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高是指肌肉变硬和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锥体束损害,呈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明显,拉开屈曲的肘部时,开始抵抗力较强,到一定角度时抵抗力突然降低;第二、锥体外系损害,呈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表现为屈肌、伸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如被动屈伸肘部时,如不伴有震颤,则各方向阻力是一致的,故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如伴有震颤,则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最多见于帕金森病;第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书写痉挛等。肌张力即肌肉的紧张度。肌肉在静止状态下有一定的紧张度,维持静止正常姿势,在此姿势基础上才可随意运动。如果肌肉没有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就是一滩稀泥,做不成动作。肌张力高是肌肉紧张度过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比如脑瘫、帕金森氏症患者,由于肌张力过高,可以产生震颤、运动障碍。
肌张力过高造成临床上很多障碍,比如折刀样、铅管样张力改变,运动障碍、静止震颤、面具脸,走路时有前冲步态,拐弯时动作不协调。患者应该及时就诊,查明肌张力高的原因,对因治疗,及早干预可控制肌张力,争取较好预后。
如果1-2个月的婴儿头经常向后背,由仰卧扶呈侧卧时头向后仰大于20°,拉坐时头后仰较显,常常有颈背肌张力增高。这些孩子扶持俯卧肘支撑时,可抬头较高,有时家长还误认为孩子抬头较好;竖抱时一般竖头不稳,经常向后打挺。
肌张力过高,又称张力亢进、肌肉僵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周围损伤所引起的亢进,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下图)。肌张力高对患者危害很大,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1、异常出生:有些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也有可能会引起肌张力高的发生。这主要是胎儿在生产的时候出现羊水浑浊、脐带绕颈以及大脑缺氧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胎儿出生之后出现肌张力高。所以家长们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早点查明肌张力高的原因是关键。
2、神经发育不良:神经发育不良是引起肌张力高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大部分宝宝神经系统都是没有完全发育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神经系统也会慢慢发育。但生活中有些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存在严重的神经发育不良,所以宝宝身体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肌张力高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3、脑代谢和构造异常:宝宝脑代谢和构造异常,也有可能会引起肌张力高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各项运动需要大脑的指挥。所以当脑代谢和构造异常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形态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4、先天性原因:宝宝肌张力过高也有可能是先天性原因引起的,宝宝先天性营养不良或者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异常,都有可能会引起宝宝在出生之后出现肌张力高的情况。
肌张力高的表现有痉挛和强直等,危害表现为受累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影响正常生活等。
肌张力高是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通常有痉挛和强直两种表现形式。
1痉挛:可由锥体系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锥体系统损害如脑血管病、或者部分周围神经病变如面经痉挛等所致,是一种由牵拉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痉挛程度随肌肉牵拉速度的增加而增高)的紧张性牵拉反射增强,并伴有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此时,对痉挛患者的关节做被动活动时,开始时感觉有较大的抵抗,在运动至某一点时,抵抗力突然减小,这种状态被称为折刀现象,为痉挛常见现象。
2强直:即僵硬,多由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是指在做任一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时,对于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是一样,即主动肌和拮抗剂张力同时增加。其中,若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则称作铅管样僵硬,见于中风后偏瘫、脊髓炎后形成的剪刀步态;若表现为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出现,则称作齿轮样僵硬,以帕金森最为常见。
肌张力高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无法随意运动,影响正常生活。导致肌张力高的疾病,如脑血管病、脊髓病变、帕金森病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症状,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应当及时就诊治疗。小儿肌张力高可能与脑部疾病有关,如脑瘫等,也应尽快就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