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和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和椎管内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和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位为治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说。
无菌性炎症:
由于组织水肿,内环境的改变,导致细胞外液的渗出,释放出的渗出物五—羟色胺、缓激肽、氢离子等一些特殊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刺激所在的神经末梢和神经鞘膜产生疼痛。
压痛点:
指在疼痛病人椎管外特定骨骼附着处损害性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该处神经末梢出现主诉痛的部位,滑动按压,立即引出局部主诉痛相符合的高度敏感的压痛,既为压痛点。
肩周炎:
指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该病以局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特征。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又有“五十肩”之称。
相关压痛点及推拿手法:
1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用拇指按住冈上窝垂直肌肉附着处滑动按压)
2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一手抱住肩外侧,用拇指指面由上向下滑动按压,切肩胛骨内侧缘)
3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让患者手臂搭在操作者胳膊上,拇指螺纹面朝向脊柱,由内到外,由上到下滑动按压)
4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让患者手臂搭在操作者胳膊上,沿外侧缘由上到下横行滑动检查)
5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拇指螺纹面沿肩胛冈上缘、肩峰内缘、锁骨上缘外三分之一,由内到外切骨面横行滑动)
6三角肌—肩峰—肩胛冈压痛点(沿锁骨下缘外三分之一、肩峰下缘、肩胛冈下缘,由外到内横行滑动)
相关肌肉起止点及其作用
浅层肌
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冈。
作用:上提、下降和内收肩胛骨。
肩胛提肌:起于上四个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
三角肌:起于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外展、前屈或后伸肩关节。
深层肌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作用:外展肩关节。
冈下肌:起于肩胛骨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外旋肩关节。
小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上三分之二,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作用:外旋肩关节。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下三分之一和肩胛骨下角,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后伸、内收、内旋肩关节。
肩周炎的刮拭方法:
1刮拭前先进行诊断和与其他病症的鉴别诊断;
2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
3进行相关压痛点的强刺激推拿(10分钟左右),后观察活动限度;
4先刮拭斜方肌附着点和肩胛骨内侧缘;
5肩胛提肌和冈上肌附着点;
6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附着点(肩胛骨外侧缘);
7刮拭三角肌;
8可以配合拔罐放血效果会更好。
你好: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 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动心脏手术。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 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 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 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 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 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 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 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 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 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 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 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 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 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 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 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 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 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 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 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 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 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 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 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 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 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 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 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 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 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 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 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 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 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 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 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 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 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 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 肩井、臂 ;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 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 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 合谷、翳风、颊车、内庭; 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 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 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 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 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 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 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 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 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 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 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 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 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 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 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 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 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 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 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 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 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 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 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 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 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 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 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 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 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 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 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 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 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 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 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 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 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 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 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党参、 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 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 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 或加点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 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 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 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 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 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 木瓜、枸杞、苍耳子、 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 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 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 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 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减轻疼痛。 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离子导入:干姜、桂枝、赤芍、当归各2g,羌活、葛根、 川芎、海桐皮、姜黄、乳香各 1g,装入25cm×15cm的袋中, 缝合置蒸锅内加热至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42℃ ,热敷患处加直流电导入。 (2)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3)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后,置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4)按摩疗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 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用点、按、捏、拿手法, 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手法,作善后处理。 每次30~50分钟,2~3天1次。 以上疗法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结合。如熏洗后加按摩或理疗, 红外线照射后加外敷等。进行各种辅助疗法时,应加注意。 采用热疗时,如熏洗、蜡疗不要烫伤皮肤; 外敷药有不少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应每日或及时更换,不可久敷; 按摩时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 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 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 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 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 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 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 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 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 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 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 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 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 ;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
记得采纳啊
狂犬病狗肉是吃不得的,必须采取不放血方式进行深埋。
只要不在狗发病期间与之接触,就不需注射狂犬疫苗;否则,需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全程注射为五针即0、3、7、14、28天注射,其中0为被咬伤那一天,以此类推。
为什么肩周炎被称为五十肩
由于中老年后,体质渐衰,体力活动减少,肩部运动量小,又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影响,使血液循环减慢,部分毛细血管网关闭,血液供应差, 导致肩部软组织新陈代谢减退,出现退行性变。 此时再有任何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肩部,均可导致泛发性的炎症和变性,出现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导致组织间粘连,进一步继发疼痛性挛缩或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肩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五十肩的征兆与预防
五十肩的发生是不知不觉的,往往要做以下动作时才会发现,例如:
五十肩该如何预防呢?
