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丑的皇后是哪一位

史上最丑的皇后是哪一位,第1张

  在古代,能当上皇后的人一定不简单,有的靠着美貌当上了皇后,有的却是有着强大的背景。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史上最丑的皇后,欢迎阅读!

  史上最丑的皇后

 第一位: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

  历史 对贾南风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司马炎评价贾南风为:”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蔡东藩评价:“贾后凶暴未足,继以*黩,中冓丑声,播闻中外,古今有如是之浊秽,而不至乱且亡者,未之闻也。”

 第二位:喜欢做妓女的皇后北齐王朝第四个皇帝高湛的皇后胡氏

 胡氏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高湛继承帝位后,逼奸嫂嫂李祖娥。胡皇后则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和士开勾搭上了。569年1月13日高湛逝世,胡氏沦为妓女没,与儿媳妇、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一起,在长安卖*为生。

 胡氏死于隋文帝执政的开皇年间(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我国历史上的皇后、皇太后很多,但像她这样荒*无度、寡廉少耻、自甘堕落风尘的皇太后或者就是历史的唯一。

 第三位: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妓女,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着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

中国历史上最丑的五位皇后

 黄帝妃--嫘祖

 嫘祖黄帝的元妃。黄帝的父亲少典和母亲附宝希望儿子早日成家,找了好多漂亮姑娘来相亲。可黄帝整天为部落的事情忙碌,没把婚事放心上,况且他还认为娶妻不能只看外表,还要有真本事。后来,黄帝到西山打猎,遇到一个养蚕的姑娘。这个姑娘 收集 了好多蚕丝,纺成了线,很漂亮。黄帝很欣赏,想向她学习,可是这个姑娘却说手艺只传给丈夫。黄帝抬头看看姑娘,发现她个矮、肤黑、唇厚,相貌不敢恭维。可是她有真本事,很勤奋,黄帝最后 决定 娶她。这姑娘就是 传说 中最早养蚕的人――嫘祖。婚后,嫘祖负责教百姓养蚕织绵,使人们脱下了树皮兽衣,换上了美丽的丝织衣服。黄帝封嫘祖为元妃,嫘祖生有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昌意的儿子高阳就是传说中的颛顼帝。

 战国齐宣王王后--钟无盐

 钟无盐其实姓钟离,名春,她究竟丑到何种地步《新序》说到:高额深眼,长腹粗腿,翘鼻结喉,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简直不是人的长相。所以,直到40岁,无盐都嫁不出去。可是虽然她很丑,却聪明异常,有 政治 才干。一次,齐宣王饮酒作乐时,钟无盐闯殿求见,自称是齐国嫁不出去的女子,想进入后宫给齐宣王执笤帚。众人见了无盐,都嗤笑不已。齐宣王好奇地询问她有什么才艺,无盐说会隐身术,说完大家真的都看不见她。其实,就是是一种 魔术 中的幻术。

 宣王很惊奇。次日再召无盐献计,无盐没有说话,演了一出哑剧。作了瞪眼、衔齿、举手和抚膝四个动作,连呼四个“险”字。宣王不解,无盐解释:齐国受秦、楚威胁,此一险;齐王,劳民伤财修筑宫殿,此二险;朝中贬贤用佞,此三险;君王沉迷酒色,不理国事,此四险。自己瞪眼意为察烽火之变,衔齿意味代大王惩拒谏之口,举手意味替大王逐奸佞,抚膝意为求大王拆游宴之台。一番话说得齐宣王很惭愧,从此振作治理国家。立钟无盐为王后,在无盐的辅佐下,齐国大治。“无盐”也成为后世比喻丑女的专用词,数年前香港还根据这个 故事 拍摄了全女班**《钟无艳》(梅艳芳、郑秀文、张柏芝主演)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妃时,本选的是美貌的卫礶的女儿,尚书令贾充之妻郭槐却重金收买杨皇后。尽管晋武帝认为贾充这个女儿贾南风嫉妒、貌丑、身矮、肤黑,可是无奈宠爱的杨皇后十分坚持不肯让步,最后还是立贾南风为太子妃。不过,司马衷是白痴,贾南风是个丑女,彼此都还满意。晋武帝因太子傻,想废掉他,幸亏贾南风到处收买人心,八面维持,才勉强保住丈夫的太子位。贾南风生性嫉妒,只生一个女儿,司马衷其他姬妾 怀孕 ,都被她剖腹杀死。晋武帝准备废去贾南风,杨皇后力保,才没有被废。司马衷继位,封贾南风为皇后。贾皇后干预朝政,杀杨皇后哥哥杨浚,逼死有恩于自己的杨皇后,擅权长达十几年。

 贾皇后因司马衷不能满足自己的性要求,以黑箱藏美少年进宫,行*后即杀人灭口。只有一个幸存者,因为太英俊,贾南风不忍心杀他,还送给他很多礼物,放掉了他。这男子后被人怀疑盗窃犯逮捕,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贾皇后私召面首的事情才被人所知。但没人敢声张。贾皇后逼死太子和其生母,又与贾谧勾结乱政。后来,赵王司马伦和齐王起兵讨伐贾皇后,他们逼迫司马衷写下废后诏书,又以毒酒毒死了她。

 辽圣宗皇后--萧溽斤

 萧溽斤很黝黑,她本是承天皇太后的宫女,因而有机会接触到皇帝耶律隆绪。皇后虽生二子,但都夭折。承天太后为了继嗣问题,就让萧溽斤侍寝圣宗。萧溽斤生下皇子耶律宗真,可是宗真被萧皇后收为养子。萧溽斤心中妒恨,从此余萧皇后结仇。

 圣宗死后,宗真继位,萧溽斤自立为皇太后,并且摄政。她利用手中大权迫害萧皇后。因此与儿子产生矛盾。后来,萧溽斤阴谋废去宗真,另立重元为帝。重元害怕,就告诉了宗真。宗真愤而收回她的太后符玺,把她迁到庆州。过了三年,宗真念母子之情,才把萧溽斤接了回来。

