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发达有什么用
三角肌发达有什么用,很多人在锻炼的时候都会特别注重对三角肌的锻炼,特别男生,因为三角肌发达会让人穿衣服的时候看起来更加有型,那么你知道三角肌发达有什么用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角肌发达有什么用1让男性更威武雄壮
三角肌几乎是肩部所有运动的原动肌,因此三角肌对于肩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视觉上看,发达的三角肌就像是垫了护肩一样,可以增加我们肩部的宽度,会显得男性很威武雄壮,给女生坚实的臂膀,安全感和男友力绝对爆表!
穿衣服有型
“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女生看腿,男生看胳膊”,男生把三角肌练好,可以增加肩部的宽度,有一个漂亮宽厚的肩膀,可以更好的帮助撑起衣服,让你穿什么都有型,做个人人都羡慕的“衣架子”。再加上如果不加强肩部锻炼,长期不良姿势就会引起肩部变形,出现圆肩,含肩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身体的美感,使原本笔直高昂的身材变得弯曲不堪,所以练三角肌能让体型更好看。
锻炼意志力
三角肌的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长期的坚持,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这就能够达到锻炼意志力和身体承受力的作用。
提高其他锻炼的水平
三角肌水平不高,卧推水平肯定上不去,三角肌一旦受伤,整个上肢训练基本就可以停止了,而三角肌发达的话,对于其他锻炼的水平有提高作用。
增强体质
锻炼三角肌的动作也是健身运动,经常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是会有加强的作用,可以帮助增强体质。
有助于延年益寿
美国研究发现,如果老人拥有较多肌肉,早亡风险就会降低,这是因为增加肌肉可预防老人患代谢类疾病。有意识地锻炼肌肉,还能提高行动能力,防止摔跤,延缓衰老,同样的练三角肌让其发达对于延年益寿也有帮助。
三角肌发达有什么用2三角肌训练的`方法
肌肉结构影响肩部造型最重要的肌肉是三角肌(包绕肩关节的肌肉)、斜方肌(提、降肩胛骨的肌肉)。三角肌由前束、中束和后束三个部分构成。前束较易薄弱,让人感觉“肩负不了重担”。因此,在改善肩部形象时,既要做到薄弱部位优先,又要保证全面发展。
塑型方法:
1、哑铃推举:双手各握一哑铃,两臂屈曲拳心向后,成弯举姿势,然后向上推举,同时前臂旋转(大拇指由外向内转),直到两臂伸直,然后缓慢回位,再重复。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在增加力量的同时减少过多的脂肪。
2、虎口向内的俯卧撑:两手掌虎口向内,掌指相对,间距宽于肩做俯卧撑。当上臂屈时,身体下落的速度不要太快,并尽量使胸部向地面贴。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和胸肌。
推荐运动:
有些运动项目对肩部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游泳,特别是蝶泳。当然,体型的发展要遵循匀称、协调和整体的原则。如脖子短而肩窄,应主要发展三角肌和胸肌,斜方肌应该少发展;本身颈部和肩部比例较好的人应该全面发展,使肩更健美;肩宽而肌肉薄弱的人应该多加强肩部、背部和胸肌的肌肉练习。
系统解剖学 第三章 肌学(书本详细知识点+习题)

羟基磷灰石
九江学院 口腔医学 在读
来自专栏系统解剖学详细知识点
肌学知识要点如下:
一、肌可看作神经系统的一个窗口,神经系统病变通过肌的症状来表现。如肌张力增高或降低、颤抖、瘫痪等。因此,什么动作不能做就说明什么肌组瘫痪,而什么肌组由什么神经支配等就成了诊断有关疾病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临床上的经验教训表明,对肌组瘫痪的病人护理不当,会造成关节畸形。因而能阐明畸形发生原因的肌肉配布规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推拿按摩是对瘫痪肌组作康复护理的有效手段。肌组位于何处?按摩范围多大?不仅护理人员应自己明白,还应教会病人,让其能自行按摩操作。
四、局部结构的名称,如腋窝、肘窝等,临床常用,应能摸认。
第八节 肌学总论
人体的肌依据构造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运动系统中的肌均属骨骼肌,一般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骨骼肌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可视为一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骨骼肌通过收缩,以关节为枢纽,牵引骨产生运动。故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图1-1-42)。
图1-1-42 全身肌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形态各异,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图1-1-43)。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显著缩短,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较短小,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扁肌多位于胸腹壁,扁薄呈片状,除运动功能外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轮匝肌位于孔裂的周围,多呈环形,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图1-1-43 肌的形态和构造
每块骨骼肌都包括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肌腱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并附着于骨骼、本身无收缩能力,起力的牵引作用。长肌的肌腱呈索条状,扁肌的肌腱呈薄膜状称腱膜。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一)肌的起止
肌通常以两端附着于骨面上,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收缩时使两骨彼此距离改变而产生运动。运动时,通常有一块骨位置相对固定,而另一块骨相对移动。一般把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作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把另一端作为止点或动点。肌肉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肌的配布和作用
配布在关节周围,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每条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一组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协调。此外,关节在完成某一动作时,由同一方向的若干成群的肌共同完成,这些作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