如何避免五十肩: 不举重物、手肘不悬空 。
放在冷冻库里的食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冻到硬邦邦。而五十肩之所以被称作是「冰冻肩」、「凝肩」,就是因为肩膀会很礓硬,像被冰冻过,失去弹性、难以动弹、有如凝固的肩膀。如果置之不理,肩关节的活动角度会越来越受限,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勉强把手臂高举过头,取高处的重物,最有机会让棘上肌受伤、疼痛而导致肩关节的粘黏,引发五十肩。建议要拿高处的东西时,先以椅子或梯子垫高,避免手臂高举,改以平行移动的方式,把高处的物品拿下来。
平时使用电脑时,要适度的休息,多注意姿势,手肘宜轻轻放在桌面上打字,可让肩膀处於放松的姿态。最忌手肘悬空,用力高耸肩膀打字,这会让肩颈很紧绷、不适,增加罹患五十肩的机会。
居家打扫时,像是擦地板、吸地板的动作,常需要把手臂重复往前伸长,久而久之,也会累积出伤害,导致肩膀提早退化,建议可善用 科技 家电,像是自动吸尘的扫地机器人代劳,减少肩关节的施力。
肩周炎产生的原因?
严格的来说,肩周炎病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3种因素相关:
1肩关节以外的疾病 如肺炎、冠心病、胆囊炎等,反射性的引起肩部疼痛,使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上述疾病均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发,也就很好的解释了题主的疑问。
2骨科相疾病 比如颈椎病,上肢的骨折,需要将胳膊长时间固定于身旁。
3肩关节疾病 主要是肩关节自身的老化退变,比如岗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等等。
肩周炎怎么治疗?1保守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能够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痊愈的。
发病的早期,上肢悬吊制动,每天轻度活动肩关节数次,口服止痛药物止痛。
如果肩关节局部压痛点局限,封闭治疗也是立竿见影的,每周1 次,2-3次即可。
理疗或热敷有助于解痉、消炎、止痛。
适当的推拿按摩,不仅能减轻疼痛,而且也流有利于增加肩活动范围。
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积极有计划的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练习,是肩周炎治疗的主要康复手段之一。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转移术和喙肱韧带切断术,临床上均不常用。
肩周炎其实就像蔬菜一样,它是一个统称,他下面还有白菜、胡萝卜、花菜等等。现代医学对肩周炎做了一个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大家所谓的肩周炎,其实是由多种疾病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概念。
与医生交朋友,让大家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目前我们认知的肩周炎有肱二头肌长头炎,关节滑囊炎,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症等疾病组成。每一种疾病的病因,疼痛的部位,疼痛的发作时间和缓解的方式都不相同,但是如果没有做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很难区分之间的差异,对于基层医生来说,仍然笼统的判断为肩周炎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
如果治疗方案不对的话,治疗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比如说严重的肩袖损伤,疼痛和肩周炎症病变确实非常相似,但是你越活动反而会更加加重。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说肩周炎治疗困难,因为没有治对路。
遇到肩周炎情况,请前往大的正规医院找骨科医生仔细判断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损伤?只有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有好的效果。
简单而言,肩周炎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人到中年气血减弱,因此肩周炎多在四十至五十岁时发病:外邪侵袭阻塞气血,不通则痛,就会出现肩周炎。
认识了肩周炎的症状和病因,就可以得出治疗的方法。既然是气血虚弱,就应补气活血及配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等治法。中医治疗通常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内服中药,能趄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肩周炎需要积极抗炎镇痛以及进行康复动作的训练:
钟摆运动将健侧的手臂放在桌子上,身体向前倾约45度。患侧放松,缓慢地顺时钟方向摇摆50次,再逆时钟方向摆动50次为一组。每日2组
爬墙运动肩上举:面向墙壁站立,脚尖距离墙壁约30厘米。举起患肢,手指贴着墙壁然后手指于墙上慢慢往上爬,在能忍受的最高点停留约10秒,然后慢慢往下爬。10次为一组。每日2组
肩外展:离墙壁约45厘米站立,身体和墙壁成90度角。外展患肢,手指贴着墙壁,然后手指于墙上慢慢往上爬,在能忍受的最高点停留约10秒,然后慢慢往下爬。10次为一组。每日2组
毛巾操站立位,双手握着毛巾于背后,患侧手放于下方,健侧在上方。健侧慢慢将毛巾往上拉高,使患侧肩关节被动牵拉至最高点,维持10秒缓缓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2组
需要注意的是,肩膀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原因是颈椎病也可以引起肩膊不适,其他疾病例如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炎也可以引致肩关节活动时疼痛,但不会岀现肩关节活动障碍及活动角度减少。因此大家要认清楚肩痛的原因,以免延误了治疗。
码字不易,恳请点赞 点击右上角“+关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识 如有问题咨询或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因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又称为“五十肩”而得此名。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肩周炎易在50岁左右的人身上发生呢?