 明英宗皇后--钱氏

 钱氏原是美女,在18岁时立为皇后。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喇俘虏。钱氏日夜祈祷,盼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由于一连多日没有好好睡觉,加上饮食不进,精神恍惚,从神坛上跌落下来,摔断腿骨,成了跛足女子。英宗毫无音讯,其异母弟朱祈钰继位为景帝。钱氏的日子很不好过,太多的打击,使她日夜哭泣,又把一只眼睛给哭瞎了,年纪轻轻成为了瘸腿瞎眼的丑女。后英宗得释归来,可景帝不肯退位,反将英宗软禁于南宫。钱氏没埋怨丈夫一句,在困难的环境中给他最大的安慰和支持。英宗见妻子为了自己遭受如此多的挫折,也没有嫌弃她成了残疾的丑女,两个人在逆境中相互体贴,一直苦熬了七年。后英宗复辟 成功 ,又当上了皇帝。此时,周贵妃因生有皇子,朝中有都认为母以子贵,应废掉钱后改立周贵妃为皇后。英宗听到大怒,斥退了带头人,又将主要的人驱逐出宫。这才没有人敢再提出废立的事。英宗临死前,还专门下了诏书说: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明英宗虽然不是什么明君,但是在对自己残疾皇后的态度上,还是值得称道的。

史上最恶毒的皇后

 1、吕雉:虐待成魔

 身份:汉高祖刘邦皇后

 恶毒指数:★★★★☆

 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始于诛杀异姓王,她凭借心狠手辣,阴谋诡计,一步步攫取了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无冕女皇。

 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去世。5月,刘邦17岁的儿子刘盈即位,他就是汉惠帝。由于他少不更事,大权落入太后吕雉的手中。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吕雉开始屠戮同姓王。吕雉最嫉恨戚姬和她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将他俩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刘邦死后不久,她就向他们下了毒手。一日,戚姬被吕雉派来的人关进女囚牢。戚姬如同奴隶一般,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给饮食。为了除掉刘如意,吕雉将他从封地召回长安。惠帝刘盈和刘如意感情最深,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忧虑,他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予以保护。惠帝成天和他形影不离,

 吃睡都在一起,使得吕雉难以下手。结果吕雉还是趁汉惠帝打猎之机,将刘如意毒死。惠帝悲恸欲绝,只能抚尸痛哭一场。

 吕雉杀了刘如意后,兽性大发,开始残害戚姬。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挖掉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药,称之为“人彘”,并扔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过了几天,吕雉派人请惠帝来看“人彘”。看到这没有手脚不能行动、没有眼珠看不见东西、张开嘴发不出声的妇人横躺在厕所里,惠帝几乎吓破了胆,再仔细一瞧,原来是父亲最宠爱的妃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惠帝见了这惨不忍睹的场景,顿时失声号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把人害成这样,简直没有人性,我是您的儿子,实在没有能力治理 天下 。”汉惠帝后来在忧郁中死去,年仅24岁。

 汉惠帝死后吕后又操纵少帝继位,虽然她千方百计地想巩固政权,不辞辛劳地帮扶少帝临朝,但少帝并不感激她。公元前184年,少帝逐渐长大,知道自己生母竟为吕后所杀,不谙宫廷险恶的他气愤地说:“太后怎么可以杀死我的母亲呢将来我长大了,一定替母亲报仇!”吕雉闻知这件事后,立即将他幽禁在永苍宫,不久就杀害了他,另立恒山王刘义为帝。

 4年以后,吕雉一命呜呼。

 2、贾南风:善妒好*

 身份: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恶毒指数:★★★☆☆

 贾南风出身于名门,她的父亲贾充,是晋朝名臣。贾南风生得粗、短、黑,面貌奇丑,眉后有疣痣,而且性格暴躁,残酷冷血。

 贾南风的母亲生性善妒,而姐姐又放荡出名,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造成了她不仅妒忌心重,而且好*的性格。她不但借刺客之手杀害异己,甚至还以剑戟直刺太子已经妊娠的嫔妃,致使婴儿随刃坠地,惨不忍睹。

 贾南风在生活上也愈来愈荒*放荡。本来她对丈夫就不甚中意,怨他呆痴无味,不解风情。因而,她早就与可以自由出入宫闱的官员如太医令程据等人*乱。自从大权在握,她更毫无顾忌,大肆搜罗男宠供其*乐。她手下有一批人专门给她到处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宫中,事毕后便被秘密杀掉。

 一个供职于洛阳城南衙门的小吏,人长得英俊儒雅,一天在街上行走时遇到一个穿戴不俗的老妇。经过一番花言巧语,老妇人把他骗到了一个只见亭台楼榭、假山流水、仿佛天堂的住所。一个三十五六岁的贵妇人早就等在那里,贵妇个子不高,皮肤青黑色,眉间有疤,她拉着小吏的手高兴地说:“果然是个标致人物。”然后盛情挽留,日日共寝欢宴。就这么住了几天后,贵妇人还依依不舍地送给他许多华丽的衣服和珠宝,小吏从此暴富。当时,洛阳城南区常常发生盗窃案,小吏的暴富引起人们的怀疑,贾家亲属也有被盗的,就 命令 衙门审问,小吏据实讲了自己的奇遇。旁听席上的贾家亲属根据所描述的贵妇人形态,断定是贾后无疑,于是讪笑着而去,参与庭审的官吏也都心领神会,只好草草收场。这个小吏可能是得到了贾后的特别厚爱,才侥幸没有被杀灭口,也算是很幸运了。

 3、刘玉娘:贪婪杀夫

 身份: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恶毒指数:★★★★☆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小名玉娘。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刘氏与父亲刘叟,自幼失散。当刘叟确认宫中贵人就是女儿后,迫不及待地来到宫中求见。刘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认这个贫病父亲,还用棍棒打他,赶出宫门。老人气得昏死过去,醒来之后号啕大哭,从此再也没有了消息。

 刘皇后占有国库无数财宝仍不满足,还派人到全国各地经商贩卖 物品 ,从中渔利,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皇后。刘氏为了多销商品,竟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玉娘”命名出售,“玉娘”牌一出,果然具有名人效应,人们趋之若鹜,生意大好。以至于市场上出售的柴草都要说成是从后宫出来的。

 公元926年,赵在礼首先在邺都谋反。叛军很快攻到都城,李存勖在抵抗中被冷箭射破面门。拔出冷箭后,口渴得要命,到处找水喝,大叫刘皇后来侍候。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非但不去看望庄宗一眼,反而叫宦官送去一碗酪浆给他喝。而据当时传说,凡是被弓箭或兵刃所伤的人,往往感到又渴又闷,如果喝水的话,还可以救活;喝粥或酪浆,则死得更快。李存勖刚喝下一碗,便一命归西了。刘玉娘收拾细软,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逃出宫门。她害怕李存渥丢下她不管,便百般挑逗李存渥。而李存渥见她姿色犹存,风韵无限,便乐意与她私通,自此一路双宿双飞。但是她最终经人告密被捕,新统治者敕令她自尽。

