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如何科学有效锻炼胸部肌肉

瘦人如何科学有效锻炼胸部肌肉,第1张

首先,三分练,七分吃。你的吸收不好,所以应该少吃多餐。而且多吃高蛋白的。训练上,记住大重量大块肌肉,不知道楼主的哑铃够重不?是不是每组只能完成12以内的动作?如果很轻,那就加重量吧,俯卧撑每组做二十个以上就等于只是在增加耐力了,对体积力量都没什么帮助了,那么就找人摁着你或是叠东西,重到只能做十二个以内为止。如果楼主够刻苦的话,三个月就有效果了。望楼主早日成功。

胸肌:(1)做俯卧撑,当身体下降至接触地面时,胸肌收缩,静止8~10秒,然后放松。 (2)面对墙站立,两臂前平举,以指尖将要接触墙面时。收腹挺胸,上身前倾,两手掌扶墙,指尖朝上。屈肘,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上身用力靠近墙,两臂屈肘姿势撑住上身,不使身体靠墙,胸肌收缩,静止8~10秒,然后放松。以上每个动作一周锻炼3到4次,每次做10到15个一组,做5到6组,组间休息2分钟。

腹肌建议你做:仰卧起坐,仰卧卷腹(平躺着上身不动,把腿收到腹前),高抬腿仰卧起坐(把脚放在凳子上),仰卧两头起(平躺,上身和腿同时抬起),俯卧起身(趴着腰部以下不动,上身抬起),俯卧两头起(趴着,上身和腿同时抬起),侧卧起身(侧躺着,起上身,腰部以下固定不动);每次选择3个动作,各做4-6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2分钟,练习完放松腹肌!

手臂:(1)坐于桌前,两手托住桌子下沿,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好像要将桌子托起一样,肱二头肌收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2)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手松握拳,手背朝后。两臂直臂朝后上方抬起,上身可略前倾,两臂抬至不能再抬为止,肱三头肌收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3)立姿或坐姿,两臂下垂,两手握拳,手背朝后。手腕尽力弯起,前臂肌肉收紧,保持此静止姿势8~10秒或稍长时间。然后放松。

大腿:做深蹲 根据自己腿部力量分组做 每天坚持 做到力竭 腿部力量增大以后 把一条腿伸直 与地面平行 一条腿做深蹲 最开始可能保持不好平衡 先扶着桌子或椅子 交替做。小腿:首先,找个阶梯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 脚尖抬到最高点再慢慢放下。

坚持按照这些方法,1个月就可以看出来,最多2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一般来说固定的时间段练习更加有效,想快速见到效果一般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吃的东西非常重要。肌肉的主要组成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供应给身体。比如:鸡胸。牛肉。鸡蛋。等。同时要吃一些水果,蔬菜和酸奶等来补充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胖人啊,你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了 !肌肉是怎么出来的 ?练出来的,那是不明确的说法!其实正确的说,肌肉是长出来的,你长时间的锻炼可以拉伤分开你的肌肉组织(刚练时,肌肉酸痛就是体现,不过他也分泌一定的酸),然后你的蛋白质营养跟上,然后拉开的肌肉组织重新长合,再拉开再长合,这样久尔久之你的肌肉就变强变大,显的有型!这样胖的人,直接可以消耗脂肪去补充了,而瘦的人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和能量了,如果食物中不足以补充,那么它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来补充你锻炼所需的能量,所以有些人营养跟不上,是越练越瘦,那样那的肌肉强度是有了,但肌肉的体积组织就不够大!所以锻炼,想练出优美的肌肉的人,切记要让营养跟的上 !有这样的饮食方法:多餐少食!(一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点,吃8分饱为好),要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蛋类,精肉!祝每位爱锻炼的同胞们都能练出自己为之骄傲的优美身材 !!

青筋暴露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病理性原因一般是因为静脉曲张或者情绪激动引起的皮下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血管扩张造成的。

生理性原因主要是身体瘦弱或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皮下脂肪较少,皮肤下的静脉血管显得比较明显,会出现青筋暴露的症状。

所以青筋暴露有可能是因为你瘦了,皮下脂肪减少出现的症状,但不能肯定地说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相信大部分的女性朋友们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容貌,而且有一些女性朋友们特别不能容忍自己明明非常瘦还长出双下巴,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瘦人长双下巴的原因和消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那么瘦人为什么也会有双下巴?日常怎么预防长双下巴?

一、有双下巴的原因

1不良的身体姿势

有时候坐久了,不少人会不知不觉弯腰驼背。或是低头玩手机、睡觉时枕头过高等,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容易使皮肤松弛,从而形成双下巴。

2年龄

双下巴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中年女性。一般40岁以后,皮肤老化而松弛,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垂导致双下巴的出现。