一、50岁左右的人,结缔组织韧带肌腱、滑囊等均已开始失去弹性、韧性,开始纤维化,已经不能胜任原来的生理功能状态下所应负的负荷。
二、肩关节活动范围大,在活动过程中,关节周围各组织之间的位置变换以及因此而产生相互的摩擦机会要比别的关节多。50岁的人由于在这个易摩擦部位的滑囊出现老化现象,频繁的磨擦就容易出现问题。
三、50岁后,体质渐衰,体力活动减少,肩部运动量小,又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影响,使血液循环减慢,部分毛细血管网关闭,血液供应差,导致肩部软组织新陈代谢减退,出现退行性变。
四、50岁左右的人,由于岗上肌肌腱已经有部分老化变性,一旦扭伤水肿纤维化后,就很难自行恢复。
这些就是50岁的人易发肩周炎的原因。肩周炎犯了很痛苦,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一、可以按摩,在肩周炎疼痛处擦上按摩精油,用适中的力度按摩、推拿,这样是能明显缓解症状的。
二、可以贴膏药,将膏药贴在疼痛处,24小时后取下,也有一定效果。
三、可以拔罐,在疼痛处稍微按摩一下,然后拔罐,拔罐后,症状能明显减轻。
四、不要长时间伏案工作,在感觉到劳累时,需要起来活动一下胳膊,甩甩胳膊,转转脖子、头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减少肩周炎症状的发生。
五、平时要多做肩部运动,将两胳膊抬起,上举,呈十点十分状态位置,走动10分钟左右,放下,稍微放松,再做,循环多做几次。
今儿给大家介绍一个使我们父母备受困扰的疾病,就是传说中的五十肩。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
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康复方法:
健身棒练习法,准备一根1-12米长的健身棒或自制直木棍。可以通过练习的编号对照进行
FS-1 肩关节前屈练习
1、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下垂手掌向下握住健身棒,间距约40-60厘米,
2、 双臂向前向上举过头顶,并在所能达到的最高点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躯干挺直,双肘伸直,不要后仰或屈肘,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坚持5秒钟。
FS-2 肩关节后伸练习
1、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背后握住健身棒,间距约40-60厘米,
2、 双臂向后伸使健身棒离开身体,并在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躯干挺直,双肘伸直,不要前驱或屈肘,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坚持5秒钟。
FS-3 肩关节外旋练习
1、 仰卧位,双肘弯曲90度,使上臂自然放在床上,前臂与身体垂直,双手掌向上握住健身棒,间距与肩同宽,
2、 健侧手臂用力,借助健身棒将患侧手臂向外推,并在所能达到的最外侧点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上臂和肘关节不动,始终贴住身体两侧,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坚持5秒钟。
FS-4 肩关节内旋练习
1、 站立位,健侧手臂从头部背到身后,并握住健身棒的一端,然后患侧手臂经腰部背到身后,握住健身棒的另一端,
2、 健侧手臂用力,向上拉动健身棒,并在所能达到的最高点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躯干挺直,双手握紧,不要前驱或脱手,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坚持5秒钟。
FS-5 肩关节外展和内收练习
1、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下垂手掌向上握住健身棒,间距约40-60厘米,
2、 练习外展时,健侧手臂用力,借助健身棒将患侧手臂向外推,并在所能达到的最外侧点维持姿势不动,
3、 练习内收时,健侧手臂用力,借助健身棒将患侧手臂向内拉,并在所能达到的最内侧点维持姿势不动,
4、 注意始终保持双肘伸直,
5、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分别在外展和内收位置上坚持5秒钟。
FS-6 肩胛骨主动活动度练习
1、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肩自然下垂,
2、 双肩尽力向上耸,并维持姿势不动,
3、 双肩尽力向后夹,像要把两个肩胛骨对到一起,并维持姿势不动,
4、 双肩尽力向下伸,像要把两个肩胛骨装到口袋里一样,并维持姿势不动,
5、 注意始终保持躯干挺直,不要前驱或后仰,
6、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10次,每次分别在各个位置上坚持5秒钟。
FS-7 胸肌拉伸练习
1、 面向门道或墙角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略高过头,扶住门框或墙壁,
2、 身体向前倾斜,直到胸肌或肩关节前方有牵拉感并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躯干挺直,不要弯腰,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3次,每次坚持15-30秒钟。
FS-8 肱二头肌拉伸练习
1、 面向墙壁站立,身体离墙约15-20厘米,患侧手臂侧平举,并使掌心向下握拳顶住墙壁,
2、 向健侧旋转身体,直到肱二头肌或上臂前方有牵拉感并维持姿势不动,
3、 注意保持患侧肘关节伸直,
4、 练习时,每天1-2组,每组3次,每次坚持15秒钟。
首先50岁是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年龄,手臂的肩周肌腱和韧带在长期的活动中由于使用的过多,出现了劳损,导致了这些肌肉组织出现了纤维化,这个时候再加上外力的损伤,就非常容易出现炎症,导致肩周炎的出现。
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50岁左右的人的肩周神经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出现了老化,甚至是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出现了功能失调,于是导致了局部血液供应出现问题,局部神经感应也出现问题,于是非常容易出现变性和退化,导致了肩周炎出现。
