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术临床技术

艾草先生
2020-04-02 13:53
关注
经典病例
果断收藏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几乎占总体重的50%,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可能生成激痛点,这些激痛点会传导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大部分的肌肉都很狡滑,每块肌肉的损伤都不是在本部位岀现疼痛而是向身体其他部位传导,所以我们讲痛处(痛点)绝对不是根源所在。当代医学院教学,医院的治疗在讨论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根源时对肌肉特别是对激痛点的关注微乎其微,他们通常关注的是骨骼,关节,滑囊和神经。所以患者一但去医院,拍片或CT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骨骼关节没有问题,那大夫会告诉你没病,既使有痛苦也只能借助止痛药来解决。疼痛随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不说大家也会明白,只要有人类,那就会有疼痛。而肌筋膜松解术被奉为治疗疼痛的圣经,是一种基层适宜技术,这种技术含金量高,履盖全身疼痛都会涉及,易学易懂,一般人经过一次培训既可掌握大部分内容,为你在临床解决疼痛新的技术。

疗法介绍
20200328
疼痛处方,如何划分各部位,什么是肌筋膜,肌筋膜松解的特点,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的区别,治病各论。肌筋膜松解术全程纯针灸疗法,不烤电、贴敷药物等附加治疗,见效极快,课程还包含一些正骨手法,长短腿,罗圈腿,骨盆矫正等!

疗法特色
20200328
肌筋膜松解术特点:损伤小、见效快、治疗次数少、安全可靠。对冷、麻、凉、痛等全身各关节屈伸不利等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往往可以达到瞬间解除的效果,易学易懂。



主讲内容
20200328
(一)头部疾病:
颈源性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第一颈椎,颈部松解体位,头颈部标志点,耳鸣治疗,头后大、小直肌损伤,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胸锁乳突肌损伤,咬肌和颞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损伤,头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二腹肌,项韧带损伤,上项线、下项线、项平面的定义,斜方肌的解剖,斜方肌损伤,斜方肌综合征,斜角肌综合征,斜角肌治疗,落枕,肩胛提肌损伤,肩胛提肌,颈椎病引起的相关病症。
(二)肩、背、臂部上肢疾病:
肩胛骨的重要性,冈上肌损伤,冈上肌,冈下肌,冈下肌损伤,小圆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大圆肌损伤,大圆肌,肩胛下肌,大、小菱形肌损伤,小菱形肌,三角肌,喙肱肌,肱肌,上后锯肌损伤,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四边孔综合征,四边孔综合征治疗点,胸廊出口综合症,肱三头肌损伤,肱三头肌P1,肱三头肌P2点、外侧头,肱三头肌,肩部疼痛汇总,肩周炎,肩关节前屈(上举),肩关节水平内收(搭肩),肩关节伸(摸背),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内旋,肩关节外旋,肩周炎,肩部运动疼痛分析,网球肘,旋前圆肌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肘部关节屈伸不利,手伸肌,肱桡肌,旋后肌,指伸肌,掌长肌,前臂屈肌,扳机指,前臂相关肌肉总结,手部疾病等。
(三)胸胁类疾病:
锁骨下肌及损伤,胸大肌及损伤,胸小肌,肋间肌,胸骨肌,前锯肌,浅层胸腰椎旁肌,深层胸腰椎旁肌牵拉,躯干背伸,躯干前屈,躯干侧曲,躯干旋转。
(四)腰腹部疾病:
腹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竖脊肌损伤,腰部僵硬的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髂腰肌损伤,髂腰肌,腰大肌,腰方肌及损伤,腰椎管狭窄,腰痛症状分析,髋关节屈及伸,髋关节内收,髋内旋、外旋、展。
(五)臀股部疾病
臀上皮神经损伤,臀大肌及损伤,臀中肌及损伤,莫顿足,臀小肌及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梨状肌治疗点,梨状肌,骶结节韧带损伤,股神经卡压综合症,骶髂关节紊乱综合症。
(六)下肢疾病:
股四头肌损伤股直肌、股中肌,股四头肌之股外侧肌,股内收肌及损伤,股内收肌症状总结,耻骨肌,缝匠肌及损伤,阔筋膜张肌,腘绳肌及损伤,股后肌群,腘肌,髋关节部位的疼痛汇总,臀部疼痛汇总,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屈膝,伸膝,膝内旋、外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性关节炎,膝部滑囊,膝关节积液,髌下脂肪垫损伤,髌骨软化症,膝关节屈伸不利,膝关节疼痛分析、动作分析,腓骨肌,胫骨后肌、前肌,足趾背伸肌、长屈肌,趾短伸肌和拇短伸肌,拇外展肌、内收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外展肌,趾方肌,骨间肌。
(七)杂症总论:
腰部疼痛动作分析,疼痛动作分析,下肢麻木,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带状疱疹,男女夜尿频,脑中风后遗症,华佗夹脊穴,肌筋膜松解术汇总,腰部疾病,哮喘,痛经、性功能障碍,慢性胃部疾病,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症,功能性心脏病,乳腺增生,肌筋膜治疗点,头颈部疼痛,上背部、肩部和上肩疼痛,前臂和手部疼痛,髋部、大腿和膝部的疼痛,小腿、脚踝和足部疼痛。
(八)治疗范围:
全身各部位疼痛均可治疗。比如常见的头痛、偏头痛,颞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内上髁炎,指掌关节疼痛麻木等 心脏病除外的胸闷、气短,胸疼、背痛 腰部疼痛,及下肢各种原因引起的疼、凉、麻、胀等症状,以及各部位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专家介绍
20200328

