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穴位

掌心穴位,第1张

按您的描述,似中医经络心包经的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在三、四掌 骨之间)。又法:握拳中指指尖对的掌心处,(在二、三掌 骨之间)。

解剖: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主治:胁痛、中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精神病、癔病。

一、单臂哑铃划船 这是背肌训练中必要和基本的练习,它能孤立锻炼背部两侧肌群,尤其能锻炼上背肌群,使背部厚实并拥有清晰的线条。 预备姿势:左膝和左手按放长凳上,上身与地面平行,右手抓握哑铃,右臂伸直。抬头眼前视,稍弓背。 练习:上拉哑铃,屈肘,至腕部刚好在腰下,掌心向内。在最高点停约2秒钟,然后慢慢伸直胳膊还原,背部绷紧。伸直胳膊时拇指向内旋转右手使背阔肌充分伸展。 组数:左、右臂各做5组,5次/组。哑铃尽量使用较大重量,但不要勉强。你可能还需通过“欺骗”的方式完成最后1~2次,但不可多用。 技巧:右手持铃练习时,试着从左肩看左手(左手练时相反)。这可防止身体在哑铃上拉和回落时形成扭曲和猛拉,并能使背阔肌受到更强的刺激,同时能使你正确地评价练习的效果。 二、反握胸前下拉 宽握下拉(主要是练背阔肌的块头)能塑造宽阔的背部,这种练法确实适合许多人。但对整个背部来说,使用多样性和均衡的练习更是个好主意。因此,不妨试试使用窄握,你会注意到在运动范围上与宽握的差异。此外,该练习对上背内侧肌群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预备姿势:坐姿,双脚着地,调整胶辊压住膝盖,使膝盖保持稳定。掌心向内反握横杠,两手间距同肩宽。 练习:从伸展位下拉横杠到胸部,背肌收紧,肘部靠近身体。稍弓背,胸部抬高,下颏上抬,腹部和下背保持紧张。 横杠下拉到胸部上方时,两侧肩胛骨收拢夹紧挤压背阔肌,用背肌的张紧力控制横杠保持用力下拉约2秒钟,然后控制性使横杠还原,到达最高点伸直双臂时再停约2秒钟。每次练习应感到双臂充分的伸展和背阔肌的拉伸。 组数:使用你能做3组、8~10次/组的重量,要特别注意动作规范。伸展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上背内侧肌群和中背部肌肉块的增长。 提示:下拉时尽量避免仅用两臂的力量,要充分关注背部肌群的收缩和伸展。 三、单臂拉力器划船 它能教会你用背阔肌进行充分的收缩和伸展,你会强烈地感到背阔肌的用力,同时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背阔肌支配的功效。 预备姿势:使用高滑轮拉力器,右手掌心向内抓握拉把,右膝跪地,左腿屈膝支撑。 练习:向胸部下拉拉把,肘部远离身体。下拉时向身体方向旋转右手。在完全收缩位用背阔肌的张紧力控制拉把2秒钟,然后使拉把慢慢还原。 组数:左、右臂各做3组,10~12次/组,左手拉时左膝跪地。 技巧:单臂划船时头部转向对侧肩部效果更佳。 四、俯立侧平举 三角肌是肩部主要肌群,绝大多数练习者认为俯立侧平举是单纯的肩部练习,其实三角肌后束在背部比肩部占有更大的部分,因此,拥有强健、发达的三角肌后束在塑造背部方面至关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强化三角肌后束最好的时机是在背肌训练之后,因为在背部没有被“喂饱”之前,强壮的背阔肌可能会“接管”三角肌后束应该做的工作。 预备姿势:两手各握一哑铃,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膝微屈,向前躬身使躯干与地面基本平行,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相对。 练习:收缩三角肌后束抬起哑铃,保持肘部稍弯曲,举起哑铃时避免躯干上抬。当上臂侧抬至与肩部齐平时,停顿约2秒钟,然后控制性降低哑铃还原。 组数:做3组,10次/组。 技巧:提拉时确保哑铃与肩在同一垂面内,不要使哑铃退至腰部。这样能孤立练三角肌后束,并使上提更加用力。若是首次尝试该练习,则不要过多关注动作的规范和肌肉的收缩。

希望采纳

合谷 针灸学名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服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标准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特异性大肠之原穴。

  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病症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 5 经穴名·合谷 51 合谷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合谷穴的定位 57 取法 58 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主治病症 511 配伍 512 刺灸法 5121 刺法 5122 灸法 513 特效 514 文献摘要 515 研究进展 5151 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 5152 急性扁桃体炎 5153 治疗慢性喉炎 5154 呃逆 5155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 5156 镇痛作用 5157 调理胃肠功能 5158 改善脑缺血 5159 双向调节血压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合谷 1 拼音

hé gǔ

2 英文参考

Hégǔ LI4 [中国针灸学词典]

hég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合谷:1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2经穴名。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