 4、胡充华:奢华崇佛

 身份: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恶毒指数:★★★☆☆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临朝后,她耗巨资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建造石窟寺,前后用工达八十多万个;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屠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望见。鉴于崇佛造成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大臣李崇、张普惠等人多次上疏进谏,然而胡太后固执如常。

 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一次,她上山游玩,随从多达数百人,为了取乐,传令手下大开府库,命王公、嫔妃、公主们随意攫取,结果,大量绢帛散入私家。胡太后豪奢无度,流风所及,达官贵人竞奢夸富。高阳王元雍有男仆6000人,妓女500个,一餐饭花费数万钱。河间王元琛与元雍比富,用银槽喂马,用西域所产玛瑙碗、水晶盅、赤玉壶宴饮宾客。章武王元融看见气恼不堪,卧床300天不能起。

 此外,胡太后个人私生活也荒*无节制。清河王元怿容貌俊美,胡太后借故将其召入后宫,不但与其私通,且将朝政大权委托于他。她又私蓄面首,深恋一男子杨白华,与之宴饮玩乐不休。胡太后所作所为激起朝野内外的不满。领军元叉借故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太后。而胡太后又伺机发动反击,将元叉杀掉,重执权柄。此时的北魏朝政一片污浊。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终于引发大规模的反抗。随后,胡太后竟与亲信将孝明帝毒死,向天下宣布由年仅三岁的临洮王元钊继位。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野愤慨。大都督尔朱荣趁机兴兵作乱,南下攻陷洛阳。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便自行削发为尼,躲入佛寺。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黄河溺死,又将文武大臣二千余人尽数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又有一说,胡太后乔装逃过此劫,后沦落为娼妓。

 5、李凤娘:凶悍震主

 身份:宋光宗赵惇皇后

 恶毒指数:★★☆☆☆

 李凤娘是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她天性悍妒。一日,光宗洗手时,看到侍奉其浣洗宫女的手特别白皙,十分喜爱,禁不住伸手触摸,啧啧称赞。几天以后,李皇后就派人给光宗送去一个食盒,说是闻听君王喜爱此物,妾特意取下,以奉君上。光宗听了十分欣喜,打开食盒,赫然发现里面盛的竟是那位宫女被砍下来的双手!震惊之余,几乎晕厥。

 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趁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当时光宗已卧病在床,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运多了。

 李凤娘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 请示 父亲孝宗后再行册立。可是李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孝宗一连几天没能见着儿子,便向李凤娘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托辞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悉,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这一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她对太上皇的态度,令全朝哗然。

 庆元六年,有算卦之人指点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再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1 关于女人爱美的散文

2 历史上哪个皇后最幸福

3 历史上的十大美男

4 丑女王后钟离春是个怎样的人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解: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析: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

《玉台体》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指粉。

3、莫是:莫不是。

韵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 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感情真 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靡。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 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韵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 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

《长干行·其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

《长干行·其二》

作者: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解: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韵译: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在九江畔。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遗憾。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八位后妃 中国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她们既是皇帝恣意享乐、宣 泄欲 望的工具,同时也是争宠夺权的对手。在后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失败者往往身败名裂,甚至粉身碎骨;纵然成功,她们也要忍受深宫的寂寞孤独,时时提防被取而代之。封建宫廷尔虞我诈的残酷现实,导致她们心理扭曲变态,从而变得心狠手辣,这也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吕雉:虐待成魔

  身份:汉高祖刘邦皇后

  

  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始于诛杀异姓王,她凭借心狠手辣,阴谋诡计,一步步攫取了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无冕女皇。

  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去世。5月,刘邦17岁的儿子刘盈即位,他就是汉惠帝。由于他少不更事,大权落入太后吕雉的手中。

  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吕雉开始屠戮同姓王。吕雉最嫉恨戚姬和她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将他俩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刘邦死后不久,她就向他们下了毒手。

  一日,戚姬被吕雉派来的人关进女囚牢。戚姬如同奴隶一般,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给饮食。

  为了除掉刘如意,吕雉将他从封地召回长安。惠帝刘盈和刘如意感情最深,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忧虑,他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予以保护。惠帝成天和他形影不离,吃睡都在一起,使得吕雉难以下手。

  结果吕雉还是趁汉惠帝打猎之机,将刘如意毒死。惠帝悲恸欲绝,只能抚尸痛哭一场。

  吕雉杀了刘如意后,兽性大发,开始残害戚姬。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挖掉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 药,称之为“人彘”,并扔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过了几天,吕雉派人请惠帝来看“人彘”。看到这没有手脚不能行动、没有眼珠看不见东西、张开嘴发不出声的妇人横躺在厕所里,惠帝几乎吓破了胆,再仔细一瞧,原来是父亲最宠爱的妃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惠帝见了这惨不忍睹的场景,顿时失声号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把人害成这样,简直没有人性,我是您的儿子,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天下。”汉惠帝后来在忧郁中死去,年仅24岁。

  汉惠帝死后吕后又操纵少帝继位,虽然她千方百计地想巩固政权,不辞辛劳地帮扶少帝临朝,但少帝并不感激她。公元前184年,少帝逐渐长大,知道自己生母竟为吕后所杀,不谙宫廷险恶的他气愤地说:“太后怎么可以杀死我的母亲呢?将来我长大了,一定替母亲报仇!”吕雉闻知这件事后,立即将他幽禁在永苍宫,不久就杀害了他,另立恒山王刘义为帝。

  4年以后,吕雉一命呜呼。

  贾南风:善妒好 *

  身份: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贾南风出身于名门,她的父亲贾充,是晋朝名臣。贾南风生得粗、短、黑,面貌奇丑,眉后有疣痣,而且性格暴躁,残酷冷血。

  贾南风的母亲生性善妒,而姐姐又放荡出名,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造成了她不仅妒忌心重,而且好*的性格。她不但借刺客之手杀害异己,甚至还以剑戟直刺太子已经妊娠的嫔妃,致使婴儿随刃坠地,惨不忍睹。