叶颖华:中推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推专题授课专家。主任医师,运动医学专家,扳机穴疼痛疗法创始人,国内著名肌筋膜松解术疼痛技术专家,拥有35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国内外资料都有研习,后以特拉维尔医生研究成果为主导,潜心深入研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在临床实践中,用肌筋膜松解术治疗疼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受益的疼痛患者数万人,对于全身各种疼痛的治疗效果突出,有“叶神医“叶一针”的称号,很多疼痛能做到针到痛消,曾应邀多次在国内各省市授课,并培养了3000多位疼痛专科医生。
1、识别抗原不同
骨间肌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
而蚓状肌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2、运输能力不同
骨间肌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而蚓状肌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3、作用稳定性不同
骨间肌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球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而蚓状肌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骨间肌
-蚓状肌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病因病理病机 4 临床表现 5 鉴别诊断 附: 1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相关药物 1 拼音
xià yùn dòng shén jīng yuán xìng tān huàn
2 概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脊髓前根、脊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
3 病因病理病机
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4 临床表现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
5 鉴别诊断
(一)急性脊髓灰质炎(acute poliogmyelitis) 起病多有发热、咽痛、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一般在发病第3~5天,热退后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多见于一则下肢,亦有双侧下肢或四肢受累,呈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存在。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二)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格林一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前1~3周内常非特异感染史。呈急性起病,先有下肢肌力减退,很快向上发展,于1~2日内出现四肢瘫。瘫痪呈弛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按压痛。远端肌肉萎缩,无明显感觉障碍。常伴有颅神经损害,以一侧或双侧面神经损害多见。严重者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延髓 症状,并可有呼吸肌麻痹。脑脊液呈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三)臂丛神经炎(brachial plexus nearyitis) 急性起病,上肢疼痛为本病的特点,首先在颈根及锁骨上部,以后迅速扩展到肩后部、臂及手,疼痛开始为间歇性,以后转为持续性。多在1~2周内消失。受累的上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手和手指的浅感觉减退,肌肉萎缩不明显。查体时可见神经干有压痛,其特征是:上臂丛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臂瘫痪,手及手指肌功能正常;下臂丛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瘫痪,手部各小肌萎缩呈“鹰爪手”,前臂与手的尺侧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有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减少,多相电位增多,时程延长。
(四)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 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怀末稍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障碍。其瘫痪的特点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依神经受累的轻重,可为轻瘫至全瘫。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踝反射的减低常较膝反射为早。肌肉可出现萎缩,其特点是远端重于近端。肌萎缩下肢以胫前肌,腓骨肌,上肢以骨间肌,蚓状肌,大、小鱼际肌为明显,可出现手、足下垂,行走进可呈跨阈步态。
(五)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 主要表现是腕、手指及拇指不能伸直外展,即腕下垂,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背面感觉减退或消失。按损伤部位不同,出现不同影响,腋部损伤时除腕下垂外,因肱三头肌瘫痪而肘关节不能伸,因肱桡肌瘫痪而前臂呈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如在肱骨中1/3损伤时,则肱三头肌功能良好。当损伤在肱骨下端或臂1/3时,肱桡肌、旋后肌、伸桡肌功能保存,前臂中1/3以下损伤时,仅有伸指功能丧失,而无腕下垂。如损伤在腕关节,则可发生运动障碍的症状。
