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肌酐水平正常的基线为:男性:53-106μmoI/L;女性:44-97μmol/L;小儿:249-697μmol/L。因为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后的产物,所以血肌酐水平还受到肌肉含量、饮食习惯以及年龄的影响,检查时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划分的不同阶段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133~177umol/L,当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的50%(肌酐清除率80~50ml/min),有贮备的肾功能代偿而不出现血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增高,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常有夜尿增多外,无任何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肌酐清除率50~20ml/min),血肌酐达177~442μmol/L(2~5mg/dl),血尿素氮超过71mmol/L(20mg/dl),病人可有无力、纳差、轻度贫血等临床表现。
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到442~707μmol/L(5~8mg/dl),肌酐清除率降低到20~lOml/min,血尿素氮上升达179~286mmol/L(50~80mg/dl),病人出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系统的多种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μmol/L(8mg/dl)以上,肌酐清除率降到lOml/min以下,血尿素氮超过286mmol/L(80mg/dl),病人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及严重的全身各系统症状。
血肌酐的生理意义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进行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放到体外。血中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平横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太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出现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参数。
不一定,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可以造成肌肉的损害,肌肉中大量的肌红蛋白可以释放入血,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造成了肾脏损害,这时候出现的症状叫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可以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也就是急性肾衰竭。
急性衰竭的病人血清肌酐可以升高,但是发生率很低,常常发生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偶尔进行一次剧烈的运动,发生横纹肌溶解的时候,运动前没有做过充分的热身运动,而且没有充足的水分补充,损害的肌肉释放出了有毒物质,例如肌红蛋白,从体内不能很快地排出而聚集在肾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损害的肾脏不能排出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造成了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因此运动后第二天肌酐不会升高,如果发生升高了,就说明运动过量,发生了运动后造成的横纹肌溶解,而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肌酐升高后还能逆转吗?防止尿毒症,这2次机会别错过!
有些患者肌酐升高后,通常表现为伴随血压高导致头晕、头疼;还有毒素蓄积引起肠胃系统不适,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引发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这些症状的出现,代表着肾脏出现了实质性的病变,整体肾脏功能呈现下降的趋势。需要及时针对肾功能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加以控制,同时保护好剩余肾功能仍可以发挥作用。
一般肌酐升高可分为三种情况,有两种情况在及时控制治疗后,肾功能进展速度并不会太快,而且肌酐也能降下来。还有一类情况,肾功能本身进展比较严重,导致肌酐升高后再降下来比较困难,而且保护肾功能的关键并非降低肌酐。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下三种情况,对照看看你属于哪类?
第一种:肌酐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伴有急性肾损伤甚至急性肾衰竭。
临床上,接诊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明明刚发现肌酐升高100多,但在治疗过程中,却突然升高到7、800,
甚至达到了尿毒症透析的标准。一般对短时间内出现的肌酐升高,经过检查发现常常伴有急性因素出现,导致的肾脏急性损伤,引起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情况。
第二种:肌酐在300以内,肾功能不全早期阶段
慢性肾病按照肌酐高低分期可分为五个时期,肾病3期基本为肾功能不全阶段为整个肾病发展阶段的分水岭。分为肾病3a期和3b期。肾病3a期即肾功能不全早期阶段,肌酐低于300,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较缓慢,肾脏整体损伤可以控制住。
第三种情况:肌酐超过400,进入肾功能不全晚期阶段
发展到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肾脏本身的代偿性一点点也不发挥作用了,且肾功能的下降速度比早期会更快,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45以下,且除了早期的症状,还会引起难以控制的严重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概率代谢紊乱甚至心脏疾病等等。
肌酐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指标,衡量着人体的肾功能。肌酐高是什么意思啊?肌酐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血肌酐和尿肌酐,其中血肌酐的衡量意义更为重大。当肌酐值比正常值还高时,就称为肌酐高。一般来说,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在 59-106μmol/L 之间,当血肌酐长期超过 106μmol/L 时,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升高提示有肾功能的损伤,肌酐升高的幅度越大,说明肾脏损害越严重。临床上能够引起来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 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缺血性肾病,间质性肾炎 等等,需要在这些疾病的早期,通过积极的药物干预来预防病情的恶化。3种情况会导致肌酐过高,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
1、 体内失水 。体内失水是导致肌酐高最常见的原因,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长时间高烧、长时间不喝水、流汗多都会导致体内失水。体内失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肾脏血流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出现肌酐高的情况。很多人平时劳累过度,没有充分休息,也容易出现肌酐高。
2、 尿液异常 。有血尿、蛋白尿的人经常会有肌酐高的现象出现。血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表现,症状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患者最好及时接受治
疗。有些肾病患者服用了某些会损害肾脏的疾病,也会出现肌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甚至是不可逆的。
3、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人当发生感染时,比如患上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肌酐高的现象。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注意控制血压,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也容易出现肌酐高。
本文介绍了肌酐高的三个病因,包括 体内失水、尿液异常和肾功能不全 等。肌酐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见于肾脏疾病患者。肌酐高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 包括夜尿增多、口渴、全身乏力、浮肿、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代谢障碍等 。患者最好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