  贾南风在生活上也愈来愈荒 *放荡。本来她对丈夫就不甚中意,怨他呆痴无味,不解风情。因而,她早就与可以自由出入宫闱的官员如太医令程据等人* 乱。自从大权在握,她更毫无顾忌,大肆搜罗男宠供其* 乐。她手下有一批人专门给她到处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宫中,事毕后便被秘密杀掉。

  一个供职于洛阳城南衙门的小吏,人长得英俊儒雅,一天在街上行走时遇到一个穿戴不俗的老妇。经过一番花言巧语,老妇人把他骗到了一个只见亭台楼榭、假山流水、仿佛天堂的住所。一个三十五六岁的贵妇人早就等在那里,贵妇个子不高,皮肤青黑色,眉间有疤,她拉着小吏的手高兴地说:“果然是个标致人物。”然后盛情挽留,日日共寝欢宴。就这么住了几天后,贵妇人还依依不舍地送给他许多华丽的衣服和珠宝,小吏从此暴富。当时,洛阳城南区常常发生盗窃案,小吏的暴富引起人们的怀疑,贾家亲属也有被盗的,就命令衙门审问,小吏据实讲了自己的奇遇。旁听席上的贾家亲属根据所描述的贵妇人形态,断定是贾后无疑,于是讪笑着而去,参与庭审的官吏也都心领神会,只好草草收场。这个小吏可能是得到了贾后的特别厚爱,才侥幸没有被杀灭口,也算是很幸运了。

 

  刘玉娘:贪婪杀夫

  身份: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小名玉娘。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刘氏与父亲刘叟,自幼失散。当刘叟确认宫中贵人就是女儿后,迫不及待地来到宫中求见。刘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认这个贫病父亲,还用棍棒打他,赶出宫门。老人气得昏死过去,醒来之后号啕大哭,从此再也没有了消息。

  刘皇后占有国库无数财宝仍不满足,还派人到全国各地经商贩卖物品,从中渔利,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皇后。刘氏为了多销商品,竟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玉娘”命名出售,“玉娘”牌一出,果然具有名人效应,人们趋之若鹜,生意大好。以至于市场上出售的柴草都要说成是从后宫出来的。

  公元926年,赵在礼首先在邺都谋反。叛军很快攻到都城,李存勖在抵抗中被冷箭射破面门。拔出冷箭后,口渴得要命,到处找水喝,大叫刘皇后来侍候。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非但不去看望庄宗一眼,反而叫宦官送去一碗酪浆给他喝。而据当时传说,凡是被弓箭或兵刃所伤的人,往往感到又渴又闷,如果喝水的话,还可以救活;喝粥或酪浆,则死得更快。李存勖刚喝下一碗,便一命归西了。

  刘玉娘收拾细软,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逃出宫门。她害怕李存渥丢下她不管,便百般挑逗李存渥。而李存渥见她姿色犹存,风韵无限,便乐意与她私通,自此一路双宿双飞。但是她最终经人告密被捕,新统治者敕令她自尽。

  

  胡充华:奢华崇佛

  身份: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临朝后,她耗巨资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建造石窟寺,前后用工达八十多万个;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屠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望见。鉴于崇佛造成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大臣李崇、张普惠等人多次上疏进谏,然而胡太后固执如常。

  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一次,她上山游玩,随从多达数百人,为了取乐,传令手下大开府库,命王公、嫔妃、公主们随意攫取,结果,大量绢帛散入私家。胡太后豪奢无度,流风所及,达官贵人竞奢夸富。高阳王元雍有男仆6000人,妓女500个,一餐饭花费数万钱。河间王元琛与元雍比富,用银槽喂马,用西域所产玛瑙碗、水晶盅、赤玉壶宴饮宾客。章武王元融看见气恼不堪,卧床300天不能起。

  此外,胡太后个人私生活也荒*无节制。清河王元怿容貌俊美,胡太后借故将其召入后宫,不但与其私通,且将朝政大权委托于他。她又私蓄面首,深恋一男子杨白华,与之宴饮玩乐不休。

  胡太后所作所为激起朝野内外的不满。领军元叉借故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太后。而胡太后又伺机发动反击,将元叉杀掉,重执权柄。此时的北魏朝政一片污浊。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终于引发大规模的反抗。随后,胡太后竟与亲信将孝明帝毒死,向天下宣布由年仅三岁的临洮王元钊继位。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野愤慨。大都督尔朱荣趁机兴兵作乱,南下攻陷洛阳。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便自行削发为尼,躲入佛寺。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黄河溺死,又将文武大臣二千余人尽数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又有一说,胡太后乔装逃过此劫,后沦落为娼妓。

  李凤娘:凶悍震主

  身份:宋光宗赵惇皇后

  

  李凤娘是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她天性悍妒。一日,光宗洗手时,看到侍奉其浣洗宫女的手特别白皙,十分喜爱,禁不住伸手触摸,啧啧称赞。几天以后,李皇后就派人给光宗送去一个食盒,说是闻听君王喜爱此物,妾特意取下,以奉君上。光宗听了十分欣喜,打开食盒,赫然发现里面盛的竟是那位宫女被砍下来的双手!震惊之余,几乎晕厥。

  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趁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当时光宗已卧病在床,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运多了。

  李凤娘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后再行册立。可是李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孝宗一连几天没能见着儿子,便向李凤娘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托辞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悉,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这一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她对太上皇的态度,令全朝哗然。

  庆元六年,有算卦之人指点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再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万氏:恃宠而狂

  身份:明宪宗朱见深贵妃

  

  万氏幼年即被选入宫,充当孙太后的宫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司衣女,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朱见深,耳鬓厮磨,渐渐产生私情。万贞儿长得丰满艳丽,而且为人机警,很受太子宠爱。

  但是自从皇帝登基以后,两宫太后又为皇帝选纳了几名女子,分别是皇后吴氏、妃子王氏、柏氏,个个年轻貌美,令万贞儿深感嫉妒和仇视。

  皇后吴氏,面对万贞儿的目中无人,也想整治她一番。一次,万贞儿晋见的时候,傲慢无礼,进退无序,受到皇后训斥,万氏毫不示弱,出言顶撞。皇后大怒,夺过太监手中的棍子对其杖责数下。万氏委屈之余,在皇帝面前借机诉苦撒娇,皇帝一怒之下把吴氏废掉,另立王氏为后。