合谷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1][2]。即中部地,以候胸中之气[1][2]。

5 经穴名·合谷

穴位 合谷 汉语拼音 Hegu 罗马拼音 Hoku 美国英译名 Connecting the Valleys 各

号 中国 LI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4 富耶氏 GI4 德国 DI4 英国 Li4 美国 LI4

合谷为经穴名(Hégǔ LI4[1])[2][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2][1]。别名虎口[2]。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2][1]。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1]。主治伤寒,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齿痛,齿龋痛,齿龈炎,目赤肿痛,电光性眼炎,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面肿,中风口噤,面神经麻痹或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丹毒,疥疮,疔疮,牙关紧闭,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鼻渊,鼻衄,鼻塞,急慢性鼻炎,痄腮,腮腺炎,耳鸣,耳聋,瘾疹,疟疾,腹痛,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痢疾,泄泻,便秘,痛经,经闭,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高血压,荨麻疹,肩凝症,上肢疼痛,肩臂疼痛或麻木,痹证,痿证,指端麻木,消渴,黄疸,破伤风,疟疾,水肿,癃闭,中风等。

51 合谷的别名

虎口(《针灸甲乙经》)。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

53 特异性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54 穴名解

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1]。

合为开合、结合、合拢之意[3]。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黄帝内经素问》谓:“肉之大会为谷。”本穴取意古之山名,以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又有交结、集会之意[3]。食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峰[3]。又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大凹隙中,故喻之为“谷”[3]。更有少谷、间谷来与交会,故名“合谷”[3]。

55 所属部位

手背[4]

56 合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6]。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1]。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1]。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1]。

图5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合谷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合谷穴的位置

合谷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穴的位置(肌肉)

合谷穴的位置(骨骼)

57 取法

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1]。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1]。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的桡侧缘凹陷处取穴[7];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7][1];

或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7][1];

或拇、食二指张开,在第1、2掌骨结合部与指蹼缘连线中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轻握拳,拇、食指指尖轻触,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8]。

58 穴位解剖

合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有手背静脉网。分布著桡神经浅支。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1]。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6]。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6]。

布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2]。

59 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合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1]。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经过面部和唇、鼻与足阳明经相联系,足阳明经别系目系,手阳明络脉入耳中,又手阳明经筋结于颊、頄(鼻旁颧部)、颔部(颞颌关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诸多病证。[7]

妇女以血为本,妇科疾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合谷为手太阴经原气所发,所以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用于妇科病的治疗。[7]

手阳明经属大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故合谷可治疗大肠腑病[7]。

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故可用于半身不遂或上肢痛症等[7]。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表诸疾,取之解表通络以祛邪,是治疗外感表证的主穴[7]。

合谷穴有开窍醒神、清泻阳明、疏风镇痛之功,治症颇多,以面口为主[3]。

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曾有患重感冒者,战而未汗。医刺合谷,针甫下,战栗立止,稍捻转,汗大出,言语正常,少时安睡,次日能食,但体弱耳。[3]

510 主治病症

合谷穴主治伤寒,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齿痛,齿龋痛,齿龈炎,目赤肿痛,电光性眼炎,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面肿,中风口噤,面神经麻痹或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丹毒,疥疮,疔疮,牙关紧闭,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鼻渊,鼻衄,鼻塞,急慢性鼻炎,痄腮,腮腺炎,耳鸣,耳聋,瘾疹,疟疾,腹痛,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痢疾,泄泻,便秘,痛经,经闭,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高血压,荨麻疹,肩凝症,上肢疼痛,肩臂疼痛或麻木,痹证,痿证,指端麻木,消渴,黄疸,破伤风,疟疾,水肿,癃闭,中风等。

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6]。

合谷主要用于外感时邪、头面五官、胸肺、肠胃疾患等[1]。如伤寒、头痛、无汗或多汗、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塞、耳鸣、耳聋、齿龋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痛、痢疾、泄泻、经闭、滞产等[1]。

现代又多用合谷治疗感冒、面神经麻痹或痉挛、电光性眼炎、急慢性鼻炎、腮腺炎、齿龈炎、支气管炎及哮喘、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高血压、荨麻疹、肩臂疼痛或麻木等[1]。

合谷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隐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2]。

