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腿脚功夫
腿和脚是人体重要的部分,所话说:“人老腿先老。”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使人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腿的练习。太极拳健身重点要做到腿有劲,这样就减缓了衰老,同时,呼吸深长,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气血循环,有益于健康。而腿脚好,也关系到呼吸功能。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很少摔跤,这是由于他们的下盘特别稳。拳术里讲,这是“落地生根”。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练好桩功。初学者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高级阶段还要进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础的是腿上功夫的练习。练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桩,比如浑圆桩。站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站浑圆桩,我不主张站得太久,只要站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换其他的桩法,比如弓步桩、虚步桩。还有,站桩要站活桩,不能站死桩,要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后移成虚步,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练习。用这些方法能够加强腿部力量,也加强了步型的稳定性,为后面的练拳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蹬力,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问地要力”,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动作要缓慢柔和,注重体验内力的运行。这样,把下盘功夫练好了,然后中盘和上盘的动作就容易协调配合了。
再次,练习腿脚功夫时,要体会对拉拔长、阴阳相济的太极劲。比如练习桩功,气向下沉,神意则向上领,做到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做动作时,前去之中必有后撑,这就形成了对拉拔长;还有,做动作时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员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练习。高水平的运动员,初学时要打好这些基础,到了高级阶段,还要练习这些基本功,要经常回归到这些基础东西的练习,基础的东西要和高级的东西(比如神意气)结合起来练习,否则,手上的动作和眼神的表现就会不顺畅。现在一些太极拳练习者存在着误区,有浮躁的思想,不愿练习基本功,直接就学习套路,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健身的效果,也会影响到拳艺的提高。我一般在教学中采取基本功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基本功融合到套路的教学当中,既提高了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练习者拳艺的提高。
腰很重要,它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练习太极拳,动作要形成整体性,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这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从运气的角度来说,“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从运劲来说,“发于腿,主宰于腰”,也离不开腰。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这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
我们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要靠腰。我的体会是在运行当中,腰走螺旋,带动四肢的运行。我们可以把腰的螺旋劲抽出来单独练习。“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内走螺旋,外走圆弧”,这是腰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腰的螺旋运行,带动了手的弧形运动;手的动作都是靠腰来带动的。
步行的稳固是太极拳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步行承载全身的重量,关键是立身中正,重心稳定。下面介绍太极拳的步型:
1、弓步:是太极拳使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步型。
弓步又分为两种步法,一个是正弓步,一个是侧弓步。
(1)正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两胯端平,身体朝前,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前挤、弓步前按动作都是正弓步。
(2)侧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练习的时候,要把前腿抬起,然后脚尖做到与地面垂直。
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后胯内收,身体斜朝前,肩胯相合,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的单鞭、野马分鬃等都是侧弓步。
而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的侧弓步与其它门派太极拳稍有区别,如: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是横开步,要求弓腿膝关节与脚跟上下对齐,横蹬腿脚尖稍内扣,裆要开圆,屈腿松腰胯,不同之处在,身体与弓步的两脚尖和两腿横向方向一致;看近似马步,但两腿有弓有蹬,有虚实之分。
2、虚步:虚步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步型,拳种不同所以也分为两种,脚掌点地虚步和脚跟着地虚步。
(1)脚掌点地虚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膝盖微上领,脚跟稍抬起,右腿屈膝下蹲,松腰沉胯,两胯端平,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重心在左腿,右脚尖虚点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2)脚跟着地虚步——与脚前掌点地虚步要领相同,只是脚跟着地,脚掌微翘起,重心在右腿,左脚跟虚着地,为左虚步。如重心在左腿,右脚跟虚着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3、插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脚后插过,在右腿后右侧脚掌着地,为左插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脚后插过,那么就为右插步。
4、盖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腿前踏出,在右腿右前侧着地,为左盖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腿前踏出,那么就为右盖步。
5、坐盘步(歇步):插步或盖步两腿屈膝下坐,为坐盘步。分为左和右坐盘步。
左坐盘步:左腿从右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立身中正,为左坐盘步。
右坐盘步:右腿从左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就为右坐盘步。
6、仆步:分左、右仆步。
左仆步:两脚开立,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微内扣,立身中正,目光向左前平视。
右仆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微内扣,要领相同,就为右仆步。
7、独立步:分左、右独立步。
左独立步:重心移向右腿,左膝将左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金鸡独立。
右独立步:重心在左腿,右膝将右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要领相同,就为右独立步。
8、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要求:立身中正,两脚宽不过肩。
9、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腿脚尖在支撑腿脚内侧虚点地。要求:虚实分明,点地腿放松。
太极松胯的三个简单方法有如下:
一、坐。
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丹田呼吸三次。
二、抬膝。
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三、按膝。
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松胯的原因: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先将两胯根后收,不让胯前顶或外凸。常见的拳病表现为:站桩时两胯前顶,身体上肢后仰,腰背紧绷,膝关节受力过大,前脚掌发飘;练拳时实腿一侧的胯外凸,造成两胯不平,身法不正。要解决两胯前顶和外凸,首先要在静态下找到解决的方法,找到胯不外顶的感觉和状态,然后再应用到拳架练习中。
首先采用无极桩的姿势,用两手的拇指将胯根同时往后按压,促使两胯根向后内收,外形和感觉好象是两胯内合。胯根内收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导致两膝内合扣裆,解决方法:向两侧调整膝盖位置,以两脚“平实踏地,均匀受力”为双膝是否合适为标准。二是胯根内收后导致翘臀、命门内凹、腰脊紧绷。
调整方法是腰部放松,向下坐臀。腰、胯、膝调整到位后的感觉:一是身体上肢的重量能顺畅沉到两脚,感觉两脚踏地平实;二是两条大腿上方肌群吃力酸沉,待腿部力量增强和负重适应后,腿部酸沉和紧绷感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掌握无极桩“收胯”的方法后,再练习虚实桩:两脚左右平开步,分清虚实,两脚尖自然朝前,膝盖内扣。同样先用拇指将实腿胯根向里按压,将腹股沟合住;然后再按压虚腿的胯根,使其落胯下沉,身体的方向会自然调正。如果出现翘臀的连带现象,用“松腰坐臀”进行调整。
胯根的放松与内收里合。“收胯”可采用人为强制的办法,使胯不前顶外凸,而“松胯”则要用意识引导放松胯根,将胯根“内收里合”。在练习拳架时,身体任何的一举一动都是先要松胯下沉,两胯无论是虚是实,一侧胯根一松,身体上肢就会随之发生偏沉,松左向左偏沉,松右向右偏沉,偏沉幅度大小可以人为控制,但最大不超过45度。松是因,偏沉是果,一松一沉,奥妙无穷。
实腿一侧的胯只松沉而身体上肢不发生偏转,在重心移动时表现为“胯走下弧”,胯松之后身体上肢发生偏转和下沉,表现为“胯走后下弧”。练拳时身法低,“胯走下弧”用的多,身法高“胯走后下弧”用的多;前后的重心移动,“胯走下弧”用的多,左右的重心移动“胯走后下弧”用的多。不必过分在意胯走的是下弧还是后下弧,关键是胯根的一松一沉。逐步掌握实腿一侧的“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尤其重要,身体重心的移动都是通过实腿一侧的松胯下沉实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