3脸型

比如天生圆脸,肉嘟嘟的,看起来年轻可爱。但下巴和颧骨不突出,在缺乏锻炼、代谢减慢的情况下,皮肤与骨头的结合度低,容易松弛,长双下巴。

4咀嚼习惯不好

讲究效率的时代,吃饭速度快也成了个特征。有时候松软食物还未咀嚼就已经吞进肚子里了。咀嚼的次数减少,下颌的肌肉运动也减少,肌肉得不到锻炼而松弛,缺乏弹性。

二、怎么消除双下巴

1改善咀嚼习惯

平时吃饭不要太急、快,慢慢养成细嚼慢咽习惯,可以吃些粗粮或硬质食物,如蚕豆、花生、核桃,或烹饪时把食材切大一点,增加咀嚼次数。

2按摩

(1)用双手背,由脖颈中部开始,横向向外侧轻缓地抚摩,做15~30次,力度不宜过重。

(2)食指和中指并拢,用双指指背,从下巴尖处开始,沿下巴轮廓,向上提拉,直至下颌最宽处,重复5~10次。

3口部运动

锻炼面部和下巴肌肉,保持张力。

(1)微笑:嘴唇角落尽可能宽,舌头靠在硬腭,保持紧张感5秒,然后放松3秒。重复5~8次。

(2)发声练习:尽量张大嘴巴,说出英文元音a、e、i、o、u。

(3)鼓起双颊,将嘴里的气往左右两方挤动,保持3~5秒,然后释放,重复5~6次。

(4)下凹双颊:用力吸气,令双颊向下陷。整套动作重复2~3次。

三、怎么预防长双下巴

1、下颌提拉按摩

采用下颌提拉按摩的手法能够有效防止并改善松弛的下颌和双下巴。注意按摩的时候可以搭配具有紧致提拉的面霜或者精华。

1)利用拇指和食指,由耳下开始,向下巴处延伸轻捏,进行轮廓按摩。

2)利用虎口处的弧度,以拇指为支撑点,向上提拉整个下颌骨。

3)将四指分开,向两侧舒展下颌角出的肌肉,精致轮廓。

4)利用手掌底部的区域,整体向上提拉下颚,力道不要太重,轻轻放松调整即可。

2、拍打颈部肌肤

每天早晚洁面护肤过后,扬起头,用双手的手背轮流依次有节奏的轻轻拍打下颌与颈部的衔接处。

注意是由颈部像下颌处拍打,颈部与下颌形成了由下至上的一个弧度,手背要紧贴颈部至下颌的皮肤,完成在拍打中向上提拉的步骤,正面拍打30下,保持仰头的姿势,分别向左右四十五度转头一边各拍打30下。从而达到紧致肌肤,燃烧下颌脂肪的目的。

3、简单脸部小动作,做起来

1)缓慢抬头,看天,张开嘴,舌尖向上送,坚持10秒;

2)收回舌头,闭上嘴,缓慢低下头,重复10次,或者嘴略张开,下颌左右移动,反复30次。每天只要坚持做2-3次即可,可以有效减少下颌的赘肉。

3)像吹泡泡一样努力鼓起嘴,坚持十秒钟;再努力瘪起嘴,坚持10秒钟,还能有效减少脸上的赘肉。

把脉的诊法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常见病脉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介绍几种运动方法,可以参考一下哦谢谢!

肩部瘦削的朋友不必犯愁,只要认真锻炼,肩部肌肉发达后,不仅体型可改变,而且力量也会随之增大。肩部三角肌发达的人,显得肩膀宽阔。即使是骨骼较小的人,经过刻苦锻炼,也能如愿以偿。

以下是锻炼三角肌的方法:

1、直立推举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手背朝前俯身握杠,两手距离与肩同宽。先将杠铃提至胸前,将横杠置于锁骨和两肩上。保持挺胸紧腰姿势,两肘向上抬起,然后用肩部肌肉的力量,将杠铃推起,两臂向上伸直,稍停,将杠铃放回锁骨处,然后再次推起。上推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上推时不得过分塌腰,也不得提起脚跟借力。此动作可发展肩部肌肉和上身的力量。

2、坐姿颈后推举

坐在椅子上,将杠铃推至头顶上方,然后徐徐下落至颈后。握距略宽于肩。上推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直立推举相同。

3、哑铃前平举

两脚开立,两手手背朝前握哑铃置于腿前。挺胸收腹,先以一臂直臂持铃经体前举起至头部前上方,然后落下,在此臂下落的同时,另一臂举起,如此交替上举。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做此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倾后仰,应始终保持直臂挺胸紧腰姿势。此动作主要是锻炼前三角肌。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三角肌前部。手握铃不必很紧,以哑铃不掉为原则,否则,在三角肌锻炼强度不足时,前臂肌群却可能已很酸胀。此动作也可换成杠铃前平举,即双手持杠铃直臂举起,至比眼高的位置后再放下重做。

    大家知道青筋吗?可是有些人手上“青筋”明显,有些人却几乎看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静脉不是“肌腱”,而是血管。正常情况下,他应该看不清楚,但一旦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增加,就会在皮肤表面凸起,甚至扭曲变色。1手背上的青筋表明腰背部淤塞,容易引起腰酸和腰肌酸痛。孩子手指上的静脉突出,表明胃肠阻塞和消化不良。成年人手指上突出的静脉不仅代表胃肠问题,还可能是脑微血管循环障碍,容易引起头痛、头晕甚至中风。2手腕上有明显的静脉,通常代表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3手掌上的静脉很明显,表明血脂和血压很高。

    你看到的手背上的所谓静脉其实是手背上的皮下静脉,透过皮肤白皙较薄的人的皮肤可以清楚地看到。放心,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是病理情况,也不需要药物什么的,如果你长胖了一点,手里的肉头再长一点,你就看不到手背的皮下静脉了。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发现,体力劳动者的血管比脑力劳动者的血管更明显。这是因为长期劳动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运输能力的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皮下静脉血管会相应增厚,这比普通脑力劳动者更明显。

    大多数锻炼者的血管相对明显。这是因为锻炼者的运动量不仅高于普通人,而且锻炼者需要增加肌肉和减少脂肪来塑造美丽的身材。身体脂肪的减少和体育锻炼使他们的“血管”变得明显。较瘦的人皮下脂肪相对较少,而血管的绿松石色和血管的厚度很容易穿透皮肤。此外,较瘦的人代谢能力更快,所以血管非常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7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