(六)尺神经麻痹(palsy of ulnar nerve) 尺神经麻痹时,手指桡侧偏斜,向尺侧外展减弱及小指的运动障碍,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手掌及手背的尺侧及整个小指和环指的尺侧半部感觉障碍。
(七)腕管综合症(caypal tunnel syndrome) 可因骨折、外伤或腕部横韧带增厚压迫正中神经引起。主要表现为手指屈出功能减弱,拇指、食指不能弯曲,拇指不能作对掌动作,大鱼际肌明显萎缩。第1~3指与第4指的一半、手掌桡侧感觉障碍。有局部皮肤干燥、变冷、指甲变脆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八)腓总神经麻痹(paralysis of mon peroneal nerve)受伤后产生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表现为足下垂,足和足践不能背屈,用足跟行走困难。步行时,举高足,当足落地时足尖下垂后整个足底着地,类似鸡的步态,称为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相关药物 丹曲林钠胶囊
发性脑血管硬化等。用法用量口服: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一般情况下,起始量可用25mg,一日1次,
巴氯芬片面瘫的表现为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尤其是熟睡当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切!切!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导致神经失营养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在正常情况下,面部左右两侧张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侧面肌瘫痪为例,则左侧因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而张力变小所以被右侧牵拉过去造成嘴歪向右侧。另外,在正常情况下,人清醒时肌肉张力较睡着时大,这就是为什么面瘫患者睡着时嘴没有清醒时歪的很,病情较轻的病例在清醒时眼睛不能闭合而熟睡时却能闭合的道理所在。按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至于面肌痉挛最根本的病因仍是周围中风,按现代医学解释面部血管中风后,面神经因长期受到中风血管轻微压迫,使具有绝缘性能的髓鞘在受压部位萎缩变薄,传出神经纤维与传入神经纤维之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症状发作。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治宜逐淤血,扶正气,祛风痰,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面肌细胞因长期营养水平低下而逐渐萎缩,直至死亡钙化,颅骨骨组织随之发生相应萎缩。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治疗:
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鉴别诊断 13 治疗方案 14 并发症 15 预后及预防 16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韦格纳肉芽肿的中成药 1 拼音
wéi gé nà ròu yá zhǒng
2 英文参考Wegener granulomatosis
3 疾病别名韦格内肉芽肿
4 疾病代码
ICD:M313
5 疾病分类
呼吸内科
6 疾病概述韦格纳(Wegener granulomatosis,WG)肉芽肿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疾病,其特征为全呼吸道都发生肉芽肿性病变,有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男女发病之比为3∶2,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 岁。本病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疲乏无力、厌食、消瘦和发热。发热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尤其与鼻旁窦继发性感染有关,也可发生在无明显活动性感染的患者,而以本病的一个原发症状出现。约2/3 以上的患者以鼻、咽、口腔症状和发热为首发症状。
7 疾病描述韦格纳(Wegener granulomatosis,WG)肉芽肿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疾病,其特征为全呼吸道都发生肉芽肿性病变,有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Klinger(1931)首次报告一例,解剖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界限型”。Wegner 于1936 年报告3 例,1939 年又报告18 例,并根据活检和尸检资料将本病命名为“鼻源性肉芽肿”,主要累及动脉和肾脏,命名为韦格纳肉芽肿。至1950 年Godman 和Churg 从病理学方面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本病。1973 年Fauci 和Wolff 进一步观察了WG 的治疗和预后。
8 症状体征男女发病之比为3∶2,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 岁。本病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疲乏无力、厌食、消瘦和发热。发热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尤其与鼻旁窦继发性感染有关,也可发生在无明显活动性感染的患者,而以本病的一个原发症状出现。约2/3 以上的患者以鼻、咽、口腔症状和发热为首发症状,以关节痛、眶内肿物、皮肤、肺、耳受累症状发病较少,偶尔以肾炎为早期表现而无其他系统受累症状,个别患者以原因不明高热为首发症状。2/3 以上患者病变原发部位在鼻咽、口腔。原发于关节、皮肤、肺及眼者少见。根据病理特点、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周身型和局限型(不完全型),后者又分为3 个亚型。
1周身型