骨骼肌牵引骨产生运动,其作用与杠杆装置相似,有平衡杠杆、省力杠杆和速度杠杆三种基本形式。平衡杠杆运动,其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
三、肌的命名原则
肌按形状、构造、大小、位置、肌束方向、组成部分、起止点或功能等命名。如菱形肌等是按形状命名的;冈上肌、肋间肌等按位置命名的;股四头肌等是按肌的组成部分和位置综合命名的;腰大肌等又以大小和位置综合命名;胸锁乳突肌等按其起止点命名的;旋后肌等是按功能命名的;桡侧腕长伸肌是根据位置、长短和功能综合命名的;腹横肌是根据位置和肌束方向综合命名的。了解肌的命名原则有助于肌的学习和记忆。
四、肌的辅助结构
在肌的周围有辅助结构协助肌的活动,它们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摩擦和保护等功能(图1-1-44)。
(一)筋膜 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 位于真皮之下,又称皮下筋膜,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脂肪组织、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等。浅筋膜具有维持体温和保护深部结构的作用。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深筋膜能保护肌免受磨擦,约束肌的活动,分隔肌或肌群,有利于肌群活动。
(二)滑膜囊
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形扁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图1-1-44 肌的辅助结构(左小腿横断面) 图1-1-45 腱鞘
(三) 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它使腱相对固定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腱鞘的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又称腱滑膜鞘,由滑膜构成,呈双层圆筒形,包在肌腱表面的称为脏层,贴在腱纤维层内面的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为一密闭腔隙,内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在鞘内自由滑动(图1-1-45)。
临床联系 腱鞘炎:为常见多发病之一,若不恰当地作长期、过度而快速的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影响肌腱的滑动,称为腱鞘炎。
第九节 头颈肌
一、头肌
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 又称表情肌,大多起自颅骨,止于面部皮肤,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起闭合或开大孔、裂的作用(图1-1-46)。
1枕额肌 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肌腹位于前方额部和后方枕部皮下,分别称额腹和枕腹,两肌腹间由帽状腱膜连接而成。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枕腹收缩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
2眼轮匝肌 环绕于眼裂周围,收缩时使眼裂闭合。
3口周围肌位于口裂周围,包括辐射状肌和环形肌。辐射状肌位于口裂周围能提、降口唇或拉口角向上、下、外;环绕口裂的环形肌称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使口裂闭合。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四对,是运动颞下颌关节的肌肉(图1-1-47)。
1咬肌 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支和下颌角外面。
2颞肌 起自颞窝,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冠突。
3翼内肌 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面。
4翼外肌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缩时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咬合。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使下颌向前助张口;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移动;两肌交替收缩,可作研磨运动。
图1-1-46 面肌 图1-1-47 咀嚼肌
二、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颈前肌群和颈深肌群(图1-1-48)。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为一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薄而宽阔,收缩时牵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2胸锁乳突肌 斜列于颈部两侧,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二)颈前肌群
1舌骨上肌群 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和颏舌骨肌4块肌。舌骨上肌群收缩时可上提舌骨,使舌升高,协助吞咽。若舌骨固定,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
2舌骨下肌群 位于颈前部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在舌骨和胸廓上口之间。每侧有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4块肌。舌骨下肌群收缩时可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其靠近舌骨。
(三)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主要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它们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肋固定时,使颈前屈(图1-1-49)。
图1-1-48 颈肌 图1-1-49 斜角肌
案例1-1-3
病孩,女,两岁,发育正常,运动自如,无神经系统疾病。因发热就医。医务人员经右侧臀部肌肉注射退热药后,热退,但注射后该病孩不能行走,随后发现其右腿无力,跛行。再次就诊,检查发现:右侧大腿后群肌、小腿肌肌张力。肌电图显示右下肢神经损伤、肌肉轻度萎缩。临床诊断:坐骨神经损伤。
问题:1为何首选臀部作为肌肉注射部位?