  成化二年,万氏生下一子,被封为贵妃。但是孩子不久便夭折了,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育。

  万氏面对宫中的年轻女子常常自危,对其他女子的受宠嫉妒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发现哪个妃嫔怀孕,就派人以治病为名,使其堕胎。而每当此时,皇帝不但不敢追究,反而对她低声下气,好言相对。

  一日,皇帝宠幸了一名姓纪的女子,纪氏由此受孕。万氏命一名宫女前去察看,那名宫女很有良心,回报说不过是身体抱病而已,替纪氏隐瞒了过去。

  后来,纪氏分娩下一男婴,央求守门太监张敏将其溺死,太监不忍,便私下将婴儿藏入密室抚育,而且废后吴氏也常去探望照顾。

  此时皇帝只有一子祐极,年近两岁,刚被立为太子,即被万氏毒杀。后继无人,皇帝深感苦恼。一日,皇帝对着镜子哀叹自己年岁已老,却仍旧没有子嗣,太监张敏借机进言,道出实情。皇帝大喜,将纪氏和孩子接入宫中。之后,宫中不断传出妃子怀孕的消息,令万氏痛苦非常。由此,她迁怒于纪氏,将其害死。太监张敏深恐罹祸,在为太子跪拜祈祷之后,也吞金自杀。

  成化二十三年,万氏因为一宫女出言讥讽,大怒,用掸子连打宫女数下,痰涌堵住气管而昏厥,继而身亡,死时五十八岁。皇帝听说万氏已死,良久不语,半天才说了一句:“万长侍走了,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了!”果然,不久他也随之死去。

  万氏由一名普通的宫女到专宠后宫的皇贵妃,而且,她长皇帝十七岁,这样的例子,在明朝是绝无仅有的。

  郑贵妃:连犯“大案”

  身份:明神宗朱翊钧贵妃

  

  郑氏,明神宗朱翊钧的贵妃,长得娇艳妖美而又最善于迎合。她一入宫即被越级加封为贵妃,甚至地位跃居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之上。

  郑贵妃一心想当皇后,故希望自己的儿子朱常洵成为太子,但是皇帝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对郑贵妃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万历四十二年的二月,李太后死去,郑贵妃的顾忌再也没有了,一手策划了宫廷两大谋杀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傍晚,一个不知姓名的汉子,手持枣木棍,悄悄地闯进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直冲到大殿前檐下才被内侍抓获。

  经查证罪犯名叫张差,他供出自己谋害太子的行动是郑贵妃的心腹宦官庞保、刘成所指使。郑贵妃越想越害怕,于是到万历帝面前,连哭带号地要求给她作主,不然的话,就要死在皇帝的面前。经她这么一闹腾,果然万历帝心软起来,他要郑贵妃去找太子求情。郑贵妃到了东宫,装出十分可怜的样子,抽泣着,一见太子便俯身下拜。太子毕竟年轻,对宫廷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没有经验,便很痛快地让手下草拟一道旨意,要朝中大臣们不必再为此事多加纠缠,既然凶手早已抓到,即刻正法就是了,不要牵扯他人了。

  5年后,明神宗病死。皇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可他在位才30天便驾崩了。

  梃击案了结以后,郑贵妃见皇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为将来着想,索性极力去接近皇太子。郑贵妃先是把自己最喜爱的珠宝献给皇太子,又在自己的宫中选送8名最漂亮的美女给他。皇太子开始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年纪尚不足四十,却早已垮了身子。等到即位称帝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后来,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一颗红丸,自称是仙丹,光宗服后,觉得精神大有好转。过了半日,李可灼又献上一颗,光宗服后竟再也没有起来。光宗一死,内外官员都要严查凶手。但最后却只把李可灼充军,而与李可灼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郑贵妃却躲了过去。

  光宗一死,郑贵妃立刻企图当太后垂帘听政。她一面把皇太子暂时隔离起来不让他登基与群臣见面,一面又唆使他最宠爱的妃子李选侍不要搬出乾清宫,以便向朝臣发号施令。但朝中官员们不买她们的账,群臣以熹宗名义宣布削去李选侍封号,对郑贵妃也不予理睬。崇祯三年七月,这个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连做梦都想当皇后的女人,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欲望而结束了可悲的一生。

  

  慈禧:滥杀揽权

  身份:清咸丰帝奕 皇后

  

  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临死前,立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任命户部尚书肃顺等八大臣主持一切政务。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不甘心权力落入肃顺等人的手里,发动政变,垂帘听政。

  1834年,同治皇帝载淳已满十八岁,按照封建礼制,慈禧太后只好宣布撤帘,还政同治。但她并不把实权交给他,而是处处干政,致使母子间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只关心自己地位的升迁和权力的稳固,对儿子很少抚爱和教育,致使同治生活放纵,荒*无度,还微服到民间去寻花问柳,染上重病。

  同治得重病之后,认识到自己受制于皇太后,是因为自己年幼,大权旁落。为了不使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他决定立一个年岁较大的侄子继承皇位。为此,他传师傅李鸿藻入宫,将他的决定写入遗诏。可是,李鸿藻惧怕慈禧权势,离开同治后,就马上到慈禧那边告密去了。慈禧拿着儿子的遗诏一看,立刻火冒三丈,一下撕得粉碎。她下令中断同治的医疗和食物供给。就这样,没几天,同治帝就死了。

  同治死后,慈禧为了独揽大权,想尽各种办法,除去可能损害她权势的人。首先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一次,慈禧把皇后召至宫中大骂一顿,吼道:“你害死了我的儿子,还想做皇后吗?你就死了这条心吧!”皇后回到宫中悲痛不止。慈禧一面亲自施加压力,使之欲活不成,把皇后逼上绝路;一面又通过皇后父亲转达要她为同治殉葬之意。在慈禧的百般凌辱下,在同治去世百日后,皇后便以身殉夫了。

  慈禧逼死皇后阿鲁特氏后,就决定对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下毒手了。据说咸丰帝生前对慈禧有所戒备,故他临终前,曾召见全体后妃,惟独没有召见慈禧。咸丰还写下了一道遗诏交给皇后(慈安太后),命令一旦慈禧谋取朝廷大权,就宣读诏书除去她。慈禧对慈安装出非常谦恭的样子,致使慈安太后拿出这道遗诏,并当着慈禧的面烧掉了。慈安这样做是为了打消慈禧的顾虑,也为了感化慈禧,但慈禧并不领情感恩,反而加速了她独裁的进程。1881年4月的一天,慈禧派人送给慈安一盒点心,慈安吃后,顿时生起病来,医生还没有来得及进宫救治,慈安就毒发而死了。