(1)呼吸系统:多数患者以顽固性上呼吸道症状起病。典型临床表现是鼻腔分泌物持续性增多或长期有脓鼻涕,可同时出现鼻黏膜溃疡及鼻旁窦疼痛。典型起病方式以持续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副鼻窦炎为特征,可持续数周到数月。也可表现为严重鼻塞、鼻出血和鼻部疼痛。鼻黏膜破坏后可出现坏疽性鼻炎。此外还可发生鼻腔黏膜糜烂、坏死,软骨和骨质破坏,常引起鼻中隔穿孔或由于鼻骨及软骨破坏塌陷而致鞍鼻。有些患者开始无上呼吸道症状,而表现为咳嗽多痰、咯血、气短、胸痛及胸部不适等下呼吸道症状。个别患者表现为肋间肌疼痛、严重哮喘,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一过性肺浸润,听诊时两肺有干、湿性啰音,呈游走性。
(2)皮肤:约半数患者出现皮肤损害,也是本病的早期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不一,可为过敏性血管炎引起的紫癜、瘀斑,也可为丘疹、水疱、缺血性溃疡和皮下结节。皮下结节为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典型特征。有时皮肤损害表现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出血点。上述病变多位于颜面、四肢,尤以关节伸侧多见。病程长者可有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
(3)泌尿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是本病周身型的常见表现。虽然有些患者可无明显肾病症状,然而一旦出现肾脏损害,且未及时给予妥当治疗,通常可很快发展为急进型肾功能衰竭。临床及尿液检查均无肾炎特征的患者,经肾穿刺活检发现有局灶性肾炎的组织学改变。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有些患者表现有肾病综合征的特征,同时伴有大量红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继这些改变之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同时伴有肌酐清除率急剧下降及其他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改变。
(4)神经系统:约1/3 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系血管炎或肉芽肿损伤所引起的症状,如昏迷、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神经麻痹、脑脊髓膜炎、运动失调和脑干病变等。周围神经受累的表现与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相同,也是非对称性复合性单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这是由于神经血管营养障碍所致。
(5)五官:约2/3 的患者有眼部症状,其临床特征为自轻度角膜炎到严重巩膜炎不等。有些患者表现为肉芽肿性巩膜、葡萄膜炎,从而可引起巩膜软化窍孔。也可发生继发性眼睑下垂,这是由于鼻旁窦炎症扩散或原发性眶内肉芽肿性血管炎所造成的。还可出现视网膜动脉血栓形成、鼻泪管阻塞、角膜溃疡及眼部剧痛。浆液性中耳炎也属本病的常见表现,通常是继发于欧氏管阻塞,但也可发生耳结构如鼓膜肉芽肿性破坏。部分患者耳聋可为本病的始发症状。
(6)其他:部分患者可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肉芽肿形成,出现不定位的腹痛、呕血和血便。可有肝、脾肿大,伴有肝功能异常。约15%的患者可出现心脏受累,表现为心包炎、全心炎和冠状动脉炎,并可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律失常等。多数患者可有关节疼痛,可伴有关节腔积液。关节症状反映了病变的活动性。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腮腺炎、睾丸炎和前列腺炎。
2局限型
(1)Ⅰ型以上呼吸道与肺部病变为主。以咽部肿痛发病,后咽部可出现多个肿物,表现吞咽困难、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两肺可先后出现块状阴影或结节状阴影,表现为咳嗽、多痰、咯血和胸痛。此型无肾脏病。
(2)Ⅱ型以鼻、咽、口腔或眼病变为主。常以上呼吸道症状、鼻窦炎或眼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眼部病变表现为眶内肿物、突眼和角膜溃疡。临床和病理均易误诊为“眶内炎性假瘤”。眼部病变分为两型:①邻接型:多由上呼吸道病变蔓延至眶内形成肉芽肿所致,突眼较重,可有视旁水肿、眼底出血及静脉扩张。②灶型:双侧角膜周缘较典型的潜掘性溃疡,由坏死性血管炎所致的睫状血管闭锁而引起,常有角膜病变。
(3)Ⅲ型:此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或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昏迷、尿失禁、皮疹、高热、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心脏症状或单纯性肾炎症状。
9 疾病病因病因不明。在HLADRI 和HLADQW7 羽盯阳性的患者中WG 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大多患者的发病常在冬春季节,并伴有呼吸道改变,本病可能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有关,但尚未找到证据。
10 病理生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发现与免疫病理学研究证明本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2/3 以上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也提示,系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介导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所致。ANCA 的相对应抗原有蛋白激酶3(PR3)和过氧化物酶,依照细胞染色的表现型前者称为CANCA,后者称为PANCA,在WG 中CANCA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CANCA 对血管内皮细胞、多型核细胞、CD4+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或细胞表面物质也可发生相应的反应,并且可通过TNFa 和可溶性IL2 受体 以上细胞,进一步说明了本病系免疫病理过程造成的血管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全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和局灶性肾炎。