2臀大肌深面有哪些重要结构?
3为何下肢肌会出现萎缩?
一、背肌
位于躯干背面,可分为浅、深两群(图1-1-50)。
(一)背浅层肌
1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单侧为三角形的扁肌,两侧合在一起则呈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提肩胛骨向上,下部肌束则可下降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图1-1-50 背部肌肉(浅层) 图1-1-51 竖脊肌
2背阔肌 位于背部的下半部及胸部的后外侧,属扁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并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二)背深层肌
竖脊肌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又称骶棘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沿途止于椎骨、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单侧收缩时,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时,使脊柱后伸和仰头(图1-1-51)。
(三)胸腰筋膜
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而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为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在腰部明显增厚,并分浅、中、深三层,分隔包裹竖脊肌和腰方肌。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则缘汇合而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剧烈运动时,因腰部活动度大,胸腰筋膜常可扭伤致腰背劳损。
二、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图1-1-52)。
(一)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
1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壁浅层,呈扇形。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若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若固定肩胛骨,可提肋助吸气。
3前锯肌 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并使其紧贴胸廓;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
图1-1-52 胸部肌肉
(二)胸固有肌
参与构成胸壁,主要由位于肋间隙内的肋间内、外肌构成。
1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行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在肋软骨间隙处,移行为肋间外膜。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肌束行向后上,止于上位肋骨下缘。后部肌束到肋角处移行为肋间内膜。收缩时可降肋助呼气。
三、膈
膈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肌,是胸腔和腹腔的分界,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图1-1-53)。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纤维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故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
图1-1-53 膈
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是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平第10胸椎水平,是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助吸气;舒张时,膈穹窿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有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呕吐、排便及分娩等活动。
四、腹肌
腹肌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图1-1-54)。
图1-1-54 腹肌 图1-1-55 腹肌形成结构
(一)前外侧群
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
1腹外斜肌 为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扁肌。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纤维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纤维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似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半,肌纤维呈扇形,大部分肌纤维向前上,于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并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在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下部肌纤维行向前下,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汇合形成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男性腹内斜肌的下部发出一些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3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较薄弱。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并经腹直肌后方终止于腹白线。腹横肌最下部肌纤维和腱膜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腹股沟镰的构成。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被腹直肌鞘包裹,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腹前外侧群肌构成腹前外侧壁,保护和固定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压。当腹肌收缩时,可增加腹压,以协助咳嗽、呕吐、排便和分娩等,降肋助呼气,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二)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起自髂嵴的后部,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收缩时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三)腹肌形成的结构