合谷穴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明显,是六阳经的代表性原穴,临床多治疗阳经病证,尤以头面五官病、胃肠病、妇科病、肩臂疾病为主[7]。合谷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耳聋,咽喉肿痛,失音,痄腮;咳嗽,发热恶寒,无汗,多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疟疾,便秘;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痛经,经闭;肩凝症,上肢疼痛,不遂,痹证,痿证,指端麻木;破伤风,疟疾,水肿,消渴,癃闭,瘾疹,疥疮,丹毒,中风[7]。

合谷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6其它:呃逆。

511 配伍

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合谷配列缺、外关治感冒头痛[1]。

合谷配复溜治少汗或多汗[1]。

合谷配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斜[1]。

合谷配下关、颊车治牙痛[1]。

合谷配复溜、太溪,治汗证[7]。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合谷配太冲、昆仑,治难产[7]。

合谷配太阳、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治面瘫[7]。

合谷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7]。

合谷配丰隆、解溪、风池,治头风眩晕[7]。

合谷配水沟、太冲、十宣,治中风昏迷[7]。

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合谷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合谷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1],滞产[1]。

512 刺灸法 5121 刺法

直刺05~1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针刺[1]。

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灸[2]。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肘、肩、面部;深刺透劳宫、后溪15~2寸时,或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7]。

注意: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更不能和三阴交相配使用,以防堕胎[7]。

5122 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2]。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513 特效

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可缓解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的晕厥[8]。

深秋凉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润燥,可每天 合谷穴[8]。

514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针灸资生经》:风疹,合谷、曲池。

《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聋,耳中不通,合谷主之。齿龋痛,合谷主之。”

《针灸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针灸大成》: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515 研究进展

针刺合谷对机体的血液循环、血液、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有调整作用,并可增加机体的防卫免疫能力[1]。

5151 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

在X线胃肠检查时,配合针刺合谷,可使胃蠕动增强,解除幽门梗阻,促使钡剂下行,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1]。

5152 急性扁桃体炎

雄黄、大蒜适量贴敷合谷穴3~6小时(即起泡),能迅速止痛并减轻扁桃体红肿。

5153 治疗慢性喉炎

电 合谷、人迎可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及早期声带小结,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及疗效较显著等特点[7]。

5154 呃逆

直刺合谷治疗呃逆40例,取得较好效果。

5155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

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2u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产妇,与对照组比较,合谷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1小时16分,对照组1小时40分,两组有明显差异。合谷组分娩有效率80%,对照组50%。又有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4u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产妇,注射5分钟后子宫收缩加强,胎儿娩出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产后出血量少。再有用合谷穴位注射与三角肌注射相同剂量催产素,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结果表明合谷能明显增加宫缩力,延长宫缩持续时间,缩短产程。

在胎头著冠后于产妇双侧合谷分别注射缩宫素02u,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阿氏)评分的比较方面也较常规肌内注射者优[7]。合谷还能增强官缩,延长宫缩时间,缩短产程[7]。

5156 镇痛作用

据动物实验证明,“合谷”有明显的镇躯体痛和内脏痛的作用[1]。临床已成功地用于各种手术的针麻[1]。

①电针双侧合谷穴5分钟后,可使延脑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并能减少因电 鼠尾所致疼痛反应,亦明显而持久减少因电 牙髓所致疼痛性反应[7]。

②电针合谷穴,对来自牙髓引起疼痛性反应的镇痛作用强于尾部引起的疼痛反应。

③电针合谷穴麻醉,行食管镜检查1507例,成功率99%。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副作用。

④针刺四关为主,并根据头痛部位局部配穴,治疗391例头痛获较好疗效。

⑤电针合谷还能减轻扁桃体摘除术后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疼痛,使伤口白膜开始生长的时间提前[7]。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于术后1~15小时及5小时各针刺合谷1次。针刺治疗第一天,白细胞总数低于对照组,伤口白膜开始生长时间早于对照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疼痛均较对照组轻。表明针刺合谷穴有镇痛、消炎和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⑥电针合谷可提高胃镜检查成功率,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7]。

5157 调理胃肠功能

据报道选胃切除术后肠胀气患者,对比观察 排气时间,结果针刺合谷加胃肠减压组比单纯胃肠减压组, 排气平均提前20余小时。

针刺合谷、足三里能使胃切除术后肠胀气的患者 排气时间明显提前[7]。

5158 改善脑缺血

电针合谷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后细胞性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程度,从形态学上证实了合谷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电针合谷可以使脑皮质灌流量在脑缺血后降低的基础上部分恢复,其作用发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约6 min)。此过程可能与神经调节机制有关。[7]

5159 双向调节血压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受正中神运动纤维支配。

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受桡神经深支支配。

正中神经——运动纤维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感觉纤维分布于桡侧半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

桡神经——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表面的皮肤、小指掌面皮肤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尺神经——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皮肤和桡侧三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深支分布于前前臂伸肌群、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53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