  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光绪帝的变法,慈禧太后非常仇视。就在“定国是诏”颁布的第四天,慈禧罢黜了翁同龢,使光绪失去臂膀,接着控制了人事大权,命凡是文武官受赏及补授大员必须到皇太后前谢恩。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继而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士。至此,轰动一时的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慈禧直至临死前,还死死抓住大权不放。1908年11月14日,光绪生病死了。光绪没有儿子,慈禧又立即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帝,让载沣为摄政王。溥仪这时只有三岁,慈禧又可掌握大权了。然而第二天,慈禧也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解: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析: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

《玉台体》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指粉。

3、莫是:莫不是。

韵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 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感情真 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靡。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 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韵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 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

《长干行·其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

《长干行·其二》

作者: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解: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

x

1作文阳关雪中描写景色优美的句子

描写阳关雪中景色,具体如下:

1、雪花再一次轻轻飘落,落在肩头。大自然是怎样创造的它们?竟如此的动人。不禁伸出手,想看看这六瓣的晶莹花朵是怎样的姿态,却不料它在掌心瞬间消逝,从指间滑落。即使它们曾经开的多么绚烂,终究逃不过死神的魔掌。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是纯洁的,正像我们人类纯洁的心灵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大真,大善,大美。诗人韩愈曾写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不就明显是说明了白雪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吗?

4、雪越下越大,干枯的树枝被白雪装饰,不再单调;路旁停放的车辆变成了纯净的白顶白窗,如卡通般的梦幻;小区门口高高悬挂的红灯笼,顶部因积雪映衬而愈发红艳;学校的操场、乒乓球台全部被雪覆盖,一幅银装素裹的画面。

5、早晨一醒来,拉开窗帘发现窗外一片银色的世界。树枝、屋顶、路灯上都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乍一念,还以为自己跑错了城市。总以为雪是哈尔滨、吉林那一带的专属,没想到仅一夜的功夫,上海也能笼罩在一片雪的天地。

6、早上醒来,打开窗子,就看到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高兴极了,飞快的穿好衣服,冲到院子里,在雪中跳呀跳呀!看,院子里的那几棵青松上,堆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青松一点也不怕冷,依然苍翠挺立,还有那蜡梅也不怕冷,在雪中开放着呢。

7、雪花断断续续的飞,时大时小,有一阵子甚至大如鹅毛,只是没有寒冬腊月里密集,也不能堆积,转眼融化不见了踪影。我站在窗后向外望,望不见准备萌芽的小草,望不见几欲抽蕾的花儿,也望不见“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8、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9、雪花,令文人骚客灵感大发,浮想联翩。难怪诗仙李太白赞颂: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雪花,不仅使人们看到白玉无瑕的新景,更能看到春天的曙光。

10、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2文化苦旅阳关雪妙词佳句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层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余秋雨《文化苦旅》之《阳关雪》

赏析: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与下文的“九洲画风黯然”,“阳关再也难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

3余秋雨阳关雪好词好句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

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好词:峨冠博带、枯瘦萧条、山重水复、花草掩荫、诡秘和乖戾、缠绵淡雅

4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百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度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内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容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余秋雨的文章阳关雪的经典赏析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八十年代中后期。那个时候,国内兴起了一股所谓的“散文热”。

那时的情形是,铺天盖地的散文杂志、综合文学杂志以及青年爱情婚姻家庭报刊的不断出现,加之报纸的扩版,副刊、周末版的兴起,散文成了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成了人人可以搭乘的公共汽车。散文“热”了。

可是,这种“热”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应有的乐观: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散文呢?没有了深广的情感能力,失去了感情的锐度,深广的痛苦和壮美的欢乐成正在被温情化享乐化,人类的大欲变成了个人的私欲,小欲、激情、理想分散成了零碎花哨的装饰。兼有所谓“小女子散文”的拙劣表演,鸡零狗碎的家长里短,更是倒了大众的胃口。

正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家庭肥皂剧一样,时下流行的散文充其量是一种通俗的文本,一种无聊的媚俗。 就在这个时候,一种被评论家命名为“大文化散文”的散文文本开始闪亮登场,它就是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为代表的散文样式。

她一经问世,便以独特的视角、洒脱的行文、深刻的内涵、沉重的文化底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治学精神,余秋雨说: “在研究中国古代线装本的时候,耳边也会响起一批大诗人、大学者放达的脚步。”

于是,他 “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 “中国文化真实的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

“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间,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余秋雨《文化苦旅》)于是,余秋雨从书斋走向了“遗址。”

于是,一批文笔清丽,立意深邃的散文佳品从他的笔下诞生了。《阳关雪》就是其中的一处景观。

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代通往西北边疆的要道,因其地处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名。和《道士塔》、《莫高窟》一样,本文也是取材于文化胜地和旅游景点的,这样做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早已有许多散文大家留下了名篇,而余秋雨的聪明在于,他只选取了有限的自然景观,结合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并将二者进行双向的相互阐释,从而创造了一种人文山水画卷,让人在此流连。

作者在开篇便说起古代文人的“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可是,当他们卸掉了乌纱,随意涂划的诗文便可以千古留芳。

这看似不经意的起笔,实际上,这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题旨,也为后面的论述埋下的伏笔。作者继尔从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写起,进一步阐述历代文人“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的魔力。

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王维那首著名的《渭城曲》,话题也就转到了正题上。这种开头的写法在余氏散文中随处可见,就像**镜头,从很远处慢慢拉近。

当作者向一老者打听去阳关的路线时,却被告知“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说着看了看天,又补了一句“这雪一时下不停。”

作者自然不作理会,转身钻进雪里。那雪肯然是不大了,况且作者也无意于写自然的雪,所以一笔带过。

然后就是在沙漠里行走,然后就看见了古战场遗留下来的坟堆。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展开了想象翅膀,在历史的时空里遨翔。

他用深情而又锤炼的语言描述了昔日铁马金戈的杀敌场景以及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王昌龄《塞下曲》)、“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王维《垄西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等动人的诗句。 作者仍不肯罢休,他还把阳关的坟堆和中原内地的坟地做了比较,前者是“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后者则“在重重美景中发闷”。