1腹直肌鞘 是由腹前外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腹直肌形成的腱膜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125px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其上缘形成凸向上方的弧形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图1-1-55)。
2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由左、右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少血管,上宽下窄,中部有脐环。
3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肌和腱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长约4~125px,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该裂隙,有两口、四壁。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在腹股韧带中点上方约375px处,为腹横筋膜形成。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图1-1-56)。
4腹股沟三角 又称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位于腹前壁下部。
临床联系 斜疝:腹股沟管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经皮下环突出,降入阴囊,构成腹股沟斜疝。
图1-1-56 腹股沟管
五、会阴肌
是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诸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等(图1-1-57)。
(一)肛提肌 是位于骨盆底的成对扁肌,两侧汇合成漏斗状,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肛提肌起自耻骨后面、坐骨棘和肛提肌腱弓,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尖和肛尾韧带。肛提肌靠内侧肌束左、右结合形成“U”形袢,从后方包绕直肠和阴道。肛提肌承托盆腔器官,并对肛管和阴道有括约作用。
肛提肌的上、下两面分别被盆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盆膈,有直肠通过。
(二)会阴深横肌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两层筋膜之间,肌束横行,张于两侧坐骨支之间,肌纤维在中线上互相交织,一部分纤维止于会阴中心腱。收缩时可加强会阴中心腱的稳固性。
图1-1-57 会阴肌
(三)尿道括约肌 在尿生殖膈上、下两层筋膜之间,位于会阴深横肌前方。在男性,环绕在尿道膜部周围,是尿道的随意括约肌;在女性,环绕尿道和阴道,称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可紧缩尿道和阴道。
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以及覆盖在两肌上、下两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它略呈三角形,与前下方封闭小骨盆的下口,其中部在男性有尿道通过;在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和尿生殖膈共同封闭小骨盆下口,其承托骨盆腔脏器的作用。
第十一节 上肢肌
上肢肌可按不同的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图1-1-58 肩肌和臂肌
一、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能运动肩关节,又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图1-1-58)。
(一)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相反,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二)冈上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止干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
(三)冈下肌 位于冈下窝内,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 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止于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 位于小圆肌的下方,下缘被背阔肌包绕。起自肩胛骨下角背侧面,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
(六)肩胛下肌 起自肩胛下窝和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二、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形成前、后两群,前群主要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1-1-66)。
(一)前群