肩周炎犯了怎么办?
锻炼 :你可以在平时将两个手臂上举呈现出十点十分的状态,这样举着行走一段时间,以十分钟为限,每天多做几次,可以有效改善肩周炎的症状。
注意休息 :每天伏案工作是很辛苦的,千万不要忽视了休息,工作一个小时就需要及时休息一下,站起来活动一下,晃晃自己的脑袋,摇摇自己的脖颈,甩甩自己的胳膊,这些都可以起到缓解肩周炎的效果。
按摩 :肩周炎发作了,可以及时对肩周部位的肌肉和韧带等进行按摩,按摩的时候可以涂抹上精油,能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对治疗肩周炎很有用。
拔罐 :拔罐是中医国宝中的精粹,很多人都对拔罐深信不疑,肩周炎犯了也可以做一下拔罐,能够起到缓解肩周炎疼痛的好效果。
首先,说说为什么50岁左右容易得肩周炎?
一台机器用了50年可能会出现毛病,肩关节这个机器用了50年会出现一定的磨损老化,周围的肌腱也会受到磨损,然后导致冻结肩。
有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绝经期妇女,冻结间的概率更高一点。
其次,得了肩周炎应该怎么办?一个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其实很多关节活动受限是因为疼痛引起的,疼痛缓解后关节活动度会有明显的改善。当然关节的被动,主动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常见的就是 爬墙运动,体操棍锻炼。
肩周炎又称50肩,一般多发生于50岁左右或者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比男性多得多。至于为什么50岁左右的人易发肩周炎,其实目前机制还没完全清楚。现代研究表明,50岁左右容易发生肩周炎,有可能跟50岁是一个人类的年龄的分水岭有一定的关系。
在50岁左右时,正是人类生命周期由壮年向老年退化的阶段,在此阶段,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性腺功能明显减退,由此极易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即出现所谓的“更年期综合征”。一方面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血管运动功能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此阶段人体各个系统的组织细胞老化和退化,在运动系统则突出表现为骨质疏松,筋肉松弛无力。此时再有任何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肩部,均可导致泛发性的炎症和变性,出现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导致组织间粘连,进一步继发疼痛性挛缩或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肩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50岁都会发生肩周炎,其中只是一小部分容易发生肩周炎,其实肩周炎只是中国一个笼统的传统上的名称,现代医学当中,肩周炎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肩周炎,广义的肩周炎,其实包括很多毛病,比如冻结肩,比如肩袖损伤,比如肩峰下滑囊炎等等,而很多肩关节疼痛的患者,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肩周炎,只是不停的吃药,不停的锻炼,不停的拖延时间,尤其是夜间痛,很多人夜间疼痛非常明显,其实夜间痛是肩袖损伤的一个表现,所以对于这种情况长期是无法缓解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肩关节的磁共振看一下,因为很有可能是肩袖损伤等其他疾病,如果对于这种情况,可能要关节镜手术治疗,最近我就做了好几个肩关节镜的患者,有严重的冻结肩的,也有肩袖损伤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尤其是夜间疼痛非常明显,其中有一位患者,三个月没有好好的睡过觉,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跟我讲,终于睡到一个安稳觉了。
说起“五十肩”大家都知道,医学上叫做肩周炎,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后的人群,故此得名。肩周炎属于人体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主要是由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活动减少,组织新陈代谢缓慢,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慢,局部毛细血管退化,如果再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炎症,就会导致关节黏连和纤维组织的增生。肩周炎的产生还与长期姿势不良、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以及肩部急性外伤有关。
临床上肩周炎的主要表现就是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肩部疼痛大多呈慢性发作、阵发性性疼痛为主,且遇阴雨天及劳累后加重,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表现为任何方向,以外展、内旋更为明显,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梳头、穿衣、洗脸等动作均难以完成。肩周炎患者肩部怕冷也很明显,哪怕是炎炎夏日,也难以抵挡微风带来的不适,需要将肩膀部加厚才会觉得舒服。
在治疗上西医主要是以积极的抗炎止痛为主,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打封闭”,对于特别严重的也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针灸,刺络放血和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近年来小针刀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也有着不错的疗效。