在作者眼里,阳关的坟堆也具有夺人魂魄的魅力。 “阳关古址”终于寻到了,其实,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烽火台还在,已经坍了大半苇草在寒风中抖动,再有就是西北的群山积着层层叠叠的皑皑白雪。作者当然不是为了看这些景致才来的。

借助于眼前的景观,作者关注的是历史留下的思索。站在阳关古址,他想到了王国维,由王国维想到了唐人风范。

他写道,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是因为它有一种健美的形体、自信的目光,创造这种自信的只能是“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而蒙娜丽莎发出的迷人微笑却是在唐人造像之后的许多年之后才有的。

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王国维来说,可以“随脚出入”。可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而历史老人却“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

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西。

  秦始皇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嬴政,终于子婴,共3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

  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

  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再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

  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

  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1]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直到今天,法治主义也是个十分诱人的主张,而法制社会更是今人努力在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境界。难道在几千年前,这位极权皇帝就已经实行了法治主义吗?到底什么是法治主义?秦始皇搞的“事皆决于法”是否是法治主义?这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的法治思想将不无益处。

  一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中国法律的起源谈起,否则就很难正确理解秦始皇的“法治主义”的特定内涵。

  说到“法”的起源,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情况。就中华法系而言,它是中国伦理文化的特殊产物,所以,我们的“法”的概念和内容无处不打上这种文化的印记。

  在战国以前,中国社会本无“法”的概念。追溯到原始社会,确切地说在“五帝”时代,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是“德”。古书上说:“五帝用德化”[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3],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原始社会结束后,到了原生态的国家夏、商、周时代,“礼”代替了“德”,并且逐渐形成了“以礼治国”的重要原则。“礼”为什么在此时能够代替“德”来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呢?古人对此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大人世及以为礼”[4]。从这句话所透露出来的消息看,它无疑在暗示“礼”起源于国家出现之后、为了保证权力私有的世袭制。我们觉得这种解释是非常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

  从此,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具体地说是从夏代到春秋时代),“礼”作为国家出现后的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特殊工具,似乎起到了法律的作用。但是我们说,“礼”与“法”却有本质的不同,对这点古人区别得极为清楚。古人就此阐释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5]表面看去,虽然二者都是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但“礼”更强调对人的行为动机的限制;而“法”则更强调对人的行为结果的限制。所以,前者讲究教化的作用和行为主体的自律,而后者则是国家对行为主体所施行的社会性强制措施。因此,“礼”与其说它近似于“法”,还不如说它更近似于“德”这种伦理范畴。历史证明,“礼”确实源于原始的“德”,但它在扬弃了原始的“德”的某些内容之后,又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阶级内容,并且将其置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上。夏、商、周三代所以被称为“礼治社会“的原因就在这里。

  人们也许会问,难道在夏、商、周那样的国家中就没有类似法律的强制手段吗?那倒并非如此,相反,在以阶级压迫为内容的国家中,没有法律这种强制手段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国家的形成走的是一条一个血缘族团征服另一些血缘族团的道路,它与希腊那种由原始氏族内部贵族与平民相互斗争,最后由氏族平民取得胜利而形成的民主国家是不同的。希腊人强调的是“宪法”及其“宪法”下人的权利,而我们最初的国家法律主要是由征服者强加给被征服者头上的种种极其残酷的惩罚手段,我们对这种惩罚手段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刑”。所谓“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6]不过,在夏、商、周时代由于大致坚持“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7]的原则,所以“法”,或者更正确地说“刑”,从理论上讲并未成为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主要工具。然而,一个惯于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迟早会将压迫他人的手段强加在自己人的头上。按之史实,仅在西周时代,统治者就大肆宣扬“明德慎罚”[8],忙于抛出“九刑”、“吕刑”来“威民”,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指出的是,从历史上看,中华法系从它出现之日起,就不是以保障人的权利不受侵 肝�康牡模��鼋鍪且恢侄匀说某头J侄巍nbsp;

  到了春秋时代,社会发生了“礼坏乐崩”的巨变。在这场巨变中,传统的“礼”再也无力用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了,于是社会陷入空前未有的失序状态。在血与火的熬炼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重建社会的有序性?为此,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各个学派竞相抛出这方面的主张。其中法家学派所提供的一套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引起了秦国的专制君王,诸如秦孝公以及后来的秦始皇的特别兴趣。法家理论的出发点是“暴力万能论”和“君权绝对论”。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这一学派力倡将过去作为“礼”的辅助手段的“刑”提升到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主导地位,用以代替渐趋失灵的“礼”。法家人物把经过他们改造过的“刑”称之为“法”。这种“法”虽然也不遗余力地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9],但它决不是宪法、私法,而是适应战国时代那种战争状态的军法和刑法,一句话,是专制君王使用暴力手段实现国家意志的唯一工具,可见,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渗透着令人畏惧的血腥气。

  二

  我们说过,秦始皇极力主张“事皆决于法”。然而却又“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10]难道秦始皇的思维发生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悖谬?否,对于秦始皇及其追随者来说,这二者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简直就是统一的。因为秦始皇自认为他就是“法”的化身。他既是立法者,也是司法者,还是执政者,总之,他代表三位一体的国家意志。所以,“事皆决于法”还是“事皆决于上”,在秦始皇及其追随者看来完全是一回事,根本没有任何区别。对他来讲,“法治”也就是“人治”,而“人治”也就是“法治”,两者毫无对立可言。我们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秦始皇所以能够走上“法治主义”的道路,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对战国时代的特殊情况考察后,我们得知,虽然当时诸子百家提出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但到了战国晚期,“七雄”之间白热化的厮杀清楚地告诉人们:只有“法治主义”可以救乱世。因此在这时,“法治主义”几乎成为一股压倒一切的强劲的社会思潮,即使是以宏扬“仁义”为己任的儒家思想大师荀况也公然将“法治主义”塞进自己的学说中,以此来迎合时代的需要。至于他的高足弟子韩非和李斯的弃儒投法,就更能说明这个时代的风气了。秦始皇沐浴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自然要受到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

  此外,在战国“七雄”之间长期的力量角逐中,秦国最终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这种优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定局。而这种优势地位则明显地标志着秦国自秦孝公以来的“法治主义”的胜利。史册有证,秦自孝公以后的历代君主,几乎都是“法治主义”者。这种传统的形成并非因为秦国的君主代代都是天生的“法治主义”者,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商鞅变法使“法治主义”在秦国扎下了深深的根,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形