1肱二头肌 位于臂部浅层,呈梭形,起端有2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段汇合成一个肌腹,以一个圆腱止于桡骨粗隆。收缩时使肘关节前屈;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2喙肱肌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收缩时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3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收缩时使肘关节前屈。
(二)后群
肱三头肌 位于肱骨后方,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的骨面。向下汇合后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收缩时使肘关节后伸。长头尚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三、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后两群。
图1-1-59 前臂肌(前群)
(一)前群 位于前臂骨的前面和尺面,共九块,分四层排列(图1-1-59)。
1第一层(浅层) 有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其中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突;其它四肌共同起自内上髁及其附近的深筋膜,分别止于腕骨和掌骨。收缩时可屈肘、屈腕、屈指和使前臂旋前。
2第二层 只有一块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腕管至手掌,分别进人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腱在近节指骨分为2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收缩时可屈肘、屈腕、屈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3第三层 有2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两肌起自桡、尺骨的上端的前面和骨间膜,拇长屈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收缩时屈拇指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指深屈肌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二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贴在桡、尺骨远端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收缩时使前臂旋前。
临床联系 临床应用:前臂肌浅层中的肱桡肌由于位置表浅,有较恒定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又为非主要的作用肌,切除后可由其它协同肌代偿而不影响前臂功能,因此是良好的移植肌瓣供体。
(二)后群
位于前臂的后面,共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图1-1-60)。
图1-1-60 前臂肌(后群)
1浅层 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共同起自肱骨外上髁,分别止于第2、第3掌骨底、小指和第5掌骨底;指伸肌向下分为4条肌腱,经手背向远侧分为3束,分别止于2~5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收缩时可伸指和伸腕,还可协助伸肘。
2.深层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收缩时可伸肘和使前臂旋后。另4块肌均起自桡骨和尺骨的后面以及骨间膜。止于第一掌骨底、拇指近节、拇指远节指骨底和示指的指背腱膜。收缩时可伸拇指、食指和使拇指外展。
临床联系 腕管综合症:腕管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足母 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当出现狭窄时,产生正中神经受压症状称为腕管综合症。
四、手肌
手肌短小,集中在手的掌侧,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3群(图1-1-61)。
图1-1-61 手肌
(一)外侧群
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拇短展肌位于浅层外侧;拇短屈肌位于浅层内侧;拇对掌肌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拇收肌位于拇对掌肌的内侧。收缩时可使拇指作展、屈、对掌和收等动作。
(二)内侧群
在手掌小指侧,也形成一隆起,称小鱼际,有3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小指展肌位于浅层内侧;小指短屈肌位于浅层外侧;小指对掌肌位于上述两肌深面。收缩时分别使小指作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三)中间群 位于掌心,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共11块肌。
1蚓状肌 为4条细束状小肌,起自指深屈肌腱桡侧,经掌指关节的桡侧至第2~5指的背面,止于指背腱膜。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肌 位于掌骨间隙内。可分为骨间掌侧肌3块,收缩时可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骨间背侧肌4块,能外展第2、3、4指。
临床联系 腋窝:位于胸外侧壁和臂上部之间由肌肉围成的锥形腔隙。腋窝内有脂肪、淋巴及分布于上肢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为体温测量常选部位。
第十二节 下肢肌
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这与维持直立姿势、支持体重和行走有关。下肢肌可分为髋肌
头部结构主要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头部的骨骼:头骨分为两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一共8块,位于后上方。脑颅骨由一个额骨、一个枕骨、两个顶骨、两个颞骨、一个蝶骨和一个筛骨组成,内部看不见。面颅骨主要包括前下部15个。面颅骨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2块下颌骨、2块犁骨、2块撕裂骨、2块腭骨和2块下鼻甲骨组成。其中有个骨点。所谓的骨点,是指头部骨骼的突出和外露部分,骨点具有对称性。