肉芽肿的组织学改变为巨核细胞、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无结核病灶所见的干酪样坏死或肉芽肿层状结构。但肉眼观察却有病灶中心坏死,与结核灶相似。非特异性肉芽肿病变为泛发性,伴有坏死性或肉芽肿性血管炎,此种血管炎多累及小动脉、微动脉和静脉。在血管炎的急性期,可出现病变血管全层性、类纤维蛋白样坏死,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恢复期,坏死的血管壁机化和血管腔栓塞,可出现代偿性管腔重建现象。肾脏的病理改变为局灶性肾炎,肾脏免疫病理学发现,肾小球病灶有IgG 和补体沉着,肉芽肿病变出现淋巴细胞和巨核细胞浸润。几乎所有患者气管、支气管内均出现广泛浅表性溃疡;鼻咽部、鼻旁窦、软腭、声门处可发生广泛的浅表性溃疡和肉芽肿。病变常波及周围软骨和骨组织,并使其破坏腐蚀。中耳和眶内也可发生肉芽肿,同样可破坏病变周围的骨组织。肺内有持续性肉芽肿病变,为单侧或双侧性,常出现中心坏死液化,有时肺内肉芽肿为粟粒状,多位于支气管周围。各系统病变的发生率如下:鼻咽部90%,鼻旁窦95%,肺95%,肾80%,关节57%,皮肤47%,眼60%,耳35%,心脏29%,神经24%。中医认为本病为素体气血虚弱,肝肾阴虚,热毒入侵机体,脉络血道受阻,瘀血凝滞而致病。
11 诊断检查诊断:本病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发现:①全呼吸道有典型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②肺及皮肤的坏死性血管炎;③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不能单靠组织活检确诊,因容易误诊为慢性炎症,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对可疑病例可进行如下病理学检查:①慢性鼻炎及鼻窦炎伴有黏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②眼、口腔黏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③肺内可见游走性阴影或空洞;④皮肤有紫癜、红斑、坏死或溃疡;⑤肾脏活检阳性。由此可以明确诊断。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表1)。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沉 1/3 的患者有中度贫血;轻度到中度白细胞增多,有时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偶见白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减少。但在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增多。偶可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所有患者血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快。
2尿常规 可见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偶见阳性。
4生化学检查 部分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当出现尿毒症时,血BUN 升高,并有尿毒症的其他血生化异常。蛋白电泳示7 球蛋白升高。
5免疫学检查 半数以上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多见有IgA 升高,可有IgE升高。补体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测得免疫复合物和C反应蛋白阳性。近1/3 的患者HBsAg 阳性。狼疮细胞阴性。少数患者抗核抗体为阳性和抗SSA、SSB 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对WG 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其中CANCA 尤其如此。90%以上的活动期WG 可为阳性。经治疗后的缓解期可使ANCA 转为阴性,由此可通过ANCA 的检测以作为病情活动性和疗效的观察指标。
其他辅助检查:
线检查起病阶段肺部通常无异常,部分病例肺部始终无X 线改变。半数以上患者由于肺部血管炎和肉芽肿形成可有肺间质纹理增强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和肿块,直径可为数毫米和数厘米不等。肿块的轮廓可清楚规则,形似转移性肿瘤,也可因周围炎症而表现轮廓模糊和不规则。空洞相当常见,甚至可见于1/3~1/2 的病例,空洞可随病情好转而缩小,病情复发时又可继续增大。空洞开始形成时壁厚,内壁不规则,之后可发展为薄壁空洞,形似薄壁囊肿,这些表现较有诊断参考价值。CT 检查:典型表现为两侧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边缘光滑或稍模糊,约1/3~1/2 呈厚壁空洞,内壁粗糙不规则,经治疗后空洞可变薄,甚至完全消失。约20%的患者呈单发结节,可呈现巨大空洞之改变,支气管内病变可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此外,可出现少量胸腔积液,也可因坏死病灶破裂而引起血气胸。有肺动脉高压者,肺门血管扩大。少数病例肺门淋巴结增大。有心肌病变或心包积液者,心影呈普遍性扩大,与其他风湿病一样,均无特征性。其他X 线表现为鼻部软组织肿块、鼻旁窦炎性改变和附近骨质破坏。体层摄影可显示有喉、气管肉芽肿。
12 鉴别诊断必须注意与其他具有肉芽肿性炎症、血管炎疾病相鉴别。
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病理学检查示体内存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荧光抗体检查有线状排列的IgG,这与韦格纳肉芽肿不同。
2淋巴瘤样肉芽肿 除无上呼吸道受累外,尚有肾穿刺活检示肾小球淋巴样浸润,这些都可与本病鉴别。
3特发性中线肉芽肿 是一种面部和上呼吸道局部破坏疾病,通过肾脏穿刺活检可与本病鉴别。
