯出山,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军队南下镇压革命军。后来在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3、南北议和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1年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1911年1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和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的太监张兰德,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

结果:

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

1、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经,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

2、光绪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民国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凯、黎元洪分别当上正副大总统。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兼任御用的参政院院长。后袁世凯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

3、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但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摆布,形成“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驱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请黎元洪复职。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无实权。

4、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辞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投资实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

黎元洪为都督,实为借势而为之临时举措武昌之役猝然而起,革命党标志性人物无有一人在武汉三镇,且革命党内派系有别,推举黎为都督,实乃一时之需。

孙中山回国的时候,正是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朝军政大权,各地革命军正面临几乎弹尽粮绝、而袁世凯北洋六镇大举围攻的危机关头。革命也需要钱啊,当时各支起义军都以为孙中山募集了海外侨胞的巨额捐款,而且有能力获得洋人的支持,因此才拥立孙中山为民国首任大总统。但实际上,由于海外华侨因资助他孙中山搞武装革命起义屡战屡败,对其信心难免产生动摇,故孙中山募款并不顺利,在武昌起义打响之时,他所获寥寥。不过历史也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忙中出乱,让名不副实的孙中山成了民国的创立者、首任大总统。

1912年随着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而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所以这段时期我国的政府又被称为“北洋政府”。

纵观整个北洋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年,但这段时期却是整个民国时期最纷乱最复杂的时代,仅国家名义上的元首—大总统就先后换了15届,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15位北洋政府大总统。

袁世凯(1912年—1916年)

北洋军阀首领,辛亥革命后逼迫清帝退位,这是他最大的功绩,其实袁世凯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原本他可以成为一个更伟大更成功的国家元首,但最终为了一己私欲复辟帝制而遭到全国人民以及部下的反对,后抑郁而亡。

黎元洪(1916年—1917年)

袁世凯去世后继任大总统,但自身实力不足,所以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北洋皖系军阀,总理段祺瑞手中,最终黎元洪与段祺瑞矛盾加深,造成“府院之争”,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元洪赶走,黎元洪第一次下台。黎元洪最大的贡献就是参与了武昌起义,极大地振奋了革命军的士气,而且他本人的反对帝制的。

冯国璋(1917年—1918年)

黎元洪下台后,直系首领冯国璋代理大总统一职,但此时权利还是掌握在总理段祺瑞手中,而且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由此爆发了护法战争,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了冯国璋最终黯然下台。冯国璋这一生打仗可以,但没有政治头脑,只适合当一名将军征战沙场。

徐世昌(1918年—1922年)

冯国璋下台后,温和派的徐世昌当选总统,徐世昌的处事原则就是谁也不得罪,甚至对早已退位的溥仪也是非常的尊敬,这也是他为人诟病的地方。徐世昌任期内,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五四运动,收复外蒙。然而随着直奉大战的爆发,徐世昌最终被直系军阀曹锟干下台,从此告别政治生涯。

周自齐(1922年以国务院总理之职暂摄大总统)

周自齐只代理大总统十日,后因不满直系军阀而退出政界。

黎元洪(1922年—1923年)

徐世昌被迫下台后,黎元洪再次被直系军阀推举为大总统,于是黎元洪复任,但随着北洋政府内部权力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以及直系军阀曹锟的贿选成功,黎元洪再次被赶下台。

高凌霨(1923年以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直系军阀将黎元洪驱逐下台后,开始酝酿贿赂选举,在此期间,大总统之职由高凌霨暂摄,而且高凌霨是曹锟的手下,所有事情全听曹锟一人之言,抗日战争爆发后沦为汉奸。

曹锟(1923年—1924年)

1923年将黎元洪驱逐后,重金贿赂议员,成为总统,人称“贿选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结果曹锟所托非人,冯玉祥本应赴前线对抗奉系,结果他在前线倒戈了!就这样冯玉祥率领部队占领北京城,曹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冯玉祥软禁了起来,黯然下台。

黄郛(1924年以国务总理之职摄行大总统职)

曹锟被驱逐下台后,黄郛暂行大总统之职,段祺瑞复出后辞职。他参与了冯玉祥发动的政变,还协助策划将溥仪从紫禁城里驱逐出来。

段祺瑞(1924年—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冯玉祥与奉系力邀段祺瑞复出,于是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权力等同于总统,后被冯玉祥赶下台,垂垂老矣,往昔不在…

胡惟德,颜惠庆,杜锡珪,顾维钧(1926年—1927年均曾以总理之职摄行大总统)

此时直系倒台,奉系掌权,而南方国民革命军也开始了统一的北伐之路,在此情况下奉系与直系在共同的目标—打击南方国民革命军的想法上达成高度一致,于是直奉决定合作,但此时的北方军阀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末日。

张作霖(1927年—1928年)

奉系首领,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进入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总统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一国元首,这是非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后来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头猛进,张作霖不得不放弃北京,退回关外,但在撤退途中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承他的衣钵,但很快张学良就通电全国,改旗易帜,促使国家再次统一,但这也标志着北洋军阀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国家进入真正的民国时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职。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镇压“群英会”;8月16日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1913年,黎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12月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词,迫黎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

1916年,翌年6月,黎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被迫弃职。

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法统重光”再任大总统。次年初曹锟贿选,逼黎下野。6月黎辞职赴天津。

黎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

武昌起义后,全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新的斗争形势迫切要求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领导中心,于是,建立中央临时政府的议题提到日程上来。1911年11月9日,黎元洪发出通电,请已经宣布独立各省速派代表到武昌议商组织临时中央政府。

自11月30日始,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内连日举行。英国驻汉口领事也假以中立者身分为袁世凯传情达意。代表会议通过了两项议案:一是初步订立《临时政府组织法大纲》,另一是如果旧势力代表袁世凯反对清朝,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12月29日,17省代表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为保全前不久代表会议虚位以待袁世凯的承诺,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表示本人“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年定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帝制的覆亡,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宣布退位。10月10日,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然而,袁民凯的最终目的不是当上大总统,而是做皇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后复辟帝制,做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并下令将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元旦正式登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11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