头部肌肉:比如颧肌称为大颧肌,上唇方肌称为小颧肌,眶下头称为唇提肌,内眦头称为唇提鼻翼肌,下唇方肌称为下唇降肌,三角肌称为降铲肌。额肌和枕肌通过帽腱膜连为一体,帽腱膜又叫枕额肌。颅顶肌:枕肌和额肌。面部肌肉还包括眼轮匝肌、皱眉肌、眉降肌、鼻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颧肌、笑肌、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和颊肌。咀嚼肌:咬肌、颞肌等。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所谓的三角肌俗称虎头肌,由于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较大,显得很威猛,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1如何锻炼三角肌呢?锻炼三角肌千万不要忽视关节,否则会导致受伤。肩关节是训练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之一。即使用正确的姿势做动作,如果重量太重,也会有受伤的风险。所以在正式训练前做两组20,25次的暖身推举是不可少的。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锻炼三角肌的话,那么我告诉您恢复调整是相当重要的。经常一周训练各部位2次。如果肩膀很强大,可试着一周两次刺激这个部位。如果肩膀要努力去发展,那么一周练一次三角肌就够了。
在锻炼三角肌之前,请弄清楚它们的构造。三角肌由前中后三束组成,练肩时不可只练某一肌束,不要集中精力去做前、侧、后肩的不同练习动作。
如何锻炼三角肌呢?锻炼时不要忽视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匀称在健美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匀称的体格,不能有身体某个部位比其它部位更重要的想法。
在三角肌训练中,要求斜方肌与三角肌后束能与三角肌前束和中束相配。因此建议将俯身飞鸟与直立划船列入肩部训练计划。
如何锻炼三角肌并不难,建议可以用金字塔训练法则去刺激三角肌侧束。用30磅哑铃做25次侧平举,40磅做15次,50磅做10次,60磅做8次。然后再按此顺序倒着做,直到30磅25次。此外,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阅读虎头肌之称三角肌的结构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2
如何锻炼才能让我们的三角肌肉更丰满
1、交替哑铃肩举法
正坐平凳,双脚分开,目视前方,在准备动作时,双铃位于与耳水平处,交替向正上方推举。此动作做4组,每组10-12次,组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
2、哑铃上斜举法
尽量紧贴斜凳椅背,保持趴伏,不参与训练的手臂保持平衡,训练臂保持平直,肩肌带动手臂发力举至与头部位于一条水平线上为止。此动作做2组,每组 10个动作,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3、侧卧哑铃平举法
侧躺在运动垫子上,双脚分开保持平衡,手臂微弯,动作过程中不要转动哑铃,注意手和手腕的稳定性。故此动作不适合大重量训练。此动作要完成4组,每组10个动作,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4、提铃耸肩法
双手持铃,双脚开立,目视前方,用肩部肌群发力拉动哑铃,使它们的垂直位移尽量提高。这个动作不是非常美观,但它是强壮颈部肌肉的首选。完成2组,每组15个,组间休息不超过2分钟。
5、单臂俯身哑铃侧平举法
双脚分开与髋同宽,背部微微弓起,双膝微弯,让参与训练的手臂垂直于肩部正下方,垂直向上举起负重。动作中尽量避免把负重转移到腰背部。此动作要完成3组,每组8个,组间休息不超过3分钟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大家一点帮助,三角肌肉的锻炼方式很简单的,我们生活中的动作行走都是要牵扯到这个地方的,所以这个地方要多运动才能防止劳损老化,运动是增加肌肉的途径之一,要想拥有肌肉还要在饮食上多下工夫,这个时候要吃的饱才能更好的投入运动。
锻炼三角肌让臂膀更威猛力量31、三角肌前束
前平举:自然站立,两手哑铃垂于腿前,握距与肩同宽;把哑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高于视线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还原。这个动作可以双手,也可以单手,用的多的还有交替前平举。
阿诺德推举:因阿诺德施瓦辛格而得名,这个练习兼有推举和侧平举两个练习的作用,可同时刺激三角肌前束、中束。
立正划船:和杠铃直立划船差不多。
斯科特举:拉里·斯科特独创动作,双手持哑铃于胸前,掌心相对,然后肘部向侧后方摆动,使掌心向前,再向前夹肘至胸前。
2、三角肌中束
侧平举:两手持哑铃垂于腿前,身体稍前倾,双肘微屈,向两侧举起哑铃至肩高,使三角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肩肌控制缓慢还原。也可单臂做,两臂轮换。
肩上推举:主要练三角肌中束,但前束和后束也能参与锻炼,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动作。
坐姿,两手持哑铃于体侧,两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线推哑铃至最高点,稍停,缓慢控制哑铃按原路线(弧线)还原。亦可站姿做,双臂同时做,也可单臂轮换做。
3、三角肌后束
俯身侧平举:两手持哑铃,掌心相对,俯身屈膝,身体稳定,两臂向两侧后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可以站姿,也可以坐姿。
俯卧侧平举:俯卧于平凳(也可斜度约20~30度)上,下巴伸出凳外,双脚撑踏地面,保持胸贴凳,以防借力,两臂向两侧后上举,然后控制缓慢还原。
4、锻炼三角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重量
其实,没有最大的训练重量,只有最适合的重量。所以常见的错误就是使用的重量,超过三角肌所承受的重量,这样的重量也许很快就给你带来泵感,但是肩部承受的压力,随着训练过程中慢慢增加,肩关节受伤的风险就加大了。
三角肌属于小肌肉群,需要多组数多次数的去刺激,显然大重量并不能满足多组数的要求。所以,应该多去尝试,直到找到自己的合适重量
直接刺激
做各种形式的侧举,全部用很孤立的形式做 原则上不允许借力 全部是靠肩先发力 ,再借助手臂作为工具来移动重量。这就要求选择重量要准确 ,动作控制要到位。注意在做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斜方肌和上背肌肉的参与。
综合刺激
做各种推举能刺激到整个三角肌 。比方说杠铃和哑铃还有器械。推的时候最好找有靠背的椅子。人坐直,只用肩发力,背不参与。同时对准肩部的位置,双肘尽量外展,匀速运动。
优先训练弱部肌肉
三角肌,相信很多人的后束都是很弱的,因为后束的感知,和刺激基本上很难感觉到,因为没有后束的肌肉量较少,也没有大量的训练量累计。