4其他韦格纳肉芽肿 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时,还应注意与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许多原发病相鉴别,尤其应与过敏性肉芽肿相鉴别,后者以发热、发作性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征,其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嗜酸粒细胞浸润,病灶周围类上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受累的血管为中、小动脉,微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无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X 线特征。另外,韦格纳肉芽肿的肺部症状及X线特征也与过敏性肉芽肿有显著不同。
13 治疗方案病变原发部位在上呼吸道时,利用X 线局部照射可控制局部损害。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及延长患者寿命,其剂量、给药方式和药物品种与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相同。近年来,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肾功能衰竭时,每天联合应用硫唑嘌呤200mg 和环孢素(环孢霉素A) 05mg/d,据报道效果更好。也有人应用甲氧芐啶(复方新诺明)治疗伴有上呼吸道炎症的WG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用生物堿如长春新堿与烷化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较单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快,而且停药后复发也慢。另外,在病情活动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也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好得多。还可用其他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抗风湿灵等,以作为激素或细胞毒类药物的辅助治疗。必须注意在化疗过程中所造成的继发感染。当鼻旁窦有继发感染时,应及时进行上颔窦穿刺,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1西医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泼尼松(强的松)每天1~2mg/kg,症状缓解后改为隔日早晨顿服方法维持,适用于局灶型WG 病例,如合并肾炎,或单纯激素治疗不敏感者,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剂。
(2)免疫抑制剂:①环磷酰胺:每天1~2mg/kg;②硫唑嘌呤:每天2mg/kg;③联合用药:泼尼松+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联合序贯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注意点:①定期检查血象,如白细胞<3×109/L,应停药;②免疫抑制剂需在出现肾功能衰竭前应用,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治疗仍需借助血液透析与肾移植;③免疫抑制剂有效病例需维持治疗1 年以上方可逐渐停药。
(3)甲氧芐啶:据个别作者报道甲氧芐啶可使WG 病情长期缓解,可能是有助控制感染因素,但有人认为,可在选择的病例中应用而不应普遍推荐。
2中医治疗
治则:热毒阻络,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气血虚弱,血瘀阻络,宜益气养血,祛邪通络;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宜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常用方剂:①四妙勇安汤加味;②参芪桂枝五物汤加昧;③血府逐瘀汤加减;④镇肝熄风汤加减辨证诊治经验方如下。①回阳建中方:主药有附子(先煎),当归,白芍,丹参,苍术,茯苓,川芎,陈皮,鸡血藤,枸杞,厚朴,独活,木香;②温阳益气方:主药有附子,肉桂,党参,菟丝子,山萸肉,太子参,炙甘草,当归,川芎,红花,怀山药,玄参,红花,桃仁,丹参,沙参,麦冬,磁石英,白芍,香附,干姜,五味子,细辛,黄芪。临床不少报道认为,WG 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同时,辨证加用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提高。
3护理
(1)护理问题:
①疼痛、感染。
②眼部损害。
③其他系统损害。
(2)护理目标:
①减轻疼痛、控制感染。
②防止及减轻眼部不适。
③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④预防其他系统损害。
(3)护理措施:
①给予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输血,增强体质,控制感染。
②根据感染情况,采用不同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受损部位可用理疗方法如局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促使炎症消退,改善症状。缓解鼻窦炎症状,可用头低 引流法,促进分泌物引流,控制感染。其方法: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入鼻内,使其黏膜收缩,窦口通畅,以利引流;病人取坐位,下肢分开,上身下俯,头垂近膝,便于窦内脓液排入鼻腔。
③定期检查视力,了解对眼部累及情况。注意眼部清洁,及时清除内眦分泌物。眼球突出者,应注意避免角膜干燥、受损和感染。室外活动需戴防护眼镜,避免风沙 。经常冲洗结膜囊和滴眼药水,睡前应涂眼膏、带眼罩防护。
④做好临床观察,防止其他系统发生损害。
14 并发症可发生鼻腔黏膜糜烂、坏死,软骨和骨质破坏,常引起鼻中隔穿孔或由于鼻骨及软骨破坏塌陷而致鞍鼻。也可为丘疹、水疱、缺血性溃疡和皮下结节。皮下结节为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还可伴有关节腔积液。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腮
腺炎、睾丸炎和前列腺炎。