  成了系统的、牢固稳定的、有可操作性的一整套制度。这套制度制约了、支配了秦国历代君主的意志和行为,使他们无法偏离秦国既定的“法治主义”的轨道。

  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决不能忽视人的个性,特别是握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王的个性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如果历史的进程可以假设的话,我们设想秦始皇的生父吕不韦当了秦国的国君(完全有这种可能),统一后的天下能否出现像秦始皇治下的那种暗无天日的情况?我们说,肯定不能。我们从反映吕不韦政治思想的《吕氏春秋》中了解到,吕不韦积极倡导、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反对严刑酷法,允许思想的自由化和多元化,试图实行分权制……这些主张基本上是与秦始皇的政治思维针锋相对的。问题是在公元前221年,并不是吕不韦成了大秦帝国的皇帝,而是他的私生子秦始皇。

  验之史实,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秦始皇与吕不韦的人格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秦始皇从年轻时代起就被秦国的特殊的文化环境熏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家人物,从而表现出极强的“法治主义”精神,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法家理论,对法家大师韩非钦佩得五体投地,四处网罗各国的法家人物,坚决按照法家的“君主极权论”和“暴力万能论”来建构新国家的模型,坚决推行武力统一中国的铁血政策。这些表现除了到秦国的“法治”传统中寻找根据之外,我们也决不能忽视秦始皇本人的人格力量。中国特色的“法治”往往需要一个铁碗人物,一个政治、军事强人!在国人看来,一个平易近人、感情丰富,或者一个慈悲为怀、懦弱无能的君王,根本无从承担起推行“法治”的重任。秦始皇恰恰不是这类君王!少年时代苦难的经历,扭曲的家庭生活,父亲、母亲给他的尊严蒙上的耻辱,过早地对宫廷深处尔虞我诈的内幕的了解和把握,……凡此种种,都必然促使他不再相信人的善良和人的诚实。这样,也就使他很自然地向荀子、韩非的“人性恶”的说教靠拢,使他眼中的人际关系除了“利”、“害”二字之外,别无他物。父亲为了活命可弃他而不顾,母亲为了寻欢作乐可让他蒙羞受辱,更何况他人了!他的心态在自卑中严重失衡,他的理智在磨难中逐渐成熟。失衡的心态渴望平衡,理智就给他指出一条唯一可行之路,那就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绝对权力,那就是要冷酷无情地奴役他人。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补偿自己精神上的惨痛损失。所以,他从很早的青年时代起,就迫使自己感情的琴弦停止颤动,就与“严而少恩”[11]的法家理论一拍既合。于是,秦始皇冷血冰心般的个性与时代的需求终于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进一步讲,对秦始皇来说,他所以无限钟情于“法治主义”,那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把“法治主义”看成是他的强力意志、优势意志、占有欲、权势欲的最充分的表现。而这种“法治主义”在他后来荡平群雄的统一战争中,也确实十分奏效,况且这次旷古未有的“奇功”又给予他以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使他更加深信,“法治主义”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既然强大的宿敌都能在他的强力意志、优势意志下摧眉折腰、俯首称臣,那么,千百万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又何足道哉!所以秦帝国建立之后,秦始皇决心把他的“法治主义”在天下全面铺开,以便用这个冷酷无情的武器,随心所欲地驱使天下人为满足他的个人意志服务。

  问题是,在秦始皇的眼中,“法治主义”何以会有如此令人慑服的威力呢?

  那是他认为,“法治主义”的最大威力就在于它的“重刑主义”。在统一天下之后,他之所以刻不容缓地把“专任刑罚”定为秦帝国处理国家事物的指导思想,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不过,“重刑主义”并非是秦始皇的专利,它实际上早就是构成法家学说的一根重要的理论支柱。商鞅很早就倡导过“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12]的政治主张。所谓“重刑主义”,就是轻罪重罚,就是用恐怖手段制造一种威慑力量,驱使民众就统治阶级之范。但我们也必须指出,第一,商鞅在主张“重刑”之外,还补之以“厚赏”。第二,商鞅在主张“重刑”的同时,还没有忘记“重刑”的道义的基础,即“去刑”。不过,商鞅的“重刑主义”在秦国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很快就发生了形变,他的“重罚厚赏”逐渐演变成“重罚轻赏”。到了秦国统一中国前夕,秦始皇的思想导师韩非已经在极力鼓吹“重罚少赏”了。他说:“重罚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13]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这里,韩非无非是在坚持恩威并施的“赏罚论”的前提下,把法家学说的重点有意转移到突出“罚”的作用上。可韩非毕竟是个理性主义者,为此,他也曾警告说:“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14]也就是说,无论赏罚都要有个合理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赏罚就会失去它的作用。可惜的是,在韩非建构的君主极权理论中,这种合理的声音非常微弱,以至于完全被秦始皇忽略了。“重刑主义”到了秦始皇手中,它的道义基础,它的合理限度,完全被抛到九霄云外。秦始皇既不主张“以刑去刑”,也不主张“重刑厚赏”或“重刑少赏”,而是主张“专任刑罚”的“重刑不赏”!这种极端思想被秦始皇的政治设计师李斯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名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15]我们从“法治主义”在秦国异化的轨迹中不难看到,“法治主义”到了秦始皇手中,已经完全偏离了它“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16]的初衷,而成为独裁者秦始皇“举错暴众”,与民为敌的残忍而野蛮的统治工具了。

  “法治主义”所以发生了如此可悲的质变,我们还需要到法家思想体系的内在悖论中去寻找。法家的政治理想是寻找一个具有“法治”思想的铁血君王,让他去收拾天下的残局,这位铁血君王应是这样的英雄:他能够用最野蛮、最残暴、最虚伪、最阴险的手段去奴役民众,然后使民众获得解放。据法家说,寰区要想“大定”,海县要想“清一”,苍生要想“获救”,天下人就得先忍受这位“救世主”的奴役!正是法家学派这种荒谬的悖论,才创造出秦始皇这样一位前无古人的极权主义者。法家学派为了制造这类英雄,拼命鼓吹“明君独断”、君主极权,指望这类英雄挽狂澜于既倒,还世界一个清凉。他们哪里知道,一旦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无法限制的绝对权力落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42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