所以我们训练的时候应该优先训练自己较弱的肌肉群,我们不止要把最好的训练状态留给弱肌肉群,以此来让弱部肌肉群得到最大化的效果,还要把高强度大密度的动作疲劳轰炸才会有效果。
如何用哑铃锻炼三角肌,宽阔的肩膀是男性健美的主要标志之一,肩部的三角肌有三束:前束、中束、后束,而哑铃无疑是锻炼三角肌这三束最佳选择。
5、练三角肌吃什么好
饮用大量的水
水的作用除了对于肌纤维的修复外,还会为下一次的训练储备,更多的液体以满足使用另外,肌肉的健壮除了肌纤维变粗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糖原和水分,他们的存在让你的肌肉看上去很饱满否则就像解剖图一样,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肌纤维需要糖分氧化并有水的参与来提供能量才能工作。
吃大量的复合碳水化和物
比如米饭、面条、土豆、麦片、玉米、红薯等,因为,你想要举起杠铃或哑铃,你就得有能量,能量的来源和存储就很重要,而碳水化合物是产生能量与储存能量的物质。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多吃营养好并且含脂肪低的高蛋白质肉类,比如牛肉、鸡胸肉、虾、鱼肉等,因为,肌肉的生长需要正氮平衡,为了达到正氮平衡,人体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肌肉长得越多需要的蛋白质就越多。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它们能够提供许多,日常饮食中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成分,这些都能够帮助和促进肌肉的增长。
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
一、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个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纤维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缘。
2、下拉: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前锯肌、胸大肌都参与该动作。只前锯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内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锯肌协同完成。
4、内旋:指肩胛骨下角内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内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动作以协助上肢向下伸的动作。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侧移动,由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后内侧移动,向脊柱靠拢。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体位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6、外旋:肩关节的外旋肌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
肩关节最重要的功能为使上肢上举,因此对目前这一动作有详尽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在上肢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各自的运动范围有多大,也就是经常说到的肩胛骨、肱骨节律的问题。
在上举的前30°内,盂肱关节的运动范围占较大比例,而在最后60°上举活动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度是基本相等的。最终,在整个上臂上举的过程中,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的总运动角度的比例约为2:1。
另外从侧方看随着上肢的上举,肩胛骨相对于胸壁亦有前后方向的旋转运动。在上举的前90°内,肩胛骨相对于胸壁旋前约6°;在随后的上肢继续上举的过程中,肩胛骨又向后旋转16°。因此,在上肢极限上举时,肩胛骨处于相对于静息位向后旋转10°的位置。
-肩关节
-肩关节运动学
肩关节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肩胛骨通过盂肱关节与臂部连接。肩关节的肌肉一部分起于肩胛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内在肌;一部分起于胸廓脊柱等中轴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外在肌。
扩展资料:
运动特点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体位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肩关节
肌肉有3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是三角肌和冈上肌。
肩关节运动时,尤其是作快速运动时,肱骨头在肩胛骨关节盂处产生一个快速的离心力,肩袖诸肌通过收缩,抵抗这一强大的离心力,保持肱骨头贴近关节盂。
肩关节长期或大幅度运动,特别是进行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如投掷及羽毛球、网球等选手,肩关节不断进行超负荷离心运动,当肩袖诸肌不胜此负荷时可致肌腱部分或全部断裂。长期严重的肩袖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常引起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
扩展资料:
肩关节的七种动作:
一、屈
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二、伸
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
三、内收
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四、外展
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五、旋内
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
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
七、环转
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肩关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