生活中,肩周炎的患者还可以做一些锻炼,比如爬墙锻炼、毛巾操等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任何地点开展,同时,肩周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受风,夏天要避免风扇直吹,冬天要做到肩关节的保暖,出门时可以提前贴上暖宝宝。
本期答主:陈昌晓,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 健康 知识。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局部软组织的一些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肩周炎患者症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侧肩关节无明显外伤而出现疼痛,疼痛常夜间加重,甚至会痛醒;肩关节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受限,包括上肢的外展、上举、旋转障碍明显;肩关节肌肉僵硬,肩部周围肌肉,如三角肌、冈上肌等,在发病早期可出现僵硬,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萎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背臑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臂臑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背臑 1 拼音
bèi nào
2 英文参考Bìnào LI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背臑即臂臑[1]。见《黄帝内经太素》杨注。
穴位 臂臑 汉语拼音 Binao 罗马拼音 Pinao 美国英译名 Elbow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4 富耶氏 德国 DI14 英国 Li14 美国 LI14
臂臑为经穴名(Bìnào LI1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属手阳明大肠经[2]。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4 背臑的别名头冲(《备急千金要方》),颈冲(《千金翼方》),背臑(《黄帝内经太素》杨注),臂脑[3]。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腘肉端。
6 特异性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
7 穴名解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
《说文》:“臂,手上也。”上肢统可称为臂。凡肉不著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本穴正当上膊肉不著之处,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上臂[4]
9 臂臑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7]。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臂臑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横平臑会,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臂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三角肌中点。该肌由臂丛后束腋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6]。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臂臑有通络明目作用[2]。
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
13 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6]。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2]。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7]。
臂臑穴主治颈项拘急,颈背肩臂痛,瘰疬;目赤肿痛,迎风流泪[8]。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臂臑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
14 刺灸法 141 刺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或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传导[8]。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3]。
142 灸法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柱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15 配伍臂臑配肩髃治肩臂痛[2]。
臂臑配臑俞、肩髃、肩贞,治肩臂不可举[8]。
臂臑配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配手五里治瘰疬[2]。
臂臑配睛明、承泣治眼病[2]。
臂臑配太阳、耳尖放血治急性结膜炎[2]。
臂臑配合谷、光明、二间,治目疾[8]。
臂臑配强间,有行气缓筋,活络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
臂臑配手三里、大迎,有豁痰行瘀,温经散结作用,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肩臂不可举,臂臑俞主之。
《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针灸大成》: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17 研究进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