15 预后及预防预后:过去病死率很高,自从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缓解率在90%以上,4 年存活率为85%,我们经治的1 例患者至今存活16 年仍然生活正常。患者多死于肾功能衰竭,也可死于继发感染与咯血。是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大影响,报告本病如不治疗多呈恶性经过,82%的患者在1 年内死亡,平均存活期5 个月。也有报道75%的病人生存期达5~8 年,最长10 余年。
预防:
1一级预防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4)室外活动时保护眼用眼罩防护及鼻部的保护。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了解眼、鼻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眼、鼻的感染。
3叁级预防 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此外,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亦可能被累及,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16 流行病学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人们对韦格纳肉芽肿所知甚少,1931 年柏林大学的医学生Heinz Klinger 首次报道两例因血管壁的炎症累及全身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的患者。1936 年和1939 年Friederich Wegener 医生分别描述了3 例以累及上下呼吸道的坏死性肉芽肿为突出症状症候群的患者。1954 年Godman 和Churg医生又报道了7 例类似患者并详细报道了这种疾病的临床及病理。从而使得人们对这一综合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病也因Friederich Wegener 医生而得名。197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Fauci 和Wolff 报道了18 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后得到缓解,标志着人们对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进入新时期。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了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叁联征是指累及上呼吸道、肺及肾的病变,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见于从儿童到老年人的任何年龄段,但通常以中年人多发,85%的患者大于15 岁,40~50 岁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1 岁。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91 岁之间。各种人种均可发生韦格纳肉芽肿,根据美国Gary Hoffman 的研究,WG 的发病率为每3 万~5 万人中有1 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白种人,2%为黑人,1%为其他种族。韦格纳肉芽肿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目前尚无统计资料。男女发病之比为3∶2,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 岁。
治疗韦格纳肉芽肿的中成药 痰热清注射液引咳小鼠和氧化硫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抑制大鼠肉芽肿形成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痰热清注射液的适应
癃闭舒胶囊起的动物膀胱三角肌收缩作用。3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即具有抗炎作用。4增加动物给药2h尿N
前列康片酮提取物对巴豆油和卵白蛋白所致足跖肿胀和滤纸片肉芽肿有抑制作用。3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
五仁丸伤作用:君药杏仁的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对炎症的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臣药桃仁提取液可抑制炎症
前列泰片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消瘦总有病根。找病因,除病根,是“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据保健专家分析,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
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精神因素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饮食
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瘦人如何练壮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若属单纯性消瘦,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至16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至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练8至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至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至60秒,每种动作间歇1至2分钟。一般情况下,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至15次,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参考一下咯!希望帮助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